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分子生物学入门/蛋白质合成

来自维基教科书,开放书籍,开放世界

与其他生物大分子如多糖和核酸一样,蛋白质是生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细胞内的几乎所有过程。许多蛋白质是催化生物化学反应的酶,对新陈代谢至关重要。蛋白质也具有结构或机械功能,例如肌肉中的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以及细胞骨架中的蛋白质,它们构成一个维持细胞形状的支架系统。其他蛋白质在细胞信号传导、免疫反应、细胞粘附和细胞周期中发挥重要作用。蛋白质在动物的饮食中也是必需的,因为动物不能合成所有需要的氨基酸,必须从食物中获取必需氨基酸。通过消化过程,动物将摄入的蛋白质分解成游离氨基酸,然后用于新陈代谢。蛋白质最早由荷兰化学家格哈德斯·约翰内斯·穆尔德于 1838 年描述,并由瑞典化学家永斯·雅各布·贝采利乌斯命名。[1]

每种蛋白质都有其独特的氨基酸序列,由编码这种蛋白质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决定。遗传密码是一组称为密码子的三核苷酸序列,每个三核苷酸组合指定一个氨基酸,例如 AUG(腺嘌呤-尿嘧啶-鸟嘌呤)是甲硫氨酸的密码子。由于 DNA 包含四种核苷酸,所以可能的密码子总数为 64;因此,遗传密码中存在一定的冗余,一些氨基酸由不止一个密码子指定。编码在 DNA 中的基因首先由 RNA 聚合酶等蛋白质转录成前信使 RNA (mRNA)。大多数生物体随后使用各种形式的转录后修饰处理前 mRNA(也称为初级转录本),形成成熟的 mRNA,然后由核糖体用作蛋白质合成的模板。在原核生物中,mRNA 可以立即使用,也可以在离开核区后被核糖体结合。相比之下,真核生物在细胞核中合成 mRNA,然后将其转运穿过核膜进入细胞质,在那里进行蛋白质合成。原核生物的蛋白质合成速度高于真核生物,每秒可达到 20 个氨基酸。

mRNA 装载到核糖体上,并通过将每个密码子与其在转运 RNA (t-RNA) 分子上的碱基配对反密码子相匹配,一次读取三个核苷酸,t-RNA 分子携带与它识别的密码子相对应的氨基酸。氨酰-tRNA 合成酶将 tRNA 分子与正确的氨基酸结合。不断增长的多肽链通常被称为新生肽链。蛋白质总是从 N 端到 C 端生物合成。

合成蛋白质的大小可以通过它包含的氨基酸数量及其总分子量来衡量,通常以道尔顿(与原子质量单位同义)或派生单位千道尔顿 (kDa) 为单位报告。酵母蛋白平均有 466 个氨基酸长,质量为 53 kDa。已知最大的蛋白质是肌联蛋白,它是肌肉肌节的组成部分,分子量接近 3,000 kDa,总长度接近 27,000 个氨基酸。

显示 mRNA 翻译和核糖体合成蛋白质的示意图。

翻译:蛋白质的合成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蛋白质的合成被称为翻译。翻译通常发生在细胞质中,那里是核糖体所在的地方。核糖体由一个小亚基和大亚基组成,它们包围着 mRNA。在翻译中,信使 RNA (mRNA) 被解码以产生特定的多肽链,遵循由三核苷酸遗传密码指定的规则。它使用 mRNA 序列作为模板来指导合成形成蛋白质的氨基酸链。翻译过程分为四个阶段:激活、起始、延伸和终止(全部描述氨基酸链或多肽链的生长,它是翻译的产物)。

在激活阶段,正确的氨基酸 (AA) 与正确的转运 RNA (tRNA) 结合。虽然这从技术上讲不是翻译步骤,但它是翻译进行所必需的。AA 通过其羧基与 tRNA 的 3' OH 结合,形成酯键。当 tRNA 与氨基酸连接时,它被称为“带电的”。起始涉及核糖体的小亚基在起始因子的帮助下(IF),以及其他协助该过程的蛋白质,结合到 mRNA 的 5' 端。延伸发生在下一个氨酰-tRNA(带电的 tRNA)与 GTP 和延伸因子一起结合到核糖体上时。多肽链的终止发生在核糖体的 A 位点面对终止密码子(UAA、UAG 或 UGA)时。当这种情况发生时,没有 tRNA 可以识别它,但释放因子可以识别无义密码子,并导致多肽链的释放。禁用或抑制蛋白质生物合成中的翻译的能力被诸如:茴香霉素、放线菌酮、氯霉素、四环素、链霉素、红霉素、嘌呤霉素等抗生素利用。[2] 每种蛋白质都有其独特的氨基酸序列,由编码这种蛋白质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决定。遗传密码是一组称为密码子的三核苷酸序列,每个三核苷酸组合指定一个氨基酸,例如 AUG(腺嘌呤-尿嘧啶-鸟嘌呤)是甲硫氨酸的密码子。由于 DNA 包含四种核苷酸,所以可能的密码子总数为 64;因此,遗传密码中存在一定的冗余,一些氨基酸由不止一个密码子指定。编码在 DNA 中的基因首先由 RNA 聚合酶等蛋白质转录成前信使 RNA (mRNA)。大多数生物体随后使用各种形式的转录后修饰处理前 mRNA(也称为初级转录本),形成成熟的 mRNA,然后由核糖体用作蛋白质合成的模板。在原核生物中,mRNA 可以立即使用,也可以在离开核区后被核糖体结合。相比之下,真核生物在细胞核中合成 mRNA,然后将其转运穿过核膜进入细胞质,在那里进行蛋白质合成。原核生物的蛋白质合成速度高于真核生物,每秒可达到 20 个氨基酸。我们应该始终记住,以下抗生素抑制蛋白质合成,例如茴香霉素、放线菌酮、氯霉素、四环素、链霉素、红霉素、嘌呤霉素等。

mRNA 装载到核糖体上,并通过将每个密码子与其在转运 RNA (t-RNA) 分子上的碱基配对反密码子相匹配,一次读取三个核苷酸,t-RNA 分子携带与它识别的密码子相对应的氨基酸。氨酰-tRNA 合成酶将 tRNA 分子与正确的氨基酸结合。不断增长的多肽链通常被称为新生肽链。蛋白质总是从 N 端到 C 端生物合成。合成蛋白质的大小可以通过它包含的氨基酸数量及其总分子量来衡量,通常以道尔顿(与原子质量单位同义)或派生单位千道尔顿 (kDa) 为单位报告。酵母蛋白平均有 466 个氨基酸长,质量为 53 kDa。已知最大的蛋白质是肌联蛋白,它是肌肉肌节的组成部分,分子量接近 3,000 kDa,总长度接近 27,000 个氨基酸。[3]

