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提琴民族志/民族志

来自维基教科书,开放世界开放书籍

民族志 - (来自希腊语|希腊语 ἔθνος ethnos = 民众/人民 和 γράφω grapho = 写) 是“情境化的科学”[1],常用于社会科学领域——尤其是在人类学中,在一些社会学分支[2],以及在历史科学中——研究人民、民族群体和其他民族构成,他们的民族形成、构成、迁移、社会福利特征,以及他们的物质和精神文化。[3] 它通常用于收集关于人类社会|社会和文化的经验证据。数据收集通常通过参与观察、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民族志旨在通过写作来描述所研究者的本质(即描述一个民族,一个 ethnos)。[4] 在生物科学中,这种类型研究可能被称为“实地研究”或“案例报告”,两者都被用作“民族志”的常见同义词。[5]

数据收集方法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在民族志研究中,最常用的数据收集方法之一是直接、第一手的日常参与观察。这可能包括参与观察。另一种常用方法是访谈,它可能包括不同程度的正式对话,从闲聊到长时间的访谈。对访谈数据转录的一种特定方法可能是系谱法。这是一套程序,民族志学家使用图表和符号来发现和记录亲属关系、血统和婚姻关系。问卷调查可以用来帮助发现当地的信仰和认知,在纵向研究中,对某个地区或地点进行持续的长期研究,它们可以作为衡量所研究的个人或群体变化的有效工具。传统上,民族志学家将注意力集中在一个社区上,选择了解社区活动的知情者。[6] 这些知情者通常被要求识别代表社区的其他知情者,通常使用链式抽样。[6] 这个过程通常有效地揭示了与正在研究的主题相关的共同的文化共同点。[6] 民族志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近距离的、个人经验。参与,而不仅仅是观察,是这一过程的关键之一。[7]

跨学科差异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民族志方法在许多不同的学科中使用,主要由人类学家使用,但也经常由社会学家使用。文化研究、经济学、社会工作、教育、民族音乐学、民间传说、地理学、历史学、语言学、传播学、表演研究、心理学、可用性研究和犯罪学是其他使用民族志的领域。

文化和社会人类学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文化人类学和社会人类学围绕着民族志研究而发展,他们的规范文本大多是民族志:例如,布罗尼斯瓦夫·马林诺夫斯基的《西太平洋的航海者》(1922年),著名的俄罗斯民族志学家和博物学家(“月球人”)尼古拉·米克卢霍-马克莱的《在柔佛的民族学考察》(1875年),玛格丽特·米德的《萨摩亚的成年礼》(1928年),E. E.埃文斯-普里查德的《努尔人》(1940年),格雷戈里·贝特森的《纳文》(1936年,1958年)或玛丽·道格拉斯的“卡赛的勒勒人”(1963年)。如今的文化和社会人类学家如此重视实际进行民族志研究,以至于民族学——对民族志信息的比较性综合——很少成为职业的基础。[需要引用] 典型的民族志是一篇关于特定民族的文献,几乎总是至少部分地基于对文化开始和结束地点的内在观点。使用语言或社区边界来界定民族志是常见的。[8] 民族志有时也被称为“案例研究”。[9] 民族志学家通过基于田野调查的民族志研究,研究和解释文化、文化普遍性和文化差异。民族志是一种特殊的书面观察科学,它提供了对特定文化、社会或社区的描述。田野调查通常包括在另一个社会生活一年或更长时间,与当地人一起生活,了解他们的生活方式。民族志学家是参与观察者。他们参与他们研究的事件,因为这有助于理解当地的行为和思想。经典例子有卡罗尔·斯塔克的《我们所有人》,让·布里格斯的“从未愤怒”,理查德·李的“卡拉哈里狩猎采集者”,维克多·特纳的“象征之林”,大卫·梅布里-刘易斯的“阿克瓦-沙凡特社会”,E.E.埃文斯-普里查德的“努尔人”和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的“忧郁的热带”。经典的、现代主义阵营中民族志表现形式的迭代包括巴塞洛缪·迪恩最近(2009 年)的贡献,秘鲁亚马逊地区的乌拉里纳社会、宇宙学和历史[10]

