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至内容

行为经济学/货币幻觉兽谱

来自维基教科书,开放的书籍,开放的世界

欧文·费雪在 20 世纪早期的一篇文章“货币幻觉”中创造了这个词[1]。他明确定义了很多人在名义价值而不是实际价值中思考,或者可能在两者混合中思考的问题。使用名义思考的容易程度[2]使得这个问题十分普遍,尤其是在欧文·费雪研究的恶性通货膨胀时期。对同一情况的不同表述(一个用名义价值,一个用实际价值)会导致不同的选择,因为人们坚持他们所呈现的框架[3]。这个问题会导致糟糕的经济决策和对价格和成本的认识不足。虽然通货膨胀是观察货币幻觉的最常见视角,但沉没成本也很突出,它以多种形式出现:不接受更低的工资、不以边际亏损出售、投资、心理账户,甚至公平[2]。然而,这个理论并非严格意义上的行为问题。宏观经济学家在分析人们对通货膨胀的反应以及如何影响货币政策时,会利用这种洞察力,并将这些影响与负利率进行比较[4]。心理洞察力对于理解货币幻觉发生的原因非常重要,尤其是在框架[[1]] 风险厌恶发挥作用的情况下(投资和交易)[2]。货币幻觉问题的核心是缺乏经济教育,但即使有教育或学习,名义价值仍然被使用。

具体例子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在本节中,我们将深入剖析一些多年来一直被研究的货币幻觉的例子。

Shafir、Diamond 和 Tversky[2] 创建了一个情境来测试人们对工资收入中货币幻觉的理解。有两个人拥有相同的大学经历、相同类型的职业、相同的起薪,但经历了不同的通货膨胀率和奖金百分比。


人员 1:$30,000 基本工资,0% 通货膨胀(第一年),工资上涨 2%(第二年)

人员 2:$30,000 基本工资,4% 通货膨胀(第一年),工资上涨 5%(第二年)


从严格的实际价值来看,人员 1 比人员 2 境况更好,因为他们在考虑到通货膨胀后获得了更高的工资,而人员 2 虽然名义上拥有更多的“钱”,但在考虑到通货膨胀后,人员 2 的钱的价值更低。

向参与者提出的问题需要他们评估人员 1 和人员 2,并回答三个问题,一个关于“经济条款”,一个关于幸福感,一个关于工作吸引力。在回答第一个关于谁在“经济条款”方面表现更好的问题时,大多数人选择了人员 1,从实际价值来看,这是正确的。但在回答下一个关于谁更幸福的问题时,受访者(与第一个问题不同的人)表示人员 2 更幸福,即使大多数先前的受访者承认人员 1 境况更好。这个答案清楚地表明了名义偏见:人们认为更大的奖金意味着更多的钱,这反过来又使他们更幸福。第三个问题加强了这个概念。另一组受访者被问及谁更有可能离开他们的工作,大多数人选择了人员 1。这个答案也表明了名义偏见,因为在考虑到通货膨胀后,人员 1 实际上获得了更大的奖金。

调查表明,人们实际上确实使用名义价值来进行判断。但当一个问题强调谁在“经济条款”方面境况更好时,人们会正确地回答,说人员 1 境况更好。这意味着人们在被提醒时确实会考虑实际价值,但在其他情况下,名义偏见占主导地位。

心理账户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心理账户[[2]] 本身就是一个主题,可以从提供的链接中了解更多信息。这个例子将关注 Shafir、Diamond 和 Tversky[2] 的调查,评估人们对过去的名义价值和沉没成本的反应。人们很难将过去的成本与现在脱钩,并且不确定如何处理两者之间的联系。这导致了各种各样的答案,缺乏共识。因此,作者提出了第二个问题。两家商店以不同的输入价格购买相同数量的商品,并以不同的输出价格出售。其中一家商店在一年前购买和出售,同时经历了通货膨胀。


