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天文学/类地行星
太阳系由八颗围绕恒星(太阳)运行的行星组成。八颗行星分为两个截然不同的群体。最内侧的四颗行星距离太阳非常近,由岩石物质构成,并且相对较小。最外侧的四颗行星距离太阳很远,由气体构成,并且相对较大。地球是四颗最内侧行星之一,因此被称为类地行星(Terra 是拉丁语中的地球,因此类地 表示“像地球一样”。四颗外行星被称为类木行星(木星 类似)。
类地行星,按距离太阳的距离排序,分别是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所有这些行星都由岩石物质组成,主要是镍、铁和硅。类木行星主要由氢和氦气组成。类地行星以大约 0.3 到 1.5 个天文单位的距离绕太阳运行(天文单位或AU定义为地球和太阳之间的平均距离,因此地球距离太阳 1 个天文单位)。相比之下,类木行星从 5 个天文单位到 30 个天文单位不等。类地行星相当小;地球是四者中最大的,而水星只有地球直径的四分之一。类木行星相对较大,从地球的 4 倍到 11 倍不等。
所有类地行星都被认为是通过相同过程形成的,因此它们应该共享共同的属性。类地行星与类木行星不同,因为靠近恒星的行星的形成条件不同于远离恒星的行星。类地行星在不同的轨道上分别形成,因此四者之间存在显着差异。四个类地行星有很多共同点,但每个行星在其特定的尺寸、大气层、轨道等方面都是独一无二的。
一般信息
水星 是距离太阳最近的行星。它的轨道只有 88 个地球日,这意味着在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里,水星绕太阳公转了四圈多。
水星上的太阳日非常长。水星绕太阳公转两次才能完成一次相对太阳的自转,因此该行星上的大多数地方都会经历一年(水星年)的直射阳光。
水星的轨道高度椭圆,在近日点(最靠近太阳的地方)距离太阳仅 0.313 个天文单位,而在远日点(最远离太阳的地方)距离太阳 0.459 个天文单位。这种拉长的轨道,再加上稀薄而模糊的大气层,导致水星的气温波动很大:白天温度往往超过 430 摄氏度,而水星夜晚的温度则降至零下 180 摄氏度。
水星的地幔远薄于其核心,因此它是密度第二高的行星,并且表面重力与火星一样强。
金星 是距离太阳第二远的行星,也是唯一一颗以逆行方式自转的类地行星。金星的恒星日(相对遥远恒星的自转周期)大约为 243.0 个地球日,约为其 224.7 个地球日的轨道周期的 1.08 倍。由于其逆行自转,其太阳日“只有”大约 116.8 个地球日,并且其每个轨道周期约有 1.9 个太阳日。
金星的表面温度非常均匀,约为 462 摄氏度(约为 736 开尔文/864 摄氏度)。[1] 人们认为金星的表面在 3 亿到 5 亿年前完全被火山活动重新塑造。[2]
普通望远镜无法穿透浓密的硫酸滴云层,但可以使用雷达绘制出地形的形状。
行星 地球 是已知宇宙中所有生命居住的星球。它是距离太阳第三远的行星,也是最大的类地行星。
地球上的生命得益于其大量的液态水储备。太阳系中没有其他天体已知具有大量的液态水,尽管人们怀疑几颗类木行星的卫星在其地壳下可能存在海洋。
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月球是太阳系中相对于其行星而言最大的卫星。这意味着月球和地球有时被认为是一颗双行星。月球也是除了地球之外唯一一个有人类踏足的天体。
火星 上最高的山是奥林匹斯山。北半球以火山平原为主;南半球以遍布陨石坑的高地为主。表面非常尘土飞扬,被沙丘覆盖。天空呈粉红色,因为有沙尘暴。
火星的地形混乱。天文学家认为,当岩浆融化地下永久冻土层时,它被创造出来,导致地面坍塌。山谷网络被认为是由雨水和冰下流水造成的。
干涸的湖床表明火星过去存在水。另一个指标是 1996 年在一颗火星陨石中发现的碳酸钙。另一个指标是存在外流河道(被认为是由岩浆融化地下永久冻土层造成的)和冲积扇。也发现了渗流的证据。当水穿过冰层并在悬崖上形成瀑布时,就会发生这种情况。
火星上的陨石坑与月球、金星或地球上的陨石坑不同。它们周围有泥流。
第一个绘制火星表面地图的人是意大利天文学家乔瓦尼·斯基亚帕雷利,时间是 1877 年。他观察到一系列横穿火星景观的线条,他称之为canali(运河)。一些天文学家将canali翻译为运河,这意味着它们是由智能生物建造的。[1] 珀西瓦尔·洛厄尔在他的著作火星及其水道(1903 年)和火星作为生命家园(1908 年)中进一步发展了这一想法。[2]。后来发现,火星运河实际上并不存在,很可能是一种视觉错觉。
- ↑ "Venus (Planet)."The Encarta Concise Encyclopedia. 19 December 1999
- ↑ http://solarsystem.nasa.gov/planets/venus/indep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