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中国未来/崛起

来自维基教科书,开放的书籍,为开放的世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因其庞大而稳定的​​人口、快速增长的经济以及快速增长的军费开支和能力,常被视为一个崛起的超级大国。然而,它面临着许多经济、政治和人口问题,并且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与美国相比)仍不足以被视为超级大国。

人口因素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 中国人口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约有 13 亿公民。目前全球人口估计约为 65 亿,中国约占 20%。由于实施了二孩政策(2015 年 10 月实施),中国能够控制自身人口,但这最终可能对中国的人口构成不利影响。

政治因素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 联合国安理会 - 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唯一的亚洲国家,中国在外交事务方面拥有相当大的影响力。
  • 外交关系 - 中国对巴基斯坦的军事和经济援助,使其与伊斯兰国家建立了持久牢固的关系。据悉,中国直接向巴基斯坦的核计划提供援助,但这并未改善其与其他国家的关系。中国在外交事务方面采取的非意识形态方法,为非洲和拉丁美洲国家在寻求外国援助和潜在盟友时提供了可取的替代方案。这意味着中国正在逐步增强其在传统上由西方国家主导的地区的软实力。通过经济合作和贸易,中国与这些国家的关系更加密切。

经济因素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 中国 GDP - 在过去的 25 年里,中国 GDP 以每年至少 9% 的速度增长(尽管最近政府试图减缓这种增长以防止崩溃),这是有记录以来主要经济体最快的增长速度 [1]。2005 年,中国成为全球第四大经济体(按名义价值计算)[2],按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2004 年的 GDP(PPP)为 7.124 万亿美元。在同一时期,中国有 3 亿人摆脱了贫困,中国人的平均收入增加了四倍。
  • 上海 - 也被称为“东方巴黎”,正在成为亚洲的金融中心和制造公司的中转港 [3]
  • 贸易 - 中国在全球贸易中的份额为 5.2%,这是一个快速增长的数字。中国也是全球第三大贸易大国(仅次于美国和德国)[4]。报告显示,中国不仅是主要的制造业出口国,而且正在成为高科技产品出口国。2005 年,中国的高科技出口约为 8000 万美元。中国政府还努力推动医疗用品和软件的出口。 [5] 沃尔玛所有商品的 80% 都产自中国。
  • 技术 - 研究表明,中国在科学技术研究方面正在快速发展。中国政府已在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等领域投入了数十亿美元。自 1998 年以来,中国政府的研发支出增长了三倍多。此外,科学研究论文数量在同一时期翻了一番。据专家称,中国可能在 2010 年之前生产出比美国更多的工程博士学位。许多外国公司由于成本低廉、政府支持和熟练的研究人员,正在中国设立研发中心。 [6]

军事因素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 军队 -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常备军(230 万人)。中国正在进行大规模努力,以改进和现代化其军事技术、装备和力量投送能力。在国防预算多年来快速增长(中国军费开支规模仅次于美国)的推动下,中国有望在未来 20 年内拥有一支组织严密、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的军事力量 [7]
  • 太空探索 - 中国于 1970 年用自己的长征火箭将第一颗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到地球轨道,成为第五个实现独立发射能力的国家。在接下来的三十年里,发射了 50 多颗“东方红”卫星。中国也成为继前苏联和美国之后第三个用自己的力量将人类送入太空的国家(2003 年)。中国表示,计划在 2020 年之前发射自己的空间站,并进行载人登月任务,前提是政府批准资金 [8]

