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分析化学发光/荧光素

来自维基教科书,开放的书籍,开放的世界

B3. 荧光素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荧光素酶是催化生物体中发光反应(生物发光)的酶。它们存在于几种萤火虫和许多细菌物种中。萤火虫荧光素酶通过差速离心提取,并通过凝胶过滤纯化。添加稳定剂的冻干荧光素酶可以在 -4°C 下保存数月。

荧光素是荧光素酶的底物。萤火虫荧光素在与氧气反应时发出 562 nm 的光,该反应在三磷酸腺苷 (ATP) 和镁离子的存在下由荧光素酶催化,在 0.01-1000 nmol dm―3 范围内,发射强度与荧光素浓度成正比。萤火虫荧光素生物发光对 ATP 的依赖性被利用在许多 ATP 测定和利用或产生 ATP 的酶促反应产物的测定中,例如激酶和参与其催化反应的物质。

甲壳类动物Cypridina hilgendorfii 具有完全不同的化学结构的荧光素,但其生物发光机制与萤火虫相同,只是不需要任何辅因子。也已经合成了Cypridina荧光素的类似物,并用于检测病理来源的超氧化物。超氧化物自由基清除剂,例如茶叶儿茶素,能够淬灭Cypridina化学发光,从而可以方便地测量它们的抗氧化活性。

图 B3.1 - 细菌生物发光原理,其中光是由黄素单核苷酸氧化长链脂肪醛发出,该反应在一个耦合反应中再生。NAD(P)H,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FMN,黄素单核苷酸。

发光细菌广泛存在于海洋环境中。细菌荧光素酶根据图 B3.1 所示的机制大纲起作用,它本身没有荧光素底物。相反,发光来自荧光素酶、黄素单核苷酸和长链脂肪醛的复合物。[1] 因此,细菌生物发光与吡啶核苷酸有关,而不是与萤火虫生物发光中涉及的腺嘌呤核苷酸有关。

参考文献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1. McCapra F in Turner A P F, Karube I and Wilson G S, Biosensors: Fundamentals and Applications,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7. p 617.
华夏公益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