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认识论/先验论

来自维基教科书,开放书籍,开放世界

理性主义者用来论证并非所有知识都源于经验的一个论据是,我们的一些知识是先验的。先验性是一个难以界定的概念,但先验知识可以被认为是未经学习的知识。理解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之间辩论的一种方式是,理性主义者认为经验不能充分解释我们所有的知识,因此我们需要诉诸先验知识,而经验主义者则相反地声称,我们所有的知识都可以从经验中获得,因此我们不需要先验性作为知识来源。这不是划分理性主义者和经验主义者的完美方式,但历史上,否认先验观念一直是经验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被提议作为经验主义的定义性部分。无论经验主义是否可以如此简单地定义,先验性都是一个有趣的知识来源,它一直是哲学史上的重要辩论问题,直到今天。

柏拉图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一个关于苏格拉底引导奴隶完成的几何问题的动画。

在《美诺篇》中,柏拉图通过苏格拉底和一个没有接受过数学训练的奴隶之间的对话来论证先验知识。通过一系列问题,亚里士多德引导奴隶进行以下推理

  • 左下角的正方形是 1x1,所以它的面积是 1
  • 问题是:什么正方形的面积是它的两倍(即面积 = 2)?
  • 它不是一个 2x2 的正方形,因为我们看到大的 2x2 正方形的面积是由四个小正方形组成的(所以面积是四倍)
  • 但如果我们把这些小正方形切成两半,那么它们的面积就减半了。
  • 这样做就形成了一个旋转的正方形;把四个半加起来,我们发现它的面积是 ½ + ½ + ½ + ½ = 2
  • 所以这就是面积是两倍的正方形!

柏拉图认为,由于奴隶没有受过数学教育,而且他是在自己发现答案而不是被告知答案的情况下被引导到答案的,因此他们一定是在回忆先验地赋予他们的知识。反对这一论点的观点指出,亚里士多德在对话中提出的问题可以被解读为引导性问题,而且他似乎只是通过巧妙地措辞的问题来为奴隶提供答案。

在《斐多篇》中,柏拉图用平等的例子来论证我们的抽象观念一定是先验的。苏格拉底再次出现在对话中,这次他质疑一个相信我们可以通过体验诸如相等的两根棍子之类的物体来获得平等观念的人。苏格拉底认为,我们所经历的任何东西都不可能完全相等,因此无法达到我们对完美平等的观念。但是,如果我们对完美平等的观念不能从我们的经验中找到,那么它就一定来自其他地方,具体来说,它一定是被先验赋予的。这适用于我们所有过于笼统和抽象以至于无法在我们经验中找到的观念,因此似乎表明我们一定拥有许多先验观念。虽然柏拉图在这里是在论证先验观念而不是先验知识,但在讨论先验性作为知识来源时,它仍然很重要,因为(正如洛克所论证的)对于我们来说,为了知道一个命题,我们必须拥有命题中包含的所有观念。例如,要拥有先验知识,即“上帝存在”,需要我们拥有一个关于上帝的先验观念,使命题有意义。

洛克的《人类理解论》第一卷专门用于论证没有先验观念或知识。洛克在第一卷中的主要论点是,如果有任何先验知识,那么每个人都应该认同它,但根据洛克的说法,没有所有人都同意的命题,因为婴儿,“白痴”以及那些没有考虑过这些命题的人不认同它们。这意味着我们拥有的任何知识都不可能是先验的。此外,先验知识要求我们拥有关于我们所知道的事物的先验观念,但我们没有先验观念,因为婴儿没有这些观念(例如,上帝、平等、不可能的观念不在婴儿身上)。洛克考虑了许多可能用来反驳他的观点的反驳意见。

