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至内容

文学/诗歌史

来自Wikibooks,开放世界中的开放书籍

诗歌及其讨论有着悠久的历史。早期对诗歌的定义尝试,例如亚里士多德的《诗学》,侧重于演讲在修辞学、戏剧、歌曲和喜剧中的运用。后来的尝试集中在重复和押韵等特征上,并强调了将诗歌与散文区分开来的美学。从20世纪中叶开始,诗歌有时被更宽泛地定义为一种使用语言的基本创造性行为。

诗歌通常使用特定的形式和惯例来扩展单词的字面含义,或唤起情感或感官反应。诸如assonance(类似元音)、alliteration(头韵)、onomatopoeia(拟声)和节奏等手法有时被用来达到音乐或咒语般的效果。诗歌对歧义、象征、讽刺和其他修辞格的使用,往往使诗歌具有多种解释。同样,隐喻和明喻在原本不同的意象之间创造了一种共鸣——意义的叠加,形成以前未曾感知到的联系。在各个诗节之间,在其韵律或节奏的模式中,也可能存在类似的共鸣形式。

某些形式的诗歌是特定文化和类型的专属,回应了诗人写作语言的特征。虽然习惯于将诗歌与但丁、歌德、密茨凯维支和鲁米联系起来的读者可能会认为诗歌是用押韵行和规则的韵律写成的,但也有像杜甫和贝奥武夫那样的传统,它们使用其他方法来实现节奏和悦耳的声音。在当今全球化的世界中,诗人常常借鉴不同文化和语言的风格、技巧和形式。

作为一种艺术形式的诗歌可能早于文字的出现。从吠陀经(公元前1700-1200年)到奥德赛(公元前800-675年)的许多古代作品,似乎都是以诗歌形式创作的,以帮助史前和古代社会记忆和口头传播。在大多数有文字记载的文化中,诗歌都出现在最早的记录中,在早期的巨石、符石和石碑上发现了诗歌片段。


吉尔伽美什史诗的洪水泥板,阿卡德语,约公元前2千年。现存且已知的最古老的史诗之一是吉尔伽美什史诗,创作于公元前3千年的苏美尔(美索不达米亚,今伊拉克),它最初是用楔形文字写在泥板上,后来也写在莎草纸上。其他古代史诗包括希腊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罗马民族史诗维吉尔的《埃涅阿斯纪》以及印度史诗《罗摩衍那》和《摩诃婆罗多》。

古代思想家为了确定是什么使诗歌作为一种形式具有独特性,以及是什么将好的诗歌与坏的诗歌区分开来,从而产生了“诗学”——对诗歌美学的学习。一些古代社会,例如中国通过《诗经》(儒家五经之一),发展出了具有仪式和美学意义的诗歌典范。最近,思想家们一直在努力寻找一个能够涵盖诸如乔叟的《坎特伯雷故事集》和松尾芭蕉的《奥库之细道》之间巨大形式差异的定义,以及从《塔纳赫》宗教诗歌、爱情诗歌和说唱音乐等跨越不同语境的差异。

语境对于诗学以及诗歌类型和形式的发展至关重要。记录史诗中历史事件的诗歌,如《吉尔伽美什》或菲尔多西的《列王纪》,必然会很长且具有叙事性,用于礼拜目的的诗歌(赞美诗、诗篇、经文和圣训)很可能具有鼓舞人心的基调,而挽歌和悲剧则旨在唤起深刻的情感反应。其他语境包括格里高利圣咏、正式或外交演讲、政治修辞和讽刺、轻松的儿歌和无意义的韵文,甚至医学文本。

古典思想家将分类作为一种定义和评估诗歌质量的方法。值得注意的是,现存的亚里士多德《诗学》片段描述了三种诗歌类型——史诗、喜剧和悲剧“高宗皇帝(宋朝)的《天山四言诗》”。

