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社会科学/哲学史
孔子生于公元前 551 年至公元前 479 年。他的著作代表了道德讲座。孔子崇拜古代传统。孔子教育的主要原则是对长辈的服从和尊重——对父亲或皇帝的服从和尊重。在行为上必须坚持“中庸之道”,必须在欲望中保持适度。他的学说的本质可以用一句话概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描述了一个遵循他道德规范的人的形象——“君子”,孔子将君子与小人相对立。君子遵循仁义礼智信的道路,君子严于律己,君子为民为己而死。小人追求利益,小人苛待他人,小人自杀于沟渠。
老子是道家学说的创始人,这位半传奇人物是孔子的前辈。道即路,即命运。明君应该给一切顺其自然的机会,明君不应该干预任何事情,明君应该将所有事务交给自然,明君不应该干预道。很明显,这样的统治者不可能是改革者或指挥官。
中国法家的支持者拒绝了道德说服的方法,他们依赖惩罚,统治者必须成为暴君,其目的是在对其他王国的战争中赢得自己的王国,法家的目的是暴力统一中国。法家引入了连坐制度、监视和告密制度。为了在国家中建立秩序,必须对轻微的罪行进行残酷的惩罚。人民没有接受这个理论的作者商鞅(公元前 4 世纪)的管理方法,商鞅被处决。但他的计划被秦始皇执行,秦始皇在帝国中推行了统一的法律、统一的货币单位、统一的计量单位、统一的文字、统一的人口等级、统一的国家机构。秦始皇完成了长城建设。秦始皇下令焚书坑儒,将藏书者送往苦役。暴君秦始皇被迫害妄想症所困扰。数十万人死于长城建设。当局处决那些不告密的人,并奖励告密者。在秦朝时期,哲学传统被中断。但新的汉朝恢复了传统。汉武帝将儒家思想提升到国家意识形态的高度,但这种儒家思想以法家思想为补充,说服和惩罚的方法被整合起来。
公元 3 世纪,狄奥根尼·拉尔修斯写了一本名为《著名哲学家列传》的关于希腊哲学的教科书。西方哲学史的现代经典作家是伯特兰·罗素(生于 1872 年,卒于 1970 年),他是人格类型的理论家,并且拥有出色的科学陈述风格。伯特兰·罗素写了教科书《西方哲学史及其与政治和社会环境的关系——从古至今》。亚瑟·胡布谢尔以出色的非学术艺术风格撰写了关于 20 世纪哲学的参考书《我们时代的思想家(62 个肖像)》。希腊哲学首次支持通过思维而非神秘直觉来认识,这与东方哲学不同。以前的东方哲学包含太多神话。东方科学是前哲学。哲学一词翻译成对智慧的爱。毕达哥拉斯(公元前 570 年至公元前 495 年)是第一个自称为哲学家的思想家。[1]
希腊哲学起源于公元前 7 世纪。七贤被认为是希腊哲学的创始人。[2] 希腊哲学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物理学、伦理学和辩证法。[3] 古代希腊物理学是对自然的探讨,以及寻找构成万物的单一物质或元素。物理学由米利都的泰勒斯(公元前 624 年至公元前 546 年)创立,他是七贤之一。伦理学是对习俗的思考,什么才是善,什么才是恶?
伦理学由苏格拉底创立:(公元前 470 年至公元前 399 年)。[4] 诸如安提斯泰涅斯(公元前 445 年至公元前 365 年)、锡诺普的第欧根尼(公元前 412 年至公元前 323 年)、阿里斯提普斯(约公元前 435 年至公元前 356 年)、伊壁鸠鲁(公元前 341 年至公元前 270 年)、塞浦路斯的芝诺(公元前 334 年至公元前 262 年)等斯多葛学派的代表人物都从事过伦理学研究。他们在寻找生命的意义。柏拉图(公元前 428 年至公元前 348 年)是苏格拉底的学生。柏拉图创造了第一个社会乌托邦。[5]
柏拉图创造了理念论或形式论(普遍性),认为上帝在天上创造了事物的普遍概念。例如,根据柏拉图,一个永恒的普遍概念“猫”存在。这个概念“猫”与所有被称为“猫”的普通动物不同,它表达了所有猫的本质,这个概念“猫”不会出生也不会死亡。[6] 亚里士多德(公元前 384 年至公元前 322 年)是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创造了两门新的科学——政治学[7] 和形式逻辑。政治学是关于社会政治制度的科学。亚里士多德提出了政治学最重要的概念——关于政府形式的概念。亚里士多德的创造是希腊哲学发展的顶峰。
结论:希腊哲学的主要缺陷在于它仍然是纯粹的思辨科学。希腊物理学从未依赖经验和实验。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仅部分依赖于对政治活动的观察。只有进行实验、观察和观察才能发展科学,才能剔除未经实验检验的假设,才能坚持在实验中得到证实的假设。创建无法通过实验检验的假设、无法进行预测和建议的假设是没有意义的。
米利都的泰勒斯认为单一物质是水。[8] 米利都的阿那克西美尼(生于公元前 585 年,卒于公元前 525 年)认为单一物质是空气。[9] 叙拉的费雷基德斯(公元前 6 世纪)认为万物由四种物质构成,其中之一——地球。
爱菲索斯的赫拉克利特(公元前 535 年至公元前 475 年)认为万物皆由火构成。根据恩格斯的说法,赫拉克利特被认为是辩证法的创始人,辩证法是关于对立统一和斗争的科学。[10] 阿布德拉的留基波斯和德谟克利特则认为宇宙的物质基础是原子和虚空。[11] 原子在宇宙中像旋风一样飞舞,它们形成了所有复杂的事物——火、水、气和土。原子不受任何影响,它们因其自身的坚固性而保持不变。[12]
西西里的恩培多克勒(公元前 494 年至公元前 434 年)认为,四种元素——火、水、土和气是万物的基本物质。[13] 克拉索梅奈的阿那克萨戈拉认为,唯一的物质是由均匀的粒子组成的(“类似粒子”):就像金子是由所谓的金粉组成一样,万物都是由自身无限小的碎片构成的。[14] 米利都的阿那克西曼德认为,唯一的物质是阿пейрон(希腊语中意为无限)。阿那克西曼德并没有将其定义为空气、水或其他任何东西。阿那克西曼德教导说,部分会发生变化,整体保持不变。阿пейрон 是无限可分的。[15] 所有古代作者都一致认为阿пейрон 是物质的,但很难说阿пейрон 到底是什么?
