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贝马斯评论/书籍/TCA1/p17
对于维特根斯坦来说,正如哈贝马斯所理解的那样(尤其是在第 16-17 页),规则是一种社会现象,有两个方面:它既有“相同的意义”又有“主体间有效性”。 看看这两个中的第一个,“相同意义”意味着两个人超越了仅仅是解释的一致性(如果“解释”适合在这里使用,以避免使用“意义”来解释“意义”):他们对“刺激”有相同的解释。
对刺激的引用表明,为了理解规则,一个人必须采用(使用 TCA 第 1 章中提供的区分)一种客观(而不是规范或主观)的态度来对待规则的组成元素。 我们不仅仅是将对不确定世界的断言置于首位:我们不能在没有两个人共同的现实主义断言的情况下进行,即存在一个刺激,其经验特征对他们两个人来说似乎完全相同。 正如 TCA I 中所述,这个客观世界“可以被理解为所有真命题的总体的对应物”,因此“保留了实体总体的严格本体论意义”(第 84 页)。
根据这种说法,人们如何知道他们对刺激的解释是完全相同的,这一点尚不清楚。 通常,比较他们对所有(甚至许多)刺激方面的看法是不可行的,而且实际上也从未发生过。 经验表明,如果他们真的这样做,他们往往会发现他们的解释在很多方面都不同。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刺激”应该被推测地以最小化的方式解释,以仅指当前情况中必然涉及的单个最小感觉数据。
在我对这个提议的理解中,人们被认为基于当前或之前的某种沟通(如以不一致的忠诚度解释所言或所想)来假设,他们正在讨论相同的刺激,以及他们对对方所说和从对方那里得到的都是与该刺激相同的。 实际上,在特定情况下可能根本不存在这种相同性,无论是刺激本身,还是他们在试图互相表达的内容,但通常由于不愿意或不能深入反思和沟通,这些事实会被掩盖,而这些反思和沟通在每个假定共享解释的实例中都是可以想象的。
关于人们如何知道他们对刺激有相同的解释这个问题,是基于这样一个印象,即哈贝马斯指的是实际的交流事件,而不是理论上的交流事件。 换句话说,我认为他关心的是两个交流者之间实际发生的事件,不同于第三者(几乎普遍不存在)可能假设观察到的事件,他们可以经验证明参与者是否确实分享了意义——比如,当他们同意一件衬衫是蓝色的,尽管其中一个人的真实蓝色的概念偏向于灰色,而另一个人的概念偏向于绿色,这可以通过比较他们对选定颜色样本的评估来证明。 这就是我理解解释者对所讨论的交流事件采取执行性立场而非第三人称立场的方式(参见 TCA1,第 103 页)。
正如哈贝马斯所报道的那样,维特根斯坦对规则有一个令人费解的概念。 考虑:“一个主体 S 只有在应用条件发生变化时遵循相同的规则才能遵循规则——否则他就不在遵循规则”(TCA II,第 17 页)。 某人第一次应用规则时,他没有遵循任何“相同的”规则;之前并没有涉及规则的实例。 似乎需要修改对规则遵循的描述,以适应这种情况。
一个人第二次应用规则时,情况可能发生变化,也可能没有发生变化。 假设 S 开始了一盘国际象棋——国际象棋是哈贝马斯提供的一个例子——通过移动某个棋子。 假设 S 然后退出了。 后来,她开始了一盘新棋,并以相同的方式移动了相同的棋子。 同样,引文说,S 遵循规则的唯一方法是在变化的条件下遵循规则; 由于条件(狭义地解释为棋盘上棋子的条件)没有发生变化,因此 S “没有遵循规则”。 对这个概念的更好表述可能是,S 可以遵循规则,无论情况是否发生变化。
在这个规则概念中,一个更重要的问题来自这句话:“一个人理解特定象征性行为(例如,国际象棋中的一个动作)的意义,当他掌握了控制棋子使用的规则”(第 16-17 页)。 情况并非如此。 我,一个国际象棋新手,可能已经掌握了主教可以在棋盘上斜着移动的事实。 那个相对微不足道的概念对我在主教靠近对手的皇后时移动主教的意义毫无意义。 我可能没有注意到我这样做; 我(或我的对手)可能没有意识到我让皇后或主教陷入危险的境地; 我当然可能不知道我的对手,如果他是一个经验丰富的棋手,可能认为这一招是大胆的或荒谬的。 而且,如果我们碰巧在中世纪的比赛中下棋,我可能不知道我刚刚赢得了王国,或者把自己置于被斩首的境地。
简而言之,国际象棋走棋的大部分“意义”(我首先可以谈论它,只有忽略了这场讨论似乎涉及对“意义”的另一种潜在用途来定义“意义”)包含了一些远远超出“控制棋子使用的规则”的掌握。 在许多情况下,无论人还是计算机都没有掌握国际象棋走棋的意义,即使在这种情况下,“意义”仅被解释为走棋对后续走棋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计算机在“理解意义”方面正在逐渐变得比人更熟练)。 可能性太多了。
