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动物行为/求偶场多配偶制

来自维基教科书,开放的书籍,开放的世界

求偶场多配偶制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求偶场多配偶制是一种常见的交配系统,在昆虫和鸟类中很常见,雄性不提供任何对后代的亲代照护。求偶场交配系统是由雌性对配偶的追求所驱动,而不是雄性。求偶场物种的雄性不会寻找易感雌性。雄性会在没有对雌性有价值的任何资源的中立地点形成聚集体。雄性群体执行复杂的声音、视觉或化学展示以吸引易感雌性到它们的求偶场地点。在大多数求偶场物种中,这些群体展示通常会增加每只雄性访客雌性的比例。在求偶场地点,访客雌性能够比较雄性的体型和求偶展示,选择最具吸引力的雄性作为配偶(Alcock,2001)。因此,少数最具吸引力的雄性将完成大部分交配(约 99%),而从属雄性则完全不进行交配(Sherman,1999)。

替代假说:亲缘选择假说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求偶场多配偶制交配系统促成了求偶场雄性之间严重倾斜的交配成功率。尽管求偶场中的大多数个体从未获得交配机会,但求偶场多配偶制仍然在各种鸟类和昆虫中蓬勃发展(Sherman,1999)。这表明从属雄性的适应性必须以某种方式通过集体展示间接受益。已经提出了一些假说来解释求偶场行为背后的原因。广泛认可的假说包括热点假说、魅力雄性假说和雌性偏好假说(Alcock,2001)。Petrie 等人。(1999)提出了一个替代假说,预测求偶场行为是由亲缘选择驱动的。

在亲缘选择假说中,Petrie 等人。(1999)认为,如果求偶场中的所有雄性都是基因相关的,那么雄性(即使是从属雄性)也将获得适应性益处。Petrie 等人。(1999)通过确定维普斯奈德公园孔雀种群的不同求偶场群体的遗传结构来证明了亲缘选择假说。孔雀是一种典型的求偶场物种,它们会在中立的展示地点形成聚集体。孔雀用它们的叫声来吸引易感孔雀雌性。当孔雀雌性到达时,孔雀会停止鸣叫并进行复杂的羽毛展示。正如求偶场物种中常见的现象一样,拥有最吸引人求偶展示的孔雀拥有很高的交配成功率,而从属孔雀则没有配偶。孔雀的求偶场地点选择得非常谨慎,在雄性求偶四年后,它会建立自己的永久求偶场地点。孔雀每年交配季节都会回到同一个求偶场地点(Petrie 等人,1999)。

使用多位点指纹识别,Petrie 等人。(1999)比较了维普斯奈德公园孔雀求偶场群体内部和群体之间的遗传相似性。结果支持了提出的亲缘选择假说。正如预测的那样,求偶场内的带共享程度明显高于求偶场之间的带共享程度。求偶场内的带共享程度表明是半同胞的程度。在这一发现之后,Petrie 等人。(1999)提出了关于这些求偶场群体为何由相关个体组成的后续假说。Petrie 等人。(1999)认为,相关孔雀倾向于一起展示,因为它们的分散集中在它们的出生地附近。当将混合亲缘关系的孔雀从它们的出生地分开饲养,但重新引入维普斯奈德公园种群后,它们又加入了与密切相关的孔雀的求偶场,因此,这一假说被驳斥了。然后,有人建议,孔雀聚集亲属的倾向是由于对栖息地选择的共同遗传偏好。由于公园的环境特征是同质的,因此也被驳斥。Petrie 等人。(1999)得出结论,孔雀求偶场独特的结构是由基于自我参照表型匹配的亲缘选择驱动的(“腋窝效应”)。Petrie 等人。(1994)预测孔雀会将自己表型的可遗传相似性与其他雄性的表型相似性相匹配。因为作者认为孔雀不参与抚养后代,所以他们推测孔雀识别其父亲必须是基因上的先天性。因此,在没有对其身份的社会线索的情况下,形成与亲属共同的求偶场的倾向就会出现。通过与基因相关的个体合作形成求偶场,从属孔雀放弃了交配的机会,但增加了通过成功的亲属传递基因的机会。在孔雀求偶场展示中看到的适应性的间接益处超过了集体展示的成本(Petrie 等人,1999)。

有四种不同的孔雀属:Pavo、Afropavo、Rheiinartia 和 Argusianus。虽然经常报道雄性孔雀不参与巢穴防御,但在所有四个属中都观察到育雏的亲代照护。只有常见的印度孔雀 Pavo cristatus 经常被圈养。它在动物园环境中的行为可能不会像该物种的野生种群那样反映其进化史。

热点假说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根据热点假说,雄性形成求偶场是因为雌性经常访问某些“热点”。

魅力雄性假说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魅力雄性假说预测,雄性形成求偶场是因为从属雄性聚集在极具吸引力的雄性周围,以增加被易感雌性注意到的机会。

雌性偏好假说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雌性偏好假说预测,雄性形成求偶场是因为雌性喜欢访问由各种潜在配偶组成的、规模较大的雄性集群,这样她可以快速安全地比较她的交配选择质量。

参考文献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Alcock, J. 动物行为. 第 7 版。桑德兰:西诺出版社,2002 年。

Petrie M, Krupa A, Burke T:孔雀即使在没有社会和环境线索的情况下也会与亲属一起求偶。自然 401:155-157 (1999)。

Sherman PW:物以类聚。自然 401:119-120 (1999)。

返回 动物行为

华夏公益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