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圣经研究/新约注释/马太福音/第7章

来自维基教科书,开放世界中的开放书籍

马太福音 7 章 (NRSV)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论断他人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1“你们不要论断人,免得你们被论断。 2因为你们怎样论断人,你们也必怎样被论断;你们用什么量器量给人,也必用什么量器量给你们。 3为什么看见你弟兄眼中有刺,却不想自己眼中有梁木呢? 4你自己眼中有梁木,怎么对弟兄说:‘容我去掉你眼中的刺呢?’ 5你这假冒为善的人!先去掉自己眼中的梁木,然后才能看得清楚,去掉你弟兄眼中的刺。”

亵渎圣灵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6“不要把圣物给狗,也不要把你们的珍珠丢在猪前;恐怕他们践踏了珍珠,转过来咬你们。”

祈求,寻找,敲门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7“你们祈求,就必得着;你们寻找,就必找到;你们敲门,就必给你们开门。 8因为凡祈求的,必得着;寻找的,必找到;敲门的,必给你们开门。 9你们中间谁有儿子求饼,反给他石头呢? 10求鱼,反给他蛇呢? 11你们虽然不好,尚且知道把好的东西给你们的儿女,何况你们在天上的父,岂不更把好东西给求他的人吗?”

黄金法则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12“所以,无论什么事,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因为这就是律法和先知的道理。”

13“你们要从窄门进去;因为通往毁灭的路是宽阔的,门是大的,进去的人也多。 14通往生命的路是窄的,门是小的,找着的人也少。”

树和果子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15“你们要防备假先知,他们披着羊皮,里面却是凶暴的狼。 16凭着他们的果子,就可以认出他们来。荆棘上岂能结葡萄呢?蒺藜上岂能结无花果呢? 17这样,凡好的树都结好果子,不好的树都结坏果子。 18好树不能结坏果子,坏树也不能结好果子。 19凡不结好果子的树,就砍下来扔在火里。 20所以,凭着他们的果子,就可以认出他们来。”

论自欺欺人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21“凡称呼我‘主啊,主啊’的人,不能都进天国;惟独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才能进去。 22当那日,必有许多人对我说:‘主啊,主啊,我们不是奉你的名传道,奉你的名赶鬼,奉你的名行许多异能吗?’ 23那时,我必明显的告诉他们说:‘我从来不认识你们,你们这些作恶的人,离开我去吧!’”

听众和实践者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24 “所以,凡是听见我的话,又遵行我的话的人,就像一个聪明人,把房子盖在磐石上。25 雨降下来,洪水泛滥,风吹打那房子,房子却不动摇,因为它的根基建在磐石上。26 凡是听见我的话,却不遵行我的话的人,就像一个愚蠢人,把房子盖在沙土上。27 雨降下来,洪水泛滥,风吹打那房子,房子就倒塌了,而且倒塌得非常厉害。” 28 耶稣讲完这些话以后,众人对他的教训感到惊奇,29 因为他教导他们如同有权柄的人,不像他们的文士。

概述 马太福音第7章

[edit | edit source]

第1-10节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类别:

  • 论审判 (1-5节)
  • 亵渎圣物 (6节)
  • 向神祈求 (7-10节)

在这一章中,耶稣在登山宝训中,向跟随他的群众(太4:25,太5:1)发表了讲话。在1-5节,耶稣指出了人们对他人进行评判的虚伪态度。在第6节,耶稣告诫人们不要“把圣物给狗”。第7-10节是耶稣教导人们如何与神建立祈求关系。


第13-20节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类别:

  • 黄金法则 (12节)
  • 窄门 (13-14节)
  • 警惕假先知 (15-20节)

第12节似乎是对基督“爱人如己”或反之的诫命的呼应[??]。耶稣在这里通过承认“律法和先知”中包含了黄金法则,来确立他宣讲内容的权威性。第13-14节论述了通往“毁灭”之路和通往“生命”之路。他鼓励群众努力走窄门,这通往生命。第15-20节是对人们的警告,提醒他们警惕假先知,以及如何辨别真假。


第(21)节至(29)节可以概括为以下两个类别:

  • 自我欺骗 (21-23节)
  • 听话与遵行耶稣的话 (24-29节)

第21-23节是耶稣谈论必须服从神的旨意才能进入天堂的必要性。对基督教义的内在奉献是必要的,而不仅仅是外在的奉献。在第24-29节中,耶稣用盖在磐石上的房子和盖在沙土上的房子的故事来阐明他的观点。对人们和他们未来的命运而言,遵行耶稣的教义是明智的选择。忽视这样做只会导致毁灭。


从马太福音第7章的文学语境来看,或许更适合根据耶稣讲道的行文来分组。

  • 审判 (1-6节)
  • 祷告 (7-11节)
  • 黄金法则 (12节)
  • 真假门徒 (13-27节)
  • 基督的权柄 (28-29节)

无疑,耶稣宣告的黄金法则标志着登山宝训的最高点。之前的经文是对人们的建议和警告,而最后的讲话旨在鼓励和培养他的追随者们的辨别能力。

释义 马太福音第7章

[edit | edit source]

论断他人

[edit | edit source]

不要评判他人,否则你一定会被神评判。你用什么标准评判人,也会用什么标准被评判。为什么你只看到你邻居的微不足道的缺点,却看不到自己生活中得罪神的地方呢?你怎么能对别人说:“让我改变你的行为”,而你却自己保持着不符合神荣耀的行为呢?你们这些伪君子,先改变自己的行为,这样你们才能公正地纠正你的邻居。

亵渎圣物

[edit | edit source]

不要把圣物给狗,也不要把你宝贵的财产扔在猪面前,它们会践踏你的财产,还会咬你的脚。[1]

  1. 我认为在释义一段难以理解的经文时,明确比喻的含义是很有帮助的。狗是谁/什么?猪是谁/什么?外邦人?不信者?不友善的听众?指的是哪些圣物?什么是珍珠?你将其替换为“宝贵的财产”。但这里真的指的是物质财产吗?

祈求、寻求、叩门

[edit | edit source]

祈求,就必得着;寻求,就必找到;叩门,就必给你开门。因为凡祈求的,就必得着;凡寻求的,就必找到;凡叩门的,就必给他开门。我告诉你们,你们天上的父,若是你们这些有罪的人尚且知道把好东西给自己的儿女,何况你们的天父,岂不更要把好东西给那些求他的人吗!

黄金法则

[edit | edit source]

在一切事上,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因为这就是律法和先知的总纲。

窄门

[edit | edit source]

你们要进窄门,这就是要服从天父的旨意;因为通往毁灭的门是宽阔的,路是容易的,走的人也多。相反,通往生命的门是窄的,路是难走的,找到的人也少。

树和果子

[edit | edit source]

要防备假先知,他们外表像羊,内心却是凶狠的狼。你们可以从他们的果子认出他们来。没有人从荆棘上摘葡萄,也没有人从蒺藜上摘无花果。同样,好树结好果子,坏树结坏果子。好树不能结坏果子,坏树也不能结好果子。凡是结坏果子的树,都要砍下来扔在火里。假先知也是这样,可以从他们的行为认出他们来。

论自欺欺人

[edit | edit source]

凡称呼我“主啊,主啊”的人,不能都进天国,只有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才能进去。在审判的那一天,许多人要对我说:“主啊,主啊,我们不是奉你的名传道,奉你的名赶鬼,奉你的名行过许多异能吗?”但我却要对他们说:“我从来不认识你们,你们这些作恶的人,离开我吧!”