在我看来,阿пейрон 指的是物质的无限可分性,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由原子组成,原子由基本粒子组成,基本粒子可能由夸克组成,以此类推,无穷无尽。因此,阿那克西曼德比其他古希腊物理学家更接近真理。无论古希腊物理学家还是现代研究者都无法找到一种单一的物质,因为原则上不存在单一的物质。单一物质的存在意味着物质发展过程中的开始,或者意味着物理世界中物质发展过程的完全不存在。但物质在发展过程中不断进步,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因此不可能找到一种单一的物质,寻找单一物质的努力是徒劳的。
古希腊辩证法和形式逻辑
[edit | edit source]辩证法
[edit | edit source]辩证法是一种在争论中驳倒对手并通过论据将其置于困境的技巧。简而言之,辩证法是一种争论的技巧。埃利亚的芝诺(公元前 495 年至公元前 430 年)是辩证法的创始人。[16] 埃利亚的芝诺在争论技巧方面的培训收费很高。
埃利亚的芝诺的证明方法并非直接证明,而是通过反证法,将对手的观点归谬。芝诺的四个悖论(aporias)广为人知
- 二分法,
- 阿喀琉斯和乌龟,
- 飞矢,
- 运动的列队.
-
阿喀琉斯和乌龟
-
二分法
-
飞矢
-
运动的列队
这些悖论在数学中得到了应用。二分法指的是将事物一分为二。二分法悖论说,从 A 点到 B 点的运动无法开始,因为首先,人必须到达一半路程才能到达终点,但要到达一半路程,就必须首先到达四分之一路程,以此类推,无穷无尽。因此,人根本无法运动。阿喀琉斯和乌龟悖论说,阿喀琉斯永远无法追上乌龟,因为当阿喀琉斯跑到乌龟出发点时,乌龟会在下一个点爬行,以此类推,无穷无尽。为了驳斥芝诺的悖论,人们必须在他的话语中找到逻辑错误。芝诺的反对者之一,西诺普的戴奥根尼,无法驳斥芝诺的话,并证明运动确实存在,于是他便沉默地走回芝诺面前,来回踱步。
在我看来,埃利亚的芝诺的逻辑错误的本质在于,他在证明中使用了“无穷大”这个不确定的概念,而形式逻辑法则禁止使用此类概念。不确定的概念意味着该概念没有定义。
智者
[edit | edit source]智者[17] 是有偿的思考、证明和优美演讲的老师。这种技巧对于每个古希腊城邦的公民来说都是必要的,因为他们在公民大会和法庭上都需要表现出色,因为当时还没有专业的政治家和律师,公民必须在法庭上保护自己,并在直接民主条件下在公民大会上为自己的观点辩护。
普罗塔戈拉(公元前 490 年至公元前 420 年)[18] 是公元前 5 世纪最著名的智者。智者认为,绝对真理并不存在。智者可以今天证明一个观点,明天又可以证明相反的观点,以此来证明这个理念。例如,智者可以今天证明神存在,明天又可以证明神不存在。有一次,普罗塔戈拉向他的学生收取学费,但他的学生反对说,老师并没有教他,而他还没有在法庭上胜诉。普罗塔戈拉回答他的学生说,如果普罗塔戈拉向法庭提起诉讼,无论如何学生都要支付学费,无论是法院命令还是他们之前的协议。为了学会在争论中战胜智者,抓住智者的骗局,亚里士多德创造了一门新的科学——形式逻辑,它代表了一系列技巧。
形式逻辑是关于正确思维规律和在争论中抓住对手的技巧的科学,例如,抓住智者在逻辑技巧或错误上的漏洞。亚里士多德揭示了正确思维的规律。亚里士多德[19] 将形式逻辑称为“工具”,即获取真理的工具。形式逻辑是一项如此巧妙的发明,它几乎以不变的形式延续到了公元 19 世纪之前。形式逻辑曾被誉为“死板的”、“枯燥的”和“无用的”科学。数学逻辑只是在 19 世纪才在形式逻辑的基础上发明,它成为了编程的基础。形式逻辑是任何科学的工具。这就是形式逻辑的杰出价值所在。
结论:所有古代智慧都包含在亚里士多德的形式逻辑中。
罗马帝国和中世纪的宗教哲学
[edit | edit source]普罗提诺斯(公元 204 年至公元 270 年)生活在罗马帝国历史上灾难频发的时期,他成为新柏拉图主义的创始人。[20] 普罗提诺斯不愿面对现实世界中的破败景象和贫困,而是将目光投向了理念王国中永恒的宁静、福祉和美丽。这个另一个世界是死后进入的天国。天主教哲学的代表人物是希波的圣奥古斯丁(公元 354 年至公元 430 年)和托马斯·阿奎那(公元 1225 年至公元 1274 年)。这些哲学家保护了宗教信仰。在这个发展阶段,哲学转变为神学(神学),即对上帝存在和人类灵魂存在的理论论证。
希波的圣奥古斯丁[21] 证明了上帝从无到有创造世界的真实性。公元 410 年,圣奥古斯丁写下了《上帝之城》一书,以回应西哥特人攻陷罗马城。上帝之城是指基督徒的群体。
经院哲学(来自希腊语中的“科学的”、“学校的”)——中世纪系统性的哲学,主要集中在大学,代表着基督教(天主教)神学与亚里士多德逻辑的综合。
