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科学:导论/思维的语言和大脑内部交流
自从人类诞生以来,思维和推理的认知现象一方面将我们提升为拥有极其复杂和精细的社会、技术和心理结构的高级思维物种。另一方面,我们看似非凡的智慧物种却越来越困惑于导致我们走到今天的机制。意识之谜在我们思考它的过程中一直是一个很大程度上未解之谜。意识被描述为意识到自己的状态;意识到诸如情感、意志和思想等感觉。[1]几个世纪以来,经过广泛的研究和实验,我们已经确定我们的意识在某种程度上与大脑及其机制紧密相关——大脑中神经通路的发放产生感觉、记忆或思想,然后被感知过程消化。我们称之为心灵的意识容器与大脑神经、化学和生物机制的物理性质之间这种神秘的协作产生了诸如思想之类的重要认知过程。身心问题表现如下:构成大脑的物理物质集合如何创造或导致非物理感官现象,如思想、情感和道德价值观?[2]
确定思维和认知过程的神经科学基础是一项持续且艰巨的任务。它通常涉及研究大脑活动并识别在特定类型的认知中发挥作用的区域。神经科学和认知神经科学领域的科学家们都知道,前额叶皮层 (PFC) 在思想和观念的协调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是那些目标导向的思想。[3]虽然在许多方面这都是正确的,但最近的研究开始表明,大脑的内部交流和思想的产生源于一个更为广阔的神经网络,即默认模式网络(缩写为 DMN),它已通过功能磁共振成像 (fMRI) 确定。该网络招募大脑的许多区域(包括 PFC),特别是后扣带皮层 (PCC)、下顶叶小叶 (IPL) 和海马体。[4]
为了理解 DMN 的作用及其与思维的相关性,区分一个人经历的不同类型的思维非常重要,即自发思维和目标导向思维。自发思维不应被解释为完全随机的,而是在一个人面临最少认知约束时思想的自然流动;这包括做梦、漫游和创造性思维。[5]DMN 以强烈的低频振荡,并与一个人对自身心理状态的关注密切相关,包括记忆检索或思考未来。[6]人们认为它在思想的被动时刻和创造性思维中最为活跃。[7]就一个人每天经历的思维类型而言,上述研究似乎表明,前额叶皮层主要负责目标导向思维的协调,其中认知约束很高(例如完成任务);在思想更具自发性的被动时刻,大脑会招募构成 DMN 的大脑组件,而不仅仅是前额叶皮层。
思维语言的概念对大多数人来说似乎微不足道。大多数人认为他们是用自己最熟悉的语言思考,或者可能是他们第一次接触的语言。虽然神经科学可以回答关于思想的本质和实际情况以及它在大脑中是如何产生的许多问题,但思想的体验需要不同的方法。哲学家、语言学家和认知科学家们共同探索了思维语言的概念。简而言之,思维语言假设(通常缩写为 LOTH)认为思想具有类似语言的结构,并且所有思维都发生在某种心理语言中(有时称为心理语言)。[8]
虽然这个假设在很大程度上仍未得到探索,但最近的一些研究可能会支持这一理论。其中一项研究考察了五位家庭手语使用者与他们自己以及其他人交流的能力。家庭手语使用者指的是听力障碍者,他们无法学习口语,也没有接触过任何标准的手语方法,因此他们创造了自己的手语来表达自己的想法。研究结果表明,即使没有传统语言概念的个体仍然掌握了形态学和形态句法等基本语言概念。[9]这些发现表明,思维本身的性质,尤其是在交流方面,可能具有一些语言特性。另一项支持该假设的研究试图确定构建思想的普遍“词序”。该研究考察了受试者回忆简单陈述的动词、主语和施事者的速度。研究发现,一般来说,主语确定得最快,而动词回忆起来最慢。这表明思维语言通常倾向于以主语-宾语-动词的结构进行运作和构建。[10]
思维的概念以及心灵与大脑之间潜在的联系可以通过几种不同的方法来研究。从神经学的角度来看,思想的意识和思想本身似乎源于大脑中几个和谐地工作在默认模式网络中的区域,使我们能够参与不同类型的思维。从语言学和哲学的角度来看,研究表明,我们对思想的体验可能不那么抽象,而更具结构性,拥有即使在不知道标准交流形式的情况下也存在的类似语言的特征。关于我们心灵和大脑如何交流以及它们之间潜在的联系,仍然有很多东西需要揭示。无论是从神经学和生物学的角度研究大脑和思想和情感的产生,还是研究我们产生的思想的语言学和哲学结构——人们都不禁要思考这种联系在哪里。虽然身心问题仍然是一个谜,但来自广泛领域的关于我们运作方式的发现每天都在揭示越来越多的关于意识和思维本质的信息。
- ↑ 梅里亚姆-韦伯斯特词典。(2020)。“意识”。
- ↑ Alegre, A. 和 Zumaeta, P. (2015)。心灵与大脑之间的关系:基于个体内和个体间负熵形式的解决方案建议。目的与表征,3(1),265-311。
- ↑ Miller, E. K.,Freedman, D. J. 和 Wallis, J. D. (2002)。前额叶皮层:类别、概念和认知。在英国皇家学会哲学学报 B:生物科学中。
- ↑ Cieri, F. 和 Esposito, R. (2019)。精神分析与神经科学:心灵与大脑之间的桥梁。心理学前沿。
- ↑ Christoff, K.,Irving, Z. C.,Fox, K. C. R.,Spreng, R. N. 和 Andrews-Hanna, J. R. (2016)。漫游思想作为自发思维:一个动态框架。自然神经科学评论。
- ↑ Ekhtiari, H.,Nasseri, P.,Yavari, F.,Mokri, A. 和 Monterosso, J. (2016)。药物渴望成瘾医学的神经科学:从回路到治疗。在脑研究进展中。
- ↑ Buckner, R. L. (2013)。大脑的默认网络:起源及其对精神病研究的意义。临床神经科学对话。
- ↑ Rescorla, M. (2019) 思想语言假说。斯坦福哲学百科全书(2019年夏季版),Edward N. Zalta(编辑)。
- ↑ Coppola, M. & Brentari, D. (2014)。从标志性手形到语法对比:来自一个家庭手语儿童的纵向证据。心理学前沿。
- ↑ Maruits, L. (2011)。表征、信息论和基本词序。阿德莱德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