听众和实践者

[edit | edit source]

凡是听见我的话,又遵行我的话的人,就像一个聪明人,把房子盖在磐石上。雨降下来,洪水泛滥,风吹打那房子,房子却不动摇,因为它的根基建在磐石上。凡是听见我的话,却不遵行我的话的人,就像一个愚蠢人,把房子盖在沙土上。雨降下来,洪水泛滥,风吹打那房子,房子就倒塌了。耶稣讲完这些话以后,众人对他的教训感到惊奇,因为他教导他们如同有权柄的人,不像他们的文士。

关键词 思考

[edit | edit source]

审判: [krino /kree·no/] κρίνω 古代犹太人认为上帝是个人和整个地球之间最终的审判者。这在新约中得到回应,就像在旧约中一样。上帝爱公义,憎恨邪恶。他的审判是双重的;他既有恩典和怜悯,也有报复(Runesson,457)。1 分开,分开,挑出,选择,选择。2 赞成,尊重,偏爱。3 有意见,认为,认为,有意见。4 决定,解决,颁布法令。5 审判。5a 对是非做出判断(Strong)。

律法: 马太福音中如何对待犹太人的“律法”告诉我们,作者在写作时所想到的读者和/或情况。马太非常小心地表明,耶稣并没有削弱摩西律法,而是作为上帝真实要求的解释者说话。马太福音在整个福音书中引用了摩西律法的部分内容,由耶稣说出,这些内容必须被遵守[马太福音 7:24-27]。耶稣将是摩西律法的成全,所有犹太人“律法”的中心目标是爱[马太福音 22:34-40](Westerholm,595)。

权威: 在新约中,所有权威最终都属于上帝,“所有权威”的源头[马太福音 28:18],尽管他将临时权力授予统治者以及撒旦。在这个“权威”出现的经文语境中,我们认识到耶稣的权威是上帝的权威(Weaver,351)。

毁灭: [apoleia /ap·o·li·a/] ἀπώλεια (出现在马太福音 7:14 的语境中)1 毁灭,彻底毁灭。1a 指器皿。2 灭亡,毁灭,毁灭。2a 指金钱。2b 指地狱中永恒痛苦的毁灭(Strong)。

文士: 专门从事摩西律法(摩西律法)的阅读和解释的精英、受过高等教育的专业人士群体。在新约中,文士被认为具有很高的社会地位。在[马太福音 23:5-7]中,他们被描述为穿着长袍、期待在宴会上有最好的座位、喜欢被称为“拉比”的人。在[马太福音 7:29]的语境中,耶稣“像有权柄的人说话,不像他们的文士”,我们可以认识到他们具有居高临下的态度,是一个被鄙视的阶层(Smoak,136)。


平行、典故引用马太福音 7

[edit | edit source]

在整个马太福音以及整个新约中,都存在着对非正典文献的若干典故。下面列出了马太福音第 7 章中可以找到任何引文、参考(包括圣经交叉引用)或与非正典文献平行的经文。除此之外,还有相应文献的名称及其在文本中的具体位置。这些文献对于释经很重要,因为它为我们提供了对词语和概念的含义以及历史、社会、宗教、释经、解释学和正典语境的更深刻见解(Evans,3-6; 345-46)。

马太福音 7:1-7 尼各马可伦理学 3.2; 穆索尼乌斯 23, 32; 假狄奥根尼 50; 森尼卡,论愤怒 2.28.5-8; 彼特罗尼乌斯,萨提里孔 57.7; 塞克斯图斯箴言,183-184
马太福音 7:2 西布伦遗训 5:3, 8:3; 2 以诺书 44:5; 假费西克里德斯,箴言 11; 米什纳,索塔 1:7; 托塞夫塔,索塔 3.1, 2; 巴比伦塔木德,索塔 8b; 民数记西普雷 §106(关于民数记 12:1-6);开罗(吉尼扎)塔古姆,创世纪 38:26; 涅奥菲提塔古姆,民数记 12:15; 片段塔古姆,民数记 12:15; 假约拿单塔古姆,民数记 12:14; 以赛亚塔古姆 27:8; 参阅巴比伦塔木德,安息日 127b; 巴比伦塔木德,米盖拉 28a; 巴比伦塔木德,罗什哈沙纳 16b; 巴比伦塔木德,萨内德林 100b
马太福音 7:4-5 伊壁鸠鲁 3.22.98; 森尼卡,论幸福生活 27.4; 巴比伦塔木德,奇杜申 70a; 巴比伦塔木德,阿拉金 16b; 巴比伦塔木德,巴巴巴特拉 15b
马太福音 7:6 米什纳,泰穆拉 6:5; 迪达凯 9:5; 死海古卷[1QS 9:16-20];塞克斯图斯箴言,354
马太福音 7:7 诗篇 2:8, 21:4, 27:4; 箴言 8:17; 4 以斯拉 4:42; 智慧书 6:12; 巴比伦塔木德,米盖拉 12b; 索福克勒斯,俄狄浦斯王 110
马太福音 7:9 森尼卡,论恩惠 2.7.1
马太福音 7:11 利未记拉巴 34.14(关于利未记 25:25)
马太福音 7:12 多俾亚记 4:15; 智训 31:15; 阿里斯提亚斯书信 207; 伊索克拉底,致德摩尼库斯(奥拉 1),艾吉尼提库斯(奥拉 19);森尼卡,道德书信 9.6, 94.43, 103.3; 2 以诺书 61:2, 塞克斯图斯箴言 89, 90, 179; 叙利亚美南德箴言 250-251; 米什纳,亚伯 2:11; 假约拿单塔古姆,利未记 19:18
马太福音 7:13 箴言 16:25; 智训 21:10; 2 巴鲁克书 85:13; 戴奥根尼·拉尔修斯 4.49
马太福音 7:13-14 申命记 11:26, 30:15; 耶利米书 21:8; 亚设遗训 1:3-5; 亚伯拉罕遗训(A)11:2-3; 2 以诺书 30:15; 申命记西普雷 §53(关于申命记 11:26);巴比伦塔木德,贝拉克霍特 28b; 塞贝蒂斯板 270; 假狄奥根尼 30.2
马太福音 7:15 死海古卷,开罗大马士革文献,6:1-2; 犹大遗训 21:9; 2 巴鲁克书 66:4; 以赛亚殉道与升天记 5:2, 12
马太福音 7:16 智训 27:6; 巴比伦塔木德,贝拉克霍特 48a; 伊壁鸠鲁 2.20.18; 森尼卡,道德书信 87.25; 歌曲拉巴 1:1 §6
马太福音 7:17-18 2 以诺书 42:14; 荷拉斯,颂歌 4.4.29; 森尼卡,道德书信 87.25, 论愤怒 2.10.6; 托马斯福音 §45
马太福音 7:19 耶利米书 22:7
马太福音 7:21 七十士译本[希伯来圣经希腊语译本] 诗篇 108:21; 1 以斯拉 8:16
马太福音 7:22 以斯拉记 5:1; 撒迦利亚书 13:3; 使徒行传 19:13-16
马太福音 7:23 诗篇 6:8
马太福音 7:24-27 米什纳,亚伯 3:18, 米什纳,亚伯·纳特(A)24.3; 森尼卡,道德书信 52.5
马太福音 7:28 申命记 31:24, 32:45

