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IB 环境系统与社会/变化

来自维基教科书,开放的书籍,为开放的世界

2.6.1 限制因素限制了种群永远持续增长的能力。密度依赖因素:作为负反馈机制起作用,调节种群并导致稳定。例如,资源竞争、疾病、捕食、领地大小。密度独立因素:通常是无机因素。例如,天气、长期气候变化、海啸。承载能力是指一个地区能够容纳的最大生物数量。

2.6.2 J 型曲线:没有限制因素,只显示指数增长,不会减速。S 型曲线:有 4 个不同的阶段:滞后期、指数增长期、过渡期和稳定期。在达到承载能力时会减速。

2.6.4 生活策略 r 策略:主要针对小型动物,它们繁殖大量后代,大多数后代在早期死亡,幸存的个体很可能长寿。曲线:J 型曲线。K 策略:几乎所有个体都能够存活到其潜在的寿命,并在同一时间死亡。曲线:S 型曲线。

2.6.5 演替:生命回归一个地区的一系列事件,解释了生态系统如何在一段时间内从裸露的基质中发展。初级演替:发生在以前未被殖民的基质上(例如岩石)。先锋物种(例如地衣)在该地区定居,使其更适合新的物种。次级演替:发生在先前群落被破坏的地方(例如森林火灾后),始于现有土壤。由于土壤和种子库的存在,速度快于初级演替。


演替阶段 = 不同群落的序列。演替 = 连续群落的全部集合。顶极群落的特点:生物量更大;物种多样性更高;更多 K 策略者 - 高大、长寿的物种;稳态平衡。当演替被中断时:顶极群落不会发展到一个“ plagioclimax ”阶段。人类活动会中断演替,例如农业、狩猎、燃烧。


地带性:生态系统在距离/沿着梯度上的变化。(动物和植物的空间模式)。例如,随着海拔的升高,山上的生态系统会发生变化。环境梯度:两个生态系统相遇或一个生态系统结束的地方。测量沿梯度变化的方法:系统采样(样线)、连续样线、中断样线。


演替的最后阶段被称为顶极阶段,涉及顶极群落。

华夏公益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