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生物化学/糖酵解

来自维基教科书,开放的书籍,开放的世界

糖酵解是葡萄糖被分解成两个丙酮酸分子的过程。事实上,糖酵解被认为是十个酶介导步骤的线性途径。糖酵解途径有两个阶段:能量投资阶段和能量生成阶段。糖酵解的前五个步骤是能量投资“准备阶段”,产生3-磷酸甘油醛。能量生成阶段是糖酵解的最后五个步骤,产生最终的两个丙酮酸分子产物。糖酵解发生在细胞质中,可以在没有氧气的情况下进行。在体内,糖酵解的葡萄糖来源来自膳食二糖和单糖。

糖酵解是碳水化合物代谢的第一步,其最终结果是将葡萄糖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当葡萄糖完全氧化为二氧化碳时,大量能量被转化为ATP

在糖酵解过程中,会生成两个NADH分子和净两个ATP分子(两个ATP分子用于启动该途径,但随后会合成四个分子)。因此,每个葡萄糖分子转化为两个丙酮酸分子,都会净产生两个ATP分子。

在这个过程结束时,只有少部分葡萄糖能量被释放,其余的潜在能量仍然存在于丙酮酸分子中,丙酮酸分子会被进一步氧化,首先转化为乙酰辅酶A,然后通过三羧酸循环转化为二氧化碳。从三羧酸循环中获得的NADH和FADH2进入电子传递链,通过氧化磷酸化产生ATP。因此,有氧降解比无氧代谢效率更高。这就是为什么有氧机制现在在生物体中更加普遍,但即使在动物的某些生理情况下,无氧途径仍然发生。

糖酵解是碳水化合物分解代谢的主要途径,其中六碳糖被分解成三碳化合物,随后释放能量,用于将ADP转化为ATP。糖酵解可以在厌氧(无氧)和有氧条件下进行。

糖酵解是一个10步途径,将葡萄糖转化为2个丙酮酸分子。糖酵解的总反应可以写成一个净方程式

葡萄糖 + 2ADP + 2NAD+ → 2丙酮酸 + 2ATP + 2NADH

糖酵解酶

  1. 己糖激酶 (HK)
  2. 磷酸葡萄糖异构酶 (PGI)
  3. 磷酸果糖激酶 (PFK)
  4. 醛缩酶 (ALDO)
  5. 磷酸三糖异构酶 (TPI)
  6. 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 (GAPDH)
  7. 磷酸甘油酸激酶 (PGK)
  8. 磷酸甘油酸变位酶 (PGM)
  9. 烯醇化酶 (ENO)
  10. 丙酮酸激酶 (PK)

糖酵解化合物

  • 葡萄糖
  • 6-磷酸葡萄糖 (G6P)
  • 6-磷酸果糖 (F6P)
  • 1,6-二磷酸果糖 (F1,6BP)
  • 3-磷酸甘油醛 (GADP)
  • 磷酸二羟丙酮 (DHAP)
  • 1,3-二磷酸甘油酸 (1,3PG)
  • 3-磷酸甘油酸 (3PG)
  • 2-磷酸甘油酸 (2PG)
  • 磷酸烯醇丙酮酸 (PEP)
  • 丙酮酸

视觉概述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阶段 I: 能量投资(步骤 1-5)
阶段 II: 能量收获(步骤 6-10)

十步的详细描述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步骤 1: 葡萄糖在第 6 个碳处被磷酸化,由葡萄糖激酶 (己糖激酶 IV) 或其他己糖激酶催化

δG0 = -16.7 kJ/mol

进入细胞的葡萄糖只有一个命运:它被典型的激酶反应转化为 6-磷酸葡萄糖。当葡萄糖被磷酸化时,它就被困在细胞内部,因为第 6 个碳处的磷酸基团推动磷脂膜,因此 6-磷酸葡萄糖甚至不能接近质膜。

ATP 被用作磷酸基团储存库。

Mg2+ 被发现是该酶的辅因子。Mg2+ 的存在屏蔽了 ATP 磷酸基团上的电荷。因此,化合物可以更容易地靠近。

在反应中,焦磷酸键被断裂(-7.5 kcal/mole),并形成一个磷酸酯键(+3 kcal/mole),导致净值 -4.0 kcal/mole。因此,可以得出结论,产物(6-磷酸葡萄糖)比反应物(葡萄糖)能量更低。能量更低意味着更稳定。因此,产物比反应物更稳定。这种条件使得反应不可逆。

步骤 2: 6-磷酸葡萄糖的异构化,由磷酸葡萄糖异构酶催化

δG0 = +1.7 kJ/mol

这种转化是可逆的。通过将 6C 环状化合物转化为 5C 环状化合物,其中包括环状部分中的氧原子,如在 6C 化合物中所见,它的目的是产生一个能够被分裂成两个碳含量相等(3C)化合物的分子。

步骤 3: 第二个磷酸化反应,由磷酸果糖激酶催化

δG0 = -18.5 kJ/mol

在这一步的帮助下,分裂成两个碳含量相等(3C)的化合物在磷酸基团方面也得到了平衡。

再次,Mg2+ 被发现是该酶的辅因子。它的功能与步骤 1 中所见类似。

这个反应是不可逆的,可以从它的负 δG0 推断出来。

步骤 4: 分裂成两个三碳磷酸,由醛缩酶催化

δG0 = +28 kJ/mol

现在,产生了两个 3C 分子。

步骤 5: 磷酸二羟丙酮的异构化,由磷酸三糖异构酶催化

δG0 = +7.6 kJ/mol

在这一步之后,每个反应都会发生两次,因为存在 2 个 3-磷酸甘油醛分子用于后续步骤。

步骤 6: 生成 1,3-二磷酸甘油酸,由 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催化

δG0 = +6.3 kJ/mol

在这里,目标是插入磷酸基团,该磷酸基团稍后将被转移到 ADP 以生成 ATP。还会生成 NADH。

步骤 7: 通过底物水平磷酸化生成 3-磷酸甘油酸,由磷酸甘油酸激酶催化

δG0 = -18.8 kJ/mol

第一步是生成 ATP,即步骤 7。

步骤 8: 将磷酸基团从 3-磷酸甘油酸的第 3 个碳转移到第 2 个碳,由磷酸甘油酸变位酶催化

δG0 = +4.4 kJ/mol

通过这个反应的影响,在 PEP(步骤 8 的产物)中实现了共振。

步骤 9: 合成磷酸烯醇丙酮酸,由烯醇化酶催化

δG0 = +1.7 kJ/mol

发生水的逸出。

步骤 10: 底物水平磷酸化。丙酮酸的合成,由丙酮酸激酶催化

δG0 = -31.4 kJ/mol

产生 ATP。丙酮酸从烯醇式快速非酶促地互变异构为酮式。这是糖酵解的最后一步,也是不可逆步骤之一。

参考文献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 Nelson, D. L., & Cox, M. M. (2008). 糖酵解、糖异生和磷酸戊糖途径。Lehninger 生化原理,第 4 版,第 521-559 页。
  • Berg JM, Tymoczko JL, Stryer L. 生化。第 5 版。纽约:W H Freeman;2002 年。第 16 章,糖酵解和糖异生。
华夏公益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