你在下面部分中所做的事情比这个平行列表更有帮助,因为这个列表可以在埃文斯的表格中找到。

观察、问题思考: 非正典典故、平行引用

[edit | edit source]

马太福音 7:2

[edit | edit source]

“因为你们用什么标准审判人,你们自己也要被审判;你们用什么量器量给人,你们自己也要被量度。”

  • 西布伦遗训: 最初是犹太人的作品;由基督教作者重新改编;应该理解为“基督教作品和为犹太人而写的基督教传教论文”(NIBD)。写作于公元前 109-106 年(Evans,40)。

5:3“我的孩子们,在你们的内心深处要怜悯,因为无论谁对他人的所作所为,主也会对他做同样的事情。”

  • 2 以诺书: 一位埃及犹太人的作品;写作于公元 1 世纪后期(Evans,30)。

44:5“因为在大审判日,每一件砝码、每一件量器、每一件天平都将像它们在市场上一样公正。也就是说,每个人都会在天平上被称量,每个人都会站在市场上,每个人都会发现自己的量器,根据那个量器,每个人都会得到自己的报酬。”

  • 塔古姆: “塔古姆”一词指的是解释性翻译的释义。塔古姆是在会堂的讲道和礼拜环境中,经过几代人的创作,构成了希伯来圣经的亚拉姆语释义。尽管马太福音 7:2 有许多对塔古姆的典故,但人们认为这些犹太文本无关紧要,因为它们是在新约时代之后产生的(Evans,187)。

结论: 基于这些伪经文本以及塔古姆中讨论过该主题的次数之多,可以说,这是一个关于上帝审判的普遍原则,犹太人、犹太基督徒和早期基督徒都接受了它。请注意,审判最终保留给上帝,他一定会根据你的行为来追究你的责任。这种得到自己给予他人的东西的概念反映了利未记中给出的“以眼还眼”的诫命。然而,这里更有趣的是马太的作者是如何处理审判问题的。他似乎重视这种审判观念中应得的报酬或报应的正义。这在[马太福音 5:38-42]和不饶恕仆人的比喻[马太福音 18:23-35]中得到证明(Evans,背景注释,135)。


马太福音 7:4-5

[edit | edit source]

"或者,你怎么能对你的邻居说,'让我把眼中的刺从你眼中取出来',而你自己的眼中有梁木呢?伪君子,先把你自己眼中的梁木取出来,然后你才能看得清楚,把邻居眼中的刺取出来。"

  • 巴比伦塔木德: 塔木德是对犹太经文的古代注释,由不同拉比在几个世纪里编写而成。巴比伦塔木德将米什纳和托塞夫塔与盖马拉结合在一起。尽管巴比伦塔木德可能在公元 500-550 年左右完成,但米什纳和托塞夫塔都包含了坦奈派贤士的口头传统,这些传统可以追溯到公元前 50 年(Evans,228)。

阿拉金 16b "Rabbi Tarfon 说,'我想知道这代人中是否有人接受批评,因为如果有人对他说,"把眼中的 从你眼中取出来,"他会回答说,"把眼中的 梁木 从你眼中取出来。'"

奇杜申 70a "指责他人有错的人自己就有这种错。"

  • 伊壁鸠鲁: (公元 1-2 世纪)是一位来自希拉波利斯的斯多葛派哲学家,希拉波利斯是亚细亚小亚细亚的一个古希腊城市——保罗在书信中提到的同一地区。他生活在保罗去世后的几年里,以及之后的一代人中。伊壁鸠鲁的作品影响了罗马皇帝马可·奥列利乌斯(Evans,291)。

(3.22.98) "如果你在隐藏着一个小馅饼时批评他人..."

  • 塞涅卡,卢修斯·安奈乌斯:(公元前4年-公元65年) 是一位政治家,尼禄的顾问和哲学家。目前我们有他十篇伦理论文,包括:愤怒论De ira)、天命论De provendentia)、致马西亚论安慰Ad Marciam de consolatione)、恩惠论De beneficiis)、幸福论De vita beata)和其他系列,即道德书信Epistulae morales)(埃文斯,296)。

(De Vita Beata 27.4) "你是否有权审视别人的邪恶,并对任何人进行审判?当你自身充满伤疤时,你却注意到别人的瑕疵..."


结论:马修不断地向犹太受众作证的事实,在这里与福音书的其余部分一样,也占有同样的重要地位。这个原则在犹太和希腊罗马社会中都很普遍。旧约箴言书中也对未能解决自身问题进行了类似的批评。"掩盖过犯的,必不蒙福;承认并离弃罪过的,必蒙怜悯"(28:13)。帮助你的邻居不是问题;马修以提出最大的诫命而告终——全心、全意、全意地爱上帝,然后像爱自己一样爱你的邻居[太22:37-40]!马修鼓励我们彼此相爱和帮助,但必须以[太18:15-20]中所体现的信誉和礼仪来做到这一点(埃文斯,《背景注释》,135-136)。


马太福音 7:6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不要把圣物给狗;也不要把你珍珠撒在猪前,免得它们践踏了你的珍珠,回头来咬你。"

  • 《迪达克》:可能写于公元70-80年之间。它的目的是教导"生活之道"和"死亡之道",以及为教会的实践提供秩序(埃文斯,272)。

9:5 除了那些已经奉主的名受洗的人以外,不要让任何人吃喝你们的圣餐,因为主确实说过关于这件事:"不要把圣物给狗。"

  • 《死海古卷》:这些卷轴是在20世纪上半叶在死海沿岸发现的。它们是由埃塞尼人编写的,埃塞尼人是一个寻求更圣洁生活的犹太教僧侣团体。《死海古卷》是20世纪最重要的与圣经相关的发现(埃文斯,81)。

(1QS 9:16, 20-22) "导师不应斥责深渊之子,也不应与他们争论正确的圣经理解......他应按照那个时代规定的法律条款教导他们,教导他们远离所有不洁之人。这些是这个时代导师之道的戒律,关于他的爱与恨:对深渊之子永远的仇恨和隐瞒的精神!"

