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经济思想史/导论

来自维基教科书,开放的书籍,开放的世界

经济思想史是一段迷人的旅程,跨越几个世纪,穿梭于不同文化和时代的知识景观。其核心是探讨社会如何分配资源以满足其需求和愿望。我们的旅程始于古代,当时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哲学家思考着经济学原理。亚里士多德在他的著作《政治学》中深入探讨了“oikonomia”的概念,侧重于家庭管理和商品交换。

快进到18世纪,我们遇到了苏格兰启蒙思想家,特别是亚当·斯密。在他具有开创性的著作《国富论》中,斯密为古典经济学奠定了基础。他引入了“看不见的手”的概念,认为个人追求自身利益,无意中通过市场机制为社会的整体福祉做出了贡献。

19世纪见证了各种经济理论的兴起。卡尔·马克思,一位德国哲学家和经济学家,发展了共产主义理论,批评资本主义固有的阶级斗争。与此同时,像阿尔弗雷德·马歇尔这样的新古典经济学家应运而生,强调供求关系在决定价格和资源分配中的作用。

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促进了凯恩斯经济学的發展,以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的名字命名。凯恩斯主张政府干预以管理经济衰退,挑战了自由放任的观点。他的思想在战后时期获得了重要地位,影响了政策制定。

20世纪后半叶见证了货币主义的兴起,由米尔顿·弗里德曼等经济学家领导。货币主义者主张通过操纵货币供应量来控制通货膨胀,挑战了凯恩斯主义的正统观点。这一时期也见证了行为经济学的出现,它将心理学见解融入到对经济决策的理解中。

当我们迈入21世纪,新的经济范式继续出现。发展经济学侧重于解决全球不平等问题,环境经济学努力应对可持续性问题,行为金融学探索影响金融决策的心理因素。数字时代引发了关于零工经济、自动化以及技术对传统经济结构的影响的讨论。经济思想的演变在20世纪随着新理论和观点的出现而继续展开。二战结束后,建立了以1944年举行的布雷顿森林协定命名的布雷顿森林体系。该体系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奠定了基础,这些机构旨在稳定和重建全球经济。

在此期间,新古典综合应运而生,将凯恩斯主义思想与新古典经济学相结合。保罗·萨缪尔森等经济学家在调和表面上截然不同的观点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强调了市场力量和政府干预在维持经济稳定方面的双重重要性。

随着20世纪的推移,焦点转向发展经济学。罗斯托和普雷维什等学者探讨了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动力,强调了工业化的作用以及全球贸易不平等带来的挑战。

20世纪70年代是一个转折点,供应方经济学兴起。受亚瑟·拉弗等思想家的影响,这种观点认为,降低税率可以刺激经济增长。与此同时,石油危机和滞胀挑战了现有的经济范式,导致对政策方法的重新评估。

20世纪后半叶也见证了环境经济学作为一个独立领域的出现。对资源枯竭、污染和气候变化的担忧促使经济学家将环境因素纳入经济分析。这引发了关于可持续发展的讨论,以及将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相平衡的必要性。

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着冷战的结束和经济意识形态的转变。市场导向改革的胜利和全球化的蔓延成为20世纪后期的决定性特征。世界贸易组织(WTO)等机构获得了重要地位,倡导自由贸易和经济自由化。

进入21世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促使人们重新评估经济模型。关于金融市场稳定性和监管框架作用的问题再次引起关注。约瑟夫·斯蒂格利茨和保罗·克鲁格曼等经济学家为关于危机影响和改革必要性的讨论做出了贡献。

近年来,数字革命为经济讨论带来了新的动力。零工经济,以临时性和灵活的就业为特征,挑战了传统的劳动力市场模式。收入不平等、技术性失业以及人工智能对工作的影响是经济学领域持续争论的主题。

[1]

参考文献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1. 凯恩斯,约翰·梅纳德(2018),"古典经济学的假设"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瑞士苏黎世:施普林格国际出版,第 5-20 页,ISBN 978-3-319-70343-5,检索于 2024-01-24
华夏公益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