tRNA(转运 RNA)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酵母中 tRNAPhe 的二级三叶草结构

tRNA 的结构类似三叶草,它的反密码子臂是一个 5 个碱基对 (bp) 的茎,其环包含反密码子,而它的 D 臂是一个 4 个 bp 的茎,以一个通常包含二氢尿嘧啶的环结束。tRNA 的 T 臂是一个包含序列 TΨC 的 5 个 bp 茎,其中 Ψ 是假尿嘧啶。在真核细胞中,tRNA 由 RNA 聚合酶 III 在细胞核中转录为前 tRNA。tRNA 是一种小的 RNA 分子,通常长 73-95 个核苷酸。RNA 聚合酶 III 识别 tRNA 基因内部的两个内部启动子序列(A 盒 B 内部启动子)。第一个启动子从成熟 tRNA 的第 8 个核苷酸开始,第二个启动子位于第一个启动子下游 30-60 个核苷酸处。转录在四或多个胸腺嘧啶的延伸片段后终止。

前 tRNA 在细胞核内经历广泛的修饰。一些前 tRNA 包含内含子;在细菌中,这些内含子会自剪接,而在真核生物和古细菌中,它们会被 tRNA 剪接内切酶去除。5' 序列由 RNase P 去除,而 3' 末端由 tRNase Z 酶去除。一个值得注意的例外是在古细菌 Nanoarchaeum equitans 中,它不具有 RNase P 酶,并且有一个启动子放置在这样的位置,即转录从成熟 tRNA 的 5' 末端开始。非模板化的 3' CCA 尾是由核苷酸转移酶添加的。在 tRNA 被 Los1/Xpo-t 导出到细胞质之前,tRNA 被氨酰化。处理事件的顺序并不保守。例如,在酵母中,剪接不是在细胞核中进行,而是在线粒体膜的细胞质侧进行。[4]

核糖体

[edit | edit source]

核糖体是细胞中制造蛋白质的组件,这些蛋白质由所有氨基酸组成。生物学中的一个中心原则,通常被称为“中心法则”,是 DNA 用于制造 RNA,而 RNA 又用于制造蛋白质。基因中的 DNA 序列被复制到信使 RNA (mRNA) 中。然后核糖体读取该 RNA 中的信息,并用它来创建蛋白质。这个过程被称为翻译;即核糖体将 RNA 中的遗传信息“翻译”成蛋白质。核糖体通过结合到 mRNA 并将其用作特定蛋白质中氨基酸正确序列的模板来做到这一点。氨基酸连接到转移 RNA (tRNA) 分子,这些分子进入核糖体的一部分并与信使 RNA 序列结合。然后,连接的氨基酸由核糖体的另一部分连接在一起。核糖体沿着 mRNA 移动,"读取"其序列并产生一个氨基酸链。

核糖体由 RNA 和蛋白质的复合体组成。核糖体分为两个亚基,一个比另一个大。较小的亚基与 mRNA 结合,而较大的亚基与 tRNA 和氨基酸结合。当核糖体完成读取 mRNA 时,这两个亚基就会分开。核糖体已被归类为核酶,因为核糖体 RNA 似乎对连接氨基酸在一起的肽基转移酶活性最为重要。[5]

来自细菌、古细菌和真核生物(地球上生命的三域)的核糖体具有显著不同的结构和 RNA 序列。这些结构差异使一些抗生素能够通过抑制细菌核糖体来杀死细菌,同时不会影响人类核糖体。真核细胞线粒体中的核糖体类似于细菌中的核糖体,反映了这种细胞器的可能进化起源。核糖体这个词来自核糖核酸和希腊语:soma(意为身体)。

核糖体的结构

[edit | edit source]
核糖体读取信使 RNA 的序列并组装蛋白质,这些蛋白质由与转移 RNA 结合的氨基酸构成。

斯维德伯格(符号 S,有时为 Sv,不要与 Sv 混淆,Sv 是 SI 单位西弗特的符号,也是非 SI 单位斯维德鲁普)是一个非 SI 物理单位,用于沉降系数。它描述了粒子类型在沉降过程中,特别是离心过程中,的行为。斯维德伯格从技术上讲是时间的度量,定义为精确的 10-13 秒(100 fs)。

该单位以瑞典化学家特奥多尔·斯维德伯格(1884-1971)的名字命名,他因其在胶体化学方面的研究以及发明超速离心机而获得了 1926 年诺贝尔化学奖。较大的粒子往往沉降得更快,因此具有更高的斯维德伯格值。然而,沉降系数不是可加的。沉降速率不仅取决于粒子的质量或体积,而且当两个粒子结合在一起时,不可避免地会损失表面积。因此,当分别测量时,它们将具有可能不会加起来等于结合粒子的斯维德伯格值的斯维德伯格值。斯维德伯格是区分核糖体最重要的测量方法,核糖体在系统发育研究中非常重要。

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核糖体亚基非常相似。测量单位是斯维德伯格单位,它是离心沉降速率的度量,而不是大小,这解释了为什么片段名称加不起来(70S 由 50S 和 30S 组成)。原核生物具有 70S 核糖体,每个核糖体都由一个小的(30S)亚基和一个大的(50S)亚基组成。它们的较大亚基由一个 5S RNA 亚基(包含 120 个核苷酸)、一个 23S RNA 亚基(2900 个核苷酸)和 34 个蛋白质组成。30S 亚基有一个与 21 个蛋白质结合的 1540 个核苷酸 RNA 亚基(16S)。真核生物具有 80S 核糖体,每个核糖体都由一个小的(40S)亚基和一个大的(60S)亚基组成。它们的较大亚基由一个 5S RNA(120 个核苷酸)、一个 28S RNA(4700 个核苷酸)、一个 5.8S 亚基(160 个核苷酸)和约 49 个蛋白质组成。40S 亚基有一个 1900 个核苷酸(18S)RNA 和约 33 个蛋白质。

真核生物叶绿体和线粒体中发现的核糖体也由与蛋白质结合在一起的大和小亚基组成,形成一个 70S 粒子。这些细胞器被认为是细菌的后代(见内共生理论),因此它们的核糖体类似于细菌的核糖体。各种核糖体共享一个核心结构,尽管大小差异很大,但它们非常相似。大部分 RNA 高度组织成各种三级结构基序,例如表现出同轴堆积的假结。较大核糖体中的额外 RNA 位于几个长而连续的插入中,因此它们在不破坏或改变核心结构的情况下形成循环。核糖体的所有催化活性都是由 RNA 产生的;蛋白质位于表面并似乎稳定了结构。

