跳转到内容

A 级应用科学/能量传递系统/体温

来自维基教科书,开放的书籍,为开放的世界

身体在化学反应过程中产生热量。能量不断以热量的形式从身体表面通过皮肤流失。少量的热量也会随着呼出的空气、尿液和粪便流失。

身体流失热量(能量)的速率取决于周围环境的温度、暴露的皮肤面积以及身体活动量等因素。

通常,体温由稳态机制调节,并保持在或多或少恒定的值。体温偏离正常值可能意味着这些机制出现故障,并可能存在健康问题。但是,身体可以对发烧等情况产生生理反应,并提高体温以帮助恢复。

口腔测量的体温范围:正常 36.8 °C ; 范围 36.5.37.2 °C,低于 25 °C 为体温过低,32 °C 为发烧,高于 37.2 °C 为发烧,在没有感染的情况下,高于 38 °C 可能出现热衰竭或中暑,导致死亡的高温高于 43 °C

19. 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和皮肤如何控制和调节体温。你应该能够描述出汗、血管扩张、血管收缩和发抖的体温调节机制;20. 在哪些情况下,某些人可能面临体温过低、热衰竭或中暑的风险。

体温调节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体温调节是指生物体保持体温在一定范围内,即使周围环境温度变化很大也是如此。这个过程是稳态的一部分:动物内部环境与其外部环境之间的一种动态稳定状态。

如果身体无法维持正常体温,并且体温显着高于正常值,就会出现一种称为体温过高的疾病。相反,体温低于正常水平的疾病称为体温过低。

身体不同部位的产热和散热量差异很大,但血液循环往往会带来内部器官的平均温度。因此,确定最接近内部器官温度的部位的温度至关重要。此外,为了使这些结果具有可比性,必须在相同的情况下进行测量。直肠最准确地反映内部器官的温度。偶尔,尿液离开尿道时的温度可能也很有用。通常,体温是在口腔、腋窝或腹股沟处测量的。

体温调节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1. 传导 - 热量从你的身体中流失或进入你的身体,例如当你躺在冰冷或灼热的表面上时。
  2. 对流 - 较冷的气流带走皮肤表面的热量,较热的气流会使皮肤更热。
  3. 蒸发 - 当水(来自汗液或游泳)从皮肤表面以蒸汽的形式离开时,就会发生蒸发冷却,从而带走身体的热量,降低体温。
  4. 辐射 - 例如,从太阳辐射中获取热量或从皮肤中流失热量。

体温调节的类型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动物使用两种类型的体温调节

  1. 生理调节内温性 - 这是指生物体改变其生理机能以调节体温。例如,许多哺乳动物为了降低体温而流汗。另一个例子是当人类感到寒冷时,肌肉可能会发抖以产生热量。
  2. 行为调节外温性 - 这是指生物体改变其行为以改变其体温。例如,当动物在阳光直射下变暖时,它们可能希望找到阴凉处以降温。

脊椎动物的体温调节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人体体温调节(简化)

几乎所有鸟类和哺乳动物的体温都较高,并且几乎恒定,与周围空气的温度无关。这被称为恒温性

为了调节体温,生物体可能需要在干旱环境中防止热量增加。水分的蒸发,无论是通过呼吸表面,还是通过拥有汗腺(哺乳动物)的动物的皮肤,都有助于将体温冷却到生物体所能忍受的范围内。

皮肤通常在真皮下方有一层连续的绝缘脂肪层——在鲸鱼等海洋哺乳动物中,这被称为鲸脂。生物体在调节体温时,不仅具有行为、生理和结构上的适应性,还具有一个反馈系统来触发这些适应性,以相应地调节体温。该系统的主要特征是:刺激、受体、调节器、效应器,然后是现在调整后的温度反馈给刺激。这个循环过程有助于稳态。