文化因素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 软实力 - 中国一直拥有吸引人的传统文化,但现在它也进入了全球流行文化的领域。中国作家高行健于 2000 年获得了中国第一个诺贝尔文学奖,中国电影《卧虎藏龙》成为票房最高的非英语电影。许多中国演员/女演员和电影制片人,如成龙、章子怡和张艺谋,获得了国际认可。中国 NBA 休斯顿火箭队的球星姚明正在迅速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中国成功举办了 2008 年夏季奥运会。过去十年里,中国留学生人数从 36,000 人增加到 110,000 人,增长了三倍,外国游客数量也大幅增加,2004 年达到 1700 万人。作为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普通话很可能增强中国的软实力。中国在世界各地建立了 26 家孔子学院来教授其语言和文化,而美国之音将其对中国的广播时间从每天 19 小时减少到 14 小时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 正在增加其英语广播时间,达到每天 24 小时 [9]
  • 历史 - 中国拥有 5000 年的历史。在中华帝国时期,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一些技术。中国人发明了火药、造纸术、印刷机、指南针、机械钟 [10],并推出了世界上第一种纸币。中国人和古代罗马帝国、印度人和阿拉伯人之间进行过贸易和学习。
  • 海外侨民与文化传播 - 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庞大且在经济上具有影响力的中国[海外侨民,尤其是在东南亚国家,如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泰国以及整个西方世界。中国文化在越南、韩国、日本和其他东南亚国家的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朝鲜王国在哲学、语言、科技等方面吸收了大量中国精华,并获得了军事保护。起源于中国的儒家思想对日本人、韩国人、越南人、中国国内的中国人以及海外华人生活方式都有很大影响。

反对中国崛起为超级大国的观点

[edit | edit source]

军事问题

[edit | edit source]
  • 中国的军事实力(技术和力量投射)仍然远远低于美国(以及如果算作一个整体的欧盟),美国军事开支超过其下一个主要竞争对手的总和。例如,在陆基洲际弹道导弹系统方面,美国拥有迄今为止最致命战略能力,因为它拥有更可靠的武器库,并且洲际弹道导弹数量远超中国。在空间技术方面,中国也落后于美国的发展水平,因为美国在航天计划方面早有先机。

政治问题

[edit | edit source]
  • 外交事务 - 中国尚未改善与其他主要大国的关系。中国人民经常对日本心存疑虑,因为日本在二战期间占领了中国。中国还与另一个亚洲区域大国印度发生过战争,并以在印巴战争中帮助巴基斯坦而闻名。一个持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中国对台湾的持续主权声索。中国威胁称,如果台湾宣布正式独立,将入侵台湾。尽管大多数国家承认一个中国政策,并将台湾视为中国的一部分,但美国根据法律有义务在大陆入侵的情况下帮助保卫台湾。因此,台湾海峡的军事冲突可能导致中国和美国之间的对抗,这对双方都将是灾难性的。
  • 信息自由 - 一些观察人士认为,未来科技增长的关键是互联网和全球通信。获取信息被认为是科学和技术理念发展的关键。中国对互联网等信息来源的控制最终可能会阻碍其发展。中国已经不像过去那么专制;一个例子就是互联网的发展和自由媒体的传播。然而,近年来,政府再次加强了对媒体的控制。
  • 外交关系冲突 - 尽管中国政府最好与美国保持良好关系,但其与伊斯兰国家的良好关系可能会与其维护与现代超级大国关系的愿望发生冲突。还需要注意的是,其一些盟友,特别是非洲和拉丁美洲国家,在政治/经济上不稳定,这可能导致外交关系出现意想不到的转折。虽然这并非反对中国的理由,但可以观察到中国的外交关系(在现阶段)是脆弱和不稳定的。
  • 外国对中国真实野心的怀疑 - 美国和印度等强国仍然对中国的国际野心持怀疑态度。一些知识分子和官员认为,中国可能会成为另一个苏联式的强国,拥有与美国对抗的能力和意愿,而美国可能会介入阻止中国的崛起。然而,由于中国与这些国家通过全球化建立了密切的经济联系,因此大规模的军事对抗似乎不太可能。
  • 不相容的经济和政治模式 - 尽管中国已经开放了经济,但其政治制度仍然是一个一党专制的国家。这导致一些人认为这两种相互矛盾的制度不相容,中国的增长在长远来看将不可持续。随着中国人民的富裕程度提高,他们最终将要求在国家的政治生活中拥有更多的话语权,这是人们普遍认为的。这可能会导致共产党政府最终垮台。如果这种向更加民主和开放的社会过渡过程动荡不安,可能会阻碍中国的发展。