细菌和真核生物核糖体之间的差异被药物化学家利用来创造抗生素,这些抗生素可以破坏细菌感染而不会损害感染者的细胞。由于它们的结构差异,细菌 70S 核糖体容易受到这些抗生素的影响,而真核生物 80S 核糖体则不会受到影响。尽管线粒体拥有类似于细菌的核糖体,但线粒体不会受到这些抗生素的影响,因为它们被双层膜包围,这些膜不易使这些抗生素进入细胞器。

图:大亚基红色(1)和小亚基蓝色(2)

原核生物中的核糖体生成 有 52 个基因编码核糖体蛋白,它们可以在原核 DNA 中的 20 个操纵子中找到。核糖体合成的调节取决于 rRNA 本身的调节。首先,氨酰 tRNA 的减少会导致原核细胞通过降低转录和翻译来做出反应。这是通过一系列步骤发生的,从严格因子结合到核糖体并催化反应开始

   GTP + ATP --> pppGpp + AMP

然后去除 γ-磷酸,ppGpp 将结合并抑制 RNA 聚合酶。这种结合会导致 rRNA 转录减少。减少的 rRNA 意味着核糖体蛋白 (r-蛋白质) 将被翻译,但没有 rRNA 与之结合。相反,它们会负反馈并与其自身的 mRNA 结合,抑制 r-蛋白质合成。请注意,如果存在,r-蛋白质优先与其互补的 rRNA 结合,而不是与 mRNA 结合。核糖体操纵子还包括 RNA 聚合酶和延伸因子的基因(用于 RNA 翻译)。这些基因的共同调节说明了原核生物中转录和翻译之间的耦合。

真核生物中的核糖体生成 真核生物中的核糖体蛋白合成与大多数蛋白质合成一样,发生在细胞核外的细胞质中。单个大和小单元被合成并通过核孔输入到细胞核中。这些孔的直径为 120 纳米,每分钟将 560,000 个核糖体蛋白输入到细胞核中,并进行主动转运。有关核糖体蛋白进入细胞核的更多信息,请参见核输入。核糖体 RNA (rRNA) 在核仁中转录,速度很快,核仁包含所有 45S rRNA 基因。转录后,rRNA 与核糖体亚基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功能正常的核糖体。

Kozak 协同序列

[edit | edit source]

mRNA 分子上的 Kozak 共识序列被核糖体识别为翻译起始位点,从该位点开始,蛋白质由该 mRNA 分子编码。核糖体需要此序列或可能的变异来启动翻译。Kozak 序列不要与核糖体结合位点 **(RBS)** 混淆,RBS 是信使 RNA 的 5' 端帽或内部核糖体进入位点 (IRES)。在体内,此位点在不同的 mRNA 上通常并不完全匹配,从给定的 mRNA 合成的蛋白质数量取决于 Kozak 序列的强度。此序列中的一些核苷酸比其他核苷酸更重要:AUG 最重要,因为它是编码蛋白质 N 端的甲硫氨酸氨基酸的实际起始密码子。(很少情况下,CTG 用作起始密码子,编码亮氨酸而不是其典型的甲硫氨酸。)“AUG” 的 A 核苷酸被称为 1 号核苷酸。对于“强”共识,相对于 1 号核苷酸的 +4 位(即共识中的 G)和 -3 位(即共识中的 A 或 G)处的核苷酸必须都与共识匹配(没有 0 号位置)。“足够”共识只有这些位点中的一个,而“弱”共识则没有。-1 和 -2 处的 cc 保守性较低,但有助于整体强度。还有证据表明,-6 位的 G 对翻译起始很重要。

体内存在每种类型的 Kozak 共识的例子,它们可能作为另一种基因调控机制而进化。Lmx1b 是一个具有弱 Kozak 共识序列的基因的例子。为了从这样的位点启动翻译,mRNA 序列中需要其他特征,以便核糖体识别起始密码子。[6]

原核生物中蛋白质的合成

[edit | edit source]

起始

[edit | edit source]
原核生物中翻译起始的过程。

原核生物中翻译的起始涉及翻译系统的组分组装,这些组分包括:两个 核糖体 亚基(50S 和 30S 亚基)、要翻译的 mRNA、第一个(甲酰)氨酰 tRNA(带有第一个氨基酸的 tRNA)、GTP(作为能量来源)以及三个 起始因子(原核生物起始因子-1 或 IF1、原核生物起始因子-2 或 IF2 以及原核生物起始因子-3 或 IF3,它们有助于起始复合物的组装。[7]

核糖体有三个活性位点:A 位点、P 位点和 E 位点。A 位点是氨酰 tRNA 进入的点(第一个氨酰 tRNA 除外,fMet-tRNAfMet 从 P 位点进入)。P 位点是核糖体中形成肽酰 tRNA 的地方。而E 位点是在脱酰 tRNA 将其氨基酸传递给生长的肽链后离开的位点。

延伸

[edit | edit source]

多肽链的延伸涉及将氨基酸添加到生长链的羧基端。生长中的蛋白质通过大亚基中的多肽出口通道离开核糖体。[8] 在原核生物中,翻译需要三种延伸因子:EF-Tu、EF-Ts 和 EF-G。

EF-Tu(延伸因子热不稳定)介导氨酰 tRNA 进入核糖体的空闲位点。

EF-Ts 作为 EF-Tu 的鸟嘌呤核苷酸交换因子,催化 GDP 从 EF-Tu 中释放出来。

EF-G 催化每一轮多肽延伸结束时 tRNA 和 mRNA 沿核糖体移动。

延伸从 fmet-tRNA 进入 P 位点开始,引起构象变化,打开 A 位点,以便新的氨酰-tRNA 结合。这种结合由延伸因子-Tu(EF-Tu)促进,EF-Tu 是一种小的 GTP 酶。现在,P 位点包含要编码的蛋白质的肽链的起始部分,A 位点包含要添加到肽链的下一个氨基酸。连接到 P 位点 tRNA 上的生长多肽从 P 位点 tRNA 上分离,并且在多肽的最后一个氨基酸和仍然连接到 A 位点 tRNA 上的氨基酸之间形成肽键。这个过程被称为肽键形成,由核酶(大亚基中的 23S 核糖体 RNA)催化。现在,A 位点包含新形成的肽,而 P 位点包含一个脱酰 tRNA(没有氨基酸的 tRNA)。在延伸的最后阶段,易位,核糖体向 mRNA 的 3' 端移动 3 个核苷酸。由于 tRNA 通过密码子-反密码子碱基配对与 mRNA 连接,因此 tRNA 相对于核糖体移动,将新生肽从 A 位点移动到 P 位点,并将脱酰 tRNA 移动到 E 出口位点。这个过程由 延伸因子 G(EF-G)催化。
核糖体继续翻译 mRNA 上剩余的密码子,因为更多的氨酰-tRNA 结合到 A 位点,直到核糖体到达 mRNA 上的终止密码子 (UAA、UGA 或 UAG)。[9]