在我看来,宗教哲学家陷入了毫无意义的经院哲学的深渊,他们争论着从现代自然科学的角度来看并不存在的事物——上帝、邪灵、灵魂不灭。这种“研究”方向实际上使哲学发展倒退回到了东方前哲学中所特有的神秘主义。
神秘主义(来自希腊语中的“封闭”或“隐藏”)——超自然现象和精神,其目标是与另一个世界和超自然力量沟通。
在我看来,超自然力量和其他世界并不存在于自然界中,因此寻找与那些不存在于自然界的事物进行沟通是毫无意义的。
托马斯·阿奎那斯是经院哲学的著名代表。经院哲学作为哲学学派,具有以下特点:
- 这所学派专注于研究宗教问题。如果教会大教堂谴责经院哲学代表的观点,那么经院哲学代表会很容易放弃这些观点。
- 经院哲学的代表依赖亚里士多德形式逻辑的权威,以及在较小程度上依赖柏拉图的理念论(形式理论)。
- 对辩论的热爱,而不是神秘主义,更适合经院哲学的代表。
经院哲学的缺点是只依赖抽象推理,对科学事实漠不关心,相信论证在只能通过观察和实验才能发现的问题上的无所不能,最后,对语言区别和细微差别的价值的绝对不合理强调。结论:在寻找真理的过程中,关于词语的争论没有足够的优势。
文艺复兴时期到宗教改革时期之前的哲学(15-16 世纪)
[edit | edit source]在这个时期,教会的权威下降,科学的权威上升。 [22] 尼古拉·哥白尼(生卒年:1473-1543)关于地球和行星绕太阳旋转的理论的发表,成为科学与宗教教条之间战争的开始。科学家的判断不依赖信仰,而是依赖经验。科学家谴责神父的堕落。教皇通过一个宗教理论获得了整个天主教世界的贡品,这个理论声称教皇手里握着天堂的钥匙。尼可罗·马基雅维利(生卒年:1469-1527) [23] 开始进一步发展亚里士多德创建的政治学,马基雅维利的著作《君主论》成为政治艺术的教科书。
文艺复兴时期的哲学家,如伊拉斯谟(生卒年:1466-1536)和托马斯·莫尔(生卒年:1478-1535)蔑视经院哲学,认为经院哲学过时且对知识毫无用处。 [24] 伊拉斯谟批评赎罪券的售卖,神学家关于三位一体的争论,为钱赎罪的做法,圣徒崇拜,不排除在《愚蠢的赞歌》中对圣母玛利亚的崇拜。伊拉斯谟把修道院称作“疯狂白痴”的群体。伊拉斯谟在书的结尾写道,真正的宗教是一种愚蠢。托马斯·莫尔是一个乌托邦主义者。托马斯·莫尔被处决是因为拒绝承认英王亨利八世为英国教会的首领,而不是教皇。
宗教改革与反宗教改革之间的斗争始于 16 世纪。 [25] 宗教改革的领导者马丁·路德和约翰·加尔文拒绝教皇的权威,拒绝以教会什一税和赎罪券销售所得的形式向教皇缴纳贡品,教皇从欧洲中部和北部获得了这些贡品。大体上来说,宗教改革是德国的,反宗教改革是西班牙的,西班牙此时正处于鼎盛时期。伊格纳修斯·罗耀拉创立了耶稣会,以保护天主教会免受宗教改革的侵害。
17 世纪的哲学
[edit | edit source]17 世纪科学的成就
[edit | edit source]17 世纪的科学取得了惊人的成就。 [26] 据伯特兰·罗素说,近代史始于 17 世纪。这个时代的伟大科学家是约翰内斯·开普勒(生卒年:1571-1630)、伽利略·伽利雷(生卒年:1564-1642)和艾萨克·牛顿(生卒年:1642-1727)。天文学家很长时间没有承认尼古拉·哥白尼的日心说,天文学家固执地坚持地心说是真理,因为圣经证明了地心说是真理,只有约翰内斯·开普勒,这位伟大的天文学家之一,第一个认识到日心说是正确的。
日心说是关于地球和太阳系行星绕太阳旋转的理论。
地心说是关于太阳、行星和恒星绕地球旋转的理论。
约翰内斯·开普勒发现了行星旋转的规律,根据这些规律,行星绕太阳以椭圆形轨道旋转,太阳位于这个椭圆的一个焦点上。荷兰人汉斯·利珀希发明了望远镜,但伽利略·伽利雷是第一个将望远镜用于研究恒星的天文学家。艾萨克·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并取得了科学的全面胜利。牛顿的权威可以与亚里士多德的权威相提并论。
没有器械和实验研究,科学是不可能的。伽利略·伽利雷发明了温度计,并大幅改进了钟表。他的学生埃万杰利斯塔·托里拆利发明了气压计。威廉·吉尔伯特在 1600 年出版了关于磁铁的书籍。威廉·哈维发现了血液循环,并在 1628 年发表了这项发现。安东尼·范·列文虎克发现了精子、单细胞生物和细菌。所有这些科学原理都对宗教构成了威胁,所有这些科学原理都与圣经相矛盾,因此神学家和神父们都感到不安。这些科学原理改变了人们对人类在宇宙中的地位的认识。在中世纪,地球被认为是天堂的中心,一切都是为了服务人类而存在的。在牛顿的世界里,人类是一个可怜的生物,在小行星上爬行,这个小行星绕着一颗小恒星旋转,与广阔的宇宙空间相比,这个星球和恒星的大小不超过一个针尖。但是,对科学的赞扬重新燃起了对人类智慧力量的骄傲。鞑靼人和土耳其人不再威胁欧洲,欧洲人迅速富裕起来,成为全世界的主宰。欧洲人觉得自己是幸福的人,而不是不幸的罪人,就像在中世纪一样。
