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交换代数/凯莱-哈密顿定理和中山引理

来自维基教科书,自由的教科书,自由的世界

交换环中的行列式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我们现在将推导出交换环中行列式的概念。

定义 7.1 (行列式):

为交换环,令 行列式 是一个函数 满足以下三个公理:

  1. ,其中 单位矩阵。
  2. 如果 是一个矩阵,使得两列相邻,则
  3. 对于每个 我们有 ,其中 是列,

我们将在后面看到,只有一个行列式存在。

定理 7.2(行列式性质):

  1. 如果 的一列全是零,那么
  2. 如果 是一个矩阵,并且在一列中添加相邻列的倍数,那么 不会改变。
  3. 如果 的两列相邻且交换位置,那么 将乘以
  4. 如果矩阵 的任意两列交换位置,那么 将乘以
  5. 如果 是一个矩阵,并且在一列中添加另一列的倍数,那么 不会改变。
  6. 如果 是一个矩阵,并且有两列相等,那么
  7. 是一个排列,其中 对称群。如果 ,那么

证明:

1. 令 ,其中第 为零向量。然后,根据行列式公理 3,令

.

或者,我们也可以令 ,得到

,

从该公式中,通过从两边减去 ,可以得出定理。

这些证明对应于线性映射 (在任何上下文中)的 的证明。

2. 如果我们设置 (取决于我们是将列添加到当前列的左侧还是右侧),那么公理 3 给出了

,

其中后一个行列式为零,因为我们有两个相邻的相等列。

3. 考虑两个矩阵 。根据 7.2、2 和行列式的公理 3,我们有

.

4. 我们交换第 列和第 列,首先将第 列依次移动到第 列的位置(使用 次交换),并将当前位于第 列的位置(距离第 列的位置更近一步)移动到第 列的位置(使用 次交换)。总共我们使用了奇数次交换,而所有其他列都保持在相同的位置,因为它们向右移动了一次,向左移动了一次。因此,第 4 条结论来自将第 3 条结论应用于每次交换。

5. 假设我们要将 加到第 列。然后,我们首先使用第 4 条结论将第 列移到与 相邻的位置,然后使用第 2 条结论进行加法,而不会改变行列式,最后再次使用第 4 条结论将第 列移回到其原始位置。总的来说,我们对行列式唯一做的改变就是两次乘以 ,这在一般环中也是可以抵消的。

6. 假设第 列和第 列相等,。然后,我们从第 列中减去第 列(或者反过来),而不会改变行列式,得到一个包含零列的矩阵,然后应用第 1 条结论。

7. 将 分解成交换,反复使用第 4 条结论,并进一步使用 是一个群同态。

注意,我们在前面的证明中只使用了公理 2 和 3。

以下引理将帮助我们证明行列式的唯一性,以及公式

引理 7.3:

是两个 矩阵,其元素属于交换环。那么

.

证明:

矩阵 的第 列是。因此,根据行列式公理 3 和定理 7.2、7. 和 6.,我们得到,用 表示

定理 7.4(行列式的唯一性):

对于每个交换环,最多只有一个行列式,如果它存在,它等于

.

证明:

是一个任意矩阵,并设置 在引理 7.3 中。那么我们通过行列式公理 1 获得(我们第一次使用该公理)

.

定理 7.5(行列式的乘法性):

如果 是一个行列式,那么

.

证明:

从引理 7.3 和定理 7.4 中我们可以推断出

.

定理 7.6(行列式的存在):

为一个交换环。那么

是一个行列式。

证明:

首先, 在对角线以外的所有位置都具有非零项。因此,如果 ,那么 除了 ,即 为恒等映射时为零。因此 .

现在设 为一个矩阵,其 列和 列相等。函数

是双射的,因为逆函数由 本身给出。此外,由于 等同于将 与另一个交换组合,它是符号反转的。因此,我们有

.

现在,由于 列和 列的 是相同的,。因此

线性来自每个被加数的线性

.

定理 7.7:

任何矩阵的行列式等于该矩阵的转置的行列式。

证明:

观察到求逆是上的一个双射,其逆由求逆给出 ()。进一步观察到,因为我们只是按相反的顺序应用所有对换。所以,

.

定理 7.8 (列展开):

为在交换环 上的 矩阵。对于 ,定义 为从 中划去第 行和第 列得到的 矩阵。那么对于任何 ,我们有

.

证明 1:

我们根据定理 7.5 和 7.6 给出的行列式公式证明该定理。

为固定值。对于每个 ,我们定义

.

那么

证明 2:

我们注意到,以上所有推导都可以用行而不是列来完成(这仅仅意味着交换 每次),最终得到相同的行列式公式,因为

如定理 7.7 中所述。

因此,我们证明了函数 由公式 满足 7.1 中的 1-3,但用行而不是列,然后用行而不是列应用定理 7.4。

1.

