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内容

教育基础与教学评估/教育哲学/目的

来自维基教科书,开放的世界开放的书籍

教育:它的目的是什么?

作者:凯伦·赫恩登


你有没有问过自己教育的目的是什么?人们认为这是一个被反复思考的问题,但实际上并非如此。我们往往专注于手头的任务,而不是整体目标。许多人会发现,当被具体问及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时,他们给出的答案往往超不出课程范围 (Bass, 1997)。你可能想知道为什么是这样。为了提供答案,我们需要考虑这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一方面,政府控制着教育体系,强制执行强制性考试来评估每个学生以及教育机构。换句话说,重点放在为学生提供他们成功所需的技能上。另一方面,人们认为,孩子们不仅应该被教授学习的能力,而且应该能够通过个人成长和发展来扩展所获得的知识,超越课堂上获得的材料。他们内在的天赋需要被发掘出来并加以磨练 (Minor, 2007)。

“不要强迫和苛刻地训练年轻人学习;而是通过他们感兴趣的事物来引导他们,这样你才能更准确地发现每个人的天赋的特殊倾向。” ~柏拉图 (Minor, 2007)

政府对教育目的的影响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如果仔细观察政府对孩子们应该学什么和不应该学什么的深度参与,就会发现是评估测试的管理。这些测试不允许孩子对学科形成自己的观点,这反过来会阻碍社会成长和发展。政府强制学校区满足某些最低要求,因此不幸的是,重点已经主要变成了教授学生为了在标准化考试中获得及格分数而需要知道的材料 (Bass, 1997)。这归因于政府实施的法律,例如《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NCLB) (A Firsthand Look at NCLB, 2006)。学生被期望遵循某些指南和课程;然而,教师的时间非常紧迫。为了确保他们完成所有规定的指南和课程,他们只教授所需的内容。这留给学生很少的时间来学习一些对他们有长期好处的材料 (Bass, 1997)。例如,NCLB 由于过分关注考试,而对实际教学和允许学生扩展他们的知识关注不足,而受到了严厉批评。有人指出,NCLB 对公平的无知造成了问题。例如,一个学区可能拥有资金,这将使其更容易获得最低及格分数,而另一个缺乏资金的学区则无法做到这一点。(A Firsthand Look at NCLB, 2006)。

社会发展在教育中的作用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教育不仅仅是被教授学习的材料,还有扩展对自我和周围环境的认知。如今,学校系统中越来越多的趋势是教授学生特定的课程,而几乎不考虑这些材料如何与生活相关。由于大多数科目都使用教科书,因此人们非常依赖教科书,并且不给学生太多自由去跳出框框思考 (Lim, 2005)。孩子们会自然而然地从呈现给他们的材料中形成自己的观点,能够表达这些观点将有助于他们在社会上成长,并最终融入世界。社会成长非常重要,因为当孩子独立的时候,如果他们还没有发展这方面的能力,那么与其他人和环境的互动可能会非常令人生畏。大多数父母和监护人希望他们的孩子遵循结构化的课程;然而,他们仍然希望他们的孩子有时间进行娱乐和家庭活动。童年是每个人生活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它鼓励社会互动和发展,并教会他们独立。那些被剥夺了童年的成年人,在长大后会对此感到后悔,这可能会对他们自己的生活和他人的生活产生负面影响 (Lim, 2005)。

“教育的唯一目的是教会学生如何生活——通过发展他们的思维,并使他们能够应对现实。他们需要的训练是理论性的,即概念性的。他们必须学会思考、理解、整合、证明。他们必须学会过去发现的知识的精髓——并且他们必须有能力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获取更多的知识。” ~艾茵·兰德 (Yero, 2001-2002. p. 1)

托马斯·杰斐逊的观点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关于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托马斯·杰斐逊是最坚定的倡导者之一,他坚持认为无知和政治自由不能共存。杰斐逊认为教育的目的是让年轻人的思想得到适当的培养,以便他们能够做出明智的决定,维护国家的完整性。他坚持为小学学生提供四门主要学科。地理、算术以及读写构成了这些学科。这些学科被认为对孩子们的正常发展至关重要,以便他们在未来的生活中能够正常运作。其中一个例子是,杰斐逊认为,孩子们需要接受适当的教育,以便成为知情的选民。他支持通过税收来提供免费教育,以及提供平等的机会教育。杰斐逊认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教育,而不是为了隔离 (Jewett, 1997)。