17 世纪哲学史
[edit | edit source]弗朗西斯·培根(生卒年:1561-1626) [27] 成为科学归纳推理方法的创始人。弗朗西斯·培根反对亚里士多德发明的演绎推理方法的统治,演绎推理方法在经院哲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欧几里得的几何学是演绎推理方法应用的典范。巴鲁赫·斯宾诺莎(生卒年:1632-1677)试图用演绎推理方法,以几何学为例,甚至构建伦理学。 [28] 演绎推理方法和归纳推理方法在科学中都得到了成功的应用,但弗朗西斯·培根的归纳推理方法成为实验研究的哲学基础,没有实验研究,现代科学发展中的胜利是不可能的。
勒内·笛卡尔(生卒年:1596-1650)被认为是现代哲学的创始人。 [29] 物理学和天文学对勒内·笛卡尔的观点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勒内·笛卡尔试图重新创建完整的哲学体系,自从亚里士多德以来,还没有人尝试过。勒内·笛卡尔拥有出色的文学风格。勒内·笛卡尔在数学领域创立了解析几何,并发明了坐标系。勒内·笛卡尔试图用演绎推理方法构建哲学,他认为“我思故我在”(Cogito ergo sum)是逻辑推理中的初始公理或先天观念。
18 世纪的哲学
[edit | edit source]戈特弗里德·威廉·莱布尼茨(生卒年:1646-1716) [30] 在数学上创立了微积分,而不知道艾萨克·牛顿早些时候已经完成了这项工作,但艾萨克·牛顿没有发表这项工作,随后关于优先权的争端让双方都感到羞耻。戈特弗里德·威廉·莱布尼茨认为我们的世界是所有可能世界中最好的。
约翰·洛克(1632-1704 年)创立了知识论或认识论 [31],他也成为了经验主义的创始人。经验主义认为,我们所有的知识(除了逻辑和数学)都来自于经验。因此,与笛卡尔、柏拉图和经院哲学代表的观点相反,洛克认为不存在天赋观念。洛克批评了世袭君主制的理论,他支持社会契约理论,并用社会契约理论解释了国家的起源 [32]。根据罗伯特·菲尔默提出的神权论,上帝赋予了某些人权力,反抗他们不仅是违反国家,也是违反上帝。
根据社会契约理论,人们签署了社会契约,根据该契约,统治者必须维持秩序和监督法律的执行,公民将部分权利(例如,私刑和血仇权)转让给国王。如果国王违背契约,并做出专横的行为,那么公民有权推翻暴君并选举新的统治者。洛克提出了主要的自由主义思想——权力分立的思想,即需要将最高权力划分为立法、行政和司法三个分支,以防止权力滥用。这种思想是在英国国王与议会之间的斗争中自发产生的。孟德斯鳩(1689-1755 年)在其著作《法意》中进一步发展了权力分立的思想。孟德斯鳩总结了英国在建立权力分立方面的经验。美国宪法的缔造者完成了孟德斯鳩的计划。他们改进的英国模式,在最高权力内创造了“制衡”制度。
乔治·贝克莱(1685-1753 年)[33]在哲学中获得了价值,得益于他对物质存在的悖论性否定。贝克莱通过一些巧妙的论据证明了这一点,这些论据实际上是诡辩。他声称,物质物体只在被感知时才存在。他的反对者指出,如果没有人看树,树就会停止存在。贝克莱回答说,上帝看到了所有事物,包括这棵树。因此,从贝克莱的观点来看,事物是我们感觉的集合,实际上只有我们的意识存在,而不是事物本身。这种理论是不正确的。实际上,只有物质存在于自然界中,意识是高度组织化物质的属性,是人脑的属性。
大卫·休谟(1711-1776 年)[34]进一步发展了贝克莱的思想。休谟的思想成为哲学发展的死胡同,他成为了不可知论的拥护者。不可知论认为,我们不可能了解周围的世界,因为休谟认为,周围的世界并不存在,只有意识和人的感觉存在。
让-雅克·卢梭(1712-1778 年)[35]作为一种人格类型,是一位心理学家,因此他成为了浪漫主义运动的鼻祖。这场运动的本质[36]在于,其代表人物倾向于情感和同情,而不是使用理性抽象思维。浪漫主义的代表人物情感丰富而真诚。他们看到贫苦的农民家庭会真诚地流泪,但对改善农民阶级命运的周密计划却冷淡。
根据浪漫主义的观点,哲学家应该住在乡村。他们的文学作品的情节让人想起无聊的巴西电视剧,讲述的是一个贫穷而善良的农民耕种了一块土地,他不需要经商,但因为欠债而失去了土地,他的美丽女儿被迫走上堕落的道路,一个不道德的领主利用了他们的困境。浪漫主义心理学家是伟大的作家,他们能够引起读者的同情,并使这些荒谬的思想广为流传。卢梭一生中大部分时间都是一个贫困无家可归的流浪汉,他经常靠富有的女性生活,他做过侍从,他能够引起人们的同情,但他回报的是忘恩负义。例如,有一次,卢梭从自己的女主人那里偷了一条昂贵的丝带,盗窃行为被发现了,但卢梭却将责任推到年轻的女仆身上,而这个女仆恰恰是他深爱的女人,她的名字首先浮现在他的脑海中。卢梭在《忏悔录》中写道:“是的,我是一个小偷,但我有一颗善良的心!”