商店 A:以每件 $20 的价格购买了 100 件商品,并以每件 $44 的价格出售

- 一年后 -

商店 B:以每件 $22 的价格购买了 100 件商品,并以每件 $45 的价格出售 - 同时经历了 10% 的通货膨胀


当被问及“谁做出了更好的交易?”时,绝大多数人选择了商店 A 而不是商店 B。从名义价值来看,这是有道理的,因为你将数量乘以输出价格,然后减去数量乘以输入价格。然后你对两家商店重复此操作

商店 A:((100 件商品)x($44 输出价格))-((100 件商品)x($20 输入价格))= $2,400 商店 B:((100 件商品)x($45 输出价格))-((100 件商品)x($22 输入价格))= $2,300

按照这种逻辑(忽略通货膨胀),很容易看出名义思考的容易途径具有很强的说服力。承认通货膨胀,输入价格的上升被通货膨胀的上升所抵消,从而仅仅通过将输出价格提高一美元就获得了更多的收益。货币幻觉表明,人们本能地以名义价值进行思考。

实验性货币冲击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关于“现实世界”中的外生货币冲击是否对产出有实际影响存在争议,这仍然存在很大争议[3],但 Fehr 和 Tyran 在实验室中进行了他们的实验,承认实地数据会充满怀疑。他们构建的模型是包含“外生”和预期货币冲击。在实验中,参与者与其他玩家和计算机进行对抗(消除了任何需要根据不确定性采取行动的必要性),以设定价格并相互交易。他们选择一个数字(1-30),然后选择价格的预期值以及他们对决策的信心。为了准备分析这种情况,他们在负冲击发生之前、期间和之后对人们进行了测试。 “冲击前”测试用于使参与者熟悉系统,并将它们与“冲击后”价格进行比较。

他们的实验结果表明

  • 在与计算机对抗的实际价值方面,冲击对价格几乎没有影响,玩家需要对均衡进行非常小的调整。
  • 在与计算机对抗的名义价值方面,冲击造成了有限的货币幻觉,因为参与者更难回到均衡状态。
  • 在与其他参与者对抗的实际价值方面,冲击对价格的影响有限,但存在波动。
  • 在与其他参与者对抗的名义价值方面,冲击对价格产生了惊人的影响,造成了如此大的差异,以至于参与者从未达到均衡状态。

总而言之,很明显,货币幻觉在人们的决策中发挥着作用,在名义框架中甚至有更剧烈的效果。即使在货币数量完全预期下降的情况下,也会导致参与者直到接近均衡状态才会出现巨大的收入损失。相同的研究人员也对正向经济冲击进行了研究,但货币幻觉的影响要小得多。

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不存在解决货币幻觉问题的简单方法。试图用经济学教育来弥补逻辑上的缺陷,或者实行极低通货膨胀的政策,都没有取得显著的成功[1]。货币幻觉虽然存在,但它对政策和商业有重大影响,特别是在合同甚至税收方法被错误地编制索引的情况下。对于希望提高价格以应对通货膨胀,但又不想面对公众因名义价格上涨而愤怒情绪的企业来说,这尤其是一个复杂的问题[2]。宏观经济学家将继续在解释短期均衡价格变化时,与货币幻觉的概念作斗争[3]。行为经济学家仍然需要对货币幻觉进行大量的实证研究,并在实验室或问卷调查以外找到相关证据。

参考文献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1. a b Thaler, Richard H.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Vol.87, No. 2, Papers and Proceedings of the Hundred and Fourth Annual Meeting of the American Economic Association (May, 1997) 无效的 <ref> 标签;名称“Thaler”被定义多次,但内容不同
  2. a b c d e f Eldar Shafir, Peter Diamond, Amos Tversky. 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Vol. 112, No. 2, In Memory of Amos Tversky(1937-1996) (May, 1997) 无效的 <ref> 标签;名称“Eldar”被定义多次,但内容不同
  3. a b c Fehr, Ernst; Tyran, Jean-Robert (2001). "货币幻觉重要吗?". 美国经济评论. 91 (5): 1239–1262.
  4. 经济学人。 "美元在这里贬值了。"经济学人。经济学人报,2012年4月16日。网络。2012年4月23日。 <http://www.economist.com/blogs/freeexchange/2012/04/monetary-policy-0>.
华夏公益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