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研究/新约注释/约翰福音/第六章
在约翰福音第六章中思考的主题
- 这个叙事与它在会众福音中的对应部分有何关系?
- 这是否是福音书中原本的一部分,还是“第二版”的增补内容?
- 圣餐背景和意象的重要性是什么?
- 所用意象的圣经背景在其中扮演了什么角色?
- 本章中,跟随耶稣的人因他的话而转身离开,这一事实的意义是什么?
第五章和第六章之间的时间跨度约为六个月。在这段时间里,马太福音和路加福音中记录了许多事件,马可福音中也记录了一些事件。
- 十二使徒被拣选(马可福音 3 章;路加福音 6 章)
- 登山宝训(马太福音 5 章;路加福音 6 章)
- 耶稣行了许多神迹,包括医治瘸腿的人、瞎眼的人或其他有病的人。(马太福音 8 章、9 章、12 章;
马可福音 1 章、2 章;路加福音 4 章、5 章、7 章)
- 赶出鬼魔(马太福音 8 章;马可福音 5 章;路加福音 8 章)
- 关于天国的比喻(马太福音 13 章;马可福音 4 章;路加福音 8 章)
- 平息风暴(马太福音 8 章;马可福音 4 章;路加福音 8 章)
- 使徒被差遣出去(马太福音 11 章;马可福音 6 章;路加福音 9 章)
- 施洗约翰被斩首(马太福音 14 章;马可福音 6 章)
第六章是耶稣在加利利海沿岸的社区中行神迹的服侍的延续。随着春天到来,即将到来的逾越节吸引了来自巴勒斯坦各地的大量朝圣者前往耶路撒冷,经过加利利的人群越来越多。
The crowds in the area have heard about or witnessed His miracles, and bring Him many afflicted people to be healed. It is the end of the day and the people are all hungry with little chance of getting food in the towns. Jesus takes two fish and five loaves of bread and feeds five thousand people who have come to Jesus and his disciples.
尽管耶稣有能力,约翰福音 6:6 指出,耶稣问腓力“只是要试验他”。这种试验的目的可能是为了表明腓力在他信仰中的位置,或者也许是为了让耶稣引导腓力更深刻地理解他的能力。通过这个神迹所展现的对自然的权柄,可能旨在说明基督的神性能力,以及他的能力与父神的能力合一。
耶稣在约翰福音之前的章节中一直保持低调的服侍,他继续提升自己的工作,以便更多的人相信。然而,他并没有以骄傲的态度接受所有的荣耀,而是简单地履行他的工作,引导人们走向神,然后与他之前(参见约翰福音 5:13)的行动相呼应,从这个场景中抽身,这次他独自去了一座山上(6:15)。在这些例子中,耶稣从人群中退去,因为他完全显明自己是弥赛亚的时候还没到(参见约翰福音 7:6)。人群被完全喂饱后,现在将耶稣视为一位会继承大卫王位的先知,并逼迫他强迫自己成为王(6:14-15)。耶稣拒绝成为加冕的国王,并退去。人们没有看到预言中的受苦的弥赛亚,而只看到了一个会将他的未来国度作为地球上的一个字面国度的王。