浪漫主义运动是对理性的反抗。卢梭建议回归“黄金时代”——原始社会,这些建议成为对进步和文明的毫无意义的反抗尝试,成为又一个乌托邦。卢梭批评不平等以及私有财产、农业和冶金等伟大发明,他建议回归自然状态。作为人格类型的伏尔泰(弗朗索瓦·玛丽·阿鲁埃)是一位演说家,因此他更加理智,他批评了卢梭的观点。伏尔泰注意到,与卢梭的建议相反,他不想像猴子一样用四肢走路,他更喜欢接受外科医生的服务。伏尔泰是一位剧作家,也是戏剧的爱好者,卢梭开始批评他,因为野蛮人从不演戏。伏尔泰对里斯本地震后上帝统治世界的观点表示怀疑。卢梭认为,地震的受害者应该为自己的死亡负责,因为他们住在七层楼的房子里,而不是像野蛮人一样住在洞穴里。伏尔泰被卢梭视为一个怀恨在心的疯子,而卢梭也被伏尔泰称为“耻辱的吟游诗人”。卢梭有被害妄想症,他生命的最后几年生活贫困,他的死类似于自杀。
德国哲学的代表人物是伊曼努尔·康德(1724-1804 年)、约翰·戈特利布·费希特(1762-1814 年)和格奥尔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1770-1831 年)。他们反对不可知论和浪漫主义,以提供认知的可能性,并从这些毁灭性的学说中拯救美德。德国哲学回归了经院哲学的腔调,拒绝依赖经验研究,这是其主要缺陷。德国哲学的代表人物仅凭抽象的哲学论证来证明自己的哲学体系,但这种方法似乎对认知毫无益处。伯特兰·罗素不认为康德是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 [37]康德作为一种人格类型,是一位技术员,他从未结婚,他生活中的一个怪癖是,邻居们不是根据克里姆林宫的钟声来校准自己的时间,而是根据康德砰地关门并出门散步的时间。
康德以枯燥的学术正式风格写作。他写了一些关于自然科学的著作,例如关于地震理论、风理论、关于太阳系起源于巨大气体云(星云)的理论,他预见了皮埃尔-西蒙·拉普拉斯的假说。康德的目标不是用上帝的意志和社会要求来证明道德法则,而是用演绎逻辑推理从道德本身中得出道德法则。我认为,这种尝试是无用的,因为道德法则只能从社会对控制人们行为的需要中,从使这种行为变得可预测的需要中得出。例如,康德认为借钱是不好的,因为如果所有人都借钱,那么钱就会从流通中消失。康德同样谴责盗窃和谋杀。从常识的角度来看,这种推理至少是奇怪的。
19 世纪的哲学
[edit | edit source]19 世纪社会思想流派的总体特征
- 拜伦(1788-1824 年)、叔本华(1788-1860 年)和尼采(1844-1900 年)成为了 19 世纪浪漫主义的代表人物。[38]
- 由于德国古典哲学的巨大影响力,德国在 19 世纪获得了欧洲的思想统治地位。哲学理论反映了强大的德国民族的精神状态,由于历史的偶然事件,他们失去了自然的政治权力和民族统一。直到 19 世纪末,俾斯麦才设法恢复了德国的民族统一。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成为 19 世纪科学的革命,就像伽利略和牛顿的理论在 17 世纪科学中的地位一样。
- 社会科学中开始广泛应用“适者生存”的理念。查尔斯·达尔文从社会学家托马斯·罗伯特·马尔萨斯那里获得了这一理念。进化论以进步的信念形式出现在自由主义中。
如果你了解理论来源、理论形成过程、哲学家的朋友圈以及哲学家所属的性格类型倾向,那么就更容易理解从复杂哲学理论中得出的结论。
列宁在《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源泉和三个组成部分》一文中写道,马克思主义有三个源泉。
- 黑格尔的哲学,
- 空想社会主义,
- 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的英国政治经济学。[39]
格奥尔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40]是一位极其抽象的哲学理论的作者。黑格尔的创造力成为德国哲学发展的高潮。据伯特兰·罗素说,黑格尔的几乎所有教条都是错误的。黑格尔的理论是经院哲学最糟糕的样本。在我看来,在俄罗斯共产主义统治时期,老师们敦促学生通过官方讲台学习黑格尔的理论和马克思的理论作为科学思想的顶峰,但这门学习经常让人对这些理论感到厌恶。黑格尔的理论让人想起神学。黑格尔的理论代表着“绝对理念”发展史。绝对理念的目的是自我认知,绝对理念在格奥尔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面前认识了自己。因此,格奥尔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将自己的人类历史价值等同于耶稣基督等先知的价值。伯特兰·罗素对此嗤之以鼻,伯特兰·罗素写道,上帝试图理解格奥尔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上帝在现实中每一步都仓促地复制了上帝在格奥尔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的书中所读到的内容。
绝对理念在自身发展中经历三个阶段
- 绝对理念在逻辑领域的演进,在纯粹神性思维领域的演进。各种概念和范畴在这里互相斗争,例如“存在”与“虚无”斗争,这场斗争的结果产生了“某种东西”。这是一个无用的经院哲学的例子。
- 绝对理念在自然界的演进。
- 绝对理念在思维和人类历史中的演进。人类历史的终结随之而来,因为绝对理念在格奥尔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面前认识了自己。
与唯心主义者格奥尔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不同,卡尔·马克思认为自己是唯物主义者。卡尔·马克思认为黑格尔理论中的“理性内核”是辩证法,即关于物质和人类社会通过对立斗争自我发展的理论。
在格奥尔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那里,范畴在斗争,而在卡尔·马克思那里,社会阶级在斗争。根据卡尔·马克思的说法,人类历史是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之间相互斗争的历史。原始社会存在着无阶级社会,奴隶制社会中奴隶与奴隶主斗争,封建社会中农奴与封建主斗争,资本主义制度下雇佣工人与资产阶级(商人)斗争,共产主义制度下将再次出现无阶级社会。
结论:在我看来,对立斗争是一个经院哲学原理,但它在科学上是有根据的,并且在意义上接近社会冲突的概念。社会的发展得益于人与人之间冲突和控制的关系。人对人的剥削以及财富、声望和权力的社会不平等是社会控制关系的必然结果。原则上不可能取消社会控制、社会不平等和人对人的剥削。即使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也未能取消社会控制、社会不平等和人对人的剥削。社会主义仅仅成功地减少了社会不平等的程度,这导致了劳动激励的下降。社会主义成功地过渡到更原始和更古老的社会控制形式,它成功地从资本主义在经济领域的经济控制过渡到社会主义在自由劳动领域的半封建行政控制,以及在古拉格体系下采用体罚的半奴隶制军事控制。共产主义是一个没有阶级、没有社会冲突和社会控制关系的社会。因此,共产主义原则上无法建立。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提出了辩证法的三个规律
- 对立统一规律。例如,社会历史代表阶级斗争的历史。在我看来,对立阶级不仅相互冲突,而且在维护社会控制关系方面也相互合作。
- 量变到质变规律。这个规律的作用可以用水的温度发生量变而导致其性质发生质变为例来解释。水的物理状态从固态变为液态,然后变为气态。
- 否定之否定规律。 “科学共产主义”的老师们举了这样一个例子,原始社会存在着集体财产,然后出现了第一次否定,剥削社会出现了私有财产,第二次否定即将出现,共产主义将再次出现集体财产作为人类社会发展新螺旋周期中集体财产的重复。[41] 我想问:今天哪里存在共产主义和集体财产?
