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生物力学/骨骼肌的生物力学

来自维基教科书,开放的书籍,开放的世界

现在让我们开始。这部分有很多生物学知识,但就像一般的生物物理学一样,它非常有趣。你不会被教授系统学或形态学,或者任何与一些物理机制没有联系的东西。所以这里的生物学不是纯粹的生物学知识,这对我这样的人来说真是太棒了。

好的,现在让我们看看我们有什么。尝试使用你的想象力,因为一些机制需要你在三维空间中想象发生了什么…当你准备好了,就开始吧。

骨骼肌形态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骨骼肌的俯视图

肌肉中的结缔组织

肌外膜
肌肉的外层覆盖物(筋膜)。
肌束膜
内部结缔组织鞘,将大量肌肉组织隔开。
肌内膜
内部结缔组织鞘,将单个肌肉细胞组隔开。
肌腱
将肌肉连接到骨骼的结缔组织。

Diagram showing cross section of a muscle.

肌束和肌纤维

肌束(肌束)
肌束膜包裹的一组肌纤维,被肌内膜细分。
肌纤维(细胞)
由许多胚胎肌肉细胞(成肌细胞)融合而成的多核合胞体。

肌肉系统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a. 膜系统

  1. 肌膜:肌肉细胞的质膜。它传导动作电位 (AP)。肌膜上有运动终板和通向 T 管的许多开口。
  2. T 管(横管):与肌膜和肌浆网连续的管系统。它们从细胞的一侧穿过到另一侧,并充满细胞外液。
  3. 肌浆网 (SR):细胞的内部膜系统。它与 T 管相连。当 AP 沿着肌膜移动时,它进入 T 管并引发 SR 的整体去极化。
  4. T 系统:与 T 管相关的 SR。
  5. 池状结构:SR 的区域,通过主动从肌浆中移除 Ca2 来浓缩大量的 Ca2 。因此,它们包含
    1. Ca2 ATP 酶(Ca2 泵)。
    2. 当 SR 去极化时,可以将 Ca2 释放回肌浆的电压依赖性 Ca2 通道。

b. 收缩系统

肌原纤维:4 种蛋白质的束。它们产生收缩力。有两种类型:粗肌原纤维和细肌原纤维。


c. 支撑系统

  • 产生收缩所需的 ~P。
  • 作为 Ca2 从池状结构流向细肌丝的通道。
  • 支持细胞的一般功能(蛋白质合成……等等)。
  • 它包含
  1. 肌浆:胞质溶胶。它是糖类形成 ~P 的糖酵解反应的场所。因此,它包含糖原和 ~P(以 ATP 和磷酸肌酸的形式)的储存。
  2. 线粒体:位于肌原纤维旁边。它们存在于所有肌肉细胞中,但数量不同。在严重依赖 O2 生成 ~P 的肌肉中,它们占据了细胞体积的 50%。在主要进行无氧呼吸的细胞中,它们占据了细胞体积的不到 1%。


肌肉收缩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 肌肉收缩依赖于 ATP 中 ~P 的水解。

§ 肌肉细胞上的条纹由交替的明暗区域组成。(见上图)


a. 明带 I 带(各向同性)

Ø I 带的中间有被称为 Z 线的横线。

Ø I 带由细肌丝组成,它们

- 固定在 Z 线上。

- 以晶格状排列。

- 由 3 种类型的蛋白质组成:肌动蛋白、肌钙蛋白和原肌球蛋白。

- 具有许多糖酵解酶,表明 ATP 生成的重要性。


Ø 肌节 = 两个相邻 Z 线之间的区域。

b. 暗带 A 带(各向异性)