  • 《塞克斯图斯语录》:这是一部希腊罗马作品,其中包含一位名叫"塞克斯图斯"的人的短语录。塞克斯图斯显然是一位毕达哥拉斯主义者。这部文本创作于公元2世纪左右(埃文斯,296)。

354 "不要对无神论者谈论神。"81 "当你故意把最好的东西扔进泥土中时,然后,保持纯洁,向神索取东西。"


思考问题:

什么是圣物

  • 根据《圣经知识背景注释》,这些问题也可以用非正典资源来解答。如上所述,《迪达克》的作者认为,圣餐中的面包和酒是圣物。这部作品教导说,不信者不应参与恩典的方式,但这在经文中的语境下是不可能的,因为经文的日期早于复活节。《圣经知识背景注释》建议,圣物可能仅仅是耶稣在登山宝训中的教诲。在马修福音的后面,耶稣告诉他的门徒,如果某些村庄不听他们的见证,他们离开时应该把脚上的尘土抖掉[太10:14]。第6节可能是这一原则的极端情况。门徒所要提供的东西(在基督中的爱与希望的信息)不应该轻易地给出,或者在某些情况下,根本不应给出。另一个适合语境的含义可能与[太10:13]相关。"如果那家合宜,愿你们的平安降临其上;如果不合宜,愿你们的平安归于你们。" 在这种情况下,圣物可能指的是"平安的问候"。在这种情况下,上面引用的《死海古卷》中所指出的库姆兰社区的埃塞尼人似乎也赞同这一点。

谁是

  • 在马修福音的语境下,耶稣关于的评论似乎是一个一般性的参考,但仍然是贬义的。在马修福音的前面,耶稣本人在与[太15:26-27]中的女人相遇时,称外邦人是狗。由于这个原因以及这个词在旧约中与外邦人相关的用法,人们认为耶稣在第6节中也是指外邦人。因此,耶稣告诫他的门徒不要把圣物给外邦人,就像拉比告诫不要对外邦人传授妥拉(例如《巴比伦塔木德·哈吉加》13a)。然而,这不可能是正确的,因为马修福音明确命令在[太28:18-20]中与外邦人分享福音和耶稣的教诲。"狗"一词的最可能的语境是嵌入旧约经文,在旧约经文中,它被用作对犹太人和外邦人的侮辱(例如撒上17:43;24:14;撒下9:8;16:9;诗22:20;箴26:11;赛56:10-11)。"狗"一词在新约中也以多种方式被模仿。在腓立比书3:2中,"狗"一词用来指犹太化者,启示录22:15中的恶人,以及彼得后书2:21-22中的背道者。

谁是

  • 从本质上讲,在这节经文的语境下等同于。这两种动物在礼仪上都是不洁的,这两个词都被用作侮辱(以诺书89:42-49;彼得后书2:22;《巴比伦塔木德·安息日》155b)。

什么是珍珠

  • 珍珠——就像今天一样——在古代非常珍贵。我们可以从约伯记28:18中的一段话中推断出这一点:"珊瑚或水晶不可提及;智慧的价格胜过珍珠。"马修福音的作者甚至将珍珠等同于很高的价值标准。"我又说,天国好像财主寻找美珠;遇见一颗极其宝贵的珠子,就去变卖了他一切所有的,买这颗珠子"[13:45-46]。在古代,珍珠通常与智慧格言或谚语等同,正如上面引用的《塞克斯图斯语录》摘录所示。以下巴比伦塔木德的一些摘录可以进一步说明这一点:《伯拉霍特》33b、《哈吉加》3a、《耶巴莫特》94a。


结论:在从交叉引用和非正典资料中建立了这节经文的历史和文化语境之后,其含义似乎是,耶稣不希望他的门徒把他的教诲传授给邪恶或可能危险的人。我们知道,门徒将耶稣的话语视为与圣经本身一样神圣[太24:35;可13:31;路21:33]。


马太福音 7:7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你们要祈求,就必得着;寻找,就必寻见;叩门,就必给你们开门。"

  • 《所罗门智慧录》:(公元前1世纪) 声称是智慧之王、以色列统治者所罗门写的。它被罗马天主教、希腊东正教和俄罗斯东正教接纳为正典。主要主题包括:邪恶、偶像崇拜、上帝的伟大事迹和智慧。它鼓励犹太人保持对他们传统的忠诚,并抵制异教。一些学者,包括布鲁斯·梅策格,得出结论认为使徒保罗研究过这部文本。在保罗的思想中,有几个地方与保罗的思想非常接近(埃文斯,14)。

6:12 "智慧是光辉灿烂、永不衰败的,那些爱她的人很容易辨认她,那些寻求她的人也会找到她。"

  • 巴比伦塔木德: 塔木德是对犹太经文的古代注释,由不同拉比在几个世纪里编写而成。巴比伦塔木德将米什纳和托塞夫塔与盖马拉结合在一起。尽管巴比伦塔木德可能在公元 500-550 年左右完成,但米什纳和托塞夫塔都包含了坦奈派贤士的口头传统,这些传统可以追溯到公元前 50 年(Evans,228)。

"梅吉拉12b "他叩响了怜悯之门,门就为他打开了。"


结论:祈求和神的祝福是犹太古代非常熟悉的主题。在这个语境下,对耶稣来说也是一样的。他作为一个犹太智者说话,促使其他人向神恳求他们内心所渴望的。这种依赖神来满足自己愿望的犹太传统不仅在非正典文献中有所体现,在旧约经文中也同样如此(例如诗21:4;诗2:8;撒迦利亚书10:1;撒上1:27;王上3:5)。上面列出的《所罗门智慧录》中的文本以及其他旧约段落(例如箴1:28[指那些通常不追求智慧的人];箴8)预示着人们对不断追求智慧和真理的痴迷。出自《多俾亚传》的《圣经外典》中的一段话可以保证神会成就人们所求的。"每逢遇到任何事,都要赞美主上帝;祈求他使你的道路正直,使你的一切路径和计划都顺利。因为没有任何民族有智慧;而是主亲自赐予一切美好的东西"(埃文斯,《背景注释》,138-139)。

马太福音 7:12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凡事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因为这就是律法和先知的道理。"

  • 多俾书: (公元前2世纪) 一本来自次经的书,讲述了两个通过婚姻结合的家庭的故事。它既是一个道德故事,也是一个冒险故事。多俾书在以下领域做出了重要的神学贡献: (1) 祈祷,(2) 天使与神圣天意,(3) 婚姻与家庭,以及 (4) 好客与施舍(Nowell, 212)。

4:15 "你所憎恶的,不要做给任何人。不要过量饮酒,也不要让醉酒陪伴你上路。"

  • 智训: (公元前2世纪) 一本来自次经的大书,讲述了智慧。友谊、敬畏上帝、宴会礼仪以及其他主题也很突出。智训的作者是一位名叫耶舒亚·本·西拉(耶稣·西拉之子)的希伯来人。这部文本是在希腊统治巴勒斯坦期间写成的,同样,智训的本质是对希腊化哲学和影响的回应(Corely, 285)。

31:15 "用自己的感受来判断你邻居的感受,并在每一件事上都用心思考。"

  • 以诺第二书: (公元1世纪后期) 该文本最初由犹太人作者撰写,现在只保存在古斯拉夫语手稿中。它仔细研究了创世纪 5:21-32。主要神学主题包括 (1) 伦理教义,(2) 天堂与地狱,(3) 灵魂在创造之前的存在,(4) 从无中生有 (ex nihilo),以及 (5) 七重天和天使军团(Evans, 30)。

61:2 "正如人向神祈求自己的灵魂一样,他也应该对每一个活着的灵魂如此。"

  • 亚里士塔书: (公元前130-70 年,并添加至公元 100 年) 据说是希伯来圣经翻译成希腊语(七十士译本)过程的目击者记录。其准确性有待商榷。亚里士塔书被约瑟夫斯使用(Evans, c. 27)。

207 "正如你希望自己没有厄运,而是享有所有美好的事物,你也要对你的臣民和犯人采取同样的原则。"