File:Bronisław Malinowski among Trobriand tribe.jpg|thumb|right|布罗尼斯瓦夫·马林诺夫斯基在特罗布里安德群岛|特罗布里安德部落 典型的民族志试图是整体的[11][12],通常遵循一个提纲,包括所讨论文化的简要历史,对所研究人群居住的物理地理或地形进行分析,包括气候,通常包括生物人类学家所说的栖息地。植物学和动物学的民间概念与正式科学的参考资料一起被作为民族植物学和民族动物学呈现。物质文化、技术和生存手段通常接下来进行处理,因为它们通常与物理地理联系在一起,包括对基础设施的描述。亲属关系和社会结构(包括年龄分级、同伴群体、性别、自愿协会、氏族、部族等,如果存在)通常被包括在内。所讲语言、方言和语言变化的历史是另一组标准主题。[13] 育儿实践、文化习得和对人格和价值观的内在观点通常在社会结构部分之后出现。[14] 仪式、典礼和其他宗教证据长期以来一直是一个兴趣点,有时是民族志的中心,尤其是在公共场合进行的,因为访问的人类学家可以在那里看到它们。[15]

随着民族志的发展,人类学家越来越关注文化的更不切实际的方面,例如价值观、世界观和克利福德·格尔茨所说的文化“精神”。克利福德·格尔茨自己的田野调查使用了现象学(科学)|现象学方法的元素,不仅追踪人们的行为,还追踪文化元素本身。例如,如果在一个群体中,眨眼是一种交流手势,他试图首先确定眨眼可能意味着哪些事情(它可能意味着几件事)。然后,他试图确定在哪些情况下使用眨眼,以及当一个人在某个区域移动时,眨眼是否以相同的方式保持意义。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探索交流的文化边界,而不是使用语言边界或关于居住的概念。格尔茨,虽然仍然遵循某种传统的民族志提纲,但他离开了这个提纲,谈论文化的“网”,而不是“提纲”。[16]

在文化人类学中,民族志有若干子类型。从 20 世纪 50 年代和 60 年代初开始,人类学家开始撰写“生物告白式”民族志,故意揭示民族志研究的本质。著名的例子包括克劳德·列维-斯特劳斯的《忧郁的热带》(1955 年)、肯尼斯·里德的《高山谷》和戴维·梅伯里-刘易斯的《野蛮人与无辜者》,以及埃莉诺·史密斯·鲍恩(劳拉·博汉南)的略带虚构的《重返欢笑》。后来的“反思性”民族志完善了这种技术,通过代表民族志学家所受的影响来翻译文化差异。著名的例子包括克利福德·格尔茨的《深层游戏:关于巴厘岛斗鸡的笔记》、保罗·拉比诺的《摩洛哥田野调查的反思》、让-保罗·杜蒙的《酋长和我》和文森特·克拉帕扎诺的《图哈米》。在 20 世纪 80 年代,民族志的修辞在该学科内部受到严格审查,这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文学理论和后殖民/后结构主义思想的影响。“实验性”民族志揭示了该学科的活跃,包括迈克尔·陶西格的《萨满教、殖民主义与野人》、迈克尔·F·J·费舍尔和梅赫迪·阿贝迪的《与穆斯林辩论》、凯瑟琳·斯图尔特的《路边的一片空间》和金·福图恩的《博帕尔事件后的倡导》。

社会学

[edit | edit source]

社会学是另一个以民族志为主要特征的领域。城市社会学和芝加哥学派(社会学)尤其与民族志研究相关联,一些著名的早期例子包括威廉·富特·怀特的《街角社会》和圣克莱尔·德雷克和霍勒斯·R·凯顿 Jr. 的《黑人都会》。这种影响的部分原因可以追溯到芝加哥社会学系的人类学家劳埃德·沃纳,以及罗伯特·帕克作为记者的经历。象征互动主义源于相同的传统,并产生了若干优秀的社会学民族志,包括加里·艾伦·菲恩的《共享幻想》,该书记录了幻想角色扮演游戏的早期历史。该学科中其他重要的民族志包括皮埃尔·布迪厄关于阿尔及利亚和法国的著作、保罗·威利斯(文化理论家)关于工人阶级青年的《学会劳动》,以及伊莱贾·安德森、米切尔·杜尼埃、洛伊克·瓦康关于黑人美国和 2010 年莱·奥卢罗德的《非洲麦地那掠影》的著作。但尽管社会学中的许多子领域和理论视角都使用民族志方法,但民族志并非该学科的必要条件,不像文化人类学。

传播学

[edit | edit source]

