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普通生物学/遗传学/DNA,遗传物质

来自维基教科书,开放书籍,开放世界

普通生物学 | 入门 | 细胞 | 遗传学 | 分类 | 进化 | 组织和系统 | 其他材料


DNA 代表脱氧核糖核酸。也就是说,一种含有两种糖的核酸。DNA 是细胞的遗传物质,被认为是生命的蓝图。DNA 存在于所有生命王国中。甚至大多数病毒也含有 DNA。DNA 分子在化学上是稳定的(它没有 2-prime 醇基。)

当有人说 DNA 时,他们可能指的是多个层面的遗传物质:他们可能指的是单个脱氧核糖核酸分子、双螺旋的一部分、染色体的一部分或某人的整个遗传组成。

  • 反平行
  • 双螺旋
    • 半保留复制
    • 核苷酸序列编码功能性 RNA 或多肽

历史视角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 染色体的规律性分布表明它们包含遗传信息
    • 布里奇斯/摩尔根,使用果蝇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1910 年代)
  • 哈默林:细胞核包含遗传信息(1930 年代)
  • 格里菲斯:细菌转化(1928)
  • 艾弗里、麦克莱奥德、麦卡锡:转化物质是 DNA(1944)
  • 赫希、蔡斯:DNA 是病毒的遗传物质(1952)
  • 罗莎琳德·富兰克林
  • 沃森和克里克:DNA 结构(1953)

赫希-蔡斯实验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制备了两批同位素标记的噬菌体 T2 颗粒。一批用 32P 标记 DNA 的磷酸基团,另一批用 35S 标记蛋白质外壳(衣壳)中含硫的氨基酸。(注意 DNA 不含硫,病毒蛋白不含磷。)然后让这两批标记的噬菌体感染不同未标记细菌的悬液。将噬菌体感染的细胞悬液在搅拌机中搅拌,以将病毒衣壳从细菌中剪切下来。然后通过离心分离细菌和空病毒外壳(称为“幽灵”)。发现感染了 32P 标记噬菌体的细胞含有 32P,表明标记的病毒 DNA 已经进入细胞;病毒幽灵不含放射性。发现感染了 35S 标记噬菌体的细胞在搅拌机处理后没有放射性,但病毒幽灵含有 35S。在病毒衣壳被去除一段时间后,这两批细菌中都产生了子代病毒颗粒(未显示),表明它们的复制的遗传信息是由病毒 DNA 而不是病毒蛋白引入的。

DNA/RNA 成分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 米歇尔:发现 DNA,1869

DNA 结构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DNA 呈双螺旋结构,由核苷酸组成。双螺旋的“骨架”由连接到称为脱氧核糖的五碳糖的磷酸盐组成。“梯级”由有机化合物、嘌呤和嘧啶组成。嘌呤包含腺嘌呤 (A) 和鸟嘌呤 (G),在其结构中具有两个环。嘧啶包含胞嘧啶 (C) 和胸腺嘧啶 (T),在其结构中具有一个环。

DNA 的化学结构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 多核苷酸
    • 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
    • 5’-pGpTpCpGpTpApApTp-OH 3’
  • 查伽夫法则,在 DNA 中:等摩尔量
    • A = T
    • G = C

DNA 的 3D 结构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富兰克林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 DNA 晶体的 X 射线衍射
  • 揭示了反平行双螺旋解释的规律性模式

DNA 模型

  • 多核苷酸的双螺旋
    • 反平行
    • 3’-5’ 磷酸二酯键
  • 碱基对通过氢键连接
    • AT
    • GC
  • 螺旋每圈约有 10 个碱基对
  • 模型具有预测能力
    • DNA 复制方式
    • 遗传信息的编码

DNA 复制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 保守模型
    • 一条双螺旋包含两条旧链
    • 一条双螺旋包含两条新链
  • 分散
    • 每条链都是旧链和新链的混合物
  • 半保留
    • 梅塞尔森-斯塔尔实验证实了它比前两个模型更可行
      • 在含有 15N(氮的重同位素)的培养基中培养大肠杆菌
      • 细菌将 15N 吸收进入它们的 DNA
      • 然后使用 14N(较轻的同位素)进行了类似的过程
      • 离心后,观察到密度为中间的结合密度,14N 在顶部,从而证实了半保留模型

DNA 复制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 半保留
  • 添加到 3' –OH 的新核苷酸
  • 复制叉
    • 复制复合体
  • DNA 聚合酶
  • 相关酶/蛋白质
    • 三磷酸核苷酸底物 (dNTP) 的磷酸键的能量

DNA 聚合酶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 原核生物,大肠杆菌
    • 3 种 DNA 聚合酶
    • III 是 DNA 复制的主要酶
    • ~1000 个核苷酸/秒
  • 真核生物
    • 6 种 DNA 聚合酶
  • 将核苷酸添加到 3' –OH 末端
  • 所有都需要引物,即自由的 3' –OH

DNA 复制复合体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 解旋酶“解开”DNA 双螺旋
  • 引物酶:合成 RNA 引物
  • 单链结合蛋白
  • DNA 旋转酶(拓扑异构酶)
  • DNA 聚合酶 III
  • DNA 聚合酶 I(去除引物,填补空缺)

DNA 复制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 5' → 3' 复制
    • 在 3' –OH 处添加核苷酸
    • 没有例外
  • 由于 5' → 3' 限制,新链的方向相反
    • 前导链:连续复制
    • 滞后链:不连续复制
      • 包含多个冈崎片段
  • 由 DNA 连接酶连接

DNA 复制叉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 所有 DNA 聚合酶都需要引物

复制单位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复制子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从单个起点复制的 DNA 区域。

什么是基因?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 加罗德
    • “先天性代谢缺陷”
    • 黑尿症:酶缺乏症
  • 比德尔和塔特姆
    • 一个基因一个酶
    • 在脉孢霉中的遗传和生化分析
  • 今天:基因是编码功能性 RNA 分子或多肽氨基酸序列的核苷酸序列

参考文献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本文基于克利夫兰州立大学 Paul Doerder 博士非常慷慨地捐赠的笔记。

华夏公益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