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学/季风
“季风”一词源于阿拉伯语Mausim,意思是季节。印度的气候被称为季风型。季风一词被阿拉伯商人用来描述印度洋沿岸的季节性风向逆转系统。季风在热带地区,尤其是大型陆地的东部地区尤为突出,但在亚洲,季风发生在中国的非热带地区,以及朝鲜和日本。在亚洲,这种气候主要出现在南部和东南部。
季风是一种复杂的氣象现象。气象专家对季风的起源提出了许多概念。
哈雷提出了热力概念。根据这一假设,季风是大规模的陆地风和海风。冬季,亚洲巨大的陆地比周围海洋冷却得更快,导致大陆上形成一个强烈的中心高压。相邻海洋上的气压相对较低。因此,气压梯度从陆地指向海洋。夏季,气温和气压条件相反。亚洲巨大的陆地快速升温,形成一个强烈的中心低压。
对哈雷假设的批评包括
- 它无法解释季风的复杂性,如季风的突然爆发、季风中断、季风的时空分布。
- 低压区不是静止的。
- 降雨不仅是對流性的,而且是地形性、气旋性和对流性降雨的混合。
季风的区域性特征如下
- 印度和东南亚的夏季季风或西南季风。
- 澳大利亚西北季风。
- 西非季风。
- 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的冬季季风。
二战后,对高层大气环流的研究有了显著进展。人们认为,海陆热力差异本身无法产生季风环流。季风的最新概念高度重视以下因素的作用:
- 喜马拉雅山脉和青藏高原作为物理屏障和高层热源。
- 对流层上空急流的环流。
- 对流层中北极和南极上空存在上空环极涡旋。
- 南太平洋发生的ENSO(厄尔尼诺和南方涛动)。
- 印度洋沃克环流。
- 印度洋偶极子。
在印度的四个季节划分中,季风占据了两个划分
- 西南季风季节:西南季风带来的降雨具有季节性,发生在6月至9月之间。
- 季风退却期:10月和11月被称为季风退却期。
季风与信风不同,不是稳定的风,而是脉冲性的,受其在温暖的热带海洋上遇到的不同大气条件的影响。季风的持续时间从6月初到9月中旬,大约100到120天。ITCZ的位置随着太阳的视运动而南北移动。6月份,太阳直射北回归线,ITCZ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在科里奥利力的影响下开始从西南向东北方向吹。这些风在经过温暖的印度洋时收集了水分。7月份,ITCZ移至北纬20°-25°。它位于印度河-恒河平原,西南季风从阿拉伯海和孟加拉湾吹来。这些风逼近陆地,它们向西南方向的吹拂受到西北印度地形和热力低压的影响。
季风有两支进入印度陆地
- 阿拉伯海支 - 起源于阿拉伯海的季风。
- 孟加拉湾支 - 缅甸海岸的阿拉干山脉将这支季风的一部分偏转到印度次大陆。因此,季风从南部和东南部,而不是从西南方向进入西孟加拉邦和孟加拉国。
西南季风退却期以晴朗的天空和气温上升为特征。陆地仍然潮湿。高温高湿条件下,天气变得相当闷热。这通常被称为10月热。10月下旬,气温开始迅速下降,特别是在印度北部。季风退却期,印度北部的天气干燥,但在印度半岛东部与降雨有关。这里,10月和11月是全年降雨量最大的月份。本季的普遍降雨与从安达曼海形成的气旋性低压的经过有关。这些热带气旋破坏力很大。科罗曼德尔海岸的降雨大部分来自这些低压和气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