EF-Tu

EF-Tu(延伸因子热不稳定)是原核生物延伸因子之一。原核生物因子 EF-Tu 介导氨酰 tRNA 进入核糖体的空闲位点。EF-Tu 通过与细胞质中的氨酰化或带电 tRNA 分子结合而发挥作用。这个复合体短暂地进入核糖体,tRNA 反密码子域与核糖体 A 位点中的 mRNA 密码子结合。如果密码子-反密码子配对正确,EF-Tu 会将三磷酸鸟苷 (GTP) 水解成二磷酸鸟苷 (GDP) 和无机磷酸,并改变构象以从 tRNA 分子解离。然后,氨酰 tRNA 完全进入 A 位点,在那里,其氨基酸被带到 P 位点多肽附近,核糖体催化氨基酸共价转移到多肽上。EF-Tu 通过三种方式促进翻译准确性。如果核糖体 A 位点的 tRNA 不匹配 mRNA 密码子,它会延迟 GTP 水解,从而优先增加不正确 tRNA 离开核糖体的可能性。它还在从 tRNA 中释放后(无论 tRNA 是否匹配),在氨酰 tRNA 完全进入 A 位点之前,添加第二次延迟。这个延迟周期是错误配对的 tRNA(以及它们结合的氨基酸)在错误的氨基酸不可逆地添加到多肽链之前离开 A 位点的第二次机会。第三种机制是 EF-Tu 对粗略检查氨基酸-tRNA 关联的不太清楚的功能,并拒绝氨基酸没有与编码它的正确 tRNA 结合的复合物。

EF-Ts

EF-Ts(延伸因子热稳定)是原核生物延伸因子之一。EF-Ts 作为 EF-Tu(延伸因子热不稳定)的鸟嘌呤核苷酸交换因子,催化二磷酸鸟苷从 EF-Tu 中释放出来。这使得 EF-Tu 能够与新的三磷酸鸟苷分子结合,释放 EF-Ts,并继续催化另一个氨酰 tRNA 的添加。

EF-G

因子 EF-G 催化每一轮多肽延伸结束时 tRNA 和 mRNA 沿核糖体移动。与 EF-Tu + tRNA 同源,EF-G 也以其 GTP 结合状态与核糖体结合。当它与 A 位点结合时,EF-G 会导致先前占据该位点的 tRNA 占据一个中间 A/P 位置(结合到小核糖体亚基的 A 位点和到大核糖体亚基的 P 位点),而 P 位点的 tRNA 被转移到 P/E 杂化状态。EF-G 对 GTP 的水解会导致构象变化,迫使 A/P tRNA 完全占据 P 位点,P/E tRNA 完全占据 E 位点(并从核糖体复合物中退出),以及 mRNA 相对于核糖体向下移动三个核苷酸,因为它与这些 tRNA 分子结合。然后,结合 GDP 的 EF-G 分子从复合物中解离,留下另一个自由的 A 位点,在那里延伸循环可以重新开始。除了在易位中的作用外,EF-G 与核糖体回收因子一起以 GTP 依赖的方式促进核糖体回收。

图  : mRNA 的翻译 (1) 由核糖体 (2)(显示为小(蓝色)大(红色)亚基)进入多肽链(3)。核糖体从 mRNA 的起始密码子开始 (AUG) 并以终止密码子结束 (UAG).

终止

[edit | edit source]

当三个终止密码子之一移动到 A 位点时,终止发生。这些密码子不被任何 tRNA 识别。相反,它们被蛋白质识别,这些蛋白质被称为释放因子,即 RF1(识别 UAA 和 UAG 终止密码子)或 RF2(识别 UAA 和 UGA 终止密码子)。这些因子触发肽酰-tRNA 中酯键的水解,以及新合成蛋白质从核糖体中释放。第三个释放因子 RF-3 在终止过程结束时催化 RF-1 和 RF-2 的释放。

回收

[edit | edit source]

由终止步骤结束形成的终止后复合物由具有 A 位点的终止密码子的 mRNA、P 位点的脱酰 tRNA 以及完整的 70S 核糖体组成。核糖体回收步骤负责分解终止后核糖体复合物。[10] 一旦新生蛋白质在终止中被释放,核糖体回收因子 和延伸因子 G (EF-G) 会发挥作用,将 mRNA 和 tRNA 从核糖体中释放出来,并将 70S 核糖体解离成 30S 和 50S 亚基。然后,IF3 代替脱酰 tRNA,释放 mRNA。所有翻译成分现在可以自由进行额外的翻译回合。

多聚核糖体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翻译由多个核糖体同时进行。由于核糖体相对较大,它们只能附着在 mRNA 上相距 35 个核苷酸的位点。一个 mRNA 和多个核糖体的复合体称为多聚核糖体或多核糖体。

真核生物中的蛋白质合成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真核生物中以 eIF2 为中心的翻译起始过程图示,用浅绿色表示。其他因子也显示在图中。

真核起始因子 (eIF) 是参与真核翻译起始阶段的蛋白质。它们的功能包括:与 40S 核糖体亚基和 Met-tRNAi 形成复合体,称为 43S 预起始复合体 (PIC);识别 mRNA 的 5' 帽结构,并将 43S PIC 募集到 mRNA;促进核糖体扫描 mRNA;调节 AUG 起始密码子的识别;以及 60S 核糖体亚基的结合形成 80S 核糖体。由于真核细胞的生物学复杂性更高,真核起始因子的数量比原核起始因子多得多。已知蛋白质 RLI 在起始复合体的形成中起着至关重要的、可能具有催化作用的作用。

eIF4 (eIF4F)

eIF4 起始因子包括 eIF4A、eIF4B、eIF4E 和 eIF4G。eIF4F 通常指 eIF4A、eIF4E 和 eIF4G 的复合体。eIF4G 是一种支架蛋白,与 eIF3(见下文)以及 eIF4F 复合体的其他成员相互作用。eIF4E 识别并结合 mRNA 的 5' 帽结构,而 eIF4G 结合多聚腺苷酸结合蛋白 (PABP),PABP 结合多聚腺苷酸尾,使结合的 mRNA 环化并激活。eIF4A 是一种 DEAD 盒 RNA 解旋酶,对于解决 mRNA 二级结构至关重要。eIF4B 包含两个 RNA 结合结构域,一个与 mRNA 非特异性相互作用,而另一个特异性结合小核糖体亚基的 18S 部分。它充当锚点,同时也是 eIF4A 的关键辅助因子。它是 S6K 的底物,磷酸化后,它促进预起始复合体的形成。在脊椎动物中,eIF4H 是一个额外的起始因子,与 eIF4B 的功能类似。[11]

