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琴民族志/ 本地风格指南
- 允许使用视频和对视频片段的“原创”分析
在这个领域,根据提琴民族志本地风格指南,无论是业余还是专业的摄像师,都被认为是文献学家,因此是像艾伦·洛马克斯或其他专业训练的民族音乐学家一样的次级来源。当然,他们的评论可能会融合成真实的初级来源,因为他们缺乏文学评论家所说的疏离,或者人类学家或其他训练有素的专业观察者所说的专业距离。因此,在像我们的姊妹项目维基百科这样的项目中,使用这些来源可能是有争议的,但维基versity,维基教科书与之密切相关,明确拒绝了维基百科对次级来源的强调,因此这场辩论毫无意义。请注意,尽管此内容是开放源代码,但如果转移到维基百科,它可能会引起争议或被删除。
- 有关原始研究的相关政策
"然而,在实践中,维基教科书采取了一种宽松的立场,允许某些类型的贡献,严格来说,这些贡献可以被认为是原始研究。这种做法允许维基教科书可能是某些知识首次被印刷的地方。此外,作者可以根据其个人经验中的可重复信息或其头脑中已有的常识添加内容。" 当向维基教科书添加无来源信息时,请记住避免内容不受主题文献的充分支持,或者其他贡献者可能会合理地不同意,除非你准备进行辩护."
- 尊重土著传统是合适的
这不是维基百科。尽管我们坚持中立观点,但奴隶般的坚持是不合适的。这本维基教科书遵循民族志和民族音乐学领域专业标准,与维基versity的标准一致。维基教科书力求达到教科书质量,因此采用学术标准;这意味着,这里实践的“中立性”拒绝了伪科学或欧洲中心主义沙文主义等观点,这些观点表明,20世纪50年代所教授的西方文明的单一文化是优越的,也是唯一值得关注的文化。这在民族音乐学和民族志领域是理所当然的,除了那些可能不是“中立”的边缘元素,即使他们可能在某些方面“更正确”。这本书在民族志研究的范围内是中立的,那些不同意的人可能希望开发一本新书来表达对主流民族研究的不同意见,这在维基教科书中可能是可以接受的,但对于这本书来说是不可接受的,这本书并非旨在作为对主流民族音乐学标准的激进批评。
加里·艾伦·芬恩认为,民族志探究的性质要求研究人员偏离在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中被广泛接受的形式化和理想化的伦理规则或准则。许多这些伦理假设植根于实证主义和后实证主义的认识论|认识论,这些认识论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适应,但仍然显而易见,必须在所有研究范式中加以考虑。这些伦理困境在整个进行民族志研究的过程中都很明显,包括民族志研究的设计、实施和报告。从本质上说,芬恩认为,研究人员通常不像他们声称或假设的那样道德——“每项工作都包括一些做法,这些做法不适合让其他人知道”。[1]
芬恩并不一定在责怪或指责民族志研究人员,而是在试图表明,研究人员经常提出理想化的伦理主张和标准,而这些主张和标准实际上基于部分真相和自我欺骗。芬恩还承认,许多这些部分真相和自我欺骗是不可避免的。他认为,“幻想”对于维持职业声誉和避免潜在的更尖刻的后果至关重要。他声称,“民族志学家不免撒谎,但在撒谎中,我们揭示了那些不那么大胆的人所逃避的真相”。[2] 基于这些断言,芬恩建立了三个概念集群,民族志伦理困境可以置于其中:“传统美德”、“技术技能”和“民族志自我”。
民族志学家拿破仑·沙格农在南美与亚诺玛摩人进行民族志实地考察后,围绕伦理问题展开了很多争论。
- “善良的民族志学家”——大多数民族志学家把自己描绘成比实际更富有同情心,这有助于研究过程,但也具有欺骗性。我们向研究对象呈现的身份与我们在其他情况下所表现出来的身份不同。
- “友善的民族志学家”——民族志学家认为,他们不应该讨厌任何人。实际上,当在研究中发现可憎的个体时,民族志学家经常将他们从调查结果中剔除。[需要引用]
- “诚实的民族志学家”——如果研究参与者知道研究目标,他们的回应很可能会有偏差。因此,民族志学家经常隐瞒他们所知道的,以便增加被接受的可能性。[3]
- “精确的民族志学家”——民族志学家经常制造一种幻觉,即田野笔记是数据,反映了“真实”发生的事情。他们从事剽窃的反面,通过不使用精确的词语,而是使用松散的解释和释义,将功劳归于那些不配得到的人。研究人员将近乎虚构的故事变成事实主张。民族志学家所能接近的现实的极限只是近似真理。
- “观察敏锐的民族志学家”——民族志读者的注意力经常被引导到认为对场景的报告是完整的——没有遗漏任何重要的内容。实际上,民族志学家总是会错过某些方面,因为他们不是无所不知的。所有事物都可以有多种解释和误解。民族志学家记笔记和观察的能力各不相同,因此,民族志中描绘的内容并非全部真相。
- “不引人注目的民族志学家”——作为场景中的“参与者”,研究人员将始终对研究地点内的沟通产生影响。一个人是“积极成员”的程度影响着同理心理解的可能性。[4]
以下称呼通常是民族志学家的误解
- “坦率的民族志学家”——研究人员在民族志中把自己定位在哪里,从伦理上讲是有问题的。有一种幻觉,认为所有报告的内容都实际发生过,因为研究人员直接接触过它。
- “清白的民族志学家”——当民族志学家参与实地考察时,他们不可避免地会与研究对象/参与者建立关系。这些关系有时没有在民族志的报告中得到说明,尽管事实上它们似乎会影响研究结果。
- “公平的民族志学家”——芬恩声称客观性是一种幻觉,民族志中的所有事物都是从一个角度了解的。因此,研究人员在他们的调查结果中报告公平是不道德的。
- “文学民族志”——表达是一种平衡行为,需要在“展示”方面通过诗意或散文的语言和风格来决定展示什么,而在“讲述”方面则通过直接的“事实”报道来决定讲述什么。民族志学家的特殊技能影响着研究的表面价值。[5]
根据 Denzin 的说法,在观察、记录和采样数据时应该考虑八项原则。
- 这些原则应该将符号意义与互动模式相结合。
- 从主体的角度观察世界,同时保持日常感知和科学感知现实之间的区别。
- 将群体符号及其意义与社会关系联系起来。
- 记录所有行为。
- 方法论应突出过程、变化和稳定阶段。
- 这种行为应该是一种象征性互动主义。
- 使用避免因果解释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