结论:这三个辩证法规律都是无用的经院哲学的例子。尽管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试图在有生命和无生命的自然界中找到对立斗争,但弗里德里希·恩格斯还是一无所获。
马克思主义经典最自豪的是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经典最耻辱的是唯心主义。根据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说法,黑格尔的理论是客观唯心主义的例子,从这种哲学方向来看,世界上只有理念或上帝存在,理念或上帝产生物质,例如,绝对理念在格奥尔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那里创造了自然,或者上帝耶和华在六天内创造了地球、天空、动物和人类。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第二部分:唯物主义)一书中阐述了哲学的根本问题,即精神与物质的关系
“哲学家对这个问题给出的答案,将他们分成了两大阵营。那些断言精神优先于自然,因此在最终意义上,他们以某种形式假设世界创造的人——在哲学家中间,比如黑格尔,这种创造往往比基督教更复杂,也更不可能——构成了唯心主义阵营。其他人认为自然是首要的,属于唯物主义的各个学派。”[42]
唯心主义存在两种类型: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唯物主义也有两种形式:庸俗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它们的区别在于庸俗唯物主义不承认发展和辩证法。我认为自己是一个承认自然和社会发展的唯物主义者,但发展不是建立在辩证法的经院哲学规律上,而是建立在查尔斯·达尔文生物进化理论中提出的自然科学规律上。约翰·斯图亚特·密尔在1831年对社会主义思想做出了预言性的评价,约翰·斯图亚特·密尔将这些思想称为“疯狂的胡言乱语”,是“对文明社会的推翻,比匈奴和鞑靼的破坏性入侵还要糟糕”。
乔治·戈登·拜伦(生卒年:1788-1824)是一位出身贵族、诗人和哲学家。[43] 乔治·戈登·拜伦是一位贵族叛逆者。乔治·戈登·拜伦对他童年的跛足感到羞愧。乔治·戈登·拜伦和他的祖先有着不受约束的暴躁脾气,因此乔治·戈登·拜伦一生都在寻找冒险。他的祖先参加了十字军东征,这种不受约束的性格让他们在生活中取得了成功。乔治·戈登·拜伦这种不受约束的性格和对权力的渴望,使他迷上了撒旦教。贵族亲属对乔治·戈登·拜伦持怀疑态度,因此,根据皮提里姆·索罗金的理论,乔治·戈登·拜伦是精英阶层的失败者。乔治·戈登·拜伦选择了拿破仑作为模仿对象。乔治·戈登·拜伦死于对抗穆斯林的十字军东征中,报纸上写道,本世纪最伟大的两个人——拿破仑和拜伦——几乎在同一时间消失了。
阿瑟·叔本华(生卒年:1788-1860)[44]并没有将注意力集中在意识上,而是集中在意志上。意志是宇宙的基石,是空间原理,生命意志是生物性的特点。人的意志是黑暗、神秘和自私的力量。意志推动着人不断地渴望、焦虑,并与他人发生冲突。阿瑟·叔本华的美学理想在于沉浸在佛教的涅槃中,在于杀死“生命意志”,在于完全的禁欲主义。从痛苦中解脱的另一种方式是从事艺术。叔本华的哲学是非理性主义的开端。非理性主义是哲学中的一种潮流,它坚持认为理性的作用在历史和认知中是有限的,其中起主要作用的不是理性,而是本能、直觉和情感。非理性主义是对理性及其科学的一般性反叛。
非理性主义存在三种流派
- 生命哲学(弗里德里希·尼采)
- 存在主义
- 弗洛伊德主义
这个方向的代表人物[45] 是杰里米·边沁(生卒年:1747-1832)和约翰·斯图尔特·密尔(生卒年:1806-1873)。他们极力反对任何形式的浪漫主义。杰里米·边沁首先对权利感兴趣,然后对伦理和政策感兴趣。杰里米·边沁断言,善良是快乐或幸福,邪恶是痛苦,人渴望幸福,人试图避免痛苦。立法者的目的是建立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之间的和谐。惩罚的必然性比惩罚的严厉性更为重要。在 19 世纪初的英国,法律对轻微的罪行实施死刑。因此,陪审员经常宣告罪犯无罪,因为陪审员认为这种惩罚过重。杰里米·边沁支持废除所有罪行的死刑,除了最严重的罪行,在他有生之年,刑法在这方面已经有所缓和。与浪漫主义者的无用感情或社会主义者呼吁的大量受害者和灾难相比,这些都是理性人取得的真正成就。
20 世纪的哲学史对于理解和叙述来说是一门非常困难的学科。亚瑟·胡伯舍在《我们时代的思想家。20 世纪哲学参考书》中将格奥尔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的“历史”方法与亚瑟·叔本华的“自然-历史”方法对立。格奥尔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批判启蒙时代的理性主义,并宣称经院哲学的神学原则。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沿着格奥尔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的道路前进。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是“进步信念”的代表。但这种信念导致了一种潜流,表现为悲观主义、对未来灾难的恐惧以及对欧洲文明死亡的恐惧。这种恐惧表现在乔治·拜伦和弗里德里希·尼采的作品中,在奥斯瓦尔德·斯宾格勒的《西方的没落》中,在亚瑟·德·戈宾奥的作品中,他们担心最高种族的退化和瓦解。卡尔·马克思建议从我们时代的全部危险中转移到一个快乐的未来和乌托邦的天堂。
