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研究/新约注释/约翰福音/第三章
本章值得讨论的关键思想和要点包括
- 从上面属灵的重生。
- 尼哥底母作为一个代表人物
- 洗礼(如果“水”指的是洗礼的话)
- 审判已经发生,并且完全基于一个人对耶稣的反应。这个主题反映了所谓的 *实现的末世论*,而且(尤其是像鲁道夫·布特曼这样的存在主义解释[1])它对福音派神学和布道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 *约翰福音* 3:1 中,尼哥底母在本章开头被介绍为“犹太人的官”,一位参议员,一位智者,一位律法博士,老师中的老师,以及最高法院(公会)的领导者。他晚上来找耶稣,向他提问,因为他知道耶稣不是没有神的力量才做这些“神迹”的。尼哥底母选择与耶稣会面的时间,以及他作为犹太人官的职位可能有关联。耶稣不是一个在犹太人领导者中受欢迎的人,他们通常带着负面态度与他交谈。尼哥底母认识到耶稣和他的神的关系中更为积极的一面。尼哥底母没有在白天接近耶稣,他选择在晚上会面可能反映了他害怕与耶稣交往,以及他认识到耶稣自己也是一位教师和统治者。词语“夜晚”也被认为是象征性的,指的是邪恶的行为或罪恶,与“光明”相反,光明指的是纯洁或无罪。因此,尼哥底母被认为是在晚上(带着罪)来到父神面前。耶稣接着告诉尼哥底母,从上面重生是必要的。耶稣进一步解释说,一个人必须从水
(水是神智慧的象征。通过听到耶和华的智慧话语,首先有了信心。我们被这些话语洗净,并重生。)
Nicodemus would understand that water meant God's wisdom:
耶和华在高处的话语是智慧的源泉。(《智慧书》(来自拉丁语武加大译本)1: 5)智慧如同水般倾泻而出。(《以诺书》48:1A)智者的知识如同洪流般涌现,他的劝告如同生命的泉源。(《智训》14:13)一个人的话语可以是生命之水;真正的智慧之语如同潺潺溪流般令人神清气爽。(箴言 18:4)
在那一天,必为大卫家和耶路撒冷的居民开一个泉源,为罪和污秽而开。(撒迦利亚书 13:1)你们必从救恩的井中欢欢喜喜地汲取水来。(以赛亚书 12:3)
所以耶稣花更多时间解释灵的部分。神是灵。他是灵的父(elohim 儿子和女儿)。
有些人堕落了(elohim - 恶魔)。有些人是人间的使者(天使)。其中一个被称为耶和华的使者。耶和华只在旧约中通过他的使者与人交谈 - 也被称为智慧的天使,耶和华用他创造了万事万物。一旦你听到父神的话语,如果你的心悔改,并被这些话语洁净,你的身体就会成为耶和华的使者进入的容器。正是这种充满使你灵性重生。
尼哥底母没有理解。
(希腊语中的风和灵是同一个词 “pneuma”)。在约翰福音中,这是新约中唯一一处将其翻译为风的地方,这样做混淆了水。耶稣说
从肉身生的,就是肉身;从耶和华的使者生的,就是灵。不要感到惊讶,尼哥底母。父神呼吸,他的呼吸承载着他的话语,那些听到并服从他话语的人,就会灵性重生。“灵(智慧的天使)在哪里愿意,就在哪里吹,你正在听到它的声音;但你不知道声音(Bat kol)从哪里来,或到哪里去。尼哥底母很惊讶,问道:“这怎么可能呢?”
耶稣使用双重含义的词语.