在寒冷的环境中,哺乳动物采用以下适应性和策略来最大限度地减少热量流失

  1. 使用附着在毛干上的小平滑肌(竖毛肌);这种颤抖产热会随着毛干变得更加直立(称为鸡皮疙瘩或丘疹)而扭曲皮肤表面

在温暖的环境中,鸟类和哺乳动物采用以下适应性和策略来最大限度地减少热量流失

  1. 行为适应
  2. 通过出汗进行蒸发冷却

人类和一些动物的体温变化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图表显示体温的昼夜变化,从上午 10 点到下午 6 点约为 37.5°C,从凌晨 2 点到凌晨 6 点下降到约 36.3°C。

体温计放置位置造成的差异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如上所述,温血动物的体温保持在微小的变化范围内。在健康且正常情况下,人类的体温在 36.5 °C 到 37.5 °C 之间,或者如果将体温计放在腋窝下,则在 36.25 °C 到 37.5 °C 之间。在口腔中,读数将比这高 0.25 °C 到 1.5 °C;在直肠中,读数将再高约 0.9 °C。婴儿和幼童的体温范围要大得多,并且容易受到微小原因的影响而发生较大波动。

与发育相关的变化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平均体温从婴儿期到青春期略微下降,从青春期到中年再次下降,但过了中年后,体温开始再次上升,到大约 80 岁时,与婴儿期一样高。

由昼夜节律引起的差异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在人类中,已观察到与休息和活动时间相关的昼夜变化,最大值范围为上午 10 点到下午 6 点,最小值范围为晚上 11 点到凌晨 3 点。这些观察表明体温部分受昼夜节律调节。

由女性月经周期引起的差异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在卵泡期(从月经第一天到排卵日),女性的平均基础体温在 36.45-36.7 °C 之间。在排卵后 24 小时内,女性的体温会升高 0.15-0.45 °C,这是由于孕激素水平急剧升高导致的代谢率升高。基础体温在黄体期维持在 36.7-37.3 °C 之间,并在月经前几天下降到排卵前的水平。女性可以记录这种现象来确定自己是否以及何时排卵,或者帮助受孕或避孕。

由发烧引起的差异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发烧是由免疫系统产生的循环热原引起的,是下丘脑核心体温设定点被调节升高。对于患者来说,由于发烧引起的体温升高,可能会导致他们在不发烧的人感到舒适的环境中感觉寒冷。实际上,体温设定点比平时更高。

生命可承受的极限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温血动物能够承受的热和冷都有极限。

极度寒冷的影响是降低新陈代谢,从而减少热量的产生。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变化都参与了抑制,尽管能量消耗减少了,但能量产生也减少了。这种代谢下降首先会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尤其是大脑和与意识有关的部分。心率和呼吸频率都降低,嗜睡出现,逐渐加深,直到进入死亡睡眠。然而,偶尔在临终前可能会出现抽搐,死亡方式有点类似于窒息。

另一方面,过高的温度会加速各种组织的新陈代谢,以至于它们的储备很快就耗尽了。过热的血液会引起呼吸困难,并很快耗尽呼吸中枢的代谢储备。心率加快,然后心跳变得不规则,最后停止。中枢神经系统也受到严重影响,意识可能会丧失,患者陷入昏迷状态,或者出现谵妄和抽搐。所有这些变化都可以在任何患有急性发烧的患者身上观察到。人类能够承受的最低温度取决于许多因素,但没有人能长时间忍受 45 °C 或更高的温度。哺乳动物肌肉在约 50 °C 时会因热僵直而变硬,显然,如果达到这个温度,全身突然变硬会导致生命无法维持。

人类体温变化的影响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发烧不要与中暑混淆。在发烧时,即使体温很高,人也会感觉寒冷,因为感染微生物会影响体温调节中枢,使身体误以为自己很冷。实际上,体温设定点比平时更高。