  • 我们拥有先验知识,但它是通过推理揭示的。洛克认为,如果知识是通过推理揭示的,那么它就不可能先验,因为推理是从已知事物推断未知事物的过程。此外,如果先验知识是通过推理揭示的,那么这是否意味着我们几乎所有的知识,包括那些似乎不是先验的知识,而是似乎是学到的知识,包括所有数学定理,都是先验的?这似乎使先验主义者的主张变得微不足道,如果他们对先验性的定义如此宽泛,那么我们所有的知识(包括学到的和推导的知识)都算作先验的。洛克继续认为,当孩子们开始推理时,他们甚至不认同那些被认为是先验的知识,因为那些被认为是先验的知识对于孩子们来说太抽象了,在他们开始推理的时候他们无法考虑这些知识,而且即使许多成年人可能也不会考虑这些知识。这是因为那些经常被认为是先验的知识是抽象的和逻辑的真理,例如“同一事物不可能同时存在和不存在”。
  • 我们拥有先验知识,但只有在被提出和理解的时候才会被认同。洛克再次认为,这使得先验性过于宽泛,因为即使是非常琐碎的命题,例如“苦味不是甜味”,在被提出和理解的时候也会被认同。他还质疑那些只有在被提出给某人时才会被认同的知识是否可能先验,他提出了一个反问:“提出它们是否比自然印刻在脑海中更清晰?”
  • 我们拥有先验知识,但它只是隐含地被知道。洛克认为,如果知识先验地印刻在脑海中,那么它不可能是隐含地被知道的,因为根据洛克的说法,“任何一个命题都不能说是存在于头脑中,而它从来没有被知道过,从来没有被意识到过”。洛克继续认为,隐含地被知道的命题是不连贯的,他说:“一个真理既是先验的,又是没有被认同的,对我来说和一个人知道一个真理但同时又不知道它一样难以理解”。这些论证是基于一个假设,即头脑的所有领域都对意识是开放的。正如我们将看到的那样,莱布尼茨在他的先验观念辩护中利用了这一点。

洛克希望通过展示我们所有的知识都可以从经验中推导出来来加强他反对先验知识的论据,他使用了他的经验主义理论。根据洛克的说法,我们出生时就是一个“白板”,没有任何知识或观念。通过感知,我们获得了我们所有的观念和知识。这些观念可以分解成简单的观念,它们是我们所有观念的基本构成要素,本身不可分解。这些观念可以以多种不同的方式组合起来,创造出各种复杂的观念。例如,我们对马的观念可能是由诸如马具有一定的形状、颜色、运动和声音(例如,马 = 马形 + 棕色 + 奔跑 + 嘶鸣)等观念构建而成的。我们拥有的观念可以相互比较,看看它们彼此之间有多么相似或不同。我们可以通过抽象的过程获得诸如平等之类的抽象观念,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比较我们的观念,并删除它们之间的所有差异,直到我们得到一个只包含所有具有平等性的观念之间相似点的观念。同样地,我们可以通过比较我们对所有特定人的观念,并删除所有人之间的所有差异,直到我们得到一个适用于所有人的抽象的“人类”观念。

莱布尼茨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在《人类理解新论》中,莱布尼茨提出了与柏拉图关于平等的论据类似的论据。莱布尼茨认为,经验不能为我们提供关于必要真理的知识,因为我们只体验到特殊情况,但我们无法从特殊情况中推导出任何必要真理,因为不能得出结论说,仅仅因为某件事发生了,它就一定会继续发生。莱布尼茨接着说,我们可能知道的唯一途径,这些必要真理(如果不是通过经验),就是它们是先验的。正如莱布尼茨所说

虽然感官对我们所有的实际知识都是必要的,但它们不足以提供所有知识,因为它们永远不会给我们带来任何东西,除了实例,也就是特殊的或单一的真理。但是,无论多少个实例证实了一个普遍真理,它们都不足以确立其普遍必要性;因为它并不意味着已经发生的事情将会永远以同样的方式发生。必要真理,例如我们在纯数学中,特别是在算术和几何学中发现的真理,一定有其原理,其证明不依赖于实例,也不依赖于感官的证据 [...] 因此,对它们的证明只能来自内在的原理,这些原理被称为先验的。

莱布尼茨还通过利用无意识的概念以及论证我们的一些先验知识以我们思考和推理的方式的倾向的形式出现,而不是以命题的形式出现,来回应洛克对先验知识的论据。例如,为了回应洛克关于我们的头脑一开始是一个白板,没有任何观念或知识印刻在上面的说法,莱布尼茨写下了以下段落

我用过一个有纹理的大理石块的比喻,而不是一块完全均匀的大理石块,或者一块空白的石板——哲学家们称之为*tabula rasa*。因为如果灵魂像一块空白的石板,那么真理就如同赫拉克勒斯形状存在于大理石中,而大理石本身对它是否呈现这种形状或者其他形状是中立的。然而,如果大理石块中有纹理,预示着赫拉克勒斯而非其他形状,那么这块大理石块就更倾向于呈现这种形状,而赫拉克勒斯就在某种程度上与之天生相连,即使需要劳作来显露纹理,并将其磨光,去除阻碍其显现的一切东西。这就是思想和真理如何与生俱来地存在于我们之中——作为倾向、禀赋、趋势或自然潜能。

当代关于先验性的争论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乔姆斯基,可能还有福多,道德先验性,其他领域中的先验性]

华夏公益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