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与疾病相关/运动与血栓形成
血栓形成是指血液中形成血凝块,从而阻塞或部分阻塞血管。血栓可能导致梗死或组织死亡,因为血液供应减少。当血管受损时,身体会利用血小板和纤维蛋白形成血凝块来防止失血。从形成部位脱落并穿过循环系统的血凝块被称为栓子。[1] 血栓形成可发生在动脉(动脉血栓形成)和静脉(静脉血栓形成)。
血栓形成影响着全球约千分之一的人群。[2] 45岁以上人群的发病率迅速上升,男性略高于女性。[3]
血栓形成被认为是由以下一个或多个因素引起的,这些因素被称为Virchow三联征。[4]
- 血流受阻
- 内皮细胞损伤
- 高凝状态
因素 | 病因 |
---|---|
血流受阻 | 血流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受到干扰或中断,例如静脉淤滞、静脉曲张、二尖瓣狭窄和长时间的活动受限(旅行或卧床休息)、血管舒缩功能障碍。[5] |
内皮细胞损伤 | 血管的一层内皮细胞衬里可能受到高血压、慢性炎症、高胰岛素血症、血脂异常和湍流血流的损伤。[6] |
高凝状态 | 血液凝固能力的增强可能是基因缺陷、自身免疫性疾病和某些癌症治疗(放射治疗、化疗)的结果。[7] |
血栓形成的并发症通常与缺血相关,导致血流显着减少或完全受阻,从而导致特定组织损伤或潜在死亡。最常见的并发症包括肺栓塞、心肌梗死、中风和肺心病。
并发症 | 解释 | 症状 |
---|---|---|
肺栓塞(PE)[8] | PE发生时,栓子穿过心脏进入肺部。它嵌在动脉中并阻塞血流。根据栓子的尺寸,PE可能保持无症状或危及生命。 |
|
心肌梗死(MI)[9] | MI发生时,血凝块嵌在冠状动脉中并阻塞了心脏的血流。结果,组织缺氧并可能死亡。 |
|
中风[10] | 中风发生时,血凝块嵌在脑动脉或供应大脑血液的动脉中。严重减少的血流(缺血)可能导致脑细胞受损和/或死亡。 |
|
肺心病[11] | 肺心病通常是一种慢性疾病,是由于肺动脉和右心室长期高血压导致右心衰竭。心室扩大并变弱,通常由肺栓塞引起。 |
|
有充分的文献证明,经常进行体育活动的人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可能性较低。[12] 脂质谱、胰岛素敏感性和其他生理机制的变化以及生活方式习惯被认为可以降低这种可能性。运动本身可以降低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可能性,其机制有很多。
止血和纤溶系统似乎在心血管健康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3] 纤维蛋白是一种不溶性的纤维状蛋白质,参与血凝块的形成。纤维蛋白水平升高会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14] 纤溶或纤溶系统是血凝块中纤维蛋白的酶促分解。慢性运动可能会降低健康个体和心血管疾病(CVD)患者的凝血潜能并增强其纤溶潜能。[15] 可以得出结论,慢性有氧运动可能会诱导有利的适应,从而降低在休息和体力活动期间发生缺血事件的可能性。[16]
运动还可能由于一氧化氮(NO)的增加而降低血栓形成倾向。[17] NO的增加是运动诱导的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mRNA表达增强的结果。[18] NO的合成导致几种蛋白质的磷酸化,从而导致平滑肌松弛和随后的血管舒张。[19] 血管舒张导致的血压降低是降低血栓形成可能性以及其他心血管疾病的有益结果。[20]
也有充分的文献证明,运动可以改善胰岛素敏感性。[21] 这是有利的,因为胰岛素敏感性差的人常常会导致胰腺释放过多的胰岛素,这被称为高胰岛素血症。高胰岛素血症作为一项独立因素,已被证明会导致内皮损伤并启动动脉粥样硬化过程,随后可能导致血栓形成。[22] 因此,通过运动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可能会降低血栓形成倾向。
脂质谱的变化是运动引起的另一个有利结果。降低低密度脂蛋白 (LDL) 对于降低动脉粥状硬化的可能性至关重要。[23] 动脉粥状硬化和血栓形成是密切相关的血管问题,降低动脉粥状硬化可能会减少血栓形成倾向。[24]
目前缺乏将运动作为独立疾病治疗血栓形成的证据。然而,血栓形成被认为是一种心血管疾病,建议血栓形成患者遵循以下运动建议:
如果出现以下情况,务必停止运动:
- 恶心
- 胸痛
- 头晕
- 头痛
- 麻木
这些可能是心血管事件的早期征兆。
- ↑ Furie B,Furie BC(2008)。“血栓形成机制”。新英格兰医学杂志 359(9):938-949。doi:10.1056 / NEJMra0801082。PMID 18753650。
- ↑ Cushman M. 静脉血栓形成的流行病学和危险因素。2007;44(2):62-69。
- ↑ Cushman M. 静脉血栓形成的流行病学和危险因素。2007;44(2):62-69。