亚瑟·叔本华认为人类历史是动物学的一种延续。亨利·托马斯·布克尔沿着这条路前进,将历史科学的目标定为在人民的生活中找到自然科学规律。历史和自然-历史的观点对关于人的学说,即哲学人类学,有不同的看法。威廉·詹姆斯(生卒年:1842-1910)开始从这个理论的角度发展自己的实用主义,即思想的真实性在于对它的信仰对我们生活是否有益。如果夸大他的推理,那么对我们有益的思想就是真实的。威廉·詹姆斯愿意保护任何旨在使人成为美德的学说。哲学的功能在于找出哪种世界观对我们更有益。理论是一种工具,而不是回答历史和自然奥秘的方法。心理学、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和卡尔·荣格理论的出现迫使人类学家关注本能,并沿着亚瑟·叔本华的道路前进。存在主义哲学存在于人类学研究的中心。索伦·克尔凯郭尔(生卒年:1813-1855)成为存在主义的创始人。这个方向的代表人物寻找了人类生活的意义。逻辑实证主义的代表沿着格奥尔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的道路前进。伯特兰·罗素是逻辑实证主义最杰出的代表。逻辑实证主义的代表后来放弃了黑格尔的理论,因为他们不接受黑格尔的唯心主义。
奥斯瓦尔德·斯宾格勒、阿诺德·J·汤因比、克里斯托弗·道森、阿尔弗雷德·韦伯、尼古拉·柏嘉耶夫、何塞·奥尔特加·加塞特是这个方向的代表人物。克里斯托弗·道森(生卒年:1889-1970)认为,所有叛乱和革命都有宗教原因。自 17 世纪以来,对理性和进步的信仰破坏了宗教信仰。结果,社会出现了,它存在于金钱、物质主义和无政府状态的力量之中,人们不相信理想。这种虚无主义威胁着欧洲的死亡。
阿尔弗雷德·韦伯(生卒年:1868-1958)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写了《告别欧洲史或征服虚无主义》,他在书中警告了第三人对第四人的危险。第三人是一个尼安德特人后裔,是古代原始文化的继承者。在过去的 6000 年里,第三人是历史进程的推动者,其中 5500 年的历史局限于欧亚大陆,但在过去 400 年里,借助技术设备、强大的国家和资本主义,第三人征服了整个地球。地球上的所有土地都已开放,地球人口正以惊人的速度增长。第四人是未来的受过训练的人。阿尔弗雷德·韦伯提出了拯救的方法,即群众化和提高社会文化层次的作用。
尼古拉·柏嘉耶夫(生卒年:1874-1948)出生在俄罗斯,他的性格类型是心理学家,他是宗教哲学的代表人物。1922 年,尼古拉·柏嘉耶夫被布尔什维克从俄罗斯驱逐出境。尼古拉·柏嘉耶夫死在书桌旁。根据尼古拉·柏嘉耶夫的说法,莫斯科是拜占庭的继承者,“第三罗马”,是真正信仰的唯一中心。尼古拉·柏嘉耶夫预言,我们正在走向一个文明野蛮的时代,技术设备和机器的统治正在为社会走向末日死亡做准备。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有必要建立一个新的中世纪,在那里人将不是奴隶,而是主人和创造者。在我看来,尼古拉·柏嘉耶夫的这个理论是一个乌托邦,就像卡尔·马克思的共产主义理论一样。
何塞·奥尔特加·加塞特(生卒年:1883-1955)在西班牙内战期间成为“共和国服务小组”的创始人之一。社会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失败后,何塞·奥尔特加·加塞特流亡海外。何塞·奥尔特加·加塞特写了《无脊椎动物西班牙》和《大众的叛逆》。在第二部作品中,何塞·奥尔特加·加塞特宣称自由主义的终结,因为自由主义是与自己的敌人、与反对派和平共处的一种非自然事物。人类的一切开端注定要失败,注定要成为乌托邦。人想要,但人无法获得知识、爱情和正义。何塞·奥尔特加·加塞特毕生都在反对集体的绝对权力,为人类尊严而战。
亨利·柏格森、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卡尔·荣格是这个方向的代表人物。亨利·柏格森(1859-1941)认为,世界分为两个部分——生命和物质。生命向上,物质向下。生命具有生命冲动。进化是创造性的。亨利·柏格森补充了对地球生命发展景象的神秘想法。最初,这个流分为植物和动物,然后动物又分为直觉和智力。蚂蚁和蜜蜂具有直觉,只有人具有智力。生命就像一个破裂成碎片的贝壳。伯特兰·罗素批评亨利·柏格森,因为他根本没有试图证明自己的想法,他只是依靠风格的美感。这并不奇怪,因为亨利·柏格森是一位心理学家。在我看来,他更适合做诗人,而不是科学家。
这个方向的代表人物有托马斯·亨利·赫胥黎、马克斯·普朗克和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他们是将哲学与科学联系起来的科学家。赫胥黎家族三代人都享有世界科学的荣耀。托马斯·亨利·赫胥黎的祖父是达尔文主义的斗士,而托马斯·亨利·赫胥黎则提出了人类起源于猿类的理论。托马斯·亨利·赫胥黎因为自己出色的辩论技巧而获得了“达尔文的斗牛犬”的绰号。牛津主教塞缪尔·威尔伯福斯是查尔斯·达尔文的反对者之一。1860年6月,塞缪尔·威尔伯福斯在英国科学论坛上发表讲话,称查尔斯·达尔文的著作《物种起源》是一本写得很糟糕的书。
这位主教向作为查尔斯·达尔文支持者的托马斯·亨利·赫胥黎问道
“赫胥黎先生,您是通过母亲还是父亲这一方与猿类有血缘关系呢?”[46]
后来,托马斯·亨利·赫胥黎说,他转向坐在他旁边的朋友,并告诉他:“上帝将塞缪尔·威尔伯福斯交到了我的手中”。
托马斯·亨利·赫胥黎回答说
“我宁愿与猿类有血缘关系,也不愿与一个将自己的巨大才能用于压制辩论的人有血缘关系”。[47]
公众紧张地期待着主教的回答,但主教一句话也没说就离开了大厅。
他的孙子朱利安·赫胥黎(1887-1975年)在其著作《进化:现代综合》中证明了进化是分阶段进行的——经历了无机阶段、生物阶段和人类发展阶段。无机世界的进化非常缓慢:恒星的寿命需要以万亿年计算。而从原始细胞到人类的生物进化只需要十亿年。人类进化是最短的。语言和概念思维的使用使得进化越来越快。任何过度专业化都会导致停滞,因此过度专业化是有害的。生物体的普遍发展通过进化加速,因此生物体的普遍发展是有益的。为了避免停滞,人类必须避免过度专业化,并发展一般能力。