虽然有些人推测,主要是因为约翰没有解释为什么耶稣离开耶路撒冷,现在突然出现在加利利,第五章和第六章可能顺序错误。然而,对其他福音书事件的交叉引用表明,第六章的早期事件确实发生在加利利,是在加利利服侍的末期,耶稣是在加利利,因为在犹太地区有迫害和杀害他的威胁。这个神迹发生在加利利,是所有四福音书中唯一记录的神迹。然而有趣的是,在其他三个关于这个神迹的记载中,是耶稣的弟子们担心如何喂饱人群,而在约翰福音中,是耶稣询问了他们的食物供应,正如前面提到的,他这样做是为了考验腓力。然而,这与约翰是这些事件的目击者,并且与耶稣足够亲近,能够比弟子们更清楚地看到他的参与是一致的。提供食物的男孩只在约翰福音中被提及,以及面包是“穷人的面包”或大麦的事实,这可能指的是列王纪下 4 章,以利沙用 20 个大麦饼喂饱了 100 个人(Smith 第 147 页)。在约翰福音中,面包是主要关注点,鱼是事后才想到的,这从 13 节中可以看出,那里甚至没有提到鱼;这种解释可能是因为约翰正在为这个神迹之后耶稣的话做铺垫,这些话与生命之粮有关。
耶稣在水上行走。他没有和他的门徒一起坐船离开;相反,他走出去迎接他们,并加入了他们乘坐的船。虽然他的门徒最初害怕耶稣正在表演的壮举,但他们还是让他上了船,并开始意识到耶稣不受束缚于那些牢牢地将人束缚在这个世界上的束缚。
耶稣在水面上行走是约翰与会众福音之间关系的一个有趣的地方。虽然路加没有记录这个神迹,但马可和马太都记录了。约翰的叙事更接近马可,因为它没有提到彼得在水面上走出去迎接耶稣。除了门徒乘坐的船的目的地之外,马可和约翰的记载非常相似,除了另一个耶稣能力的迹象:在约翰的故事中,耶稣一上船,船就到达了目的地。当耶稣在水面上走向船时,他说:“是我,不要害怕。”
在 16 节中说:“到了晚上,他的门徒下到海边……”(NAS)。在这里,我们有另一个例子,耶稣和门徒一起去了某个地方,这无意中预示着神迹。例如,我们可以看一下约翰福音 2 章,并在 2 节中看到同样的事情,当时他们都被邀请参加婚礼。这节经文也与 2 章相呼应,它说当时是“晚上”他的门徒来了。同样,尼哥底母是在晚上来到耶稣那里寻求智慧的。17 节“……他们上了船,准备渡海往迦百农去。天已经黑了,耶稣还没有到他们那里。”(NAS)这些对“黑暗”、“晚上”和“夜间”的提法,都是与约翰福音中其他有关光明和黑暗的提法相呼应的。光明被说是耶稣或拯救和智慧。黑暗似乎象征着无知、怀疑、撒旦和/或没有耶稣的生活。然后,耶稣在水面上行走的这个神迹可以是耶稣即将显荣的另一个预兆。有些人相信这段经文就是如此。当它说耶稣还没有到他们那里时,这可能是指耶稣通过受苦、死亡、复活和升天而被荣耀。然而,大多数人认为,这一事件是为了向门徒证明,耶稣确实是神的儿子,拥有父神赋予他的完全权柄。
这一部分为一个可能更大的教训提供了象征意义。认识到约翰福音中的差异也很重要。在约翰福音中,门徒乘坐的船靠近陆地,这在约翰福音中是独一无二的。“约翰可能是在说,随着耶稣的到来,他们以异乎寻常的速度到达了陆地。另一方面,理性主义的批评者曾经在这里看到了‘神迹’的关键”耶稣实际上是在浅水区行走。(史密斯)。然而,其他福音书没有遵循这种理论,因此明确表明,如果耶稣没有从深水中救出彼得,彼得就会沉下去淹死。
这些神迹(迹象)清楚地表明,耶稣是自然力量的统治者。在他随后的教导以及由此引发的争论中,我们了解到他是永生的根基(22-59 节)。