eIF1 & eIF3

eIF1、eIF1A 和 eIF3 都与核糖体亚基-mRNA 复合体结合。它们被认为可以阻止大核糖体亚基在准备好开始延伸之前与小亚基结合。在哺乳动物中,eIF3 是最大的支架起始因子,由 13 个亚基 (a-m) 组成。它大约 ~750 kDa,它控制着具有 5' 帽或 IRES 的 mRNA 上 40S 核糖体亚基的组装。eIF3 使用 eIF4F 复合体或来自病毒的 IRES (内部核糖体进入位点) 将 mRNA 链定位在 40S 核糖体亚基的出口位点附近,从而促进预起始复合体的组装。在许多癌症中,eIF3 过表达。在血清剥夺条件下(非活性状态),eIF3 与 S6K1 结合。当受到有丝分裂原、生长因子或药物的刺激时,mTOR/Raptor 复合体被激活,进而结合并磷酸化 S6K1 上的 T389(连接区域),导致构象变化,使激酶 S6K1 从 eIF3 解离。然后,T389 磷酸化的 S6k1 被 PDK1 进一步磷酸化在 T229 上。这种第二次磷酸化完全激活了 S6K1 激酶,然后可以磷酸化 eIF4B、S6 和其他蛋白质靶点。[12]

eIF2

eIF2 是一种 GTP 结合蛋白,负责将起始 tRNA 带到预起始复合体的 P 位点。它对甲硫氨酸带电的起始 tRNA 具有特异性,这与其他用于多肽链延伸的甲硫氨酸带电的 tRNA 不同。一旦它将起始 tRNA 放置在 P 位点的 AUG 起始密码子上,它就会将 GTP 水解成 GDP,并解离。这种水解也标志着 eIF3、eIF1 和 eIF1A 的解离,并允许大亚基结合。这标志着延伸的开始。eIF2 有三个亚基,eIF2-α、β 和 γ。前者对于可能需要全局关闭蛋白质合成的细胞特别重要。当被磷酸化时,它会隔离 eIF2B(不要与 beta 混淆),eIF2B 是一种 GEF。如果没有这种 GEF,GDP 就不能与 GTP 交换,翻译就会受到抑制。eIF2α 诱导的翻译抑制发生在缺乏铁的网状细胞中。此外,当在许多多细胞生物中检测到 dsRNA 时,蛋白激酶 R (PKR) 会磷酸化 eIF2α,导致细胞死亡。[13]

eIF5 & eIF5B

eIF5A 是一种 GTP 酶活化蛋白,它有助于大核糖体亚基与小亚基结合。它需要 eIF2 进行 GTP 水解,并包含非同寻常的氨基酸羟赖氨酸。eIF5B 是一种 GTP 酶,参与完整核糖体的组装(需要 GTP 水解)。

eIF6 eIF6 执行与 eIF3 相同的核糖体组装抑制,但与大亚基结合。

真核生物中翻译起始过程依赖于 mRNA 加帽。

无帽起始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真核生物中无帽模式翻译起始的最佳研究实例是内部核糖体进入位点 (IRES) 途径。无帽翻译与帽依赖性翻译的不同之处在于,无帽翻译不需要核糖体从 mRNA 帽的 5' 端开始扫描直到起始密码子。核糖体可以通过 ITAF (IRES 反式作用因子) 被运输到起始位点,从而绕过从 mRNA 非翻译区的 5' 端进行扫描的需要。这种翻译方法是最近才发现的,并且已被发现对于在需要特定 mRNA 翻译的情况下非常重要,即使在细胞胁迫或大多数 mRNA 无法翻译的情况下也是如此。示例包括应对细胞凋亡、应激诱导的反应的因素。

帽依赖性起始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翻译起始通常涉及某些关键蛋白质与结合到 mRNA 分子 5' 端的特殊标签(5' 帽)的相互作用。蛋白质因子结合小核糖体亚基(也称为 40S 亚基),这些起始因子将 mRNA 固定到位。真核起始因子 3 (eIF3) 与小核糖体亚基相关联,并在阻止大核糖体亚基过早结合中发挥作用。eIF3 还与 eIF4F 复合体相互作用,该复合体由另外三个起始因子组成:eIF4A、eIF4E 和 eIF4G。eIF4G 是一种支架蛋白,直接与 eIF3 和其他两个成分相关联。eIF4E 是帽结合蛋白。它是帽依赖性起始的限速步骤,通常被一些病毒蛋白酶从复合体中切割,以限制细胞翻译自身转录本的能力。这是利用宿主机制来支持病毒(无帽)信息的策略。eIF4A 是一种 ATP 依赖性 RNA 解旋酶,它帮助核糖体解决 mRNA 转录本形成的某些二级结构。eIF4F 复合体中还有另一种相关蛋白,称为多聚腺苷酸结合蛋白 (PABP),它结合大多数真核 mRNA 分子的多聚腺苷酸尾。这种蛋白质被认为在翻译过程中 mRNA 的环化中发挥作用。这个预起始复合体(43S 亚基或 40S 和 mRNA)伴随着蛋白质因子沿 mRNA 链向其 3' 端移动,扫描 mRNA 上的“起始”密码子(通常是 AUG),该密码子指示 mRNA 将从何处开始编码蛋白质。在真核生物和古细菌中,起始密码子编码的氨基酸是甲硫氨酸。带电的 Met 起始 tRNA 是核糖体复合体的一部分,因此所有蛋白质都以这种氨基酸开头(除非它在随后的修饰中被蛋白酶切割)。带电的 Met 起始 tRNA 由真核起始因子 2 (eIF2) 带到小核糖体亚基的 P 位点。它水解 GTP,并发出信号让几个因子从小核糖体亚基解离,从而导致大亚基(或 60S 亚基)的结合。完整的核糖体 (80S) 然后开始翻译延伸,在此过程中,“起始”和“终止”密码子之间的序列从 mRNA 翻译成氨基酸序列——因此蛋白质被合成。

