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亚洲及太平洋减灾署资讯/与风险共处

来自维基教科书,开放书籍,开放世界
与风险共处
灾害风险管理举措的全球回顾
本出版物由联合国国际减灾战略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办事处编写。

关于亚洲及太平洋减灾署区域办事处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亚洲及太平洋岛屿地区发生的世界灾害总数超过50%,是世界上除非洲之外受灾害影响最广、灾害最频繁的地区,台风、海啸、洪水、干旱、火灾和其他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不断增加。尽管减灾方面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经验和技术,但人口的持续增长、普遍的贫困、环境退化、污染加剧以及人类活动无序发展,不断加剧了亚洲及太平洋岛屿地区大多数社区的脆弱性,从而为上述自然灾害演变成毁灭性灾害创造了有利条件,灾害摧毁了所有人的生命和经济命脉,并将多年的持续发展成果付诸东流。

2004年12月,印度洋海啸的悲剧事件提高了亚洲及太平洋地区社区对将灾害风险管理纳入国家发展规划重要性的认识,并提醒他们需要协调一致地共同应对灾害威胁。

本着这种精神,作为世界减灾大会(2005年1月,日本神户)的直接后续行动,应168个联合国会员国在大会上的共同要求,减灾署在亚洲及太平洋岛屿地区设立了区域办事处。减灾署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办事处于2005年6月在泰国曼谷设立,由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经济社会委员会(亚太经社会)提供场地支持。

减灾署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办事处目前分为两个机构

(i) 区域办事处,位于泰国曼谷,覆盖整个亚洲及太平洋岛屿地区。办事处设有高级区域协调员、区域项目官员以及两名当地支援人员

(ii) 中亚分区域联络处,位于塔吉克斯坦杜尚别,覆盖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由一名初级专业官员负责协调

我们的任务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减灾署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办事处的主要任务包括:开展减灾宣传活动,包括推广世界减灾运动和年度联合国笹川灾害风险管理奖;通过政策制定进行倡导,发布指南以帮助实施《兵库行动框架》(HFA);促进建立国家减灾平台;加强网络建设和伙伴关系,为亚洲及太平洋岛屿地区所有社区的有效安全文化和保护做出贡献。

已确定三个具体重点领域,以指导减灾署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办事处的各项工作,包括

(i) 在整个亚洲及太平洋岛屿地区推广《兵库行动框架》(HFA),并建立区域层面的伙伴关系,在减灾署亚洲减灾伙伴关系(IAP)成员和其他相关行为者的有效运营支持和专业知识下,促进HFA的实施。

(ii) 对印度洋海啸预警系统(IOTWS)联合国紧急呼吁下开展的项目进行跟踪和加强,包括与相关技术伙伴和捐助方加强合作与协调。(iii) 开发有效的资讯管理系统,建立综合数据库,维护区域网站,制作两年刊物“亚洲及太平洋减灾 - 减灾署资讯”,发布区域亮点,宣传区域合作伙伴的倡议和相关活动等。

减灾署亚洲及太平洋岛屿地区办事处通过不断壮大的国家平台网络,动员政府在减灾方面采取行动,并直接与该地区的政府合作,根据HFA的要求,协助他们确定优先事项,制定国家减灾行动计划,将减灾纳入国家发展规划。它还充分利用区域合作伙伴在国家层面的网络,特别是联合国国家工作组成员,以促进减灾战略的有效实施。

出版物的介绍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虽然全世界目睹了近年来因灾害造成的死亡人数逐年下降,但受灾人数却在不断增加,经济成本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高昂。

地震是不可避免的,但地震中的死亡是可以避免的。洪水是生活的一部分,但它们不应冲走健康、希望和生计。“与风险共处 - 灾害风险管理举措的全球回顾”旨在为对灾害风险管理和可持续发展有兴趣并实践的人们提供参考。它提供了指导、政策方向和灵感,并作为参考,分享如何降低风险和脆弱性,以及如何应对未来的挑战的经验教训。

自然灾害可能影响任何人,任何地方。人们受到灾害威胁的原因在于其社会、经济和环境脆弱性,在实现可持续发展时必须考虑到这些因素。因此,减灾是所有人的责任,从村民到国家元首,从银行家和律师到农民和林业工作者,从气象学家到媒体负责人。

“与风险共处:灾害风险管理举措的全球回顾”揭示了在日益遭受灾害的世界中,迫切需要采取行动,以及正在采取行动的人们,以构建可持续社会。

致谢

前言

介绍

序言:通往更安全世界的旅程

第一章:与风险共处 - 重点关注灾害风险管理

1.1 设置场景:理解灾害风险管理
1.2 灾害风险管理的背景和政策框架:可持续发展

第二章:风险意识和评估

2.1 理解风险的性质
2.2 灾害、脆弱性模式和灾害影响的新趋势
2.3 风险评估

第三章:政策和承诺:灾害风险管理的基础

3.1 国家制度框架:政策、立法和组织发展
3.2 地方当局
3.3 区域合作、互动和经验
3.4 社区行动

第四章:建立理解:知识发展和信息共享

4.1 信息管理和经验交流
4.2 网络和伙伴关系
4.3 教育和培训
4.4 研究
4.5 公众意识

第五章:减灾应用精选

5.1 环境管理
5.2 土地利用规划
5.3 安全建筑施工和关键设施保护
5.4 金融和经济工具
5.5 预警系统

第六章:未来的挑战

灾害风险管理的共同愿景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华夏公益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