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会计/非流动资产

来自维基教科书,开放的书籍,开放的世界

非流动资产是指持有较长时间的资产,通常是因为它们属于固定资产、厂房或设备等类别。它们通常最初是作为投资购买的,要么是企业运营的必需品,要么是提高企业盈利能力。

从生命周期阶段的角度来看待非流动资产的一个框架是:取得、持有、处置。

公允价值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在公平交易中可以实现的价值,减去销售成本或处置成本。

账面价值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资产记录的借方金额减去累计折旧后的价值。

可收回价值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通常与公允价值相同,但如果使用价值更高,则可以使用使用价值。

使用价值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这可能涉及大量预测。对于资产持有的预期时间,会对未来产生的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进行估计,并根据低风险利率外推回现值(未来现金流将包括通货膨胀和预算价格上涨的估计)。这种对未来经济利益的量化将增加到预算处置产生的净现金流中。

价值关系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 目标值是 x 和 y 中的较小值,其中 y 是 a 和 b 中的较大值,其中 x = 当前账面价值,y = 可收回价值,a = 公允价值减去处置成本,b = 使用价值减去处置成本。
  • 目标不是高估价值,而是在不二次低估价值的情况下。

取得、持有、处置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这些是成本可能需要重新计算的阶段。

  • 非流动资产的价值等于放弃的资产的公允价值,以换取取得非流动资产。

取得相关的议题是

  • 何时资本化或费用化,如果取得的资产需要修理、改装才能使其适合使用并产生未来的经济利益。一些“改进”可能最好记入费用,如果它们不能被证明是大修理或改装,例如,后来会进行折旧。
  • 非整体业务多项资产包取得的公允价值分配。这意味着如果应用一个历史成本来取得一组资产,则需要对每项资产进行公允价值评估,并将找到的公允价值总额作为分母,每个公允价值作为分子来找到每项资产的初始入账成本比例。这是因为放弃资产价值的规则,这意味着在非企业合并的情况下,账面价值总额必须等于放弃资产的价值(现金甚至)。
  • 对于以与公允价值不同的成本取得的整个业务,可以记录商誉(无形资产)或便宜货(收益),因为你的实体和被收购实体的企业合并意味着被收购实体的资产按照子实体的公允价值入账。
  • 在上述两种情况下取得的流动资产按公允价值记录(并且不包括在非企业合并情况下的分配中),除非它是债务账户(应收账款),否则如果公允价值较低,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可以记入坏账拨备贷方。

其他需要考虑的要点

  • 可以取得负债,如应付账款,并且类似地记入实体的应付账款负债,如取得的坏账拨备。
  • 股票是流动资产,处置时具有公允价值,可以按公允价值交换以取得非流动资产。

商誉适用于企业合并,在这种情况下,购买的资产是整个企业,而不是企业的资产。

商誉在取得时作为一种无形资产单独记录,并且可以对其记录减值费用(参见非流动资产减值)。商誉不能转售,但另一个实体可以购买具有新的商誉协商金额的子公司业务。

有时,收购方或买方支付的价格低于构成被收购业务的资产的公允价值,因此商誉的反面是便宜货,被归类为其他收益收益(不是来自正常经营活动,因此不是利润),并且等于被收购业务资产的公允价值总额,减去为取得其支付的便宜货金额,如被收购方(前所有者)所同意。

持有资产 - 折旧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有几种折旧方法可用。最容易理解的是直线折旧和使用单位折旧。它们都共有一个目标残值,以给出可折旧金额,以及使用寿命的概念。使用寿命可以简单地看作时间,例如年,但在使用单位折旧中,它可以是生产的单位数量、操作小时数、加工的原材料吨数等。另一种折旧方式是递减余额法,其中折旧率是对数率,例如,确定资产价值减去累计折旧后的剩余余额的固定百分比作为当期的折旧率。这可能适用于在更新和更有效率时具有更大产生经济利益能力的资产。