蛋白质合成的调控依赖于起始因子 eIF2 的磷酸化,eIF2 是 met-tRNAi 复合体的一部分。当大量 eIF2 被磷酸化时,蛋白质合成就会受到抑制。如果发生氨基酸饥饿或病毒感染,就会发生这种情况。然而,自然情况下,这种起始因子的磷酸化比例很小。另一个调节剂是 4EBP,它结合起始因子 eIF4E,起始因子 eIF4E 位于 mRNA 上的 5’ 帽上,从而阻止蛋白质合成。为了对抗 4EBP 的作用,生长因子会磷酸化 4EBP,降低其对 eIF4E 的亲和力,并允许蛋白质合成。[14]

真核延伸因子与原核生物中的延伸因子非常相似。真核生物中的延伸由两个延伸因子完成:eEF-1 和 eEF-2。第一个是 eEF-1,它有两个亚基,α 和 βγ。α 充当原核 EF-Tu 的对应物,介导氨酰 tRNA 进入核糖体的空闲位点。βγ 充当原核 EF-Ts 的对应物,作为 α 的鸟嘌呤核苷酸交换因子,催化 GDP 从 α 中释放。第二个延伸因子是 eEF-2,它是原核 EF-G 的对应物,它在每次多肽延伸回合结束时催化 tRNA 和 mRNA 在核糖体上的易位。

在起始步骤结束时,mRNA 被定位,以便在蛋白质合成的延伸阶段翻译下一个密码子。起始 tRNA 占据核糖体中的 P 位点,A 位点已准备好接收氨酰 tRNA。在链延伸过程中,每个额外的氨基酸在三步微循环中添加到新生多肽链中。该微循环中的步骤是 (1) 将正确的氨酰 tRNA 定位到核糖体的 A 位点,(2) 形成肽键,以及 (3) 相对于核糖体将 mRNA 移动一个密码子。与催化 DNA 复制的酶系统相比,翻译机制的工作速度相对较慢。原核生物中的蛋白质以每秒仅 18 个氨基酸残基的速度合成,而细菌复制体以每秒 1000 个核苷酸的速度合成 DNA。这种速率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合成四种类型的核苷酸以制造核酸与合成 20 种类型的氨基酸以制造蛋白质之间的差异。测试和拒绝不正确的氨酰 tRNA 分子需要时间,从而减缓了蛋白质合成速度。原核生物的转录速度约为每秒 55 个核苷酸,对应于大约每秒 18 个密码子,或与 mRNA 翻译的相同速度。在细菌中,翻译起始在 mRNA 的 5' 端合成后立即发生,翻译和转录是耦合的。这种紧密耦合在真核生物中是不可能的,因为转录和翻译是在细胞的不同隔室(细胞核和细胞质)中进行的。真核 mRNA 前体必须在细胞核中进行加工(例如加帽、聚腺苷酸化、剪接)才能被转运到细胞质中进行翻译。[15]

终止

[edit | edit source]

延伸的终止依赖于真核释放因子。终止过程类似于原核终止过程。

蛋白质结构

[edit | edit source]
蛋白质结构,从一级结构四级结构

蛋白质的一级结构

[edit | edit source]

一级结构是指肽或蛋白质中不同氨基酸的序列。一级结构通过共价键或肽键结合在一起,这些键是在蛋白质生物合成或翻译过程中形成的。多肽链的两个末端分别被称为羧基末端 (C-末端) 和氨基末端 (N-末端),基于每个末端的游离基团的性质。残基的计数总是从 N-末端开始 (NH2-基团),即氨基未参与肽键的末端。蛋白质的一级结构由对应于该蛋白质的基因决定。

DNA 中特定的核苷酸序列被转录成 mRNA,在称为翻译的过程中由核糖体读取。蛋白质的序列对该蛋白质是独一无二的,并且定义了该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蛋白质的序列可以通过诸如埃德曼降解或串联质谱等方法确定。然而,通常它是直接从使用遗传密码的基因序列中读取的。翻译后修饰,如二硫键形成、磷酸化和糖基化,通常也被认为是一级结构的一部分,并且无法从基因中读取。[16]

蛋白质的二级结构

[edit | edit source]

在分子生物学和结构生物学中,二级结构是指生物聚合物(如蛋白质和核酸 (DNA/RNA))的局部片段的一般三维形式。但是,它不描述三维空间中的特定原子位置,这些位置被认为是三级结构。

二级结构可以通过观察到的原子分辨率结构中的生物聚合物的氢键来正式定义。在蛋白质中,二级结构由主链酰胺基和羧基基团之间氢键的模式定义。在核酸中,二级结构由含氮碱基之间的氢键定义。氢键模式可能被显著扭曲,这使得自动确定二级结构变得困难。二级结构也可以基于 Ramachandran 图中特定区域主链二面角的规律模式来定义;因此,具有这种二面角的残基片段可以称为螺旋,无论它是否具有正确的氢键。二级结构也可以由晶体学家在相应的 PDB 文件中提供。

生物聚合物的粗略二级结构含量(例如,“这种蛋白质是 40% α-螺旋和 20% β-折叠。”)通常可以通过光谱法估计。对于蛋白质,一种常见的方法是远紫外 (far-UV, 170-250 nm) 圆二色性。208 和 222 nm 处明显的双最小值表明α-螺旋结构,而 204 nm 或 217 nm 处的单个最小值分别反映了无规卷曲或β-折叠结构。一种不太常见的方法是红外光谱,它检测由于氢键而导致的酰胺基团键振动差异。最后,可以使用未分配的 NMR 光谱的化学位移准确地估计二级结构含量。二级结构由Kaj Ulrik Linderstrøm-Lang 在 1952 年的斯坦福大学引入。[17]

三种主要形式的蛋白质螺旋的结构特征
几何属性 α-螺旋 310 螺旋 π-螺旋
每圈残基数 3.6 3.0 4.4
每个残基的平移 1.5Å 2.0|Å 1.1 Å
螺旋半径 2.3 Å 1.9 Å 2.8 Å
螺距 5.4 Å 6.0 Å 4.8 Å

蛋白质的三级结构

[edit | edit source]

三级结构是指单个蛋白质分子的三维结构。α-螺旋和β-折叠折叠成一个紧凑的球状体。折叠是由非特异性疏水相互作用(疏水残基从水中埋藏)驱动的,但只有当蛋白质域的各个部分通过特定的三级相互作用锁定到位时,结构才是稳定的,例如盐桥、氢键和侧链的紧密堆积和二硫键。二硫键在胞质蛋白质中极其罕见,因为胞质通常是还原环境。

蛋白质的四级结构

[edit | edit source]

