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佛教修行手册

0% developed
来自维基教科书,开放世界中的开放书籍

这本维基教科书是关于佛教的修行之道和实践。如果你相信“知行合一”,那么欢迎来到它的另一面,“知行合一,以知行合一而理解和实现理论”。对于有些人来说,第一种方式可能有效,但对于另一些人来说,第二种方式可能更好。

第一种方式更适合有深厚智慧的人。看到理论,他们就能理解它。理解理论,他们就能推断出自己的修行方式。智慧较低的人在看到理论时会感到困惑。即使他们正在阅读它,他们也无法理解它。然而,简单地说明他们应该做什么,然后实践它要好得多。

重复一下,这本书

  • 不是关于理论,而是关于修行方式
  • 让人们了解修行之道,以便他们能够理解理论
  • 不受限于任何特定方法; 相反,它将尝试描述几种可用的方法。

五戒和八正道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道德是一种心灵品质。它在自身中产生一种平静和快乐,并在社会中产生一种基本的安全感,使其成为一个相当安全的生活场所。如果一个人有正确的态度,可以通过遵循某些准则来培养道德。

在家居士(仍然对家庭生活感兴趣)所遵循的第一套准则被称为五戒。它们是

  1. 不杀生
  2. 不偷盗
  3. 不邪淫
  4. 不妄语
  5. 不饮酒(包括药物、酒精等,以至于失去判断能力)

在家佛教徒(对家庭生活失去兴趣 - 他们仍然可以住在家里)在较短或较长时间内遵循的下一套准则被称为八戒。上面第三条戒律的改变和额外的戒律(6-8)与抑制六根和支持向内看以寻找真正的快乐,而不是向外寻求感官快乐的禅修实践有关。它们是

  1. 不杀生
  2. 不偷盗
  3. 不淫
  4. 不妄语(不说谎,甚至不能说善意的谎言)
  5. 不饮酒(包括药物、酒精等,以至于失去判断能力)
  6. 中午前不食
  7. 不歌舞,不吹奏音乐或听音乐,不去看娱乐节目,不戴花环,不使用香水,不以化妆品装饰身体
  8. 不使用高档或豪华家具

上座部佛教传统中的沙弥遵循十戒,但实际上只比上面的八戒多一个,因为上面的第七条被分为两条。十条是

  1. 不杀生
  2. 不偷盗
  3. 不淫
  4. 不妄语(不说谎,甚至不能说善意的谎言)
  5. 不饮酒(包括药物、酒精等,以至于失去判断能力)
  6. 中午前不食
  7. 不歌舞,不吹奏音乐或听音乐,不去看娱乐节目
  8. 不戴花环,不使用香水,不以化妆品装饰身体
  9. 不使用高档或豪华家具
  10. 不接受和使用金钱

八戒和十戒的区别在于第十条。最后一条戒律标志着放弃对感官快乐的执着。如果我们有钱,我们可以买任何我们想要的东西(当然,取决于我们有多少资金)。

僧人和尼姑遵循更多的戒律,其中许多戒律是特定于僧人或尼姑在寺院生活或游方生活中的。

禅修是佛教专注的一部分,它有助于净化业障。虔诚的佛教徒应该每天禅修。

智慧是对缘起法的洞察;它是一种洞察力,认为一切都有因,因此无常,基于苦和无我。这就是用洞察力看四圣谛。这就是意识和感知和感受,它们与智慧相结合,不可分割。“智慧要开发,意识要理解”,佛陀在毗舍佉比丘尼所说的一部经文中说道。

四念处修行之道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四念处来自两个词:satipatthanasati 意思是正念,patthana 意思是基础。因此,四念处修行是培养正念的基础。

思维三法印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以下是符合三法印(佛教理论中的存在的三种印记)中无我概念的思想

  • 愤怒的念头出现
  • 做了一件坏事

以下是不符合三法印中无我概念的思想。

  • 我生气了
  • 我做了一件坏事
华夏公益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