如果从使用寿命和残值的理念开始,递减余额法可以很容易地用剩余年限/年限总和法来表达,其中使用寿命中每年的序数值加起来作为分母(例如,使用寿命为 3 年,1 + 2 + 3 = 6),剩余年限作为分子,即特定年份的折旧率(例如,第 1 年为 3/6,第 2 年为 2/6,第 3 年为 1/6)。(折旧率应用于资产的初始成本,而不是成本减去累计折旧)。

在分析损益表以确定现金流时,折旧是一种非现金费用,应该加回来,因为它不像其他费用那样最终会导致现金流出。

持有资产 - 减值测试和重估模型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 如果一项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可收回价值,则需要评估可收回价值。如果怀疑成立,则该资产将产生一项减值损失费用,并记录相应的累积减值损失抵消账户。为了概括资产价值的负面变化,累积折旧可以更名为“累积折旧和减值损失”。
  • 以历史成本计量的资产遵循成本模型,直到进行重新评估。重新评估后,资产将采用重估模型,并为该资产创建一个重估盈余权益账户(假设该资产将被重估到更高的价值)。资产借方增加盈余,重估盈余权益账户贷方增加盈余。任何累积折旧都应像处置一样**冲回**到资产中,以达到新的重估资产价值,且累积折旧为零。

对于向下重估,它类似于资产减值,但重估损失的费用不会计入“累积折旧和减值损失”抵消账户,而是计入资产账户,因为之前的累积折旧和减值损失将在重估过程中冲回。

  • 减值测试或重估导致的降级应计入重估盈余,直到其达到零。然后,如果进行重估,则将贷方计入资产账户;如果进行减值评估,则将贷方计入减值损失抵消账户(有时与累积折旧抵消账户合并)。
  • 在重估模型中,重估完成后,折旧和减值损失仍按正常方式适用。

持有资产 - 次要修理费用化,而主要修理资本化。

[edit | edit source]

当进行重大修理时,可以将其与累积折旧一起添加到资产中,以得出新的资产价值。否则,次要修理费用化计入应付账款或现金,但主要修理中旧部件剩余折旧价值的处置费用将计入资产费用(计入资产费用意味着作为双重记账的贷方计入借方费用)。

处置

[edit | edit source]

处置前的第一步是始终检查处置日期并计算截至处置日期的任何未记录折旧,并在处置记录之前,借方计入折旧费用,贷方计入累积折旧,以更新累积折旧。

以前的启发式方法是将处置记录在账面价值(账面价值)上,作为一种处置费用借方,以及对累积折旧(抵消账户)的归零借方,抵消资产的收购或重估成本(记录的历史成本,不包括累积折旧)。另一笔交易是将售价贷方记入“出售所得款项”的特殊收入账户,抵消银行现金的借方,或者在交换的情况下,抵消被收购资产的新非流动资产账户的借方。

新的净额法是将账面价值与售价之间的差额记录为收益或损失,并将残值报废损失或拆除成本报废损失记录为净损失。净收益或损失在利润表中报告,以前只能在利润表中显示处置费用(残值和处置成本)和出售所得款项这两项关于资产处置的项目。这种资产处置披露的净额法在利润表中失去了对处置时资产残值的披露。

  • 如果出售所得款项少于账面价值,则在利润 = 收入 - 费用时,损失将显示在利润表中。收益类似。
  • 如果出售所得款项少于公允价值,但公允价值大于账面价值,则上述情况仍然适用。但如果出售所得款项 < 公允价值 < 账面价值,则可能存在一些理由来进行一些花哨的账簿处理,并记录资产价值的减值,例如作为减值损失费用借方和累积减值损失贷方(将减值视为类似折旧的抵消账户)。一些权威人士建议将累积折旧更名为累积折旧和减值损失。
  • 其他情况是账面价值 < 出售所得款项 < 公允价值,以及账面价值 < 公允价值 < 出售所得款项。在后一种情况下,没有人担心谁把钱投入了公司,因为获得了收益,但在前一种情况下,尽管账簿显示获得了收益,但仍然造成了损失。理想情况下,账面价值应重估为公允价值,记录重估盈余,并在出售前调整账面价值。然后,损失将在利润表中显示。
华夏公益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