耶稣使用了三个双重含义的词语。 *anothen*,意思是“从上面”和“再次”,*hypsoo*,意思是“举起”和“尊崇”,以及 *pneuma*,意思是“风”和“灵”。读者必须理解尼哥底母和耶稣之间这段谈话的本质,才能认识到尼哥底母身上的人类无知,这种无知实际上使他无法“看到和相信”。耶稣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并尽一切努力使尼哥底母正确理解他是谁,神是谁,以及这个新约关系是如何运作的。
在谈论重生时,耶稣使用了一个超越肉身出生的概念的词语。聪明的尼哥底母无法理解进入母亲子宫的概念,以理解耶稣指的是属灵的出生。为了解释这种属灵的重生,耶稣谈论了灵。正如上面提到的,这里使用的词语有双重含义。第二个含义,“风”,直接指向了耶稣所提供的神秘事物。
耶稣对尼哥底母的“这怎么可能”的回答,是以自我指称的形式。显然,他对人子的提法是指他自己,但即使耶稣也似乎相信尼哥底母没有理解(v12)。耶稣接着谈论人子被举起来,指的是尼哥底母熟悉的前后文的旧约故事。虽然没有评论尼哥底母是否理解这个教导,但暗示他遵循了之前的模式,无法超越物质,超越他所知道的,拥抱属灵的神秘。
*约翰福音* 3:14 指出,“摩西在旷野怎样举蛇(另一个误译。耶稣和摩西都不会使用撒旦的蛇象征。这里指的是希伯来语中的 seraphim(天使生物)。),人子也必照样被举起来,叫一切信他的人得永生。”这是指民数记 21 章,当时人们在旷野呆了太久,对神和摩西失去耐心。耶和华在百姓中降下了毒蛇,许多人死了。百姓承认自己有罪,于是摩西为百姓祷告,耶和华告诉摩西,如果他把一个蛇放在杆子上,凡是向上看的人必得活。民数记 21:9 指出,“摩西就造了一条铜蛇,把它放在杆子上;凡被蛇咬的,就向上观看那铜蛇,就活了。”这就是为什么天使崇拜在犹太人中成为一个主要问题的根源。
John 3:14 can symbolize and be foreshadowing Jesus' crucifixion on a pole, as Jesus died on the cross in order to take away the power of death. One thing that differentiates the Numbers passage from the John passage is that John states people must believe in the Messiah in order to be saved. This is a very common concept in John, and it is arguably an idea seen more often in the New Testament than in the Old Testament.
耶书亚继续对尼哥底母说:那些注视着我的智慧教导,并与我所说的话语(devarim, Memra , logos, 智慧的天使)合一,并服从它们的人,将会发现这种智慧会医治他们的罪,并给予他们通往永生和父神之爱的灵性重生。正如智慧书中写道:当野兽的剧毒降临到他们身上,他们因弯曲的毒蛇的咬伤而奄奄一息时,你的怒火并没有持续到最后。但作为一种警告,他们在短时间内受到惊吓,尽管他们有一个救赎的记号,以提醒他们你的律法诫命。因为凡转向它的人就得救了,不是因为他们所看到的,而是因为你,一切人的救主…… 但是,即使有毒爬行动物的毒牙也无法战胜你的儿子们,因为你的怜悯带来了解药来医治他们。因为作为对你诫命的提醒,他们被刺痛了,并且迅速地得到了救赎…… 因为确实,既没有草药,也没有敷药可以医治他们,只有你全能的言语可以医治他们。(智慧书 16: 5)
我们被耶和华的智慧话语洁净和医治。耶书亚是承载耶和华智慧的器皿。所有智慧的人都会来到这个器皿,并喝下那些洁净和医治那些服从它们的人的言语。
在 *约翰福音* 3:15 中,永生第一次被使用,并强调了将来的世界中的生命 zoe。
希腊语中 “相信” 的词语是 Pistis。它需要六个英语单词来翻译:相信、与…合一、爱和服从。
Whoever believes (unites with, loves, and obeys) the son, will have Zoe-life, but whoever disobeys the son, will reap a bitter harvest of vengeance.
第三章包含了整本圣经中最流行的两节经文, *约翰福音* 3:16 & 17,它概括了耶稣基督的意义及其对世界的目的。“神爱世人,甚至将他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他(与他合一、爱他、服从他)的人,不至灭亡,反得永生。因为神差他的儿子降世,不是要定世人的罪,乃是要叫世人因他得救。”
Verse 18 goes on to explain that those who hear the message of Jesus, understand it, and yet refuse to believe are already judged. This reiterates the lesson of verse 15: that one must believe (unite with, love, and obey) the Messiah to be saved. Those people who have already been judged are the ones in verse 19 who love the darkness and flee from the light. They are afraid of what the light will expose. Those who are saved love and come to the light, and God knows that their actions are done in God's name. Once again, the author returns to the dichotomy of light and darkness. Verses 19 and 20 reiterate this separation by focusing on how those not in the light are in fact fleeing the light.
This Johanine theme revisits the prologue statement of the Word as Light and also fits well with much of the first chapter of the letter 1 John. Outside of the works of John, this also lends itself well to Paul's views on life outside Christ and life "in Christ" (cf. Romans 1 and Romans 6).
