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发展合作手册/定义/跨文化主义

来自维基教科书,开放书籍,开放世界

跨文化主义是社会中文化群体之间交流的哲学。

许多国家都制定了跨文化政策,旨在鼓励不同背景的公民社会化。这些政策通常被表面上用来作为反对种族主义的工具。

跨文化主义需要一种内在的开放性,才能接触到“他者”的文化。一旦一个人接触到一种不同文化的元素,就会开始对话,每个人都开始理解对方的文化,通常这会涉及比较。因此,跨文化主义孕育对话,以便能够寻找自身文化元素与他人文化的共同点。

跨文化主义试图通过寻找共同点来增强融合。因此,各种文化融合在一起。仍然存在的差异构成了世界上的亚文化。

在一个国家内部,可以区分跨文化主义和多元文化主义。事实上,多元文化主义是一种意识形态,它假设所有文化和文明都具有同等价值,应该在同一个国家内得到同等对待和推广。它经常与政治多元化、民族和语言多样性或跨文化主义相混淆。

跨文化主义是一种政治意识形态,它不将所有文化都放在同一个层级上,作为组织一个特定社会的依据。它的主要目标是建立一个基于自由和人权价值观的共同公民文化,这些价值观源于西方文明,同时鼓励居住在同一个国家的社区之间进行互动。因此,跨文化主义需要民主和充分尊重普遍人权(而多元文化主义明确地不知道这一要求)。

跨文化主义提倡对所有人的个人权利,不歧视。这意味着,特别是,人们有权维护与自己民族群体的联系,以及在公共领域展现文化和宗教差异的权利。但是,整个社会必须遵守相同的宪法基本权利和义务,没有例外。它不接受文化差异被用作减少某些群体权利的借口。这种方法导致了一种对个人选择最大限度容忍的伦理,以及对可能破坏民主社会基础的极权主义和神权主义思想体系的最低限度容忍。

跨文化教育不能仅仅是常规课程的简单“附加”。它需要关注整个学习环境,以及教育过程的其他方面,例如学校生活和决策、教师教育和培训、课程、教学语言、教学方法和学生互动,以及学习材料。这可以通过包含多种观点和声音来实现。发展包含关于社会中非主流群体语言、历史和文化的学习内容的包容性课程,就是一个重要的例子。

跨文化教育的不同目标可以总结为“教育的四大支柱”,正如二十一世纪教育国际委员会所确定。根据委员会的结论,教育应广泛基于以下支柱:

1. 学习知道,通过“将足够广泛的常识与深入研究少量项目的机会相结合”。委员会进一步指出,“通识教育使一个人接触到其他语言和知识领域,并且……使交流成为可能”;通识教育的这些成果代表了通过跨文化教育传播的一些基本技能。

2. 学习做,为了“不仅获得职业技能,更广泛地说,还获得了应对许多情况和团队合作的能力。24”在国家和国际背景下,学习做还包括获得必要的技能,使个人能够在社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3. 学习共同生活,通过“培养对其他人的理解和对相互依存的欣赏——进行联合项目和学习管理冲突——本着尊重多元化、相互理解……和平”和文化多样性的精神。简而言之,学习者需要获得有助于在社会中不同个人和群体之间建立团结和合作精神的知识、技能和价值观。


4. 学习成为,为了“更好地发展自己的个性,能够以越来越大的自主权、判断力和个人责任感行事。在这方面,教育不能忽视一个人的任何潜能……”,例如他的文化潜能,并且必须基于差异权。这些价值观增强了学习者的身份认同感和个人意义感,同时也促进了他们的认知能力。

华夏公益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