耶稣讲道的方式与犹太传统中的布道相似。在传统犹太布道中,拉比会将两段不同的经文联系起来。耶稣也采用这种方式,他在讲道中引用了许多旧约经文。例如,耶稣在约翰福音 6:35 中说:“耶稣对他们说:‘我是生命的粮。到我这里来的,永远不饿;信我的,永远不渴。’”这段关于食物的描述与以赛亚书 55:1 非常相似,该经文说:“凡渴了的人,可以到水这里来;没有钱的,也可以来,不花银钱,不花代价,可以取水喝。”另一个相似之处在于约翰福音 6:37-38 和以赛亚书 55:10-11,前者说:“凡父所赐我的,必到我这里来;到我这里来的,我总不丢弃他。因为我从天上下来,不是要按自己的意思行,而是要按那差我来者的意思行。”后者说:“如同雨雪从天而降,不返回,不滋润地土,使地发生,使它生长,使撒种的有种子,使吃食的有粮食一样,我的话也必是这样,从我口中出去,也不徒然返回,却要成就我的旨意,完成我所派它去做的。”此外,约翰福音 6:31 中提到的“吗哪”也与申命记 8:3 相似。约翰福音 6:31 说:“我们的祖宗在旷野吃吗哪,正如经上记着说:‘他从天上赐给他们食物吃。’”申命记 8:3 说:“他使你饥饿,又用你所不知道的,你祖宗也不知道的吗哪,使你受苦,为要使你知道,人活着不是单靠食物,乃是靠耶和华口里所出的一切话活着。”另一个重要的相似之处在于,约翰福音 6:41 中的人们“发怨言”(因为耶稣说他是从天上降下来的粮),就像旧约中以色列人在旷野吃饱后也“发怨言”一样。所有这些相似之处共同表明,约翰福音的读者应该意识到,耶稣在继续完成他父亲早先所说的工作,而这“新”讲道与以前唯一的不同之处在于,耶稣宣称自己就是“生命的粮”,这对约翰福音 6 章中听讲的人来说既令人惊讶又困惑。这些话语(6:32,33,35,50-51, 54-58)如此非凡,甚至连基督的追随者都说:“这话难听,谁能听呢?”而且许多人“就退去,不再与他同行”(6:60-66)。但重要的是要注意,那些“不再与他同行”的人并不是他所拣选的门徒。十二门徒中没有人属于这一类,因为他们仍然相信耶稣拥有永生的话语。正如彼得在 6:69 中所说:“我们信了,也晓得你是神的圣者”。他们仍然相信,尽管他们中有一个被耶稣认定为是魔鬼,即犹大·伊斯加略,他后来会背叛耶稣。
人们回来后,耶稣询问他们是否完全理解他为什么要行神迹喂饱他们。当人们表明他们没有完全理解相信的意义时,耶稣向他们解释了生命的粮是什么,以及他们如何才能在相信父神所差来的儿子时才能得到生命的粮。通过在 51-58 节中接受生命的粮,他们可以吃他的肉,喝他的血,这是从天上降下来滋养所有信徒的食物。有些人认为这是对圣餐的暗喻。耶稣告诉人们,他的智慧(福音)就是他们寻求的生命之粮。这导致了人们之间的争论,因为有些人无法理解(6:53)“吃我的肉,喝我的血”的意义,而另一些人则认为耶稣是他们所认识的约瑟的儿子,因此不可能是神的儿子。
在约翰福音第六章中,我们可以看到基督给犹太教统治委员会带来的困难。他们无知地认为他主张食用自己的肉(第 53 节),这与严格的犹太律法关于饮食的规定相冲突。吃人肉绝对不被允许。然而,基督使用了这个激进的例子来向犹太人揭示律法和先知的真正含义,这是一种最终会超越所有先前律法的律法应验。他回顾了以色列人在旷野跟随摩西时吃吗哪却死亡(第 58 节),并利用犹太人的历史和传统来促进他的事业。他知道犹太人会熟悉“生命的吗哪”的概念,因为他们曾被来自天上的吗哪拯救,因此他自己的例子也代表了永恒的滋养之粮(他的教导)。
詹姆斯·F·麦格拉斯,《思考的食粮:约翰福音中的生命之粮讲道(约翰福音 6:25-71)在约翰福音合法性中的地位》[1]
D·穆迪·史密斯;《约翰福音:新约注释》;阿宾登出版社,1999 年;田纳西州纳什维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