经济问题

[edit | edit source]
  • 失业和全国范围内的发展不均衡 - 中国在解决农村地区的大规模失业问题方面仍然面临巨大困难。此外,尽管中国的东部沿海地区经历了巨大的(通常是两位数的)经济增长率,并且是外国直接投资的主要接收地,但相对落后的西部地区却缺乏类似的快速增长率。为了缩小差距,赶上中国较富裕的东部省份,政府启动了西部大开发战略、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中部崛起政策。在更微观的层面上,城乡居民财富之间也存在巨大差距。城乡收入差距巨大(平均而言,城市居民的收入是农村居民的三倍)引发了社会不满等问题。据官方统计,2005年估计有1.5亿中国人仍然生活在国际贫困线以下(每天生活费低于1美元)。这促使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例如废除延续两千年的农业税,对月收入低于1600元的个人免征个人所得税,并增加对农村基础设施、教育和卫生服务的投资。
  • 科技行业 - 在一些科技领域,中国仍然落后于美国或欧盟等国家几十年。由于许多人认为制造业对科技进步和第三产业和第四产业的崛起的重要性越来越低,成为一个主要的工业强国并不一定意味着一个国家是超级大国,而只是一个巨大的新商品生产国。
  • 外部依赖 - 中国经济对外国贸易(出口)和投资有很大依赖。因此,任何突如其来的波动,例如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和/或对中国商品的需求下降,都可能对经济产生重大负面影响。
  • 货币 - 尽管中国是外国廉价高效劳动力的来源,但一些专家认为,中国货币需要重新评估,目前的估值过低。这是近年来其快速增长的一个劣势。当货币彻底重新估值时,将工作外包到中国的现象可能会略微减少。虽然更强的货币对中国的制造业是一个问题,但积极的影响可能是减少中国对外国贸易和投资的过度依赖,因为外国贸易和投资是目前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因此,这将导致国内消费在推动经济增长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这种增长类型将更加稳定,不受外部经济条件的影响,并且可以持续更长时间。截至2005年,中国国内消费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份额仅约为30%,远低于美国的80%(大多数其他工业化国家约为60-70%)。
  • 贸易不平衡 - 贴有“中国制造”标签的产品并不一定是在中国开发或设计的。根据中国海关数据,实际上60%的中国出口商品来自外国投资的工厂。中国已成为组装的中心,在那里最终产品被组装和/或测试,但并未在那里制造。主要部件仍然从其他国家进口。例如,尽管中国对美国保持着[2000亿美元的贸易顺差,但它对亚洲国家的贸易逆差为1370亿美元。
  • 环境恶化 - 由于过去“以经济增长为先”的战略,中国环境正处于严重退化的状态。水土流失、荒漠化、空气污染、耕地流失、地下[水位不断下降,尤其是在北方,这些都是严重的问题,估计每年给中国经济造成数十亿美元的损失。水在中国已经成为稀缺资源(尤其是在北方的干旱地区),人均水资源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煤炭污染每年造成超过25万人死亡。预计到2020年,中国将占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的19%。[11] 为了应对这些问题,中国政府已启动了一系列项目,例如“三北防护林工程”(种植数十亿棵树木以遏制沙漠化)和修建运河将水从水资源丰富的南方地区引向干旱的北方地区。
  • 经济犯罪 - 由于中国社会总体上缺乏开放性,经济犯罪,如高层腐败和勾结,在党政官员中十分猖獗,这可能会阻碍中国经济增长,损害投资者的信心。[12] 加之中国社会问题加剧(由于城乡收入差距巨大),仅2005年一年,中国就发生了约8.7万起大大小小的抗议活动。[13] 这些民怨大多并非政治性的;而是出于经济原因。例如,农民被迫离开土地,获得的补偿很少。他们被征用的土地随后以更高的价格出售,地方官员从中获得大部分利润。[14]

人口问题

[edit | edit source]
  • 独生子女政策 - 独生子女政策的一个副作用是中国人口迅速老龄化,尽管这种情况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稳定,但预计到 2020 年,中国 25% 的人口将被视为退休人员,因此他们无法为劳动力做出贡献。这可能会不利于其经济发展。尽管政府禁止,但独生子女政策和重男轻女的文化偏好助长了女婴杀害和性别选择性堕胎。如果趋势持续下去,到 2020 年,适婚年龄的男性将比女性多 3000-4000 万。 [15]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华夏公益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