诗歌及其讨论有着悠久的历史。早期对诗歌的定义尝试,例如亚里士多德的《诗学》,侧重于演讲在修辞学、戏剧、歌曲和喜剧中的运用。后来的尝试集中在重复和押韵等特征上,并强调了将诗歌与散文区分开来的美学。从20世纪中叶开始,诗歌有时被更宽泛地定义为一种使用语言的基本创造性行为。

诗歌通常使用特定的形式和惯例来扩展单词的字面含义,或唤起情感或感官反应。诸如assonance(类似元音)、alliteration(头韵)、onomatopoeia(拟声)和节奏等手法有时被用来达到音乐或咒语般的效果。诗歌对歧义、象征、讽刺和其他修辞格的使用,往往使诗歌具有多种解释。同样,隐喻和明喻在原本不同的意象之间创造了一种共鸣——意义的叠加,形成以前未曾感知到的联系。在各个诗节之间,在其韵律或节奏的模式中,也可能存在类似的共鸣形式。

某些形式的诗歌是特定文化和类型的专属,回应了诗人写作语言的特征。虽然习惯于将诗歌与但丁、歌德、密茨凯维支和鲁米联系起来的读者可能会认为诗歌是用押韵行和规则的韵律写成的,但也有像杜甫和贝奥武夫那样的传统,它们使用其他方法来实现节奏和悦耳的声音。在当今全球化的世界中,诗人常常借鉴不同文化和语言的风格、技巧和形式。

作为一种艺术形式的诗歌可能早于文字的出现。从吠陀经(公元前1700-1200年)到奥德赛(公元前800-675年)的许多古代作品,似乎都是以诗歌形式创作的,以帮助史前和古代社会记忆和口头传播。在大多数有文字记载的文化中,诗歌都出现在最早的记录中,在早期的巨石、符石和石碑上发现了诗歌片段。

吉尔伽美什史诗的洪水泥板,阿卡德语,约公元前2千年。

现存最古老的诗歌是吉尔伽美什史诗,创作于公元前3千年的苏美尔(美索不达米亚,今伊拉克),它最初是用楔形文字写在泥板上,后来也写在莎草纸上。其他古代史诗包括希腊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罗马民族史诗维吉尔的《埃涅阿斯纪》以及印度史诗《罗摩衍那》和《摩诃婆罗多》。

古代思想家为了确定是什么使诗歌作为一种形式具有独特性,以及是什么将好的诗歌与坏的诗歌区分开来,从而产生了“诗学”——对诗歌美学的学习。一些古代社会,例如中国通过《诗经》(儒家五经之一),发展出了具有仪式和美学意义的诗歌典范。最近,思想家们一直在努力寻找一个能够涵盖诸如乔叟的《坎特伯雷故事集》和松尾芭蕉的《奥库之细道》之间巨大形式差异的定义,以及从《塔纳赫》宗教诗歌、爱情诗歌和说唱音乐等跨越不同语境的差异。

语境对于诗学以及诗歌类型和形式的发展至关重要。记录史诗中历史事件的诗歌,如《吉尔伽美什》或菲尔多西的《列王纪》,必然会很长且具有叙事性,用于礼拜目的的诗歌(赞美诗、诗篇、经文和圣训)很可能具有鼓舞人心的基调,而挽歌和悲剧则旨在唤起深刻的情感反应。其他语境包括格里高利圣咏、正式或外交演讲、政治修辞和讽刺、轻松的儿歌和无意义的韵文,甚至医学文本。

古典思想家将分类作为一种定义和评估诗歌质量的方法。值得注意的是,现存的亚里士多德《诗学》片段描述了三种诗歌类型——史诗、喜剧和悲剧——并根据每种类型的根本目的制定了规则来区分每种类型中最高质量的诗歌。后来的美学家确定了三大类型:史诗诗歌、抒情诗歌和戏剧诗歌,将喜剧和悲剧视为戏剧诗歌的子类型。

