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政治思想史/尼可洛·马基雅维利
尼可洛·马基雅维利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外交官、政治家、历史学家、哲学家、人文主义者和作家。他常被称为现代政治科学之父。他曾在佛罗伦萨共和国担任高级官员多年,负责外交和军事事务。他还创作过喜剧、狂欢节歌曲和诗歌。他的私人信件在意大利语中享有盛誉。他从1498年到1512年担任佛罗伦萨共和国第二秘书处秘书,当时美第奇家族掌权。他在1513年写下了他最著名的作品《君主论》.
马基雅维利出生于意大利佛罗伦萨,是律师贝尔纳多·迪·尼可洛·马基雅维利和他的妻子巴托洛梅娅·迪·斯特凡诺·内利的第三个孩子,也是第一个儿子。[1] 马基雅维利家族被认为是来自古老的托斯卡纳侯爵家族,并产生了13位佛罗伦萨正义旗手,[2] 这是九名公民组成的政府(或称为西尼奥里亚)中的一项职位,每两个月通过抽签选出。但即使在共和国政权下,他也从未成为佛罗伦萨的正式公民,因为当时佛罗伦萨公民身份的性质所致。马基雅维利于1502年与玛丽埃塔·科西尼结婚。[3]
马基雅维利出生在一个动荡的时代,教皇们对意大利城邦发动了贪婪的战争,人们和城市经常失去权力,因为法国、西班牙和神圣罗马帝国为了争夺地区影响力和控制权而展开战斗。政治军事联盟不断变化,以雇佣军队长(雇佣军领袖)为特征,他们会毫无预兆地改变立场,并且出现了许多短命政府的兴衰。[4]
马基雅维利接受了语法、修辞学和拉丁语的教育。人们认为他没有学习希腊语,尽管当时佛罗伦萨是欧洲希腊学研究中心之一。1494年,佛罗伦萨恢复了共和国,驱逐了统治佛罗伦萨约60年的美第奇家族。在萨伏纳罗拉被处决后不久,马基雅维利被任命为第二秘书处的官员,这是一个中世纪的写作机构,马基雅维利负责制作佛罗伦萨政府的官方文件。[5] 不久之后,他还被任命为自由与和平十人委员会的秘书。
在16世纪的头十年,他执行了多项外交任务,最著名的是前往罗马教廷。佛罗伦萨派他前往比斯托亚,平息两个敌对派系的领导人,他们在1501年和1502年爆发了骚乱;当这一努力失败后,这些领导人被逐出城市,这是马基雅维利从一开始就支持的策略。[6] 从1502年到1503年,他目睹了切萨雷·博吉亚(1475-1507)及其父亲亚历山大六世的残酷的国家建设方法,他们当时正在试图将意大利中部的很大一部分纳入自己的统治之下。[7] 保护教会利益的借口被博吉亚家族用来作为他们行为的部分理由。其他前往路易十二和西班牙王室的访问影响了他的著作,如《君主论》.
在16世纪初,马基雅维利构想了一个为佛罗伦萨服务的民兵,然后他开始招募并建立它。[8] 他不信任雇佣军(他在官方报告中解释了这种不信任,并在后来的理论著作中阐述了雇佣军的不爱国和在战争中缺乏投入,导致他们效忠不坚定,在最需要的时候往往不可靠)。[9] 相反,他用公民组建了他的军队,这一政策屡获成功。到1506年2月,他已经能够让四百名农民列队游行,装备齐全(包括铁制胸甲),并配备长矛和小型火器。[10] 在他的指挥下,佛罗伦萨公民士兵在1509年击败了比萨。[11]
马基雅维利的成功并没有持续下去。1512年8月,美第奇家族在教皇朱利叶斯二世的支持下,使用西班牙军队在普拉托击败了佛罗伦萨人。[12] 在围城之后,索德里尼辞去佛罗伦萨国家元首的职位,流亡海外。这段经历,就像马基雅维利在外国法院和博吉亚家族的经历一样,极大地影响了他的政治著作。佛罗伦萨城邦和共和国被解散,马基雅维利被剥夺了职位,并被驱逐出城一年。[13] 1513年,美第奇家族指控他密谋反对他们,并将他监禁。[14] 尽管他遭受酷刑[13](“绳刑”,即囚犯被绑住手腕从后方吊起,迫使手臂承受身体重量,导致肩膀脱臼),他否认参与,并在三周后获释。
然后,马基雅维利退休到他在佩尔库西纳的圣安德烈亚的农场庄园,靠近瓦尔迪佩萨的圣卡西阿诺,在那里他专注于研究和写作他的政治论文。他访问了法国、德国和意大利的多个地方,在那里他曾代表佛罗伦萨共和国。[13] 由于绝望地无法直接参与政治事务,一段时间后,他开始参加佛罗伦萨的知识分子群体,并写了一些戏剧,这些戏剧(与他的政治理论作品不同)在他有生之年既受欢迎又广为人知。政治仍然是他主要的热情,为了满足这一兴趣,他与政治联系更密切的朋友保持着著名的通信,试图再次参与政治生活。[15] 在给弗朗切斯科·维托里的一封信中,他描述了自己的经历
