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教育与教学评估基础/课堂管理/表扬

来自维基教科书,为开放世界提供开放的书籍

表扬:奖赏还是惩罚?

作者:帕姆·肯尼迪


学习目标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学生将理解

a.) 强化技术的概念。

b.) 控制点。

学生将能够

a.) 确定强化物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

b.) 将控制点的知识应用到具体情境中,以确定激励因素的来源。

我们都听说过,任何东西过犹不及。事实上,我们很可能都经历过这种“好”过头的情况。例如,我爱吃披萨!我并不经常吃,因为毫无疑问,无论上次我是什么时候吃披萨,我都会吃很多,最终让自己非常难受。对于那些不太具体的东西来说,情况是否也一样?具体来说,我们能给一个人,尤其是孩子,太多的表扬,以至于消除了表扬的好处吗?

传统行为主义:强化理论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B.F. 斯金纳(1904-1990)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告诉我们,行为可以通过强化物来增加或减少(Berk, 18)。强化物会改变行为发生率。史蒂夫·布斯-巴特菲尔德(1996)进一步解释说,正向强化物,即奖励,会增加期望的行为,而负向强化物,即惩罚,会减少行为的发生。此外,他告诉我们,为了完全消除某些行为,根本不要给予任何关注(Booth-Butterfield, 无页码)。

控制点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应用社会心理学杂志》(2006)发表了伊塞克·艾森(2002)的观点,即对个人行为的控制取决于可能改变预期结果的内部和外部因素。他认为,正是个人的自我效能决定了外部激励的作用(第 678 页)。换句话说,当个人强烈相信自己的内在能力时,外部刺激只起着很小的作用。然而,那些缺乏自信的人感觉自己无法控制自己的生活,反过来,这使得外部因素对他们的行为产生更大的影响。

争议的存在,不是因为强化会改变行为,而是因为它如何改变行为以及持续的时间。关于是否会通过提供奖励来抑制个人自然取得成功的愿望,也存在争议。卡梅伦和皮尔斯(1994)的元分析研究回顾了二十年来关于该问题的研究。他们得出结论,奖励,例如表扬和积极反馈,是有效的激励因素,只要奖励的依据是绩效的质量(第 391-395 页)。在这种情况下,仅仅完成任务是不够的,必须出色地完成任务。

该研究的批评者指出,即使是卡梅伦和皮尔斯自己的数据也证实,当使用激励措施时,内在动机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下降(Kohn, 3)。例如,在自己的反驳文章《尽一切可能》中,科恩(1996)告诉我们,如果希望避免对个人内在动机的负面影响,只有纯粹的信息性反馈才是有效的(第 3 页)。换句话说,不要发表你自己的意见,无论是好还是坏。

还有其他人,比如贾奇、埃雷兹、博诺和索雷森(2002)认为,自尊心,加上控制点、自我效能和神经质,是控制外部刺激是否会影响内在行为的关键因素(第 706-708 页)。例如,表扬对自尊心很高的人的最终结果影响很小,主要是因为这个人产生的产出水平不取决于你的意见,而是取决于他/她自己的神经质水平。另一方面,缺乏自信的人可能会努力工作,只是为了寻求哪怕是一点点认可。

局限性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限制因素,或者说是变量,是每个人都不一样。因此,特定的强化物可能会根据个人而作为奖励或惩罚。例如,一位母亲将她的两个孩子送进房间,作为他们砍掉她玫瑰花的负面后果。这种惩罚对一个孩子很有效,她表现出对自己的行为适当的悔恨,而另一个孩子却很高兴有机会在室内玩耍。安东尼·切尔特(1998)认为,强化理论完全忽略了个人内在的动机。这意味着人们需要外部刺激。在他看来,人们寻求完成一项任务,或达到预定的目标,仅仅是因为知道一项工作已经完成并且做得很好,感觉很好(第 10 页)。换句话说,达到目标就是奖励。

行为科学家一致认为,强化会影响行为。上面的争议在于适当的应用。在教育环境中,强化理论的有效性因其无法正确使用而减弱。史蒂夫·布斯-布鲁姆菲尔德(n.d.)在其题为《强化理论》的文章中告诉我们,惩罚当它是“立即的、强烈的、不可避免的”时,可以成为一个真正有效的工具(Booth-Bloomfield, 无页码)。他继续说,虽然这种工具“已经被老师剥夺了……一些老师坚持使用削弱形式的惩罚,通常会产生不成功且令人沮丧的效果”(Booth-Bloomfield, 无页码)。我认为,缺乏良好的负面后果不仅会降低课程的价值,还会减弱奖励的积极效力。这仅仅是期望问题!此外,我相信,行动会带来结果。作为成年人,我们必须表现出尊重。我所说的尊重是指权威的儿童养育原则:我们向孩子们(说真的,所有的人)表现出“高度的接受”(Berk, 2007, 第 279 页)。这必须与“坚定、合理的控制”(Berk, 2007, 第 279 页)相结合,控制程度会根据年龄适当的成熟度和负责任的行为而减少。