  • 37 °C (98.6 °F) - 正常体温(在约 36.12-37.5 °C (96.8-99.5 °F) 之间变化)
  • 38 °C (100.4 °F) - 出汗,感觉很不舒服,轻微饥饿。
  • 39 °C (102.2 °F) (发热) - 出汗严重,脸红且非常红。心率快,呼吸急促。还可能伴有疲劳。儿童和癫痫患者在这个时候很可能出现抽搐。
  • 40 °C (104 °F) - 可能会出现晕倒、脱水、虚弱、呕吐、头痛和头晕,以及大量出汗。
  • 41 °C (105.8 °F) - (医疗紧急情况) - 可能会出现晕倒、呕吐、严重头痛、头晕、意识模糊、幻觉、谵妄和嗜睡。还可能出现心悸和呼吸急促。
  • 42 °C (107.6 °F) - 患者可能脸色苍白或仍然脸红。他们可能会出现昏迷、严重谵妄、呕吐,并可能出现抽搐。血压可能高或低,心率会非常快。
  • 43 °C (109.4 °F) - 通常会导致死亡,或者可能造成严重脑损伤、持续抽搐和休克。会发生心肺功能衰竭。
  • 44 °C (111.2 °F) 或更高 - 几乎肯定会死亡;但是,据报道,患者在体温高达 46.5 °C (115.7 °F) 时幸存下来。[1]
  • 36 °C (97.0 °F) - 正常体温(在约 36-37.5 °C (96.8-99.5 °F) 之间变化)
  • 36 °C (96.8 °F) - 轻度到中度颤抖(睡眠时会降到这个温度)。可能是正常的体温。
  • 35 °C (95.0 °F) - (体温过低) 低于 35 °C (95.0 °F) - 剧烈颤抖,皮肤麻木和发蓝/发灰。心脏可能会出现不规则跳动。
  • 34 °C (93.2 °F) - 剧烈颤抖,手指失去活动能力,发蓝和意识模糊。可能会出现一些行为变化。
  • 33 °C (91.4 °F) - 中度到重度意识模糊,嗜睡,反射减弱,颤抖逐渐消失,心跳缓慢,呼吸浅表。颤抖可能会停止。患者可能对某些刺激没有反应。
  • 32 °C (89.6 °F) - (医疗紧急情况) 幻觉,谵妄,完全意识模糊,逐渐陷入昏迷的极度嗜睡。没有颤抖(患者甚至可能认为自己很热)。反射可能消失或非常微弱。
  • 31 °C (87.8 °F) - 昏迷,很少有意识。没有或只有微弱的反射。呼吸非常浅表,心率缓慢。可能出现严重的心律问题。
  • 28 °C (82.4 °F) - 严重的心律失常很可能发生,呼吸随时可能停止。患者可能看起来已经死亡。
  • 24-26 °C (75.2-78.8 °F) 或更低 - 通常会导致心律不齐或呼吸停止而死亡;但是,据报道,一些患者在体温低至 14.2 °C (57.5 °F) 时幸存下来。[1]

体温过低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体温过低是指身体温度降至低于正常代谢和/或身体功能所需的水平的任何情况。在温血动物中,核心体温通过生物稳态维持在或接近一个恒定水平。然而,当身体暴露于更冷的温度时,其内部机制可能无法补充因身体周围环境而散失的热量。