从 20 世纪 60 年代和 70 年代开始,民族志研究方法开始被传播学者广泛采用。一些研究,如 杰里·菲利普森 对芝加哥南区蓝领、工人阶级社区的文化传播策略的分析,即《在 Teamsterville 以“男人的方式”说话》,为民族志研究在传播研究中的扩展铺平了道路。

传播学学者使用民族志研究方法来分析传播行为,试图回答人类传播的“为什么”和“怎么会”问题。[17] 这种类型的研究通常会产生案例研究或田野调查,例如对抗议集会上的言语模式或消防员在消防站“闲暇时间”的沟通方式的分析。与人类学家一样,传播学者也经常沉浸在所研究的特定社会群体中,参与其中,或直接观察他们。[18]

其他领域

[edit | edit source]

美国人类学家乔治·斯宾德勒是将民族志方法应用于课堂的先驱。

丹尼尔·米勒(人类学家)和玛丽·道格拉斯等人类学家使用民族志数据来回答有关消费者和消费的学术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托尼·萨尔瓦多、吉恩妮芙·贝尔和肯·安德森将设计民族志描述为“一种理解日常生活细节的方式,从而提高新产品或服务的成功概率,或者更确切地说,降低由于缺乏对消费者基本行为和框架的理解而导致的失败概率”。[19]

企业也发现民族志学家对了解人们如何使用产品和服务很有帮助,这体现在民族志方法在了解消费者和消费或新产品开发(如视频民族志)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Naked Eye Research 是一家总部位于英国的公司,专门从事视频民族志,这包括参与、观察和描述来自特定文化群体的个体如何应对他们所处的环境。[20] 最近的行业民族志实践 (EPIC) 会议就是证明。[citation needed] 产品开发人员重视民族志学家对现实生活经验的系统和整体方法,他们使用这种方法来了解产品周围未言明愿望或文化习俗。当焦点小组无法向营销人员提供有关人们实际行为的信息时,民族志将人们所说的话与他们的实际行为联系起来,避免了仅依赖自我报告的焦点小组数据带来的陷阱。

评估民族志

[edit | edit source]

民族志方法通常不以哲学立场(如实证主义和情绪主义)来评估。然而,民族志研究需要以某种方式进行评估。虽然对评估标准没有共识,但理查森 (2000, p. 254)[21] 提供了 5 个标准,民族志学家可能会发现这些标准很有帮助。

  1. 实质性贡献:“这篇文章是否有助于我们理解社会生活?”
  2. 审美价值:“这篇文章在审美上是否成功?”
  3. 反思性:“作者是如何写出这篇文本的……读者是否有足够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暴露,以便对观点进行判断?”[22]
  4. 影响:“这篇文章对我有什么影响?情感上?智力上?它是否打动了我?”
  5. 表达现实:“这篇文章看起来‘真实’吗?——对文化、社会、个人或集体对‘真实’的感知的可靠描述?”

伦理

[edit | edit source]

加里·艾伦·菲恩认为,民族志探究的性质要求研究人员偏离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中广为接受的正式和理想规则或伦理。许多这些伦理假设植根于实证主义和后实证主义认识论,这些认识论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得到调整,但仍然是显而易见的,必须在所有研究范式中加以考虑。这些伦理困境在进行民族志研究的整个过程中都很明显,包括民族志研究的设计、实施和报告。本质上,菲恩认为,研究人员通常不像他们声称的那样或假设的那样道德——而且“每个工作都包括一些其他人不应该知道的事情”。[23]

菲恩并不一定是谴责或责怪民族志研究人员,而是试图表明,研究人员经常做出理想化的伦理主张和标准,而这些主张和标准实际上是基于部分真相和自我欺骗的。菲恩也承认,许多这样的部分真相和自我欺骗是不可避免的。他认为,“幻想”对于维护职业声誉和避免可能更具腐蚀性的后果是必不可少的。他声称,“民族志学家不免撒谎,但撒谎时,我们揭示了一些那些不够大胆的人无法发现的真相”。[24] 基于这些断言,菲恩建立了三个民族志伦理困境可以置于其中的概念集群:“经典美德”、“技术技能”和“民族志自我”。