Ø 在静止状态下,A 带有一个称为 H 带的浅色中心区域。

Ø H 带由粗肌丝组成,由 1 种类型的蛋白质组成:肌球蛋白。

Ø A 带由粗肌丝和细肌丝组成,因此它们是最暗的。


c. 收缩过程

Ø 根据“滑行丝理论”,

1) 细肌丝沿着粗肌丝移动并进一步进入 H 带,逐渐消失。

2) 由于细肌丝固定在 Z 线上,肌节的长度会缩短。


Ø “横桥理论”取代了前一个理论,解释了粗肌丝和细肌丝之间的物理连接(横桥)。


用于解释肌肉收缩的研究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a. X 射线晶体学

观察蛋白质的形状(构象)如何在不同条件下发生变化。


b. 蛋白质生物化学

解释参与收缩的蛋白质的化学性质。


c. 组化

在真实的细胞上检验关于肌肉收缩的理论。这些技术包括注射染料,根据肌浆中存在的 Ca2 或电压改变颜色。


细肌丝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请查看开头处的缩略图以了解更多信息)。

a. 肌动蛋白

Ø 细肌丝的大部分是由 2 个 F 肌动蛋白聚合物组成的双螺旋。

Ø 每个 F 肌动蛋白是由大量单个肌动蛋白分子组成的,称为 G 肌动蛋白(球状蛋白,MW = 45000)。

Ø 每个 G 肌动蛋白可以与

- 其他 G 肌动蛋白形成聚合物。

- 肌钙蛋白。

- 肌球蛋白。

b. 肌钙蛋白

Ø 最不常见的蛋白质。

Ø 它是细丝水平上横桥形成的调节器。

Ø 它具有四级结构,由 3 个亚基组成

1) 肌钙蛋白-I 将肌动蛋白与肌钙蛋白-C 结合。

2) 肌钙蛋白-C(最重要的),最多可以结合 4 个 Ca2 。

3) 肌钙蛋白-T 将肌钙蛋白-C 与原肌球蛋白结合。


Ø 它是变构的:它可以根据与之结合的 Ca2 量改变形状。

Ø 曲线的陡峭部分表明,Ca2 的轻微变化会导致肌钙蛋白形状发生很大影响。

c. 原肌球蛋白

Ø 附着在肌钙蛋白上的杆状分子。

Ø 在静止状态下,原肌球蛋白位于肌动蛋白上的肌球蛋白结合位点上方。

Ø 在收缩过程中,Ca2 浓度很高,原肌球蛋白从结合位点移开,让肌球蛋白与肌动蛋白结合。这是通过肌钙蛋白与 4 个 Ca 结合来实现的,然后它变形并“弯曲”。这样做,它会移动两个肌动蛋白丝之间的沟槽中的原肌球蛋白,让肌动蛋白与肌球蛋白的结合位点暴露出来。

Ø 所以,原肌球蛋白的作用是对肌球蛋白与肌动蛋白的结合产生“空间位阻”。

d. 极性

细肌丝表现出极性:它们只与朝特定方向的肌球蛋白头部结合。这种极性在 Z 线的两侧发生反转。

粗肌丝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 它们由肌球蛋白组成,肌球蛋白是一种非常大(MW = 470000)、四级(6 条链)变构蛋白。

§ 每个肌球蛋白由 2 个相同的亚基相互缠绕组成。每个亚基包含 1 条重链和 2 条不同的轻链。


a. 重链的成分

1) 尾部:长而非常不溶的单位,彼此聚合形成被视为粗肌丝的结构。

2) 颈部:其材料与构成尾部的材料类似,但更易溶于水且更灵活。

3) 球形头部:大而易溶于水。包含:

o 与肌动蛋白的结合位点。因此,与颈部一起,它们构成了横桥。

o ATP酶。


b. 轻链

它们附着在重链的球形头部上。具有调节功能


c. 极性

1) 极性源于肌球蛋白尾部连接在一起的方式。

2) 肌球蛋白极性在每个肌节的中心反转。

3) 中心一侧的所有肌球蛋白头部一起移动,将细肌丝拉向肌节中心。

d. 注意

§ 每条粗肌丝和细肌丝都以 3D 格子排列,允许每条肌丝与其他几条肌丝形成横桥。

§ 收缩是由肌球蛋白头部拉动肌动蛋白丝向肌节中心移动。这种头部的“拉动”是通过不断地断裂和建立肌球蛋白头部和颈部之间的键来实现的(想象一下你的拇指和食指之间的键。当键断裂和重建时,你的拇指会不断地移动并远离你的食指。这种“离开-返回”机制使肌球蛋白能够拉动肌动蛋白)。

下一步:  骨骼肌生物力学第 2 部分

华夏公益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