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IB 化学/有机化学

来自维基教科书,开放的世界,开放的书籍

有机化学是研究含有碳的化合物的学科。术语“有机”指的是这些化合物与生物体之间的历史联系。“无机”化合物是从非生物来源获得的化合物。令人困惑的是,一些无机化合物也含有碳。

本章的内容仅限于 SL 化学学生所需的知识

更多内容请参阅 有机化学

10.1.1 描述同系物的特点。这是有机化合物被分类为“家族”的方式。同系物的连续成员相差一个 -CH2。分子量在系列中向上移动时以固定量增加。例如,烷烃。甲烷 (CH4)、乙烷 (C2H6)、丙烷 (C3H8)、丁烷 (C4H10)。通式:CnH2n+2 其他系列具有额外的“官能团”,这也体现在通式中。官能团通常是连接到分子中碳原子的小原子团。例如,醇类具有官能团 -OH。通式:CnH2n+1OH。

10.1.2 预测并解释同系物沸点趋势。由于连续成员相差 -CH2,它们的碳链会继续增加长度。沸点随着碳数的增加而增加。注意,如果你知道官能团的化学特性,就可以预测系列的化学性质。

10.1.3 区分实验式、分子式结构式。实验式是原子最低的整数比。分子式是原子的实际数量。结构式是分子如何键合在一起的表示。完整的结构式显示所有键,而简化结构式省略可以假设的键。乙烷... 实验式:CH3,分子式:C2H6,简化结构式:CH3CH3 完整结构式

   H   H
   |   |

H — C — C — H

   |   |
   H   H

10.1.4 描述结构异构体。具有相同分子式但原子排列不同的化合物。

10.1.5 推断 C6 以内的非环状烷烃异构体的结构式。C4H10:丁烷和 2-甲基丙烷。

   H   H   H   H                  H   H   H
   |   |   |   |                  |   |   |

H — C — C — C — C — H H — C — C — C — H

   |   |   |   |                  |   |   |
   H   H   H   H                  H   |   H
                                  H — C — H
                                      |
                                      H

C5H12:戊烷、2-甲基丁烷、2,2-二甲基丙烷。

   H   H   H   H   H                   H   H   H   H                    H
   |   |   |   |   |                   |   |   |   |                    |

H — C — C — C — C — C — H H — C — C — C — C — H H — C — H

   |   |   |   |   |                   |   |   |   |                H   |   H
   H   H   H   H   H                   H   |   H   H                |   |   |
                                       H — C — H                H — C — C — C — H
                                           |                        |   |   |
                                           H                        H   |   H
                                                                    H — C — H
                                                                        |
                                                                        H


命名有机化合物

有机化学关注碳的化合物。由于已知的碳化合物比所有其他元素加起来还多,因此有必要有一种系统性的命名方法。

识别最长的碳链 (-ane) 1 个碳 = 甲- 2 个碳 = 乙- 3 个碳 = 丙- 4 个碳 = 丁- 5 个碳 = 戊- 6 个碳 = 己- 7 个碳 = 庚- 8 个碳 = 辛-

识别链中键合类型 碳链中所有单键 = -an- 碳链中一个双键 = -en- 碳链中一个三键 = -yn-

识别官能团

公式 名称 例子 R-H 烷烃 甲烷 R-OH 醇 乙醇 R-NH3 胺 乙胺 R-X 卤代烷 溴乙烷 (其中 X = F、Cl、Br、I) R-C=O 醛 乙醛

 |
 H

R-C-R 酮 丙酮

 ||
 O

R-C-OH 羧酸 乙酸

 ||
 O

R-C-OR 酯 乙酸乙酯

 ||
 O

数字用于给出链上基团或键的位置。

同系物系列 烷烃形成一系列化合物,它们都具有相同的通式,例如甲烷 乙烷 丙烷

如果去除一个氢原子,剩下的被称为烷基 R-(例如甲烷)当其他原子或基团连接到烷基时,它们可以形成不同的化合物系列。这些原子或基团被称为官能团,形成的系列都是同系物系列。同系物系列具有相同的通式,系列中相邻成员相差:例如,醇的通式是 OH。同系物系列中各个成员的化学性质相似,它们的物理性质呈逐渐变化趋势。


沸点 随着碳链的延长,分子的质量增加,范德华引力增加。沸点与碳原子数的图示显示,最初急剧上升,因为质量的百分比增加很大,但随着添加连续的基团,沸点的上升速率降低。当发生分支时,分子变得更加球形,这减少了它们之间的接触表面积,从而降低了沸点。其他同系物系列表现出类似的趋势,但化合物沸腾的实际温度将取决于分子之间吸引力的类型。化合物的挥发性也遵循相同的模式。烷烃的低级成员都是气体,因为吸引力很弱,接下来的几个成员是挥发性液体。由于存在氢键,甲醇(醇类的第一个成员)在室温下是液体。甲醇被归类为挥发性物质,因为它的沸点为 337.5K,但当链中存在四个或更多个碳原子时,沸点超过 373K,并且高级醇的挥发性较低。