据哈贝马斯说,规则“规定了某人如何产生……诸如数字、图形和文字之类的象征性形式”(第 16 页)。 情况显然并非如此。 在特定环境中,规则可能会告诉我,我可以将主教从当前位置斜着移动一、二或三个格。 但是(除了我别无选择时的罕见情况),规则并没有告诉我移动多少格,也没有告诉我是否应该移动主教。 同样,参考哈贝马斯给出的另一个例子,某人可以继续背诵一个等比数列,这可能与选择该特定数列的原因无关,而与另一个可能更无聊或更难的数列无关; 它也不一定决定何时停止背诵并转而做其他事情。 规则是既定的事实,就像我的年龄和性别一样,在其中产生象征性形式; 但它们通常不会“规定”这些形式。
虽然承认这些例子,国际象棋和几何,可能反映了维特根斯坦的品味,而不是哈贝马斯的品味,但要求这些例子是否能说明它们所引用的企业性质,似乎是合理的。 国际象棋确实,或者至少可以,传达信息; 但这不是它的主要目的。 这是一场游戏。 同样,背诵等比数列是交流的,但交流并不是人们学习如何使用等比数列的主要目的。 他们希望解决几何方面可能不会与其他人交流的问题。
当然,哈贝马斯引用这些例子是为了服务于一个更大的观点。 但是,在绕开中心点的情况下追求脑力抽象,会带来这样一种风险:在途中可能会遇到进一步的困难。 在这种情况下,关于规则的讨论暴露了这样一种可疑的信念,即规则可以“用来解释例子的意义”(第 16 页)。 如果事实是“理论负载”(Hanson,1958,第 19 页)——也就是说,观察到的东西会受到思考的影响——那么似乎例子的意义可以通过解释它的规则来确定。 在这种情况下,无限数量的规则可以“解释”同一例子的不同意义。 这种情况似乎发生在例如圣经解释中——在几个世纪中,同一节经文“支持”了令人印象深刻的多样化的解释。
抽象的例子(例如,国际象棋、几何)能否很好地描述规则的性质,这一点并不立即明朗。 当目标是得出关于人、交流和社会的结论时,似乎现实世界的例证会更合适。 为此,在发生有趣交流的社会世界中,也许没有比在法律中发现的更能体现对规则的奉献的例子了。 法律中的所有内容都指向在日常生活情况中发现和解释控制行为的规则。
然而,这种法律取向的结果似乎与哈贝马斯讨论的内容截然不同。其中一个结果是产生了数百万页的司法意见、法律文书、国会法案、法律期刊等等。另一个结果是创造了一个由经过专门培训且收入丰厚的个人组成的特权阶层,他们主张和裁决对特定案件中规则可能是什么的不同观点。第三个结果源于前两个结果,即那些最迫切需要胜任的辩护和裁决的人和情况,可能恰恰是那些最常被拒绝此类结果的人和情况。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规则”模式很容易让人意识到,在上一段中萌发了一种意识,即规则在概念上可能是模糊的,在应用上可能是任意的——例如,“法治”可能只是对一种文化的理解和制度的简称,而这种文化作为整体比那个虚弱的术语更难移植,而这个术语假装要给它命名。
法治并不明显地支持哈贝马斯关于规则的功能和行为的概括。对法治的讨论提出了另一个与上面引用的哈贝马斯所说的话的困难,他说,“一个主体S只有在改变应用条件下遵循同一条规则时才能遵循一条规则——否则他就不是在遵循规则。”如果选择法律而不是象棋作为说明的基础,人们会观察到,在实践中发生的事情有时与哈贝马斯所说的是相反的。也就是说,有时人们会遵循他们认为是规则的东西,并且他们被当地法官在这样做时得到肯定。然而,然后有人决定上诉,高等法院推翻了判决。在这种情况下,事实证明,“在变化的条件下遵循同一条规则”恰恰不是所要求的。科学探究中也出现了类似的问题——有时,我们认为我们理解的规则与我们认为的理解不一样。
在所谓的法治中,真正支配一种情况的规则可能不是“遵循法律书籍[或上诉法院]所说的话”。相反,正如执业律师所知,正如一些法官承认的那样(例如,Posner,1990),决定规则规范的因素可能包括一系列务实的格言,例如“合法”被定义为“与有管辖权的法官的意愿相符”的那条格言(Bierce,1911)。在准备向史密斯法官提起诉讼时,律师应该遵循这些格言中的哪一条?律师需要关于规则的规则,一个规则来指示何时他/她已经到达了规则的底部,不需要进一步寻找支配特定情况的规则。
规则导向远没有哈贝马斯想要的那么有前瞻性,它可能起着主要的历史作用:作为一个守规则的人,你可能实际上只和你最后一次工作一样好。
象棋和几何学的例子之所以能掩盖这些复杂性,正是因为它们过于简单;它们的功能与规则在人类经验中的运作(以及局限性)基本无关。象棋选手、律师、拳击手和对话者都在一个丰富的环境中运作,这个环境包括规则、约束(例如,对手的技能)和优先事项(例如,获胜;或优雅地获胜;或获得最多的广告收入)。这些不同的影响以无数种方式结合在一起,暗示了人们所选择的行为的各种方案。就好像一个人面对一个简单的规则,并被要求通过符合该规则的行为来证明对该规则的理解,这等于给现实强加了一种狭隘的单调分析,很容易忽视相关现象中最有趣的部分。
