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教/印度教神祇
印度教有很多神祇,受到所有人的崇拜,还有数千个地方神祇,其崇拜仅限于某个特定群体或地区。多神教的实践并不禁止对一个神的独神论崇拜。印度教包含了所有神祇的显现都来自同一个宇宙现实(梵天)的信仰。基督教在耶稣的神性方面有类似的意识形态;上帝的儿子被安置在地球上以指导和教诲。对基督的信仰接受了神性的二元性;上帝意志的物理显现的品质与上帝绝对存在的单一原则直接一致。多神教和一神论仪式中的一个共同因素是将精神属性赋予一个人,其角色是神圣任命的,但他们本身并非单一神的显现。基督徒对基督母亲玛丽的看法具有这种品质。玛丽是上帝之子的母亲,但基督徒承认她是约瑟的妻子,而不是上帝的妻子。在意大利和西班牙,对玛丽的崇拜形成了其他欧洲国家(例如英国)没有的文化定义。印度次大陆也是如此,语言、习俗和地区可能会决定神祇的首要地位。印度教可以被描述为一种宗教,其多神教仪式和信仰可以与更广泛的潜在一神论原则相协调。
在印度教中,“你可以自由选择你最喜欢的上帝/女神来祈祷”,就像选择适合你头部的帽子一样。
毗湿奴是印度教徒崇拜的至高神祇之一。早期的雅利安宗教将毗湿奴描述为与太阳有关的神,但在早期吠陀时期他并非主要人物。正是通过摩诃婆罗多的故事,毗湿奴才被视为印度教中的一位主要神。人们相信,当毗湿奴被要求对抗邪恶时,他会以其他形式显现自己。毗湿奴最著名的化身是罗摩和克里希纳。毗湿奴是三位一体的一部分,与湿婆和梵天并列。这三位神祇被认为维护着宇宙:梵天是创造者,毗湿奴是维护者或保护者,湿婆是毁灭者或转化者。即使佛陀也被认为是毗湿奴的第九个化身。
湿婆是一位至高无上的对立神祇。毁灭者和创造者;一位无比仁慈的上帝,他的怒火无情;内省和外在关注的主人。在印度教艺术中,湿婆有时被描绘成拥有第三只眼睛,当这只眼睛向内转向冥想时,它会照亮他的思想和行动。湿婆是吠陀神鲁德拉的印度教名字,他在《梨俱吠陀》中首次被提及。湿婆这个词最初被用来代表鲁德拉的一个方面,但最终转变为包含鲁德拉的全部本质。这种古老的血统可以在印度文明中追溯数千年,湿婆迷住心灵的力量从未减弱。湿婆的多种形式:乞丐、瑜伽士、跳舞者——一直是印度教艺术家不断灵感的源泉。在吠陀经文中,鲁德拉是道德、行为和法律的保护者,在这个角色中,他命令每个印度教徒必须按照道德规范生活。
梵天是一位与地球创造有关的神祇。梵天是印度教神学中最古老的神之一。他作为创造者的角色将他置于毗湿奴(保护者)和湿婆(毁灭者)之前。在古代印度的早期吠陀时期,印度教徒将梵天置于三位一体的顶峰,并且他被赋予了比湿婆或毗湿奴更高的地位。随着印度文明的进步,梵天的崇拜减少了,湿婆和毗湿奴的重要性也随之提高。如今在印度,只有少数寺庙是专门供奉他的。印度教的肖像学显示梵天有四个头和四只手臂。这种形式的扩展是印度教宗教艺术的典型特征,它代表了神祇可能具有的多种主题。梵天的四个头永远发出四部吠陀经(《梨俱吠陀》、《 साम吠陀》、《 अथर्ववेद》和《 यजुर्वेद》),这是印度教最早的圣典。四只手臂分别握着宗教物品。
- 吠陀经 - 知识
- Kamandalu - 用金属或椰子壳制成的罐子,里面装着水;象征着创造开始的第一个元素。
- Akshamālā - 一串念珠,他用它来记录宇宙的时间。
- 杓子 - 用于宗教仪式中倾倒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