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至内容

IB环境研究

0% developed
来自Wikibooks,开放世界中的开放书籍


  1. 系统和模型
  2. 生态系统
  3. 全球循环和物理系统
  4. 人口与承载力

IB环境系统入门笔记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生存策略

数量型(“r”) 后代数量多,无亲代抚育,孕期短,早熟繁殖,先锋物种,广食性

例如:昆虫,鱼类

投资型(“k”)

晚熟,专食性(生态位),主要是捕食者,高营养级(泛化),适应稳定的环境

例如:大象,海豚

影响种群的因素

捕食者 - 多少?食物供应 - 多少,在哪里(需要旅行吗?),获取食物是否困难?栖息地 - 它们是专食性/广食性?,它们能生活在任何地方吗?,它们的栖息地是否正在退化?繁殖 - 伴侣是否容易找到?需要花费多少精力?

环境承载力(定义:特定区域所能支持的有机体数量)

如果生物超过环境承载力;则会发生负反馈循环 - 生物吃掉所有食物 = 没有食物导致灭绝

增长率(定义:种群增长特定百分比所需的时间)

它通常取决于种群密度。种群在低密度时增长最快(例如:猛禽,受猎物供应限制) - 中等密度(蝗虫需要合理的密度才能繁殖等) - 高密度(海鸟在群体中不太容易受到捕食者的攻击)

增长速度最快的种群对变化的反应最快;增长速度慢的种群对变化的反应慢

世代时间(定义:个体达到性成熟并繁殖后代所需的时间)

种群以两种方式增长 - “S”型曲线 - 初始增长缓慢,随着种群数量增加,食物供应等限制因素导致增长率下降。当种群数量接近环境承载力时,增长率趋于平稳。

“J”型曲线 - 大量种群随着时间的推移而积累,然后崩溃,然后再重新积累。常见于初级消费者的种群,在物种较少的群落中,极端的非生物(物理)因素可能会控制种群增长。此外,天敌很少或完全不存在。

演替(定义:一个区域中植被随时间(或有时随距离)的变化)

可以是:初生演替(从裸地上开始)或次生演替(受干扰的土地恢复)

初生演替 - 火山爆发/冰川刮擦后,尘埃在岩石表面堆积,种子开始生长。

这是演替过程的第一阶段 - 坚韧的小型定居者(通常是较简单的生物)通常发生在阳光充足的干燥环境中

次生演替 - 从受干扰的土地上恢复生长

森林演替的例子

草本植物 - 以矮小的草和灌木为主

灌木-幼苗 - 树木开始出现并开始占主导地位。耐荫性较弱的物种生长迅速,并胜过耐荫性较强的物种。

幼树-小树 - 树木占主导地位,并超过灌木

华夏公益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