同样,为了简洁起见,本分析并没有继续进行到哈贝马斯关于意义同一性和主体间有效性之间的区别,前者包括遵循规则,而后者则包含对违反规则的判断(TCA2,第16页)。再次,有可能对他在审查主体间有效性时提出的各种断言提出质疑(例如,他对人们不能为自己严格制定规则的违反直觉的立法(第18页))。就目前而言,也许可以注意到,判断违反规则的行为需要对规则是什么有一定的认识——而根据这里提供的分析,这似乎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结论
[edit | edit source]本文重点关注了哈贝马斯巨著的某个小节中的推理的一个或两个方面。我选择这个小节是因为它的主题对我来说很有趣,尤其是它可能与我对当代知识观的持续探究有关。
通过对几行文字进行仔细审查,我希望能够引起一些反应,帮助我更深入地理解TCA的这一部分。我可能也无意中说明了我阅读TCA的经验本质,在这个过程中,我不断地想起本杰明·斯托尔伯格的话(无法引用):“专家是一个避免小错误的人,因为他正在走向重大的谬误。”并不是说我知道如何将这句话应用到我对TCA的研究中。我不确定哈贝马斯是否避免了小错误;我不确定他是否犯了一个重大的谬误。也许在他的情况下,恰恰相反,在两个方面都是这样。
我所知道的是,我发现他的作品很难读,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正如本文所示)似乎几乎每一页都会提出许多问题。这足以让人更喜欢格言、诗歌,甚至电子邮件——任何东西都比智力上的政变,唯一的、压倒性的、表面上的杰作,即巨著。这样的政变,就像它的政治对应物一样,会削弱那些想要质疑它的人的权力;它让人感觉读者应该欣赏对最高视角的追求,在天才继续前进时,放弃他们的小问题和难以忍受的不确定性。
尽管在书籍出版的世界中存在公认的惯例,但这种独白似乎与TCA所呼应的对对话交流的愿景奇怪地不相容。本文表明,那本冗长作品中的一页就可以提出如此多的问题,足以让人对这项宏伟的事业产生怀疑。
参考文献
[edit | edit source]Adams, B. N., & Sydie, R. A. (2002). 当代社会学理论。 千橡市,加利福尼亚州:松树堡出版社。
Berger, P. L., & Luckmann, T. (1966). 社会现实的建构:知识社会学的论文。 花园城,纽约:Doubleday。
Bierce, A. (1911). 魔鬼的词典。 克利夫兰:世界出版社。2007年2月4日从http://www.alphadictionary.com/articles/devils_dictionary/l.html检索。
Blumer, H. (1969). 象征互动主义:视角与方法。 英格伍德崖,新泽西州:普伦蒂斯·霍尔出版社。
Collins, R. (1988). 为了社会学哲学。理论与社会,17(5), 669-702。
Habermas, J. (1984a). 交往行动理论:卷1。理性与社会的理性化 (T. McCarthy, Trans). 波士顿:Beacon出版社。(原著出版于1981年)
Habermas, J. (1984b). 交往行动理论:卷2。生活世界与系统:对功能主义理性的批判 (T. McCarthy, Trans). 波士顿:Beacon出版社。(原著出版于1981年)
Hanson, N. R. (1958). 发现模式。 剑桥,英国:剑桥大学出版社。
Lee, O. (1999). 跨学科的社会理论:文化研究与社会学。社会学论坛,14(4), 547-581。
Mead, G. H. (1934). 心智、自我与社会 (C. W. Morris, Ed.). 芝加哥:芝加哥大学出版社。
Posner, R. A. (1990). 法理问题。 剑桥,马萨诸塞州:哈佛大学出版社。
Schwandt, T. A. (1994). 建构主义、解释主义的人类探究方法。在N. K. Denzin & Y. S. Lincoln (Eds.), 定性研究手册 (pp. 118-137). 千橡市,加利福尼亚州:Sage。
Turner, J. H. (1986). 社会学理论的结构。 芝加哥:Dorsey出版社。
维基百科。(2007)。意义(语言学)。2007年2月4日从http://en.wikipedia.org/wiki/Meaning_%28linguistic%29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