体温过低与体温过高相反。由于这两个词听起来很像,因此很容易混淆。

人体体温过低的阶段

[edit | edit source]
第一阶段
体温下降 1 °C - 2 °C 低于正常温度。出现轻微至强烈的寒战。无法用双手执行复杂的任务;双手变得麻木。外周肢体血管收缩,减少热量向外界空气散失。呼吸变得急促而浅。出现鸡皮疙瘩,使身体上的毛发竖立,试图在身体周围形成一层绝缘的空气层(一种退化的反应,但在其他物种中有用)。
第二阶段
体温下降 2 °C - 4 °C。寒战变得更加剧烈。肌肉协调失衡变得明显。动作缓慢而吃力,伴有步履蹒跚和轻度意识模糊,尽管受害者可能看起来很清醒。由于身体将剩余的资源集中用于保持重要器官温暖,所以表面血管进一步收缩。受害者脸色苍白。嘴唇、耳朵、手指和脚趾可能变蓝。
第三阶段
体温降至约 32 °C 以下(正常值为 37 °C)。寒战通常在 32 °C 以下停止;开始出现说话困难、思维迟缓和记忆丧失;双手无法使用和步履蹒跚通常也存在。细胞代谢过程停止。在 30 °C 以下,暴露的皮肤会变蓝且肿胀,肌肉协调性极差,行走几乎不可能,受害者表现出语无伦次/不理智的行为,包括末期挖掘行为甚至昏迷。脉搏和呼吸频率明显下降,但可能会出现快速心率(室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主要器官衰竭。临床死亡发生。由于第三阶段体温过低导致细胞活动下降,身体实际上需要更长时间才能发生脑死亡。

体温过高

[edit | edit source]

体温过高(高热),在严重的情况下被称为热射病中暑,是一种急性病症,当身体产生的热量或吸收的热量超过其散热能力时就会发生。它通常是由于过度暴露于热量引起的。身体的体温调节机制最终会不堪重负,无法有效地应对热量,体温会失控地攀升。这是一种严重的医疗紧急情况,需要立即关注。

体温过高与体温过低相反。由于这两个词听起来很像,因此很容易混淆。

进展

[edit | edit source]

体温超过 40 °C 会危及生命。在 41 °C 时,脑死亡开始,在 45 °C 时,死亡几乎是确定性的。内部温度超过 50 °C 会导致肌肉僵硬,并立即导致死亡。

热射病可能突然发作,但通常在一种不太严重的疾病之后发生,这种疾病通常被称为热衰竭中暑

症状和体征

[edit | edit source]

中暑热衰竭的特点是意识模糊、肌肉痉挛,而且经常伴有恶心或呕吐。在这个阶段,受害者可能不会出汗。如果持续暴露在环境热量中,有时还会伴有意识模糊,体温可能会升至 39 到 40 °C 范围内,并导致完全的热射病

身体最重要的体温调节方法之一是出汗。这个过程将内部的热量带出,使其能够通过辐射和/或对流带走。汗液的蒸发进一步促进了降温过程,因为这是一个吸热过程,从身体中带走了更多的热量。当身体脱水到足以阻止出汗时,这种降温方法就会停止。当身体不再能够出汗时,核心体温开始迅速上升。

受害者可能会感到困惑、敌意,经常会头痛,并且可能看起来像喝醉了。由于脱水,血压可能会显著下降,导致可能昏倒或头晕,特别是如果受害者突然站起来。随着血压下降,心率和呼吸频率会加快(心动过速和呼吸急促),因为心脏试图为身体提供足够的氧气。由于血管扩张试图增加散热,皮肤会变红。随着热射病的进展,血压下降会导致血管收缩,导致皮肤颜色苍白或发蓝。感到热的抱怨可能随后出现寒战和发抖,就像发烧时一样。有些受害者,尤其是幼童,可能会出现抽搐。与热射病相关的急性脱水会导致恶心和呕吐;也可能观察到暂时性失明。最终,随着身体器官开始衰竭,就会导致昏迷和昏迷。

参考文献

[edit | edit source]
  1. a b 摘录:人类,身体极限. 吉尼斯世界纪录,2004. 最后访问时间:2006 年 11 月 27 日。
  • 生理学手册,Kirkes,(费城,1907)
  • Simpson, S. & Galbraith, J.J. (1905) 关于猴子正常体温及其昼夜变化,以及日常作息变化对此变化影响的观察。爱丁堡皇家学会学报 45: 65-104.
[edit | edit source]

来自 w:体温调节w:体温过低w:体温过高

华夏公益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