亚里士多德的作品在伊斯兰黄金时代期间对整个中东产生了影响,并在文艺复兴时期对欧洲产生了影响。后来的诗人和美学家经常将诗歌与散文区分开来,并在与之相对立的情况下对诗歌进行定义,散文通常被理解为一种倾向于逻辑阐释和线性叙事结构的写作。

这并不意味着诗歌没有逻辑或缺乏叙事,而是说诗歌试图在不承担逻辑或叙事思维过程负担的情况下呈现美或崇高。英国浪漫主义诗人约翰·济慈将这种对逻辑的逃避称为“消极能力”。这种“浪漫主义”的方法将形式视为成功诗歌的关键要素,因为形式是抽象的,并且不同于潜在的概念逻辑。这种方法一直影响到20世纪。

在此期间,各种诗歌传统之间也出现了更多互动,部分原因是欧洲殖民主义的蔓延以及随之而来的全球贸易的兴起。除了翻译的繁荣之外,在浪漫主义时期,许多古代作品被重新发现。

古英语史诗《贝奥武夫》是用头韵诗写成的,并且以段落形式呈现,没有分成行或节。

诗歌的一个显著特征是韵律,或重读和非重读音节的模式。然后,这些音节被组合成称为“音步”的单位。音步组合成一行,根据包含的音步数量命名。诗歌方案用音步和行数来描述。例如,莎士比亚使用的抑扬格五步诗,由五行组成,每个音步都是一个抑扬格。

山丘、溪流、静止的湖泊和树林的小精灵们,
还有你们,在沙滩上用无痕的足迹
追逐着退潮的海神,并逃离他




- 《暴风雨》,莎士比亚,5.1

在许多语言中,包括现代欧洲语言和阿拉伯语,诗人使用设定模式的押韵作为特定诗歌形式的结构元素,例如民谣、十四行诗和押韵对联。然而,即使在欧洲传统内部,结构性押韵的使用也不是普遍的。许多现代诗歌避免使用传统的押韵方案。古典希腊语和拉丁语诗歌不使用押韵。押韵在中世纪后期进入欧洲诗歌,部分原因是安达卢斯(今西班牙)的阿拉伯语的影响。阿拉伯语诗人从6世纪文学阿拉伯语的首次发展开始就广泛使用押韵,就像在他们冗长的押韵长诗中一样。一些押韵方案与特定的语言、文化或时期相关联,而其他押韵方案则实现了跨语言、文化或时期的使用。一些形式的诗歌具有始终如一且定义明确的押韵方案,例如“王室赞歌”或“鲁拜集”,而其他诗歌形式则具有可变的押韵方案。

大多数押韵方案使用与押韵集对应的字母来描述,因此,如果四行诗的第一、第二和第四行彼此押韵,而第三行不押韵,则称该四行诗具有“a-a-b-a”押韵方案。例如,鲁拜集形式就使用了这种押韵方案。同样,“a-b-b-a”四行诗(称为“封闭韵”)被用于诸如彼特拉克十四行诗等形式。

一些诗歌不依赖于押韵,而是依赖于其他声音技巧。头韵和类似元音在早期日耳曼语、北欧语和古英语诗歌的结构中发挥了关键作用。早期日耳曼诗歌的头韵模式将韵律和头韵交织在一起作为其结构的关键部分,因此韵律模式决定了听众何时期望出现头韵。这可以与大多数现代欧洲诗歌中头韵的装饰性使用进行比较,在这些诗歌中,头韵模式不是正式的或贯穿整个诗节的。头韵在押韵结构不太丰富的语言中特别有用。类似元音,即在一个单词中使用相似的元音而不是在单词开头或结尾使用相似的音,在斯卡尔德诗歌中被广泛使用,但可以追溯到荷马史诗。因为动词在英语中承载了大部分音调,所以类似元音可以松散地唤起汉语诗歌的音调元素,因此在翻译汉语诗歌时很有用。辅音和谐发生在一个句子中重复辅音音,而不是只将声音放在单词的前面。辅音和谐产生的效果比头韵更微妙,因此作为结构元素的用处不大。

华夏公益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