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领域
知识论(TOK)中的主要问题是“人们如何知道?”这门课程鼓励人们批判性地思考他们正在学习的科目,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所学内容。批判性思维包括提出好的问题、谨慎而精确地使用语言、用证据支持自己的观点、连贯地论证以及做出合理的判断。然而,鼓励人们对他们学习的每一门学科都进行批判性思考。TOK旨在帮助人们反思课堂上所学技能的进一步发展。
由于TOK关注“人们如何知道?”这个问题,自然需要花些时间谈论知识的本质。其中将要提出的问题包括:什么是知识?知识与信念有何区别?知识、信息和智慧之间有何区别?人们应该不惜一切代价追求真理,还是有一些东西最好不要知道?
在TOK中,可以说,有四种主要的方式来获取关于世界的知识:感知、语言、理性,以及情感。以你声称知道的任何东西为例,问问自己你是怎么知道的,你就可以把它追溯到这四种来源之一;要么你看到了它,要么你听到了它,要么你读到了它,要么你推理出来了,要么你有一种直觉认为它是真的。尽管它们有价值,但这些认识方式都没有是绝对可靠的。事实上,它们都是双刃剑,也就是说,它们既可以是知识的来源,也可以是知识的障碍。例如,许多知识主张都是基于感知的,但我们的感官有时会欺骗我们。我们的大部分知识都是由其他人“间接”传递给我们的,但他们使用的语言可能会误导我们。我们以自己是理性的动物而自豪,但我们经常在推理中犯错误,并且过于草率地得出结论。最后,我们有时会诉诸感觉和直觉来证明我们的知识主张,但它们并不是通往真理的可靠指南。
TOK探索了各种知识领域(AOK);数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历史、艺术、伦理学和宗教。在每个知识领域中,都提出了一个基本问题:“人们如何知道?”,并对感知、语言、理性以及情感在该科目中所起的作用进行了评估。还触及了一些“大问题”,这些问题处于知识的前沿,包括:
- 为什么数学如此有用?
- 科学能证明事物吗?
- 是什么让人类与众不同?
- 过去可以知道吗?
- 我们有自由意志吗?
- 是否存在任何普遍价值观?
- 每个人都是自私的吗?
- 艺术的目的是什么?
- 生命有意义吗?
对上述知识领域的异同进行考察,并提出各种跨学科问题,这将有助于人们思考不同学科是如何相互关联的,以及如何形成一个更加连贯和包容的世界观。
我们生活在一个奇怪而令人困惑的世界。尽管近年来知识爆炸式增长,但我们正面临着令人眼花缭乱的各种相互矛盾的信念。我们被告知,天文学家在理解我们所居住的宇宙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然而许多人仍然相信占星术。科学家声称恐龙在6500万年前灭绝了,然而有些人坚持认为恐龙和人类曾经同时存在。阿波罗11号于1969年登月,但有传言说一些人认为登月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伪造的。一些评论家将一件艺术作品誉为杰作,而另一些人则将其斥为垃圾。数百万人在信仰上帝,而无神论者则坚称“上帝已死”。面对如此混乱的各种观点,我们如何才能理解事物并形成一个连贯的现实图景?
考虑到一个人的学校教育,人们可能会认为知识是一种相对无问题的商品,它由教科书中发现的各种已被证明是真实的知识构成。但事情并不像那么简单。毕竟,如果一个人在一百年前甚至五百年前上过学,他就会学到一套不同的“真理”。这表明知识不是静止的,而是有历史的,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昨天的思想革命变成了今天的常识,今天的常识可能会变成明天的迷信。那么,有什么保证能证明我们目前对事物的理解是正确的呢?尽管过去五百年来智力取得了进步,但后代可能会回顾我们吹嘘的成就,并将我们的科学斥为粗糙,我们的艺术斥为天真,我们的伦理斥为野蛮。
