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通信网络/网络历史

来自维基教科书,开放世界中的开放书籍

时间轴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空间分割网络的蜂窝概念最早是在 1940 年代和 1950 年代的 AT&T 开发的。AMPS,一种模拟频分复用网络,于 1983 年首次在芝加哥实施,并在下一年完全饱和。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 (FCC) 为了满足用户压倒性的需求,将可用蜂窝带宽从 40MHz 增加到 50MHz。

第二代(见下文)始于 1990 年代初,当时出现了数字欧洲无绳电话 (DECT) 系统和全球移动通信系统 (GSM)。数据网络也得到了发展,如 HiperLAN 和 IEEE 802.11 工作组,该工作组在 1997 年推出了 802.11 遗留标准。802.11a 和 802.11b 修订版于 1999 年 10 月标准化。

第三代始于韩国的 CDMA2000 标准,欧洲的 UMTS 和日本的 FOMA。IEEE 802.16 WiMAX 规范于 2001 年 12 月获得批准。

无线网络世代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将无线网络的历史划分为几个特定的世代通常很有启发性。

第一代(1G)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1G 无线网络世代主要包含用于传输语音和音乐的模拟信号。这些是一方向广播系统,如电视广播、AM/FM 收音机和类似的通信。

第二代(2G)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2G 引入了诸如 TDMA 和 CDMA 之类的概念,允许在大型网络中的节点之间进行双向通信。2G 是第一批蜂窝电话问世的时代,尽管通信仅限于非常低的比特率。

第二代也经常被细分为子集。“2.5G”代表着随着数字通信技术的不断完善,吞吐量能力的显着提高。“2.75G”是另一个常见的伪世代,它见证了数字无线网络中速度和容量的进一步提高。

第三代(3G)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3G 代表着语音流量与数据流量的结合,以及 PDA 和智能手机等高带宽移动设备的出现。频谱频段频率因系统采用的移动技术标准而异。当前的 HSDPA 部署支持 1.8、3.6、7.2 和 14.0 兆比特/秒的下行链路速度,而 HSPA 系列支持高达 5.76 兆比特/秒的上行链路速度。

第四代(4G)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4G 是当前的无线网络世代,其特点是宽带数据连接的普及和通用互联网接入。许多这些网络都是围绕 WiMAX (IEEE 802.16) 规范设计的。4G 创造了一种将语音视为数据的范式转变,类似于语音 over LTE (VoLTE) 的技术试图取代传统的 1G 和 2G 语音网络。4G LTE 提供的带宽比家庭 Wi-Fi 网络更高,速度高达 20 Mbps。LTE Advanced 也称为 3GPP,其峰值上传速度为 500 Mbps,下载速度为 1000 Mbps。

第五代(5G)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下一代无线网络,目前正在开发中。

华夏公益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