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全球议题:日本/军国主义

来自维基教科书,开放的书籍,开放的世界

日本的军国主义指的是大日本帝国的一种意识形态,认为军国主义应该主导国家的政治和社会生活,军队的强大等于国家的力量。


日本军国主义的诞生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自日本封建时代以来,军队由各个派别组成,由类似于欧洲封建制度的领主家族组成。明治维新后,明治时代日本社会中几乎所有领导人(无论是军方、政界还是商界)都是前武士或武士的后代,他们拥有共同的价值观和观点。早期的明治政府认为日本受到西方帝国主义的威胁,而“富国强兵”政策的主要动机之一就是加强日本的经济和工业基础,以便建立强大的军队来抵御外部势力的入侵。正是在那个时候,日本开始进行全国范围内的工业化转型,并将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以强大的经济、工业和军事国家为基础的工业化国家。

明治维新时期对于日本的社会和政府来说是一个极其艰难的时期,因为发生了大规模的反抗制度的起义。1860年代以后的日本天皇们正在竭尽全力将日本带入工业时代,以赶上大多数西方强国,即使日本人民落后于时代。明治后期政党兴起的同时,还伴随着秘密或半秘密的爱国社团兴起,如玄洋社(1881年)和黑龙会(1901年),这些社团将政治活动与准军事活动和军事情报相结合,并支持对外扩张作为解决日本国内问题的途径。在这些时期,日本向世界各地寻求榜样,以建立一支强大的战争机器,因为岛国缺乏原材料。日本大使被派往世界各地学习、汇报和观察其他西方大国是如何为这个新的工业化战争时代建立起强大的军队的。最值得注意的是与普鲁士军队的接触,以及雅各布·梅克尔少校关于德法军事模式差异的建议。应日本的要求,普鲁士参谋长赫尔穆特·冯·毛奇选择了梅克尔。[2]在日本,梅克尔与未来的首相桂太郎将军和山县有朋将军,以及军队战略家川上操六将军密切合作。梅克尔提出了许多建议,这些建议得到了实施,包括将军队指挥结构重组为师和团,从而提高机动性,加强军队后勤和运输结构,将主要军事基地通过铁路连接起来,将炮兵和工程兵团建立为独立的指挥部,以及修改全民兵役制度,几乎取消所有例外情况。从1909年到1945年,梅克尔的半身像被安放在日本陆军参谋大学前面。[3]尽管梅克尔在日本的任期(1885-1888)相对较短,但他对日本军队的建设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被认为引入了克劳塞维茨的军事理论[4]和普鲁士战争游戏(kriegspiel)的概念,从而改进战术。[5]通过培训当时日本最高级的六十多名军官学习战术、战略和组织,他能够用自己的理念取代之前法国顾问的影响。


极端民族主义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在19世纪,大国地位被认为依赖于资源丰富的殖民帝国,既作为军事和工业生产的原材料来源,也作为国际声望的象征。由于日本本土岛屿缺乏资源,铁、石油和煤炭等原材料在很大程度上需要进口。帝国军队的理念是民族主义,将天皇和国家放在其他任何事物之上。在帝国殖民主义时代之前,日本的文化和生活,特别是在封建时代,有强烈的种族中心主义和优越感。这些理念在明治维新时期以及20世纪后半叶的训练和教育体系中不断被灌输。极端民族主义的兴起成为主流社会,成为人们狂热的热情和忠诚。对于日本来说,帝国主义的本质是不可避免的,因为他们向中国、台湾和满洲寻求原材料和资源。


帝国主义(国家利益)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日本从第一次中日战争、义和团运动、日俄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和西伯利亚干预开始就不断参与亚洲大陆的活动。在田中义一首相从1927年到1929年的任期内,日本三次派兵到中国,以阻止蒋介石的统一运动。1928年6月,关东军的冒险主义军官为了保护日本在满洲的利益,采取了未经授权的行动,包括暗杀了前盟友、军阀张作霖,希望引发全面战争。1931年9月的“九一八事变”并没有失败,它为日本军队占领整个满洲奠定了基础。关东军的阴谋者在沈阳附近炸毁了南满铁路公司几米长的轨道,将责任归咎于中国破坏分子,并借此事件为入侵和占领这片广阔的领土寻找借口。一个月后,在东京发生了“五一五事件”,军方试图建立军事独裁统治,但消息被压制,军事罪犯没有受到惩罚。1932年1月,日军在第一次上海事变中进攻上海,在那里进行了一场为期三个月的非宣战战争,直到停战协议达成。东京的民政府无力阻止这些军事冒险,关东军的行动不仅没有受到谴责,反而得到了相当广泛的民众支持。日本军队在其殖民运动中取得了重大成功,以寻求资源。它极大地扩展了自己的帝国,并在席卷整个亚洲和太平洋岛屿的过程中获得了世界大国地位。


日本军国主义的终结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与美国的战争极大地阻碍了日本的行动和对外扩张,并在其他战役中限制了他们增加资源生产和动员的努力。与美国的战争应该是一场决定性的战争,由于补给线和基本资源的不足,这场战争可能不会超过三年。然而,战争持续了四年,结果与日本帝国预期相反,在中途岛战役中,日本帝国转入守势,这场战役改变了战争的进程,使美国占据了优势。尽管在战争期间日本努力全面军事化社会,包括实施国民服役征兵令、国民精神总动员运动等措施,但在二战中日本军队的彻底失败彻底摧毁了日本的军国主义。在日本投降后,许多前军事领导人在东京审判中被判犯有战争罪,其政府、教育体系进行了改革,并将和平主义写入了战后日本宪法,成为其主要原则之一。


今天的日本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如今,日本是一个以和平主义和和平为国策的国家。在日本国会中,关于保持其和平主义国家的努力存在着争议。二战后的日本一直反对战争,并在其宪法中加入了第九条,即“日本国宪法第九条禁止国家发动战争行为。该宪法于1947年5月3日,即二战结束后立即生效。在宪法文本中,国家正式放弃了战争的主权,并禁止以武力解决国际争端。该条还规定,为了实现这些目标,将不维持有战争潜力的武装力量。”

日本也是世界和平与人道主义工作的领导者。今天的日本与二战期间的政治立场截然相反,继续将和平置于一切之上。它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宣称并遵循这一理念的国家之一。



参考文献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1. Gordon, David M. "The China-Japan War, 1931-1945" Journal of Military History (Jan 2006) v 70#1, pp 137-82. 历史概述主要书籍

2. Sansom, George (1958). 'A History of Japan to 1334'. Stanford, California: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3. Sansom, George (1963). "A History of Japan: 1615-1867." Stanford, California: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4. "Overview of Japan's Defense Policy 2005" (PDF). Japan Defense Agency. http://www.jda.go.jp/e/publications/overview/english.pdf. Retrieved on 2006-03-05.

5. "Japan creates defense ministry". BBC News. 2006-12-15. http://news.bbc.co.uk/2/hi/asia-pacific/6182087.stm.

华夏公益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