官能团 最强的分子间吸引力类型 烷烃 范德华力 烯烃 范德华力 炔烃 范德华力 酯 偶极:偶极 醛 偶极:偶极 酮 偶极:偶极 胺 氢键 醇 氢键 羧酸 氢键


烷烃的低反应性 由于烷烃中存在强 C-H 和 C-C 键,它们具有低反应性,通常只在氧气存在下发生燃烧反应,并在紫外光下与卤素发生取代反应。

与卤素发生取代反应的机理 化学键可以发生均裂或异裂。异裂是指共享电子对都转移到一个原子,形成一个正离子和一个负离子。当卤素暴露在紫外光下时,卤素分子键可以发生均裂,这意味着每个原子保留先前共享电子对中的一对电子。两个卤素原子之间的键比烷烃中的 C-H 或 C-C 键弱,因此更有可能由于共价键的均裂而成为自由基。当氯分子暴露在紫外线下并变成两个自由基氯原子时,称为引发阶段。自由基具有不成对的电子,因此非常活泼。


主题 20 是主题 11 的额外 HL 内容。

结构测定

此 HL 子主题是 SL 选修 A 子主题 1 的必需内容

此 HL 子主题中有关苯的材料是 SL 选修 A 子主题 1 的必需内容

亲核取代反应

此 HL 子主题是 SL 选修的子主题 4

选修 G 教学大纲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G.1.1:描述并解释烯烃与卤素和卤化氢反应的亲电加成机理。

以下是一个亲电加成机理的例子,描述了烯烃乙烯与卤素溴的反应,形成 1,2-二溴乙烷和氢(未显示)。

Double headed arrows show the movement of electron pairs.

下一个机理描述了乙烯与溴化氢(卤化氢)之间的亲电加成反应。

Add caption here

G.1.2:根据碳正离子的相对稳定性预测和解释主要产物的形成。

马氏规则(参见上面的机理作为示例)

在 HX 加成到不对称烯烃时,H 连接到具有较少烷基取代基的 C 上,生成更稳定的碳正离子(叔碳正离子比仲碳正离子更稳定,仲碳正离子比伯碳正离子更稳定)。然后 X 连接到具有更多烷基的 C 上。

G.2.1:使用方程式描述氰化氢加成到醛和酮。

G.2.2:描述并解释氰化氢加成到醛和酮的机理。

G.2.3:使用方程式描述氰醇水解生成羧酸。

G.3.1:使用方程式描述醇与磷酸脱水生成烯烃的反应。

G.3.2:描述并解释醇脱水的机理。

G.4.1:使用方程式描述 2,4-二硝基苯肼与醛和酮的反应。

G.5.1:使用物理和化学证据描述并解释苯的结构。

物理证据

苯的所有键都具有相同的长度——比单键短,但比双键长。

化学证据

苯不发生加成反应

苯的氢化热是吸热的,而三烯的氢化热是高度放热的

G.5.2:描述并解释苯环卤代和侧链卤代化合物水解的相对速率。

侧链的水解速率比苯环卤代化合物快得多,因为苯不发生加成反应。氯苯的水解速度比烷烃慢得多,并且不发生亲核取代反应,主要原因有两个

1. 氯原子的非键合电子对可以与π键反应,并发生离域,从而增强(并可能使极性降低)C-Cl键。

2. 离域π键的高电子密度排斥亲核试剂,阻止它靠近与氯原子相连的略带正电荷的碳原子。

G.6.1: 概述格氏试剂的形成。

G.6.2: 用方程式描述格氏试剂与水、二氧化碳、醛和酮的反应。

G.7.1: 推断给定起始物质和产物的反应路径。

G.8.1: 从键合的角度描述和解释苯酚和取代苯酚的酸性。

醇的酸性不强,因为它们产生的阴离子只含有一个共振结构,并且电子是局域化的。

苯酚由于其吸电子基团而具有酸性。作为阴离子,它由于离域电子产生多种共振结构而变得更加稳定。

2,4,6-三硝基苯酚含有许多吸电子基团,由于电子进一步离域,使其具有很强的酸性。

G.8.2: 从键合的角度描述和解释取代羧酸的酸性。

相邻的C=O键削弱了原本很强的O-H键。

从羧酸中去除H形成的离子由于离域电子形成多个共振结构而更加稳定。

G.8.3: 比较和解释氨和胺的相对碱性。

氨是弱碱。

胺比氨更碱性,因为烷基的诱导效应将电子推向氮原子,增加了氮原子非键合电子对的电子密度。

G.9.1: 用方程式描述酸酐与亲核试剂反应生成羧酸、酯、酰胺和取代酰胺。

G.9.2: 用方程式描述酰氯与亲核试剂反应生成羧酸、酯、酰胺和取代酰胺。

G.9.3: 从加成-消除机理的角度解释酰氯与亲核试剂的反应。

G.10.1: 用方程式描述苯的硝化、氯化、烷基化和酰化。

G.10.2: 描述和解释苯的硝化、氯化、烷基化和酰化的机理。

G.10.3: 用方程式描述甲苯的硝化、氯化、烷基化和酰化。

甲基是供电子基团和活化剂,所以它是邻/对位定位基团。

G.10.4: 描述和解释不同取代基对苯环的定位效应和反应速率。

G.11.1: 推断给定起始物质和产物的反应路径。

华夏公益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