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经济学/过度自信的动物图鉴
过度自信是一种常见的倾向,即高估一个人预测和控制未来结果的能力[1]。它在心理学、经济学中都有体现,并被指责为无数反直觉经济结果的原因。
Moore 和 Healy[2] 确定了过度自信的三种主要类型:高估、高排名和过度精确。
高估自己的能力、知识或表现。例如,一个人可能会高估自己在时间限制内完成拼图的能力。有趣的是,受试者往往会高估自己在困难任务上的技能,低估自己在容易任务上的技能[3]。
高排名,或“比平均水平好效应”,是指相信自己比其他人更优秀。如果一个人认为自己比 90% 的同龄人更快地解决谜题,那么他们就表现出高排名。当被问及与同龄人相比的正面能力,例如驾驶能力时,90% 的参与者认为自己处于前一半[4]。
在估计未来不确定性时的过度自信。这通常与预测(例如,股票价格)有关。
Fellner 和 Krügel 定义了校准错误,以挑战其对过度自信的重要性[5]。校准错误,或“错误地感知信号和结果的可靠性,从而过分重视私人信息”[5],是观察到的信息和私人信息之间的冲突,即一个人已经拥有的知识或只有一个人知道的私人信息。
“乐观过度自信”专门处理高置信度和不切实际的乐观之间的交集[1]。Kahneman 和 Tversky 讨论了这两者如何互相滋养,可能导致非理性升级。
文化和社会差异会导致在生活不同领域产生过度自信。个人主义社会(例如美国)的人倾向于在让他们相信自己能够比其他人更好地竞争的领域发展过度自信。例如,一个人可能会认为自己比其他人更聪明。集体主义社会(例如日本)的人倾向于在让他们更好地为社会做出贡献并使他们成为社会中好成员的领域发展过度自信。例如,一个人会过度自信于自己和他人的忠诚度和诚实度。但是,这些一般性的刻板印象并不能阻止“对立”社会成员参与类似的行为。例如,集体主义社会的成员仍然可以成为企业家,因为他们相信即使在失败的情况下,他们的社会也会支持他们。因此,多种类型的过度自信可能是导致某一特定行动或行为的驱动力[6]。
过度自信在男性中通常高于女性。例如,如 Barber 和 Odean 的一项研究所示,男性通常比女性在金融市场上交易更频繁,并且通常损失更大[7]。实验表明,与许多人的想法相反,过度精确并不会导致交易行为的差异。相反,正是高排名解释了性别之间的交易差异以及男性过度自信的原因。
- Camerer 和 Lovallo 测试了过度自信对企业进入的影响[8]。他们的实验比较了企业进入决策与个人过度自信,其中参与者需要进入市场并根据机会或自己的技能获得利润。虽然 77% 的机会驱动的回合获得了利润,但技能驱动的回合的平均利润在 42% 的回合中为负[8]。
- 在全球金融危机期间,波兰的金融专家和普通民众被要求对股票和外汇市场做出预测。虽然专家在预测市场方面并没有比普通民众好多少,但他们对自己的预测更有信心[9]。
- 一个更普遍的例子是股票市场的交易量。如果股票持有者完全理性,为什么他们要进行如此多的交易?过度精确是一种解释。如果交易者对其估计的某只股票的价值过于自信,他们可能过于愿意与持有不同估值的其他人进行交易。
- ↑ a b , Kahneman, Daniel, and Amos Tversky. "Conflict Resolution: A Cognitive Perspective." Choices, Values, and Frames. New York: Russell Sage Foundation, 2000. 473-87.
- ↑ , Moore, D., & Healy, P. (2008). "The trouble with overconfidence". Psychological Review, 115(2), 502–517.
- ↑ ,Grieco, Daniela, and Robin M. Hogarth. "Overconfidence in Absolute and Relative Performance: The Regression Hypothesis and Bayesian Updating." Journal of Economic Psychology 30.5 (2009): 756-71.
- ↑ , Svenson, O. (1981). Are we less risky and more skillful than our fellow drivers? Acta Psychologica, 47, 143-151.
- ↑ a b ,Fellner, Gerlinde, and Sebastian Krügel. "Judgmental Overconfidence: Three Measures, One Bias?" Journal of Economic Psychology 33.1 (2012): 142-54.
- ↑ , Topol; Walliser. Cognitive Economics: New Trends. Contributions to Economic Analysis, Volume 280. Emerald Group Publishing, 2007. http://lib.myilibrary.com.ezproxy1.library.arizona.edu?ID=74719.
- ↑ ,希尔顿,丹尼斯。“经济学和心理学中的理论与方法。”《剑桥心理学与经济行为手册》。剑桥:剑桥大学出版社,2008 年,第 27-28 页。
- ↑ a b ,卡梅伦,科林 F. & 洛瓦洛,丹。“过度自信和过度进入:一种实验方法。”《选择、价值和框架》。纽约:罗素·塞奇基金会,2000 年,第 414-23 页。
- ↑ ,扎莱斯基维兹,托马斯。“危机期间的金融预测:专家比普通人更准确吗?”《经济心理学杂志》第 32 卷第 3 期(2011 年),第 384-90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