当人们从时间和空间的广阔尺度上审视自己时,就会产生更多怀疑。根据宇宙学家,宇宙已经存在了大约150亿(15,000,000,000)年。如果人们想象将这漫长的时间压缩到一年时间里,从1月到12月,那么最早的人类直到12月31日晚上10:30才出现,火灾直到晚上11:46才被驯服,而整个有史以来只占宇宙年最后的十秒钟。由于我们只是在时间中极小的一部分时间里才试图以系统的方式理解世界,因此没有保证我们已经理解了正确。此外,事实证明,从宇宙的尺度来看,我们也很小。据天文学家估计,夜空中星星的数量是世界上所有沙漠和海滩上沙粒数量的十倍。然而我们却自命不凡,认为自己发现了适用于所有时间和所有地点的定律。由于我们只熟悉宇宙中极小的一部分,这似乎是一个巨大的飞跃。也许,生活中一些更深刻的真理,以及宇宙和一切,都超出了人类的理解能力。 1.1 历史上的尺度 做历史迫使我们对所关注的历史的尺度做出选择。假设我们对亚洲历史感兴趣。我们关注的是亚洲作为一个大陆,还是中国,还是山东省?或者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我们关注的是整个中国革命,还是延安的根据地,还是山东在1940年代的一小撮村庄的具体经历?鉴于社会生活的基本异质性,尺度的选择对研究结果有很大影响。
历史学家在对尺度的决策方面存在根本差异。威廉·辛顿为范村的中国革命提供了几乎月度描述——一群几百个家庭的集合(辛顿,1966)。这本书涵盖了几年时间,以及几百人的事件。同样,埃曼努埃尔·勒鲁瓦·拉杜里对蒙泰伊约的村民进行了深入的阐述;同样,只有一个村庄,有限的时间(勒鲁瓦·拉杜里,1979)。威廉·克罗南对芝加哥发展成为美国中部的都市进行了重点和详细的描述(克罗南,1991)。这些历史在时间和空间上是有限的,可以恰当地被称为“微观历史”。
在尺度范围的另一端,威廉·麦克尼尔提供了世界疾病史(麦克尼尔,1976);马西莫·利维-巴奇提供了世界人口史(利维-巴奇,2007);德弗里斯和高德布洛姆提供了世界环境史(德弗里斯和高德布洛姆,2002)。在所有这些情况下,历史学家都选择了涵盖几乎整个地球的尺度,跨越数千年的时间。这些历史当然可以被称为“宏观历史”。
微观历史和宏观历史都存在着重要的缺陷。微观历史让我们感到困惑,问道,“这个特定的村庄如何能说明更大范围的事物?”。而宏观历史让我们感到困惑,问道,“关于因果关系的这些宏大断言,在加拿大或四川的具体环境中是如何起作用的?”。前者威胁着过于具体,失去所有兴趣,而后者则威胁着过于笼统,失去对真实历史过程的经验相关性。
历史学家面前还有一个第三种选择,可以解决这两个问题。那就是选择一个既有趣又重要的时空范围,但又不至于超出有效分析的范围。这个尺度级别可能是区域性的——例如,G.威廉·斯金纳对中国宏观区域的分析(斯金纳,1977)。它可能是国家级的——例如,印度尼西亚的社会和政治史。它也可能是超国家级的——例如,西欧的经济史或欧亚历史的比较研究。关键在于,处于这个中等范围的历史学家可以自由地选择分析的尺度,这个尺度似乎最适合对历史进行概念化,考虑到可用的证据以及似乎起作用的社会过程。而这个中等尺度允许历史学家对可能在需要讲述的故事中起因果作用的社会过程的“影响范围”做出实质性的判断。这种分析级别可以被称为“中观历史”,它似乎提供了特异性和概括性的理想结合。
2. 大陆历史哲学 在现代欧洲哲学中,历史这一主题被频繁地探讨。一个长期以来主要由德国人主导的思想传统,将历史视为一个整体且可理解的事件、结构和过程,而历史哲学则可以作为解释工具。这种推测性和元历史的取径旨在辨别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展现出的宏大、包容的模式和方向,尽管特定的历史发展可能存在反复无常。现代哲学家对历史的宏大方向和意义提出了一系列问题,其中包括维柯、赫尔德和黑格尔。大陆传统中与历史哲学关系密切的另一种不同思想流派是人文科学的解释学传统。通过强调“解释学循环”——人类借此来理解其他人(在文本、符号和行为中)所创造的意义——解释学哲学家如施莱尔马赫(1838)、狄尔泰(1860-1903)和里库尔(2000)为强调叙事解释在我们对历史的理解中的重要性提供了哲学论据。
知识的本质
[edit | edit source]在考察了知识问题之后,我们现在需要谈谈知识的本质。"知识"这个词可以用"厚概念"来描述,它无法通过简短的定义来完全涵盖,只能通过经验和反思来理解。所有这些仅仅是对"知识"一词含义的反思。话虽如此,一个定义仍然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个有用的初步框架,用于思考这个词的含义。因此,我们将从探索知识作为"合理真信念"的定义开始。但重要的是要记住,这应该是反思的起点,而不是终点。
认识方式
[edit | edit source]警告: 显示标题 "认识方式" 覆盖了之前的显示标题 "知识论"。 语言
知识领域
[edit | edit source]警告: 显示标题 "知识领域" 覆盖了之前的显示标题 "认识方式"。 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