  • 弥示拿: (公元 200-220 年完成) 由拉比·犹大·哈·纳西及其同僚编辑出版。弥示拿是塔纳派贤士的口头传统记录,可以追溯到公元前 50 年左右(Evans, 221)。

阿波特 2:11 "正如人关心自己的家一样,他也应该关心他邻居的家。"

  • 巴比伦塔木德: 塔木德是对犹太经文的古代注释,由不同拉比在几个世纪里编写而成。巴比伦塔木德将米什纳和托塞夫塔与盖马拉结合在一起。尽管巴比伦塔木德可能在公元 500-550 年左右完成,但米什纳和托塞夫塔都包含了坦奈派贤士的口头传统,这些传统可以追溯到公元前 50 年(Evans,228)。

安息日 31a "你所厌恶的,不要做给你的邻居,这就是整个妥拉,其余的都是对它的解释;去学习它。"

  • 色克斯箴言: 一部希腊罗马著作,其中包括一位名叫 "色克斯" 的人的简短格言。色克斯显然是毕达哥拉斯学派。这部文本大约是在公元 2 世纪创作的(Evans, 296)。

89 "正如你希望你的邻居对待你一样,你也应该这样对待他们。"

87 "对待一个虔诚的人如同对待你自己。"

179 "你不想经历的事情,不要去做。"

  • 塞涅卡,卢修斯·安奈乌斯:(公元前4年-公元65年) 是一位政治家,尼禄的顾问和哲学家。目前我们有他十篇伦理论文,包括:愤怒论De ira)、天命论De provendentia)、致马西亚论安慰Ad Marciam de consolatione)、恩惠论De beneficiis)、幸福论De vita beata)和其他系列,即道德书信Epistulae morales)(埃文斯,296)。

道德书信 "如果你想被爱,就爱吧。"

道德书信 "注意不要伤害别人,这样别人就不会伤害你。"

  • 梅南德: 生活在公元前 344-392 年,他是一位剧作家。他的一些剧本至今仍存在;《难缠人》几乎完全保留了原始形态,而其他六部剧本只剩下片段(Evans, 293)。

叙利亚箴言 250-251 "所有你所厌恶的,你都不应该希望对你邻居做那样的事。"


结论: 马太福音 7:12 汇集了耶稣最著名的名言之一 - 无论是在基督教圈子内外。许多学者声称,这节经文的根基是建立在妥拉上的。"不可报复,也不可怀恨于你本族的人,要爱你的邻居如同爱你自身一样。我是耶和华" [利未记 19:18]。这条诫命在法利赛人推行的律法主义中很大程度上被忽视了。耶稣和他的门徒试图重申这条诫命。除了利未记的这段经文之外,几乎所有非正典文献都以自私的角度阐述了这节经文的原则。就这些来源而言,无论是在宗教还是文化方面,犹太人和希腊罗马人都对个人的感受而不是对他人生命的促进给予了普遍关注(Evans, Background Commentary, 139-140)。


马太福音 7:13-14

[edit | edit source]

"你们要从窄门进;因为通往灭亡的门是宽的,路是大的,进去的人也多。通往生命的门是窄的,路是小的,找到的人也少。"


"两条路" 的基础

第 13 和 14 节的上下文嵌套在旧约经文中,并在非正典文本中以相当简单的形式表达。我们在申命记中找到了"两条路" 的基础:"看哪,我今天将福与咒诅摆在你面前:" [申命记 11:26],"看哪,我今天在你面前摆上了生命和幸福、死亡和灾难" [申命记 30:15]。耶利米拾起了这个概念,形成了两条"路" 的身份。"你对这百姓说:耶和华如此说:看哪,我将生命之路和死亡之路摆在你面前" [耶利米书 21:8]。更具体地说,正是耶利米书中的这段经文构成了 [马太福音 7:13-14] 的背景。

  • 十二宗族遗训,亚舍遗训: 写于公元前 109-106 年。亚舍遗训是十二宗族遗训中五本书之一,该遗训是从推测的角度写成的,其信息取自其他来源和对创世纪的解释性解读。就像在《西布伦遗训》中一样,雅各在他临死前,正在呼唤他的儿子阿舍在上帝面前过上更高尚的道德生活(Kugler, 400)。

1:3-5 "上帝已经给了人类两个道路...因为有两条善恶之路。"

  • 智训: (公元前2世纪) 一本来自次经的大书,讲述了智慧。友谊、敬畏上帝、宴会礼仪以及其他主题也很突出。智训的作者是一位名叫耶舒亚·本·西拉(耶稣·西拉之子)的希伯来人。这部文本是在希腊统治巴勒斯坦期间写成的,同样,智训的本质是对希腊化哲学和影响的回应(Corely, 285)。

15:17 "在人面前有生命和死亡,他选择哪一个就会得到哪一个。"

  • 《死海古卷》:这些卷轴是在20世纪上半叶在死海沿岸发现的。它们是由埃塞尼人编写的,埃塞尼人是一个寻求更圣洁生活的犹太教僧侣团体。《死海古卷》是20世纪最重要的与圣经相关的发现(埃文斯,81)。

(1QS 3:18-19) 上帝为他们"指定了两条精神道路,他们将在其中行走,直到他来临的日期到来。这两条道路是真理与虚假的精神道路。"

  • 亚伯拉罕遗训: 在几个世纪中被多次改写,亚伯拉罕遗训存在于五种不同的语言中(希腊语、科普特语、阿拉伯语、斯拉夫语和罗马尼亚语)。学者们将这部遗训的作者时间确定在公元 2 世纪的亚历山大。这部滑稽的遗训讲述了亚伯拉罕的死亡,并且严重缺乏圣经基础(Kugler, 400)。

11:2-3 "于是米迦勒转动战车,把亚伯拉罕带到东方,带到天堂的第一道门;亚伯拉罕看到了两条路,一条狭窄而收缩,另一条宽阔而开阔,在那里他看到了两道门,一道宽阔的门在宽阔的路上,另一道狭窄的门在狭窄的路上。在两道门外面,他看到一个人坐在一个镀金的宝座上,那个人的外貌可怕,如同主。他们看到许多灵魂被天使驱赶,通过宽阔的门被引进去;还有少数灵魂,被天使带到狭窄的门内。"


许多人的毁灭

根植于圣经中的智慧文学,我们找到了第 13 节后半部分的回声。"有时,一条路看起来是正确的,但最终却是通往死亡之路" [箴言 16:25]。这句箴言的情感也延伸到次经中。智训 21:10 说道:"罪人的道路是用石头铺成的,但尽头是地狱的深渊。" 早期的犹太传统肯定了走容易的路在生活中是危险的。请考虑以下非正典文本

  • 巴鲁克第二书: (公元 2 世纪初) 存在于四种语言中(希腊语、叙利亚语、拉丁语、阿拉伯语),并且只保存在一个片段中。巴鲁克第二书是由一位希望鼓励流散在外的犹太人同胞的犹太人写的。这部文本的主要主题集中在时代终结和弥赛亚的到来。这本书最关心的是公元 70 年耶路撒冷的第二次毁灭(Evans, 36)。

85:13 "有腐败的判决,火的路,通往地狱的道路。"