四级结构是多个蛋白质分子或多肽链的较大组装体,在此情况下通常称为亚基。四级结构通过与三级结构相同的非共价相互作用和二硫键稳定。两个或多个多肽(即多个亚基)的复合体称为多聚体。具体来说,如果它包含两个亚基,则称为二聚体;如果它包含三个亚基,则称为三聚体;如果它包含四个亚基,则称为四聚体。亚基通常通过对称操作相互关联,例如二聚体中的 2 倍轴。由相同亚基组成的多聚体用前缀“homo-”表示(例如同源四聚体),而由不同亚基组成的多聚体用前缀“hetero-”表示(例如异源四聚体,例如血红蛋白的两个 α 链和两个 β 链)。许多蛋白质没有四级结构,并且作为单体发挥功能。

抑制蛋白质合成的药物

[edit | edit source]

通常,蛋白质合成抑制剂在原核 mRNA 翻译成蛋白质的不同阶段起作用,例如起始、延伸(包括氨酰 tRNA 进入、校对、肽基转移和核糖体易位)和终止

早期阶段

利福平通过抑制 DNA 依赖性 RNA 聚合酶的 β 亚基结合来抑制原核 DNA 转录成 mRNA。

起始 利奈唑胺在起始阶段起作用,可能是通过阻止起始复合物的形成,尽管其机制尚未完全明了。

氨酰 tRNA 进入

四环素类和替加环素(一种与四环素类相关的甘氨酰环素)阻断核糖体上的 A 位点,阻止氨酰 tRNA 的结合。

校对

氨基糖苷类,除其他潜在的作用机制外,还会干扰校对过程,导致合成过程中错误率增加,并导致提前终止。

肽酰转移

氯霉素阻断细菌和线粒体中 50S 核糖体亚基上的延伸肽酰转移步骤。大环内酯类(以及抑制核糖体易位和其他潜在机制)与 50S 核糖体亚基结合,抑制肽酰转移。奎奴普林/达尔福普利斯汀协同作用,达尔福普利斯汀增强奎奴普林的结合,并抑制肽酰转移。奎奴普林与 50S 核糖体亚基上的附近位点结合,阻止多肽的延伸,并导致不完整链的释放。

核糖体易位

克林霉素,除其他潜在机制外。氨基糖苷类和大环内酯类,除其他潜在的作用机制外,都有证据表明抑制核糖体易位。富西酸阻止延伸因子 G (EF-G) 从核糖体上脱离。

终止

嘌呤霉素的结构类似于酪氨酰氨酰-tRNA。因此,它与核糖体 A 位点结合并参与肽键形成,产生肽酰-嘌呤霉素。然而,它不参与易位,并迅速从核糖体上解离,导致多肽合成提前终止。大环内酯类和克林霉素(两者也具有其他潜在机制)导致肽酰-tRNA 从核糖体上提前解离。链霉素类也导致肽链提前释放。

作用机制不明的蛋白质合成抑制剂

瑞帕霉素

结合位点

以下抗生素与核糖体的 30S 亚基结合

氨基糖苷类

四环素类

以下抗生素与 50S 核糖体亚基结合

氯霉素

红霉素

克林霉素

利奈唑胺

替利霉素

链霉素类

瑞帕霉素

蛋白质翻译后修饰

[edit | edit source]

翻译后修饰(PTM)是指蛋白质翻译后发生的化学修饰。它是许多蛋白质生物合成后期步骤之一。PTM 包括添加官能团

体内酶添加的 PTM 酰化,例如 O-酰化(酯)、N-酰化(酰胺)、S-酰化(硫酯) 乙酰化,在蛋白质的 N 端或赖氨酸残基上添加乙酰基。参见组蛋白乙酰化。反之称为去乙酰化。 甲酰化 脂酰化,连接一个脂酸 (C8) 官能团 肉豆蔻酰化,连接肉豆蔻酸,一种 C14 饱和酸 棕榈酰化,连接棕榈酸,一种 C16 饱和酸 烷基化,添加烷基,例如甲基、乙基 甲基化,通常在赖氨酸或精氨酸残基上添加甲基。反之称为去甲基化。 异戊烯基化或预烯基化,添加异戊二烯基(例如法尼醇和香叶基香叶醇) 法尼基化 香叶基香叶醇化 酰胺化,在 C 端氨基酸上添加 精氨酰化,一种 tRNA 介导的添加 多谷氨酰化,谷氨酸残基共价连接到微管蛋白和其他一些蛋白质。(参见微管蛋白多谷氨酰化) 多甘氨酰化,一个到 40 多个甘氨酸残基共价连接到微管蛋白 C 端尾部 抵氨酰胺形成 γ-羧化,依赖维生素 K 糖基化,在天冬酰胺、羟赖氨酸、丝氨酸或苏氨酸上添加糖基,形成糖蛋白。与糖基化不同,糖基化被认为是非酶促的糖添加。 多唾液酸化,多唾液酸 PSA 添加到 NCAM 脂锚定,糖基磷脂酰肌醇 (GPI) 锚定形成 血红素部分可能共价连接 羟基化 赖氨酰胺形成(在 [EIF5A] 和 aIF5a 的保守赖氨酸上) 碘化(例如甲状腺激素) 核苷酸或其衍生物可能共价连接 腺苷酸化 ADP-核糖基化 黄素连接 亚硝基化 S-谷胱甘肽化 氧化 磷酸泛酰巯基乙胺化,从辅酶 A 添加 4'-磷酸泛酰巯基乙胺基,如脂肪酸、聚酮、非核糖体肽和亮氨酸生物合成中 磷酸化,通常在丝氨酸、酪氨酸、苏氨酸或组氨酸上添加磷酸基团 焦谷氨酰胺形成 硫酸化,在酪氨酸上添加硫酸基团。 硒代化(硒蛋白中硒的共翻译插入) 体内非酶促添加的 PTM 糖基化,在没有酶控制作用的情况下,糖分子添加到蛋白质中。 体外非酶促添加的 PTM 生物素化,用生物素附件酰化保守赖氨酸残基 聚乙二醇化 PTM 包括添加其他蛋白质或肽

ISG15 化,与 ISG15 蛋白(干扰素刺激基因 15)共价连接 SUMO 化,与 SUMO 蛋白(小型泛素相关修饰因子)共价连接 泛素化,与泛素蛋白共价连接。 NEDD 化,与 NEDD 共价连接 PTM 包括改变氨基酸的化学性质

瓜氨酸化或脱氨基化,将精氨酸转化为瓜氨酸 脱酰胺化,将谷氨酰胺转化为谷氨酸或天冬酰胺转化为天冬氨酸 消除反应,通过磷酸苏氨酸和磷酸丝氨酸的 β 消除或苏氨酸和丝氨酸的脱水以及半胱氨酸的脱羧来转化为烯烃 氨甲酰化,将赖氨酸转化为高瓜氨酸 PTM 包括结构变化