在民族志学家拿破仑·查格农对南美洲的亚诺马米人的民族志田野调查结束后,围绕伦理问题的争论就很多。

经典美德

[edit | edit source]
  • “仁慈的民族志学家”——大多数民族志学家把自己描述得比实际更富有同情心,这有助于研究过程,但也具有欺骗性。我们向主体展示的身份与我们在其他环境中的身份不同。
  • “友好的民族志学家”——民族志学家认为他们不应该讨厌任何人。实际上,当研究中发现令人憎恶的个体时,民族志学家经常会将他们从调查结果中剔除。[citation needed]
  • “诚实的民族志学家”——如果研究参与者知道研究目标,他们的回应很可能会出现偏差。因此,民族志学家经常隐瞒自己的了解,以便增加被接受的可能性。[25]

技术技能

[edit | edit source]
  • “精确的民族志学家”——民族志学家经常制造一种错觉,即田野笔记是数据,反映了“真实”发生的事情。他们从事与剽窃相反的行为,通过不使用精确的词语,而是使用松散的解释和转述来为那些不值得的人提供帮助。研究人员将近乎虚构的东西变成了事实主张。民族志学家能够真正接近现实的程度是近似的真相。
  • “观察敏锐的民族志学家”——民族志的读者经常被引导去假设对场景的描述是完整的——重要的是没有遗漏。实际上,民族志学家总会遗漏某些方面,因为他们并非无所不知。所有事物都存在多种解释和误解。民族志学家记笔记和观察的能力各不相同,因此,民族志中描绘的内容并非全部图景。
  • “不显眼的人类学家” – 作为场景中的“参与者”,研究人员将始终对研究地点内发生的交流产生影响。一个人是“积极成员”的程度影响着同理心理解的可能性。[26]

人类学自我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以下称谓是人类学家普遍误解的概念

  • “坦诚的人类学家” – 研究人员在人类学中所处的位置在道德上是有问题的。有一种错觉认为,所有报道的事情都确实发生了,因为研究人员直接接触到了这些事情。
  • “纯洁的人类学家” – 当人类学家参与到实地研究中时,他们不可避免地会与研究对象/参与者发展出关系。这些关系有时没有在人类学报告中得到解释,尽管它们似乎会影响研究结果。
  • “公平的人类学家” – Fine 声称客观性是一种错觉,人类学中的所有事物都是从一个角度了解的。因此,研究人员在其研究结果中报告公平性是不道德的。
  • “文学人类学家” – 表达是一种权衡,需要在通过诗歌/散文语言和风格来“展示”什么与通过直接的“事实”报道来“讲述”什么之间取得平衡。人类学家的独特技能会影响研究的面值。[27]

根据 Denzin 的说法,在观察、记录和抽样数据时,应考虑八项原则

  1. 这些群体应将符号意义与互动模式相结合。
  2. 从主体的角度观察世界,同时保持日常感知和科学感知之间的区别。
  3. 将群体的符号及其意义与其社会关系联系起来。
  4. 记录所有行为。
  5. 方法论应突出过程、变化和稳定性的阶段。
  6. 该行为应是一种象征互动。
  7. 使用避免因果解释的概念。

另请参阅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 区域研究
  • 批判人类学
  • 传播人类学
  • 现实主义人类学
  • 在线人类学:一种在互联网上进行人类学研究的人类学形式
  • 参与式观察
  • 视频人类学
  • 活体实验室

著名人类学家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 弗朗茨·博阿斯
  • 雷蒙德·弗斯
  • 布罗尼斯瓦夫·马林诺夫斯基
  • 克劳德·列维-斯特劳斯
  • 尼古拉·米克卢霍-马克莱
  • 玛丽·道格拉斯
  • 格雷戈里·贝特森
  • 扎尔帕·贝尔萨诺娃
  • 拿破仑·恰格农
  • 戴蒙德·詹内斯
  • 露丝·兰德斯
  • 埃德蒙·利奇
  • 若泽·莱特·德·瓦斯康塞洛斯
  • 大卫·梅伯里-刘易斯
  • 玛格丽特·米德
  • 尼古拉·纳德日丁
  • 鲁博尔·尼德尔
  • 多西泰·奥布拉多维奇
  • 阿列克谢·奥克拉德尼科夫
  • 谢尔盖·奥尔登堡
  • 理查德·普莱斯
  • 爱德华·萨皮尔
  • 奥古斯特·路德维希·冯·施勒策尔
  • 玛丽琳·斯特拉瑟恩
  • 罗纳德·塔卡基
  • 莉拉·阿布-卢霍德
  • 苏迪尔·文卡特什
  • 伊恩·科林斯
  • 莱尼·里芬斯塔尔
  • 保罗·威利斯