  • 《迪达克》:可能写于公元70-80年之间。它的目的是教导"生活之道"和"死亡之道",以及为教会的实践提供秩序(埃文斯,272)。

"有两条路,一条是生命的路,一条是死亡的路;但这两条路之间有很大的区别。生命的路,就是:第一,你要爱创造你的上帝;第二,要爱你的邻居如同爱你自身一样;凡是你所不希望发生在你身上的事,也不要对别人做。这些格言的教导是:祝福咒诅你的人,为你的敌人祷告,为逼迫你的人禁食。"


马太福音 7:15

[edit | edit source]

"你们要防备假先知,他们到你们这里来,披着羊皮,里面却是凶恶的狼。"

对假先知的警告

在新约和旧约中,对假先知的警告很常见。显然,他们是基督一生和他在世之前几个世纪的重要问题。更重要的是,这些文本背后的文化如何理解这些假先知。

  • 开罗《大马士革文献》: (公元 10 世纪) 现存文本是中世纪的复制品,是在埃及开罗一个犹太会堂的图书馆中发现的。这部作品呼吁"光明之子"警惕那些歪曲了真理的人,他们在误导以色列人。这部文本包含了对社群的规则和对撒旦的警告。《大马士革文献》是由死海附近的一个犹太教隐修派教派——昆兰社群的埃塞尼人制作的(Evans, 141)。

6:1-2 "...他们预言虚假,以使以色列人背叛上帝..."

  • 巴鲁克第二书: (公元 2 世纪初) 存在于四种语言中(希腊语、叙利亚语、拉丁语、阿拉伯语),并且只保存在一个片段中。巴鲁克第二书是由一位希望鼓励流散在外的犹太人同胞的犹太人写的。这部文本的主要主题集中在时代终结和弥赛亚的到来。这本书最关心的是公元 70 年耶路撒冷的第二次毁灭(Evans, 36)。

66:4 "...他把他们不洁的人烧在火里,以及欺骗百姓的假先知,他也把他们烧在火里..."

这段经文证明了假先知的胆大妄为。即使面对像约西亚这样的正义君王的压力,他们仍然继续宣扬邪恶。

  • 十二族长遗训,犹大遗训:创作于公元前109-106年间。最初是犹太作品;后来被基督教作者改编。正如其他十二族长遗训一样,雅各布临死之际,呼唤他的儿子犹大过上更崇高的道德生活。犹大遗训中的部分内容预言了族长后裔的失败和忠诚。其他段落也宣告了理想的救世主,并提到了基督。最重要的是,这些遗训应被理解为基督教作品,也是“向犹太人传教的论文”(库格勒,400)。

21:9“假先知如同暴风雨一般,他们将逼迫所有义人...”

这段来自犹大遗训的文字预设并理解,假先知将继续困扰义人,直到世界末日。

  • 死海古卷:这些卷轴是在20世纪上半叶,在死海沿岸发现的。它们是由埃塞尼派撰写,埃塞尼派是寻求更神圣生活的犹太教修道团体。死海古卷是20世纪最重要的与圣经相关的发现(埃文斯,81)。

昆兰社区的死海古卷确认,假先知应该被处死。

4Q375 f1i:4-5“但任何起来劝说你[背叛信仰,背离]你不再追随你的上帝的先知,必须处死...”

  • 《迪达克》:可能写于公元70-80年之间。它的目的是教导"生活之道"和"死亡之道",以及为教会的实践提供秩序(埃文斯,272)。

“凡是来你们这里的使徒,都要像接待主一样接待他。但他不可停留超过一天;如果有需要,第二天也可以;但如果他停留三天,他就是假先知。当使徒离开时,除了面包,他什么也不能带走,直到他住宿;但如果他索要钱财,他就是假先知。凡是奉圣灵说话的先知,你们不可试验也不可审判;因为一切罪都能赦免,但这一罪不可赦免。但并非凡是奉圣灵说话的都是先知;只有他持守主的道才是。”


访问这些非正典文献的大部分,可以在网上进行,具体地址是:卫斯理应用神学中心:非正典文献


经文分析

[edit | edit source]

马太福音 7:1

[edit | edit source]

“你们不要论断人,免得你们被论断。”

  • 如前所述,这些经文的历史背景中所描述的原则深深植根于犹太文化和希腊罗马文化,同样,它们也成为对人类如此乐意和无意中施加于他人的谴责的强有力警告。在这节经文的语境中,术语“论断”构成“谴责或严厉的精神(Mounce 64)。经文并非明确反对进行判断,而是呼吁个人在运用理性的同时,要使用辨别力、一颗爱的心和“宽容的精神”(莫里斯,165)。耶稣本人在后面的登山宝训中继续谈到有些人是狗和猪(第 6 节),并对不可避免地要困扰门徒的假先知发出严厉警告(第 15-20 节)。在其他地方,耶稣也要求个人小心建立“正确的”判断[约翰福音 7:24;哥林多前书 5:5;加拉太书 1:8-9;腓立比书 3:2;约翰一书 4:1](盖贝林 183)。如果我们消除了自己的思维过程,我们该如何防范假先知,或者避免把神圣的东西给狗呢?这节经文并非要求我们把自己的大脑关在门外。不要论断并不意味着不要思考。

马太福音 7:2

[edit | edit source]

“因为你们用什么标准论断人,也必用什么标准被论断;你们用什么量器量给人,也必用什么量器量给你们。”

  • 这节经文的 NRSV 译本在这一段落的语境中,将重点放在了应有的位置。那些乐于对邻居进行批评和判断的人,一定会受到报应,不仅来自他人,也来自上帝。上帝会按照我们想要向他人展示的尺度,向我们展示他的慈悲。这预设了上帝审判的适当性,因为他不会以任何方式任意行事。根据利未记拉比[29.3]中记载的各个拉比的说法,上帝使用两种宽恕的尺度:怜悯和公义。这可能证明了这节经文的犹太起源。无论如何,要点类似于已经确立的[马太福音 5:7;6:12],有判断力的人不爱人和宽恕,证明了他们自己的傲慢和顽固,这使他们自己被排除在上帝的宽恕之外(盖贝林,184)。

马太福音 7:3-5

[edit | edit source]

“为什么看见你弟兄眼中有刺,却不想自己眼中有梁木呢?你眼中的梁木尚且不见,怎么敢对弟兄说:‘让我把眼中的刺从你眼中取出来呢?’你这假冒为善的人!先把眼中的梁木取出来,然后才能看得清楚,把弟兄眼中的刺取出来。”

  • 耶稣在这段经文中为了说明自己的观点而使用的明显夸张,一定会引起门徒们的哄堂大笑。他用这种幽默来对比我们倾向于挑剔他人的缺点和不足,而我们却缺乏辨别自己缺点的洞察力(莫里斯,166)。一些学者认为,这节经文是对“我们自己失败的巨大罪过与人与人之间的小过失之间的巨大反差的描述”。然而,必须注意的是,要点并非阻止我们彼此伸出援助之手,在困难时刻提供帮助。教导的目的是限制虚伪的纠正,而不是阻止任何帮助(Mounce,64)。重要的是,不要过分强调个人照顾自己的责任,以至于拒绝对兄弟姐妹的责任。

马太福音 7:6

[edit | edit source]

"不要把圣物给狗;也不要把你珍珠撒在猪前,免得它们践踏了你的珍珠,回头来咬你。"