- ↑ April Wang Armstrong;David E. Golan;Armen H. Tashjian;Ehrin Armstrong(2008)。药理学原理:药物治疗的病理生理学基础。费城:Wolters Kluwer Health/Lippincott Williams & Wilkins。第 396 页。ISBN 0-7817-8355-0。
- ↑ Lowe GD(2003)。“维尔肖三联征再探:异常血流”。病理生理学。止血与血栓形成。33(5-6):455-7。doi:10.1159 / 000083845。PMID 15692260。
- ↑ Pinkney J,Stehouwer C,Coppack S,Yudkin J. 内皮功能障碍:胰岛素抵抗综合征的原因。糖尿病。1997;46(补充 2):9-13。
- ↑ Chung I,Lip GY(2003)。“维尔肖三联征再探:血液成分”。病理生理学。止血与血栓形成。33(5-6):449-54。doi:10.1159 / 000083844。PMID 15692259。
- ↑ Dalen J,Alpert J. 肺栓塞的自然病史。心血管疾病进展。1975;17(4):259-270。
- ↑ Margolis J,Kannel W,Feinleib M,Dawber T,McNamara P. 未被识别的急性心肌梗死——沉默和有症状的临床特征:18 年随访:Framingham 研究。美国心脏病学杂志。1973;32(1):1-7。
- ↑ Greenlund K,Neff L,Zheng Z,Keenan N,Giles W,Ayala C 等。公众对主要中风症状的认识度低。美国预防医学杂志。2003;25(4):315-319。
- ↑ Weitzenblum E. 慢性肺心病。心脏。2003;89(2):225-230。
- ↑ Myers J. 运动与心血管健康。循环。2003;107(1):2-5。
- ↑ Imhof A,Koenig W. 运动与血栓形成。心脏病学临床。2001;19(3):389-400。
- ↑ Wada H,Kobayashi T,Abe Y,Hatada T,Yamada N,Sudo A 等。可溶性纤维蛋白或 D-二聚体水平升高表明血栓形成风险高。血栓形成与止血杂志。2006;4(6):1253-1258
- ↑ 11. Koenig W,Ernst E. 运动与血栓形成。冠状动脉疾病。2000;11(2):123-127
- ↑ 11. Koenig W,Ernst E. 运动与血栓形成。冠状动脉疾病。2000;11(2):123-127
- ↑ asaki Y,Noguchi T,Yamamoto E,Giddings J,Ikeda K,Yamamoto J 等。自愿运动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SHRSP/Izm) 脑血栓形成和内皮功能的影响。临床和实验药理学与生理学。2004;31(s2):47-48。
- ↑ asaki Y,Noguchi T,Yamamoto E,Giddings J,Ikeda K,Yamamoto J 等。自愿运动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SHRSP/Izm) 脑血栓形成和内皮功能的影响。临床和实验药理学与生理学。2004;31(s2):47-48。
- ↑ Weller,Richard,阳光对心脏有益吗?TedxGlasgow 2012 年 3 月,2013 年 1 月发布
- ↑ Lip G. 高血压、血小板和内皮高血压的“血栓形成悖论”(或“伯明翰悖论”)再探。高血压。2003;41(2):199-200
- ↑ Borghouts L,Keizer H. 运动与胰岛素敏感性:综述。国际运动医学杂志。2000;21(01):1-12
- ↑ 胰岛素会导致人类内皮功能障碍
- ↑ Ramachandran S,Penumetcha M,Merchant N,Santanam N,Rong R,Parthasarathy S. 运动减少 LDL 受体敲除小鼠中已存在的动脉粥状硬化病变。动脉粥状硬化。2005;178(1):33-38
- ↑ Holvoet P,Collen D. 动脉粥状硬化和血栓形成中的氧化脂蛋白。FASEB 期刊。1994;8(15):1279-1284
- ↑ Briffa T,Maiorana A,Allan R 等。执行工作组和国家论坛参与者,2006 年,澳大利亚国家心脏基金会针对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体力活动建议,澳大利亚国家心脏基金会。家庭、收入和就业,第 2 卷。2007;2002:100
- ↑ Briffa T,Maiorana A,Allan R 等。执行工作组和国家论坛参与者,2006 年,澳大利亚国家心脏基金会针对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体力活动建议,澳大利亚国家心脏基金会。家庭、收入和就业,第 2 卷。2007;200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