参考文献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1. Greenhouse, Carol (2009). 新自由主义的人类学. 费城: 宾夕法尼亚大学出版社. p. 2. ISBN 9780812241921.
  2. "民族学" at dictionary.com.
  3. Токарев, Сергей 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 (1978). 外国民族学史 (in Russian). Наука. Archived from the original on 2003-05-19. {{cite book}}: Cite has empty unknown parameter: |month= (help)
  4. Maynard, M. & Purvis, J. (1994). 从女性主义角度研究女性的爱. 伦敦: 泰勒与弗朗西斯. p. 76
  5. Boaz, N.T. & Wolfe, L.D. (1997). 生物人类学. 由人类进化研究国际研究所出版. 第 150 页.
  6. a b c G. David Garson (2008). "人类学研究:来自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公共行政项目的统计笔记". Faculty.chass.ncsu.edu. Retrieved 2011-03-27.
  7. Genzuk, Michael, PH.D., 人类学研究的综合, 南加州大学多语种、多元文化研究中心
  8. Naroll, Raoul. 文化人类学方法手册.
  9. Chavez, Leo. "阴影中的生活:美国社会中的无证工人(文化人类学案例研究). 1997 年普伦蒂斯·霍尔.
  10. "佛罗里达大学出版社:乌拉里纳社会、宇宙观和秘鲁亚马逊地区的史前史". Upf.com. 2009-11-15. Retrieved 2011-03-27.
  11. Ember, Carol and Melvin Ember. 文化人类学. 2006. 普伦蒂斯·霍尔,第一章
  12. Heider, Karl. 看人类学. 2001. 普伦蒂斯·霍尔,第一、二章.
  13. 参见 Ember 和 Ember 2006,Heider 2001 op cit.
  14. Ember 和 Ember 2006,op cit.,第七、八章
  15. Truner, Victor. 符号的森林. 引用将继续
  16. Geertz, Clifford. 文化的解释 第一章.
  17. Rubin, R. B., Rubin, A. M., and Piele, L. J. (2005). 传播研究:策略和来源. 贝尔蒙特,加利福尼亚州:汤姆森·沃斯沃思. pp. 229.
  18. Bentz, V. M. 和 Shapiro, J. J. (1998). 社会研究中的觉察式探究。加利福尼亚州千橡市:Sage。第 117 页。
  19. 萨尔瓦多
  20. Icon Eye
  21. Richardson,L. (2000). 评估民族志。定性探究,6(2),253-255
  22. 关于来自不同地区的民族志的后殖民批评,参见 Prem Poddar 等人著的《后殖民文学史——欧洲大陆及其帝国》中的文章,爱丁堡大学出版社,2008 年。
  23. Fine,第 267 页
  24. Fine,第 291 页
  25. Fine,第 270-77 页
  26. Fine,第 277-81 页
  27. Fine,第 282-89 页
  • Agar, Michael (1996) 专业陌生人:民族志入门。学术出版社。
  • Douglas, Mary 和 Baron Isherwood (1996) 商品的世界:消费人类学。Routledge,伦敦。
  • Erickson, Ken C. 和 Donald D. Stull (1997) 进行团队民族志:警告和建议。Sage,比佛利山庄。
  • Fine, G. A. (1993)。民族志的十个谎言。当代民族志杂志,22(3),第 267-294 页。
  • Hymes, Dell. (1974)。社会语言学基础:民族志方法。费城:宾夕法尼亚大学出版社。
  • Kottak, Conrad Phillip (2005) 人类之窗:简明通识人类学导论(第 2-3 页,16-17 页,34-44 页)。McGraw Hill,纽约。
  • Miller, Daniel (1987) 物质文化和大规模消费。Blackwell,伦敦。
  • Spradley, James P. (1979) 民族志访谈。沃兹沃斯集团/汤姆森学习。
  • Salvador, Tony;Genevieve Bell;和 Ken Anderson (1999) 设计民族志。设计管理杂志。

建议阅读

[edit | edit source]
  • "关于民族志" 由 Shirley Brice Heath & Brian Street 撰写,Molly Mills 参与。
  • 文化的解释 由 Clifford Geertz 撰写。
  • Van Maanen, John. 1988. 田野笔记:关于民族志写作 芝加哥:芝加哥大学出版社
[edit | edit source]

参考文献

[edit | edit source]
华夏公益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