当夜幕降临,我回到家,去我的书房。在门口,我脱下沾满泥土和污垢的工作服,换上大使会穿的衣服。衣冠楚楚地,我走进那些早已逝去的统治者的古代宫廷。在那里,我受到热烈的欢迎,我享受着唯一我认为有营养的、我生来就喜欢品尝的食物。我不羞于与他们交谈,请他们解释他们的行为,他们出于仁慈,回答我。四个小时过去了,我没有任何焦虑。我忘记了所有的烦恼。我不再害怕贫困,也不再害怕死亡。我完全沉浸在他们之中。[16]
马基雅维利于 1527 年去世,享年 58 岁,之前他接受了临终圣事。[17] 他被埋葬在佛罗伦萨的圣十字架教堂。一块纪念他的墓志铭刻在他的纪念碑上。拉丁文的铭文是:TANTO NOMINI NULLUM PAR ELOGIUM(“如此伟大的名字,没有足够的赞美”或“没有悼词(能够)与如此伟大的名字相匹配”)。
《君主论》
[edit | edit source]《论李维》
[edit | edit source]参考资料和进一步阅读
[edit | edit source]- 尼科洛·马基雅维利 在维基百科。
- ↑ de Grazia (1989)
- ↑ Template:CathEncy
- ↑ Template:Harvcoltxt
- ↑ Maurizio Viroli, Niccolò's Smile: A Biography of Machiavelli (2000), ch 1
- ↑ Ridolfi, Roberto (17 June 2013). The Life of Niccolò Machiavelli. Routledge. p. 28. ISBN 9781135026615.
- ↑ Machiavelli 1981, notes.
- ↑ "Niccolo Machiavelli | Biography, Books, Philosophy, & Facts". Encyclopedia Britannica. Retrieved 28 July 2019.
- ↑ Viroli, Maurizio (9 January 2002). Niccolo's Smile: A Biography of Machiavelli. Macmillan. p. 81- 86. ISBN 9780374528003.
- ↑ 这一点在《君主论》第十二章中尤其突出。
- ↑ Viroli, Maurizio (9 January 2002). Niccolo's Smile: A Biography of Machiavelli. Macmillan. p. 81- 86. ISBN 9780374528003.
- ↑ Viroli, Maurizio (9 January 2002). Niccolo's Smile: A Biography of Machiavelli. Macmillan. p. 105. ISBN 9780374528003.
- ↑ 许多历史学家认为,这是由于皮耶罗·索德尼不愿意与正在围攻普拉托的美第奇家族妥协。
- ↑ a b c Machiavelli 1981, intro.
- ↑ Skinner, Quentin (12 October 2000). Machiavelli: 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 OUP Oxford. p. 36. ISBN 9780191540349.
- ↑ Niccolò Machiavelli (1996), Machiavelli and his friends: Their personal correspondence, Northern Illinois University Press, translated and edited by James B. Atkinson and David Sices.
- ↑ Joshua Kaplan, "Political Theory: The Classic Texts and their Continuing Relevance," The Modern Scholar (14 lectures in the series; lecture #7 / disc 4), 2005.
- ↑ “即使是像马拉泰斯塔和马基雅维利这样的男人,在远离教会的一生后,也都在临终时寻求教会的帮助和慰藉。两人都做了良好的忏悔,并领受了圣体。”—— 路德维希·冯·帕斯托,《教皇史》,第 5 卷,第 13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