1. 在以下哪些情况下,表扬是正向强化物?

a.) 学生的最终稿在收到老师的信息性反馈后有所改善。

b.) 学生的最终稿在收到老师的正面口头反馈后有所改善。

c.) 学生的最终草稿直接复制了老师口头肯定性反馈后的草稿。

d.) 学生在老师口头肯定性反馈后,没有提交论文的最终草稿。

2. 苏西今天早上在学校表现出扰乱课堂的行为。按照她平时的警告和后果流程:她的老师先给了苏西一个警告,然后让她独自吃午饭,接着让她在课间休息时间绕操场跑圈。苏西在当天剩下的时间里表现有所改善,并且在接下来的一周里扰乱课堂的行为减少了。在这个场景中发生了什么?

a.) 老师成功地应用了负强化来达到负面结果。

b.) 老师成功地应用了负强化来达到正面结果。

c.) 老师成功地应用了正强化来达到负面结果。

d.) 老师成功地应用了正强化来达到正面结果。

3. 回到问题 #2 的场景,但这一次苏西的行为每天都在恶化。这次,老师让全班同学都独自吃午饭,并让苏西看着她的同学们在课间休息时间绕操场跑圈。观察到苏西扰乱课堂的行为长期减少。哪个答案最能解释为什么这种方法奏效了?

a.) 只有当结果起到其预期作用时,它才会有效。

b.) 同伴压力可能是一种强大的强化力量。

c.) 苏西喜欢扰乱课堂。

d.) 苏西在学校没有内在动力去表现良好。

4. 据安东尼·切尔特博士所说,“愿意付出高度努力来实现组织目标,这种意愿取决于是否能够满足某些个人需求”(Chelte, 1998, p. 4),最能定义哪个概念?

a.) 外部动机

b.) 内部动机

c.) 控制点

d.) 动机

答案:1.) b 2.) b 3.) b 4.) d

参考文献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Berk, Laura. (2007). Development through the Lifespan (4th ed.). Boston: Pearson, Allyn and Bacon.

Booth-Butterfield, Steve. (1996). Reinforcement Theory. Healthy Influence: Communication for a Change. Retrieved September 13, 2008 from http://www.as.wvu.edu/~sbb/comm221/chapters/rf.htm

Cameron, J. & Pierce, W. D. (1994). Reinforcement, Reward, and Intrinsic Motivation: A Meta-analysis.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64(3), 363-423. Retrieved September 11, 2008 from http://rer.sagepub.com.proxy.lib.odu.edu/cgi/reprint/64/3/363

Cameron, J. & Pierce, W. D. (1996). The Debate about Rewards and Intrinsic Motivation: Protests and Accusations Do Not Alter the Results.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66,(1),39-51. Retrieved September 11, 2008 from http://rer.sagepub.com.proxy.lib.odu.edu/cgi/reprint/66/1/39

Chelte PhD., Anthony. (1998). Basic Motivation Concepts. Retrieved September 14, 2008 from http://mars.wnec.edu/~achelte/ob1/lprob05/sld004.htm

Chelte PhD., Anthony. (1998). Basic Motivation Concepts. Retrieved September 14, 2008 from http://mars.wnec.edu/~achelte/ob1/lprob05/sld010.htm

Judge, T. A., Erez, A. , Bono, J. & Thoresen, C. (2002). Are Measures of Self-Esteem, Neuroticism, Locus of Control, and Genralized Self-Efficacy Indicators of a Common Core Construct?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83(3), 693-710. Retrieved September 14, 2008 from http://www.radford.edu/~jaspelme/201/Locus%20of%20control.pdf

Kohn, Alfie. (1996). By All Available Means: Cameron and Pierce’s Defence of Extrensic Motivators.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66,(1),1-4. Retrieved September 11, 2008 from http://rer.sagepub.com.proxy.lib.odu.edu/cgi/reprint/66/1/1

Merriam-Webster. (2005) Merriam Webster Online Dictionary. Retrieved September 16, 2008 from http://www.merriam-webster.com/dictionary

华夏公益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