评估学生评估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回到评估和学生评估,人们不禁要考虑我们这个国家是否在教育方面走错了方向,因为我们对标准化考试如此重视。正如之前所说,人们一直在争论《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对我们青年不断发展的思想扩展作用微乎其微 (A Firsthand Look at NCLB, 2006)。孩子的大脑可以比作海绵,他们需要吸收信息和物质才能扩展,否则就会干涸。如果你观察考试和学生在当今学校系统的普遍评估方式,你会发现绝大多数考试都是由选择题组成。由于通常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因此孩子几乎不可能反思问题并发展自己的观点,而这些观点可以让他们成长或与他人分享 (Yero, 2001-2002)。

当你考虑到教育目的的两个方面时,你可能想要反思柏拉图的话:“不要强迫和苛刻地训练年轻人学习;而是通过他们感兴趣的事物来引导他们,这样你才能更准确地发现每个人的天赋的特殊倾向 (Minor, 2007)。”然而,政府对教育的参与对学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因为NCLB 强制教师和其他学校官员关注所有孩子,包括有特殊需要的孩子 (A Firsthand Look at NCLB, 2006)。无论你在这个问题上站在哪一边,都无法否认教育的一个目的(如果不是主要目的)是为年轻一代和我们自己准备未来。

1. 托马斯·杰斐逊认为

   A.  Awareness and political liberty could not co-exist.
   B.  Awareness and tyranny could not co-exist.
   C.  Ignorance and political liberty could not co-exist.
   D.  Ignorance and tyranny could not co-exist.

2. NCLB 代表什么?

   A.  No Child Left Backward
   B.  No Child Left Behind
   C.  No Children Left Backward
   D.  No Children Left Behind

3. 托马斯·杰斐逊确认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教育,而不是为了?

   A.  Educate
   B.  Estimate
   C.  Intimidate
   D.  Procrastinate

4. 什么在每个人的生活中都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A.  Childhood
   B.  Happiness
   C.  Upbringing
   D.  Wealth

5. 一般来说,当今学校体系中的学生评估主要由什么组成?

   A.  Essay questions or topics. 
   B.  Multiple choice questions.
   C.  Short answer questions.
   D.  True and false questions.

参考文献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教育领导力 (2006) 中的一手资料看NCLB。(ERIC 文件复制服务号:EJ766269)。2008年2月2日从ERIC数据库检索。

Bass, Randall V. (1997). 教育的目的。教育论坛,61. 128-32。2008年2月1日从 http://vnweb.hwwilsonweb.com.proxy.lib.odu.edu/hww/jumpstart.jhtml?recid=0bc05f7a67b1790e1e9c442f93fe94fd41479b00e75d7c18b3344ea852044009af47f7afa8bcd3df&fmt=H 检索。

Jewett, Thomas O. (1997). 托马斯·杰斐逊和教育的目的。教育论坛,61. 110-113。2008年2月1日从 http://vnweb.hwwilsonweb.com.proxy.lib.odu.edu/hww/jumpstart.jhtml?recid=0bc05f7a67b1790e1e9c442f93fe94fd41479b00e75d7c18b3344ea852044009ceb909ea41cb5644&fmt=H 检索。

Lim, Mike. (2005). 什么是教育?我需要的一切。2008年2月2日从 http://www.theallineed.com/family/05032602.htm 检索。

Minor, Summer. (2007). 教育的目的是… 妈妈在教博客。2008年2月2日从 http://www.momisteaching.com/the-purpose-of-education-is/+purpose+of+education+summer+minor&hl=en&ct=clnk&cd=1&gl=us 检索。

Yero, Judith Lloyd. (2001-2002). 教育的意义。教师思维资源。1-3。2008年2月2日从 http://www.teachersmind.com/pdfdirectory/Education.PDF 检索。

问题答案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1. C

2. B

3. A

4. A

5. B

华夏公益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