本章节中,耶稣向尼哥底母解释了永生是如何运作的,尼哥底母是当时以色列犹太人的一位老师。著名的约翰福音 3:16 节 [神爱世人,甚至将他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他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 就出自这一部分。有趣的是,这些话语似乎是耶稣本人以第三人称的语气说出来的。
约翰福音 3:22-30 描述了耶稣的门徒为来信他的人施洗(耶稣从未用水洗礼,但在他复活之前,他允许他的门徒用水洗礼)。
This is the first and (other than John 4:1-3) only reference to a baptizing ministry during Jesus' lifetime. Further, John points to an overlap of ministries of Jesus and John the Baptist. During the overlap a dispute arises that will lead John the Baptist to recap his testimony that His ministry points to Jesus. It does not compete with Jesus. Verse 24 notes that John the Baptist had not yet been imprisoned. The Synoptics imply that Jesus did not begin his ministry until John's imprisonment. In verse 27 John the Baptist acknowledges that his ministry is not his own. It has been a gift from God. This refers back to the first chapter of John, where John the Baptist tells of the one who comes after him. John the Baptist uses this opportunity to make it quite clear that he is in fact subordinate to Jesus. Verse 28 repeats the statement by John from 1:20 that he was not the Messiah. Verse 29 introduces a very important title for Jesus and John the Baptist.
耶稣是新郎,他拥有新娘(新完成的律法)。施洗约翰是新郎的朋友。新郎的朋友是新郎的媒人,负责安排必要的事宜。约翰本质上是耶稣的伴郎。有一个问题是,这段经文中的哪些部分是施洗约翰的直接引语,哪些是作者的评论。虽然许多圣经翻译都表明施洗约翰是从第 27 节到本章结束发表讲话的,但也有观点认为,施洗约翰的引语在第 30 节结束,本章的其余部分为评论。在第 34 节,我们读到“神所差来的,就是讲神的话,因为神不限量地将圣灵赐给他。” 虽然将耶稣弥赛亚无限量地赐下圣灵的解释更符合整卷书,但作者也可能暗示神将圣灵无限量地赐给耶稣。第四章的前两节回到耶稣和施洗约翰之间的竞争。这些诗句结束了从 3:22 开始的那一部分。第 3 节接着提供了一个过渡诗句,引出耶稣与撒玛利亚妇人之间的相遇,如第四章所述(汉恩)。
约翰福音 3:36 有一些非常有趣和不同的解释。它说:“信子的有永生;不信子的不得见生命,神的怒气常在他身上。” 对此的一种解释是,永生和永恒的惩罚之间存在对比。虽然这种解释完全有道理,尤其是考虑到“神的怒气”的提法,但永恒的生命与永恒的诅咒(可能就是地狱)的概念不应该仅仅是暗示,而没有深入研究文本本身,尤其是它与福音书其他部分的关系。对这节经文的另一种解释是,短语“不信子的不得见生命”指的是一种更为现在的时态。为了支持这一点,我们可以回到第三章的前面(3:18),那里再次提到了审判的现在时态:“信他的,不被定罪;不信的,现在已经被定罪了……” 由于审判不是在将来才发生,而是每天都在发生,所以那些不顺服圣子的人不会看到生命的观念可以理解为现在时态:那些不顺服的人不会像他们应该做的那样每天过他们的生活。可能有一种意义是,那些不顺服圣子的人将过着不充实的生活,并且不会真正每天都与神建立联系。
