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兰教史/近代/巴林
18世纪后期,阿勒哈里发家族从邻近的卡塔尔发动入侵,并占领了这些岛屿。为了确保巴林不被伊朗控制,酋长国与英国签订了条约,成为英国的保护国。当时的岛屿人口估计不到10,000人。
1932年,巴林发现了石油,并迅速实现现代化。巴林是整个地区第一个发现石油的地方。这也加深了与英国的关系,英国将更多基地迁往巴林。随着国家的发展,英国的影响力继续扩大,最终任命查尔斯·贝尔格雷夫为顾问;贝尔格雷夫在巴林建立了现代教育体系。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反英情绪在整个阿拉伯世界蔓延,并在巴林引发了骚乱。骚乱的矛头指向了犹太社区,该社区成员包括为石油公司工作的杰出作家和歌手、会计师、工程师和中层管理人员、在整个半岛开展业务的纺织商人[犹太人被禁止永久定居沙特阿拉伯]以及自由职业者。在1947年的事件之后,巴林犹太社区的大多数成员放弃了他们的财产,撤离到孟买,后来定居在巴勒斯坦(后来的以色列 - 特拉维夫的帕德斯哈纳社区)和英国。截至2007年,该国还有36名犹太人。
赔偿问题一直没有解决。1960年,英国将巴林的未来提交国际仲裁,并请求联合国秘书长承担这一责任。1970年,伊朗对巴林和其他波斯湾岛屿提出领土主张。然而,在与英国的协议中,伊朗同意如果其其他要求得到实现,将“不追求”对巴林的领土主张。随后的全民公决中,巴林人确认了他们脱离英国的独立地位及其阿拉伯身份。至今,巴林仍然是阿拉伯国家联盟和海湾合作委员会的成员国。
1971年8月15日,英国从巴林撤军,使巴林成为一个独立的酋长国。1980年代的石油繁荣极大地促进了巴林的发展,但其衰退带来的负面影响也十分严重。然而,该国已经开始多元化经济,并从1970年代开始的黎巴嫩内战中获益;巴林取代贝鲁特成为中东的金融中心,因为黎巴嫩庞大的银行业在战争中被赶出该国。
在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之后,巴林什叶派原教旨主义者于1981年在名为“巴林解放伊斯兰阵线”的掩护组织的支持下策划了一次未遂政变。政变将把流亡在伊朗的什叶派教士哈迪·穆达里西·穆罕默德·阿里设为最高领导人,领导一个神权政府。
1994年,妇女参与体育赛事引发了不满的什叶派伊斯兰主义者的一波骚乱。在1990年代中期,该王国受到零星暴力的严重影响,政府与原教旨主义者之间的暴力事件导致40多人丧生。
1999年3月,哈马德·本·伊萨·阿勒哈里发国王继任其父成为国家元首,并建立了议会选举,赋予妇女投票权,并释放了所有政治犯。大赦国际将这些举措描述为“人权史上的一个历史性时期”。该国于2002年宣布为王国。以前,它被认为是一个国家,官方称为“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