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维基百科工作原理/内容/2

来自维基教科书,开放世界中的开放书籍

第 2 章。世界获得免费百科全书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世界获得免费百科全书
  1. 维基百科的使命
  2. 维基百科的起源
    1. 从古希腊到今天:百科全书
    2. 17 世纪后期:现代百科全书
    3. 维基百科作为百科全书
    4. 1960 年代和 1970 年代:Unix、网络和个人电脑
    5. 1980 年代:自由软件运动
      1. 维基百科和自由视角
    6. 1995 年:沃德的 Wiki
    7. 1997 年:开源社区
    8. 2000 年:在线社区动态
      1. 维基百科作为 Wiki 社区
    9. 2001 年:维基百科上线
    10. 今天的维基百科
    11. 未完成的业务
  3. 维基百科模式的辩论
    1. 错误信息:塞根索勒丑闻
    2. 业余贡献者、权威和学术界
      1. 维基百科和学术权威
      2. 维基百科和专家
      3. 学术权威的案例研究
      4. 笔名和声称的专业知识
      5. 业余爱好者的群体
  4. 总结


维基百科早期充满希望的梦想已经成为现实。现在有一个免费的在线百科全书,在第 1 章,维基百科有什么?中,您回顾了它的内容。但是是什么导致了维基百科的诞生,网站背后的理念是什么?

在《奇遇》中,意大利领先的学者和知识分子翁贝托·艾柯以这个想法结束了他的第一篇文章

毕竟,有教养的人的首要职责是始终准备重写百科全书。[2]

1994 年,当艾柯在博洛尼亚大学就“虚假的力量”发表演讲时,他自然没有字面意思。对他来说,百科全书是隐喻的;对信念的修正是文明能够质疑自身的标志,新的观点和发现,如科学进步或伪造的曝光,促使人们对知识进行新的总结。但维基百科让这个比喻栩栩如生:每天,数千人“重写百科全书”,没有人检查这些编辑是否拥有适当的学位或资格,甚至是否穿戴得体。

维基百科将百科全书、wiki 网站和免费开放内容的概念结合在一起,定义了如何由每个人构建一个免费的百科全书。在本章中,我们将探讨这三个理念及其演变,讨论项目背后的动机及其早期历史,并通过讨论一些常见的网站批评,以几个案例研究为中心,来检验维基百科方法的缺点。在本书的最后一章,我们将回到更近的历史和维基百科目前的组织方面。同时,当您阅读和编辑文章并参与社区讨论时,了解维基百科的哲学背景和影响是理解其工作原理的关键。


[2] ^ 参见翁贝托·艾柯,“虚假的力量”,收录于《奇遇:语言与疯狂》,威廉·韦弗译(纽约:哥伦比亚,1998 年),21。
华夏公益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