尼哥底母和他与基督的关系 尼哥底母是公会的一员(来自希腊语synedrion),公会是犹太人社会在基督时代的一个议会或司法机构。尼哥底母被描述为“以色列的教师”,这当然意味着他在当时的拉比中有一定地位。他拥有相当的财富,在社会中担任高层职位,并且对他的同胞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力。这正是他应该反对基督的原因——还记得法利赛人经常表现出的骄傲、恐惧和不容忍吗?但是尼哥底母,即使基督的“灵的洗礼”对他来说是一个非常陌生的概念,他仍然承认基督不可能在没有神圣帮助的情况下行他的神迹(第 2 节)。这确实是一个独特的现象!为什么像尼哥底母这样的人,“以色列的教师”,会难以理解耶稣的教导?正如耶稣所言,从“上面”出生,而(3:4)对于尼哥底母来说,自然出生是不可取的。通过自然出生,人们成为尘世家庭的一员;而要成为神家的一员,就必须从“上面”出生(布鲁斯)。约翰的作者将尼哥底母描绘成耶稣事工期间和去世后的一位“信徒”。在约翰福音 19:39 中,尼哥底母帮助亚利马太的约瑟埋葬耶稣,甚至带来了七十五磅的“没药和沉香”。
尼哥底母作为代表人物。约翰福音并不是为了简单地提供它所有关键人物的美丽而深刻的转变体验的例子。在整个叙述中,我们很清楚地听到“不是每个人都相信”。“每个人”包括像尼哥底母这样的人。似乎尼哥底母这个角色的例子突出了在约翰社区及其周围依然普遍存在的一种生活方式。并非为了增加一个“例子”来学习,而是为了准确地反映出对耶稣这个人信仰和追随的现实。
如果我们看到故事的结尾,并得出结论,尼哥底母在方方面面都是一个真正的信徒,那么这将对信息造成灾难性的影响。然后,基督就成了一个来自神的优秀老师;一个毫无疑问被许多法利赛人采纳的头衔。信仰更多的是简单地挑选和选择,以及控制什么是真理。
与第一批门徒类似,尼哥底母坚持他所发现的东西。这是一种会损害他看到和理解耶稣是谁以及他必须做什么才能真正相信的能力的把戏。耶稣只是想让尼哥底母放弃他先入为主的想法,以便他能够接受来自神的这股新的恩典。尼哥底母这个角色可以代表“法利赛人”以外的人。我们总是带着先入为主的想法来到神的恩典面前。虽然尼哥底母“错过”了这一点,耶稣谈到了审判,但我认为将这段经文解释为“七步判断一个不信者”是错误的。拒绝接受耶稣为神的儿子会导致自我强加的定罪,而不是神的审判或定罪,也不是耶稣的审判或定罪。一些学者认为,尼哥底母表现出部分的信仰。部分的信仰能带我们去哪里?根据这个故事在更大的叙述中的地位,似乎我们最终会得到一个廉价的、伪造的,真正认识耶稣的救赎知识的版本。
我们如何为神创造盒子,导致我们错过了神从“上面”来的“新的”和“新鲜的”恩典?将尼哥底母的故事纳入其中似乎是福音传道者有意为之,不仅是为了传达耶稣信息背后的真相,也是为了提醒约翰社区的一部分人,真正追随耶稣意味着什么。
尼哥底母的象征意义 我们现在知道,尼哥底母在耶稣时代和耶稣自己的传道时期是一位非常杰出的教师。D.穆迪·史密斯在评论中说道,虽然尼哥底母是“以色列的教师,(但他)还不能与耶稣交谈,因为他还没有认识到耶稣的真实身份。耶稣不能用旧的标准来理解……(101)。” 这种新知识似乎再次带来了这样的观念,即为了让一切都按部就班,耶稣必须成为取代旧的新的东西。在这种情况下,尼哥底母扮演着旧标准和旧教义的角色,必须重新制定和更新。为了让耶稣占据他应得的位置,尼哥底母的思维方式必须改变。如果他是犹太教旧教义的象征,那么约翰福音这段经文可能在说,犹太教的教义,曾经有效,现在在耶稣面前就不再有效了,新的取代了旧的。除了尼哥底母身上体现出的上述象征意义之外,他还很可能象征着今天对耶稣教导感兴趣的人。许多人通过学习来获取尽可能多的知识,但仍然无法理解耶稣所教导和代表的教义和原则。即使对最聪明的人来说,耶稣仍然可能是一个谜。
象征意义贯穿整个故事,其中提到了尼哥底母“夜间”来到耶稣身边。光明和黑暗被解释为既象征着善恶,也象征着新旧。尼哥底母来到耶稣身边的事实进一步证明了尼哥底母还没有准备好与耶稣交谈。D.穆迪·史密斯说这是因为他还没有认识到耶稣的真实身份。史密斯进一步阐释了象征意义,他说:“耶稣不能用旧的标准来理解,即使是用尼哥底母所代表的传统犹太教的标准。他是神向以色列的新启示,也是最终的启示。”(史密斯 101)
施洗约翰与耶稣 在第三章的第二部分,读者被引入施洗约翰和他的门徒之间的对话,主题是关于他自己和耶稣,以及谁有权给追随者施洗。虽然约翰的门徒相信他,但他表示自己被置于此是为了见证耶稣,他被派来先于耶稣。他进一步告诉他们,耶稣是从上面来的,并且高过所有其他人。耶稣是从神那里被差遣来的,并且“他必兴旺,我必衰微”(约翰福音 3:30)。他的门徒必须认识到并接受这一事实。
约翰福音第三章解释了基督教信仰的主要信念。本章详细介绍了耶稣是如何来到世上的,这样人类就可以知道神的本性和品格。它也驳斥了犹太人长期以来对神是愤怒的惩罚之神的许多信念。他们认为神会惩罚人们的各种罪恶,而神没有爱的一面。耶稣对尼哥底母的讲话表明,神是一位充满爱的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