  • 马太福音 7:6 可能是登山宝训中最难理解的经文之一。为了理解这节经文,我们必须首先确定什么是神圣的。神圣的基本理念是指被分别出来,为上帝服务。如上所述,人们认为这一教导指的是圣餐,但这不可能,因为登山宝训的日期是在复活节之前。一位学者认为,答案在马太福音本身中有所暗示。什么是神圣的是天国的福音——一切都要卖掉,去追求它[13:45-46](盖贝林,185)。另一些人认为,它可能指的是旧约中犹太人认为神圣的一种肉类,但这在登山宝训的语境下不太可能。看来,耶稣指的是他向门徒传讲的话语。我们知道他们牢记他所说的一切,因为上帝之子的言语是最神圣的。其次,狗和猪是谁?我们从上面提到的非正典资源和圣经交叉参考中得知,这两个词都是贬义词,指的是犹太人和外邦人。都指的是与肮脏、粗俗、暴力和不洁相关的形容词。看来,耶稣是在建议门徒注意如何用福音信息传福音。我们从后面的参考中得知,它确实是提供给所有人的[28:18-20],但对“固执的拒绝者”有一个时间限制(莫里斯,167)。“留在嘲笑基督教的人群中,对其他等待侍奉的领域是不公平的,尤其是在收获多而工人少的情况下。”耶稣首先谈到了让我们的批判能力变得过于苛刻的错误。然后他转向另一个极端,谈到在将神圣的东西给狗时,态度过于松懈。门徒(或基督徒)不要有判断力,但他们当然要使用辨别力(莫里斯,168)。

马太福音 7:7-11

[edit | edit source]

“你们要祈求,就必得着;你们要寻找,就必找到;你们要敲门,就必给你们开门。因为凡祈求的,必得着;寻找的,必找到;敲门的,必给你们开门。你们中间谁有儿子求饼,反给他石头呢?求鱼,反给他蛇呢?你们虽然不好,尚且知道把好的东西给儿女,何况你们在天上的父,岂不更将好东西给求他的人吗!”

  • 这段经文的核心教义是,人只要向上帝呼求,就可以确信自己的祷告会被听见,这在犹太传统中得到了确认(Gaebelein,186)。在英文翻译中,“祈求、寻找、敲打”这三个祈使句都用的是现在时,表示持续性的行动,也就是祈祷。这三个动词似乎随着祈求的强度逐渐增加,从简单的“祈求”到热切地“敲打”,寻求答案或指引。 “敲打”这个词借用了生活中紧闭的“门”的意象,所有侍奉上帝的人都能理解这种意象,而这样的祷告可能会开启这些门。然而,重点在于,最终取得胜利的不是人的坚持,而是天国慈爱父亲的恩典,他将美善的礼物赐给那些向他祈求的人(Morris,170)。也许这段经文可以进一步说明,它更广泛地呼唤人与上帝建立关系(Mounce,65-66)。祷告是认识神的关键。有趣的是,这些赐予的美善礼物是什么呢?交叉引用诗篇 37:4,如果我们以耶和华为乐,他必将我们心里的愿望赐给我们。因此,在关系培养起来之后,他确实会根据我们和国度的需要赐予我们。这种祈祷不是为了自私的目的,而是为了上帝的荣耀和国度的关注。登山宝训阐述了耶稣追随者所期望的公义、真诚、谦卑、纯洁和爱;如果通过祷告寻求这些礼物,它们就会得到保证(Gaebelein,187)。

马太福音 7:12

[edit | edit source]

"凡事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因为这就是律法和先知的道理。"

  • 这段经文的原则与耶稣后来在[马太福音 22:40]中所命令的爱神爱人一样有力。整篇登山宝训都以这节经文为高潮,耶稣宣告“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就是“律法和先知”的总纲(France,145)。说某件事是律法和先知,意味着这条规则概括了整个旧约的教导。无论是以 7:12 还是 22:40 的方式表达,这两种说法都排除了自私,而表达了对他人爱的态度和关怀(Morris,172)。这段话语特别独特之处在于,耶稣似乎是第一个以肯定的形式使用这句话的人。正如耶稣所说,这节经文是为了刻意地建立他人,而不是以否定形式,体现了自私的态度。无论如何,这节经文都应该被视为一条诫命:在所有事情上,都要按照你希望别人对你做的那样对待别人;因为这就是律法和先知。

马太福音 7:13-14

[edit | edit source]

"你们要从窄门进;因为通往灭亡的门是宽的,路是大的,进去的人也多。通往生命的门是窄的,路是小的,找到的人也少。"

  • 门徒之路是狭窄的,因为它是受迫害和反对之路,这是马太福音中的一个常见主题[5:10-12; 10:16-39; 11:11-12; 24:4-13](Gaebelein,189)。这段经文中的奇怪之处在于,耶稣没有说明门是在道路的起点还是终点进入的。一些学者认为,耶稣呼吁所有人走这条狭窄的路,充满着迫害和反对,并在路的尽头获得末世救恩。另一些学者则认为,我们是在起点进入门的(通过对基督做出承诺),然后不断努力保持自己沿着狭窄的路前行。似乎耶稣是在呼吁人群对跟随他(门)做出承诺,以及对伦理耐力的坚持(路)。总的思想似乎是,狭窄的路并不是一条显而易见的道路,必须要去寻找。也许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走宽阔容易的路。没有人偶然遇到狭窄的路(Morris,174-175)。13 节中的毁灭是直接指坠入地狱(阴间)。在犹太文化中,人们深深地根植着两条路的观念:生与死、兴盛与逆境等等。我们在[申命记 11:26]中找到了两条路的依据。有关更多信息,请参阅上面关于非正典文献的部分。

马太福音 7:15-20

[edit | edit source]

“你们要防备假先知,他们披着羊皮,里面却是凶狠的狼。凭着他们的果子,就可以认出他们来。荆棘上能结葡萄吗?蒺藜上能结无花果吗?这样,凡好树都结好果子,惟独坏树结坏果子。好树不能结坏果子,坏树也不能结好果子。凡不结好果子的树,就砍下来,扔在火里。所以,凭着他们的果子,就可以认出他们来。”

  • 假先知显然是门徒生活中的一大问题。我们知道这一点,是因为他们在旧约和新约中都有多次提及。然而,我们不知道耶稣所指的假先知具体是什么样的。提摩太前书和后书提供了一些关于他们具体邪恶的描述:最终他们会摧毁信仰[提摩太后书 2:18],煽动分裂和苦毒[提摩太前书 6:4-5; 提摩太后书 2:23],以及各种不敬虔的行为[提摩太后书 2:16]。显然,一个人的本质最终会从他的所作所为中显露出来。马太福音第七章之后指出,无论一个人多么谨慎,他的言行最终会出卖他[12:33-37](Gaebelein,190-191)。有人提出,“羊皮”这个词的意义特别适用于以色列人。在旧约中,希伯来人经常被比喻为羊[诗篇 100:3; 民数记 27:17](Mounce,68)。无论如何,这段经文都告诫那些追求狭窄道路的人,要提防可能使他们偏离目标的假先知。我们可以通过他们的行为辨别假先知;行为揭示了性格,行动胜于雄辩。

马太福音 7:21-23

[edit | edit source]