二硫键,两个半胱氨酸氨基酸的共价连接 蛋白水解裂解,在肽键处裂解蛋白质 脯氨酸异构酶对脯氨酸的消旋 [18]

实验室中蛋白质的鉴定

[edit | edit source]

蛋白质在实验室中通过不同的方法检测,取决于实验类型,如 SDS 凝胶电泳、二维电泳、蛋白质印迹、质谱等。

SDS 凝胶电泳

[edit | edit source]

使用凝胶电泳分离蛋白质样本。蛋白质的分离可以根据等电点 (pI)、分子量、电荷或这些因素的组合进行。分离的性质取决于样品的处理方法和凝胶的性质。这是一种确定蛋白质非常有用的方法。最常见的凝胶电泳类型使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和装载了十二烷基硫酸钠 (SDS) 的缓冲液。SDS-PAGE(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在用强还原剂处理后,使多肽保持在变性状态,去除二级和三级结构(例如二硫键 [S-S] 到巯基 [SH 和 SH]),从而可以根据它们的分子量分离蛋白质。样本蛋白质被带负电的 SDS 覆盖,并通过凝胶的丙烯酰胺网格向带正电的电极移动。较小的蛋白质在网格中迁移速度更快,因此蛋白质根据大小(通常用千道尔顿 kDa 测量)进行分离。丙烯酰胺的浓度决定了凝胶的分辨率 - 丙烯酰胺浓度越高,低分子量蛋白质的分辨率越好。丙烯酰胺浓度越低,高分子量蛋白质的分辨率越好。对于大多数印迹,蛋白质只在一个方向上沿凝胶移动。样品被加载到凝胶中的孔中。通常有一条泳道保留用于标记或梯度,这是一种市售的具有定义分子量的蛋白质混合物,通常被染色以便形成可见的彩色条带。当沿凝胶施加电压时,蛋白质以不同的速度迁移到凝胶中。这些不同的前进速度(不同的电泳迁移率)在每条泳道内分离成条带。 [19]

半干法组装中转膜的设置

[edit | edit source]

为了使蛋白质能够被一抗和二抗检测,它们被从凝胶内部转移到由硝酸纤维素或聚偏二氟乙烯 (PVDF)制成的膜上。将膜放置在凝胶顶部,并在其上放置一层滤纸堆。整个堆叠被放置在缓冲溶液中,缓冲溶液通过毛细作用向上移动滤纸,将蛋白质一起带走。另一种转移蛋白质的方法称为电转印,它使用电流将蛋白质从凝胶中拉到 PVDF 或硝酸纤维素膜中。蛋白质从凝胶内部移动到膜上,同时保持它们在凝胶内的组织。通过这种“印迹”过程,蛋白质在薄表面层上暴露出来,以进行检测(见下文)。两种膜都因其非特异性蛋白质结合特性而被选择(即同样好地结合所有蛋白质)。蛋白质结合基于疏水相互作用,以及膜和蛋白质之间的带电相互作用。硝酸纤维素膜比 PVDF 便宜,但更易碎,无法承受反复探测。

一些实验室更喜欢湿式组装而不是半干式组装。可以使用考马斯亮蓝丽春红 S染料对膜进行染色,以检查蛋白质从凝胶转移到膜的均匀性和整体有效性。丽春红 S 是两者中更常见的一种,因为它具有更高的灵敏度,而且它的水溶性使其更容易后续脱色和探测膜。

要记住的事实

[edit | edit source]

然而,直到 1926 年詹姆斯·B·萨默斯证明脲酶实际上是一种蛋白质,蛋白质作为生物体中酶的关键作用才被完全认识到。

第一个被测序的蛋白质是胰岛素,由弗雷德里克·桑格测序,他因这项成就获得了 1958 年的诺贝尔奖。

第一个被解析的蛋白质结构是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分别由马克斯·佩鲁茨和约翰·肯德鲁爵士在 1958 年完成。

截至 2009 年,蛋白质数据库包含超过 55,000 种原子分辨率的蛋白质结构。

第一个原子分辨率的蛋白质结构是在 1960 年代通过 X 射线晶体学解析,并在 1980 年代通过核磁共振解析。

乔治·埃米尔·帕拉德与阿尔贝·克劳德和克里斯蒂安·德·迪夫共同获得了 1974 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以表彰他们在**核糖体的发现**方面的贡献。

2009 年的诺贝尔化学奖授予**文卡特拉曼·拉马克里希南、托马斯·A·斯泰茨和阿达·E·约纳特**,以表彰他们对核糖体结构和功能的研究。

问答时间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1. 你对延伸因子有什么理解?

2. 真核和原核生物蛋白质合成过程有什么区别?

3. 你对蛋白质合成有什么理解?

4. 定义以下术语:

  • 千道尔顿 (kDa)
  • 核糖体
  • 70S 核糖体 vs 80S 核糖体
  • Kozak 序列
  • 核糖体回收因子
  • 肽酰转移

5. 什么是 t-RNA,它与 m-RNA 有什么区别?

6. 将以下 mRNA 密码子翻译成单字母和三字母氨基酸代码。

AUG ACG CGA GCC UGG CCC GGG GCG CGC AAA ACG GCA GGA ACG ACC AGG UAA

7. 将以下单字母代码转换为三字母氨基酸代码。

A-P-F-G-C-L-K-Q-M-E-H-I-S-V-X

参考资料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1. 蛋白质
  2. 蛋白质生物合成
  3. 蛋白质
  4. 转运 RNA
  5. 核糖体
  6. http://en.wikipedia.org/wiki/Kozak_consensus_sequence
  7. Malys N, McCarthy JEG (2010). "翻译起始:可以预期机制的变化". 细胞与分子生命科学. doi:10.1007/s00018-010-0588-z. {{cite journal}}: Unknown parameter |unused_data= ignored (help)
  8. 大肠杆菌蛋白质传导通道与正在翻译的核糖体结合的结构,K. Mitra 等人。自然 (2005),第 438 卷,第 318 页
  9. http://en.wikipedia.org/wiki/Prokaryotic_translation
  10. Hirokawa 等人。(2006) "核糖体回收步骤:共识还是争议?". 生物化学趋势 第 31 卷 (3),第 143-149 页。
  11. 真核起始因子
  12. http://en.wikipedia.org/wiki/Eukaryotic_initiation_factor
  13. http://en.wikipedia.org/wiki/Eukaryotic_initiation_factor
  14. 真核翻译
  15. http://en.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ukaryotic_translation&oldid=429826292
  16. 蛋白质结构
  17. http://en.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Protein_secondary_structure&oldid=425646887
  18. 翻译后修饰
  19. http://en.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Western_blot&oldid=429925576
华夏公益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