得到

.

2.

有两行相邻且相等,例如第 行和第 行。那么

,

因为除了可能 外,每个 都有两行相邻且相等,因此根据定理 7.6,这些情况下的行列式都为零,并且 ,因为在两者中我们都删除了“相同的”行。

3.

定义 ,并且对于每个 ,定义 为从矩阵 中删除第 行和第 列得到的矩阵。那么根据定理 7.6 和行列式的公理 3,

.

因此,行列式按行是线性的。

为了完整起见,我们也注意到以下引理

引理 7.9:

是一个可逆矩阵。 那么 是可逆的。

证明:

事实上, 由于行列式的乘法性。

反之亦然,将在下一小节中证明。

习题

[edit | edit source]
  • 习题 7.1.1: 论证行列式,看作从所有矩阵集合(其中标量是 -矩阵)的映射,是幂等的。

一般情况下克莱姆法则

[edit | edit source]

定理 7.10(克莱姆法则,线性方程的解):

为一个交换环,令 为一个在 中有元素的矩阵,令 为一个向量。如果 可逆,则方程 的唯一解为

,

其中 是通过将 的第 列替换为 而得到的矩阵。

证明 1:

为任意但固定的值。 的行列式在第一列中是线性的,因此它构成了第一列中的线性映射 ,将任何向量映射到 的行列式,其中 列被该向量替换。如果 的第 列,则 。此外,如果我们在 中插入不同的列 ,我们将得到零,因为我们得到了一个矩阵的行列式,其中列 出现了两次。现在我们考虑方程组

其中 是系统 的唯一解,由于它由 给出,所以该解存在,因为 是可逆的。由于 是线性的,我们找到了一个 矩阵 使得对于所有

;

实际上,根据定理 7.8,。我们现在以以下方式将上述线性方程组的各行相加:我们将第一行乘以 ,第二行乘以 ,依此类推。根据我们的考虑,这将得出结果

.

根据引理 7.9, 是可逆的。因此,我们得到

因此证明了定理。

证明 2:

对于所有 ,我们定义矩阵

此矩阵表示一个单位矩阵,其中第 列被向量 替换。通过展开第 列,我们发现该矩阵的行列式由 给出。

现在我们注意到如果 ,那么 。因此

,

其中最后一个等式遵循引理 7.9 中的结论。

定理 7.11(克莱姆法则,矩阵求逆):

为一个在环 中的元素的 矩阵。我们回顾一下,矩阵 余因子矩阵 是一个矩阵,其中 -th 项是

,

其中 是通过从 中划去第 行和第 列得到的。我们进一步回顾一下,伴随矩阵 由以下给出

.

根据这个定义,我们有

.

特别地,如果 中的单位元,那么 可逆,且

.

证明:

对于 ,我们令 ,其中 0 在 位。此外,我们令 为定理 7.10 证明 1 中的线性函数,以及 为它的矩阵。那么 由下式给出

根据定理 7.8。因此,

其中我们利用了定理 7.10 证明 1 中建立的 的性质。

定理

[edit | edit source]

现在,我们可以最终应用我们已经建立的机制来证明以下两个基本定理。

定理 7.12(凯莱-哈密尔顿定理):

是一个有限生成的 -模,设 是一个模同态,设 的一个理想,使得 。那么存在 使得

;

这个等式应该理解为

,

其中 表示对 应用 次。

注意,关于 的多项式是首一的,也就是说,首项系数是 ,即该环的单位元。

证明:假设 的生成集。由于 ,我们可以写成

(*),

其中 对于每个 都成立。我们现在定义一个新的交换环如下

,

其中我们将 中的每个元素 视为 上的同态 。也就是说, 的同态环的子环(即,乘法由复合给出)。由于 -线性的, 是交换的。

现在对于每个 矩阵 ,其元素在 中,我们可以将其与一个函数相关联

.

利用所有相关函数的线性性质,很容易看出对于另一个矩阵,其元素在中,称为的关联函数等于的关联函数的复合;也就是说,.

现在考虑到这一点,我们可以将系统 (*) 重写如下

,

其中 的第 个元素为 。 现在定义 。 从克莱姆法则 (定理 7.11) 我们得到

,

这就是为什么

,零向量。

因此, 是零映射,因为它将所有生成元映射到零。现在进一步,如定理 7.4 中给出的表示所见,它具有以下形式

对于合适的 .

定理 7.13(中山引理):

为一个环, 为一个有限生成的 模, 为一个理想,使得 。那么存在一个 使得 .

证明:

在定理 7.12 中选择 以获得 ,使得

对于合适的 ,因为恒等式是幂等的。

华夏公益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