“凡称呼我‘主啊,主啊’的人,不能都进天国;惟独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才能进去。当那日,必有许多人对我说:‘主啊,主啊,我们不是奉你的名讲道,奉你的名赶鬼,奉你的名行许多异能吗?’我就明明地告诉他们说:‘我从来不认识你们,你们这些作恶的人,离开我去吧!’”。

  • 在这段经文中,耶稣将自己呈现为审判者,而审判的标准是与他建立关系(France,148-149)。审判的依据是过上顺服上帝旨意的人生,而不是声称自己有基督般的行为。耶稣甚至没有否认假先知能够行神迹[启示录 13:13-14]。然而,他们的神迹不可能与他有任何关系。一位学者认为,这段经文指的是为了逃避迫害而“犹太化”其基督教信仰的犹太人或外邦人(Mounce,69)。这段经文也论证了耶稣的神性。他没有说“神会对他们说”,而是基督本人将成为那些试图进入天国的人的审判者。不顺服上帝旨意的后果就是与上帝分离,而这是人自己造成的。

马太福音 7:24-27

[edit | edit source]

“凡听见我的话就去行的,就像一个聪明人,把房子盖在磐石上。雨淋,水冲,风吹,撞着那房子,房子却不能倒塌,因为根基立在磐石上。凡听见我的话不去行的,就像一个愚蠢人,把房子盖在沙土上。雨淋,水冲,风吹,撞着那房子,房子就倒塌了,并且倒塌得很厉害。”

  • 这个简短的比喻只是强调了按照耶稣教导行动的重要性。选择很简单;要么我们以这样一种方式安排我们的生活,对基督的话做出回应,要么我们不这样做。我们也可以在这里找到两条路所基于的犹太基础(Pillar,24-25)。耶稣的教导是所有人的坚实基础;其他一切都将最终崩溃。洪水和狂风可以被视为困扰许多人生活的压力、复杂性和麻烦的象征。一位学者认为,这场风暴就是最后的审判(Mounce,70)。如果我们没有听从福音中基督的教导,在我们的最后时刻——审判日——我们将身在何处?这个比喻证明了一个不可轻视的原则。耶稣呼吁他的追随者以他为基础,而不是以世界虚假的希望或脆弱为基础。

马太福音 7:28-29

[edit | edit source]

“耶稣讲完了这些话,众人都惊讶他的教训,因为他教训他们,好像有权柄的人,不像他们的文士。”

  • 马太福音第七章最后几节经文最显著的特点是人群对耶稣讲道的反应。他们并不是被讲道的内容所折服,而是被耶稣讲道时的 *权威* 所震撼。这种权威无疑是耶稣神性的又一个证明。他引用了经学家的话,并凭借自己对神旨意的认识超越了律法。正是由于他确立的权威,他才能在人们最后的时刻自居为审判者。第 29 节可能表明,在马太写福音书时,新兴教会与会堂之间已经出现了越来越强烈的敌对情绪(法国,150)。

福音书平行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红色线条表示马太福音和路加福音中完全相同的经文。蓝色线条表示马太福音、马可福音和路加福音中完全相同的经文。黄色线条表示马太福音和马可福音中完全相同的经文。绿色线条表示马可福音和路加福音中完全相同的经文。如果经文是 *下划线*,它与约翰福音有关。如果彩色线条断裂,则表示经文相似但并不完全相同。


观察问题思考福音书平行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 唯一与马太福音、马可福音和路加福音共享的段落是“你们用什么量器量给人,人也要用什么量器量给你们”。
  • 为什么这一段是这三部福音书中唯一出现的平行内容?
  • 类似的段落“你们求,就必得着,你们敲,就必给你们开”是马太福音、马可福音和约翰福音中唯一共享的段落。
  • 马太福音和马可福音都肯定了人们对耶稣讲道的惊奇。
  • 马太福音和路加福音共享大部分相同的段落,无论是逐字逐句还是释义。
    • 马太福音第七章和路加福音之间有一些平行段落,看起来完全相同,只是作者在中间添加了自己的释义。
      • 关于“论断别人”的段落。
      • 名为“求、找、敲”的段落。
    • 马太福音和路加福音之间的一些平行段落似乎是对彼此的释义,作者添加了自己的观点。
      • 关于“窄路”的段落。
      • 关于“假先知”的段落。
      • 关于“听道和行道”的段落。
  • 为什么马太福音和路加福音之间有如此强烈的联系?
  • 马太福音和马可福音之间只有一个平行段落。
  • 马可福音和路加福音之间只有一个平行段落。
  • 马可福音省略了这篇讲道的整个部分。
  • 名为“亵渎圣灵”的段落是马太福音独有的。
  • 路加福音中与马太福音平行的段落更简短。
  • 马太福音的平行段落比路加福音的平行段落更详细地阐述了主题。
    • 关于“自欺欺人”的段落比路加福音的平行段落更加严厉。
    • 马太福音关于“假先知”的段落更加明确地警告人们要提防他们。
    • 马太福音关于“黄金法则”的段落说它应验了律法和先知。
    • 马太福音关于“讲道的影响”的段落讲述了人们的惊奇。
  • 路加福音确实对马太福音没有阐述的一个部分进行了阐述。
    • 关于“论断别人”的段落包含了一个扩展和一个独特的比喻。
  • 只有马可福音和路加福音提到耶稣和门徒进入迦百农。
  • 约翰福音提供了一个关于论断别人的“实用”段落,如同马太福音、路加福音和马可福音中所警告的那样。
  • 约翰福音提到警察或官方警卫,他们也被耶稣的言论所折服。

参考文献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 Corely, Jeremy. "Sirach." 新解释圣经词典. 凯瑟琳·杜布·萨肯费尔德主编。纳什维尔:阿宾登出版社,2009 年。第 285-294 页。印刷版。
  • Evans, Craig A. 新约研究的古代文本. 皮博迪:亨德里克森出版社,2005 年。印刷版。
  • Evans, Craig A,主编。圣经知识背景注释:马太福音-路加福音。第 1 卷。科罗拉多斯普林斯:维克多出版社,2003 年。印刷版。共 3 卷。
  • France, R. T., ed. 廷代尔新约注释:马太福音. 第 1 卷。大急流城:大学间出版社,1985 年。印刷版。共 20 卷。
  • Kugler, Robert. "十二族长遗训." 新解释圣经词典. 凯瑟琳·杜布·萨肯费尔德主编。纳什维尔:阿宾登出版社,2009 年。第 400 页。印刷版。
  • Morris, Leon, ed. 支柱新约注释:马太福音. 第 1 卷。大急流城:艾德曼斯出版公司,1992 年。印刷版。共 19 卷。
  • Mounce, Robert H., ed. 新国际圣经注释:马太福音. 第 19 卷。皮博迪:亨德里克森出版社,1985 年。印刷版。共 36 卷。
  • Nowell, Irene. "多俾亚书." 新解释圣经词典. 凯瑟琳·杜布·萨肯费尔德主编。纳什维尔:阿宾登出版社,2009 年。第 612-617 页。印刷版。
  • Strong, J. (1996). 圣经详尽协和辞典:展示普通英语版本规范书籍的每一句话,以及每一句话在顺序中的每一次出现。(电子版)(G2919)。安大略:伍德塞德圣经协会。
华夏公益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