约翰·杜威(1859-1952年)进一步发展了实用主义,将其发展为“工具主义”。思维的所有功能都应该从生物学角度理解。思维与手、脚和牙齿一样,都是适应环境变化条件的一种手段。宗教和形而上学是在不利生活条件下产生的想象力的产物。哲学的任务只有一个:了解世界,不是为了了解世界本身,而是为了征服世界。弗朗西斯·培根的论述“知识就是力量”(拉丁文格言“Scientia potentia est”)[48]可以作为约翰·杜威学说的序言。约翰·杜威的理论在西方产生了很大影响。科学的伟大成就应该被用于改善人类。根据他的建议,当局在学校引入了劳动教育。约翰·杜威为妇女的政治平等而斗争。约翰·杜威从未局限于一种哲学。他曾访问过俄罗斯,并认为,如果列昂·托洛茨基而不是约瑟夫·斯大林接替列宁,苏联政权也不会好多少。约翰·杜威认为,暴力革命不能带来良好的社会。
这个方向的代表人物有阿尔弗雷德·诺斯·怀特海德、伯特兰·罗素、鲁道夫·卡尔纳普、恩斯特·卡西勒和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阿尔弗雷德·诺斯·怀特海德(1861-1947年)和伯特兰·罗素(1872-1970年)作为性格类型都是理论家,因此他们能够在合著的《数学原理》中以一种新的方式证明和系统地阐述数学、数学逻辑和符号逻辑的基础。这本书使他们获得了国际认可。此后,他们的道路分道扬镳。伯特兰·罗素继续发展数学逻辑,而阿尔弗雷德·诺斯·怀特海德则将余生致力于基于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理论的自然和形而上学的大哲学。伯特兰·罗素是英国贵族的后裔。他表现出不适合担任外交官的素质,于是成为了一名科学家。他惊人地精准地制定了人生计划——写一系列关于自然科学理论、数学、西方哲学史的书籍。他于1931年获得诺贝尔奖。他将所有哲学家划分为两大类。第一类哲学家的思想受到数学的启发。柏拉图、托马斯·阿奎那、巴鲁赫·斯宾诺莎和伊曼努尔·康德是第一类的代表人物。第二类哲学家则更多地受到经验科学的影响。德谟克利特、亚里士多德和约翰·洛克是第二类的代表人物。
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1889-1951年)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语言上。句子是对事实的概括。那些无法清晰表达的事实,例如关于神秘主义和伦理学的事实,最好保持沉默。神秘主义和伦理判断无法检验其真假。哲学不能由科学句子构成,因为与科学不同,哲学无法获得事实。因此,哲学句子既不是真的,也不是假的,而是无意义的。
逻辑实证主义的代表人物,如鲁道夫·卡尔纳普(1891-1970年),否认形而上学,即他们否认关于哲学主要原则的学说。他们敦促将验证程序应用于哲学概念,即他们敦促检验哲学概念的科学性,检验其是否符合事实。那些没有经过验证程序的哲学命题需要被扔进历史的垃圾堆,因为它们是非科学的、无意义的。也许,这种验证程序意味着哲学史的终结。
- ↑ 戴奥根尼·拉尔修. 名人传记. 第一部. 导言. 第八章 http://www.gutenberg.org/files/57342/57342-h/57342-h.htm
- ↑ 戴奥根尼·拉尔修. 名人传记. 第一部. 导言. 第九章 http://www.gutenberg.org/files/57342/57342-h/57342-h.htm
- ↑ 戴奥根尼·拉尔修. 名人传记. 第一部. 导言. 第十三章 http://www.gutenberg.org/files/57342/57342-h/57342-h.htm
- ↑ 戴奥根尼·拉尔修. 名人传记. 第一部. 导言. 第十三章 http://www.gutenberg.org/files/57342/57342-h/57342-h.htm
- ↑ 伯特兰·罗素. 西方哲学史. 第一卷. 古代哲学. 第二部分. 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第十四章 柏拉图的乌托邦. http://www.ntslibrary.com/PDF%20Books/History%20of%20Western%20Philosophy.pdf
- ↑ 伯特兰·罗素. 西方哲学史. 第一卷. 古代哲学. 第二部分. 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第十五章 观念论. http://www.ntslibrary.com/PDF%20Books/History%20of%20Western%20Philosophy.pdf
- ↑ 伯特兰·罗素. 西方哲学史. 第一卷. 古代哲学. 第二部分. 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第二十一章 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 http://www.ntslibrary.com/PDF%20Books/History%20of%20Western%20Philosophy.pdf
- ↑ 伯特兰·罗素. 西方哲学史. 第一卷. 古代哲学. 第一部分. 苏格拉底前的哲学. 第二章 米利都学派. http://www.ntslibrary.com/PDF%20Books/History%20of%20Western%20Philosophy.pdf
- ↑ 戴奥根尼·拉尔修. 名人传记. 第二卷. 阿那克西美尼. http://www.gutenberg.org/files/57342/57342-h/57342-h.htm
- ↑ 伯特兰·罗素. 西方哲学史. 第一卷. 古代哲学. 第一部分. 苏格拉底前的哲学. 第四章 赫拉克利特 http://www.ntslibrary.com/PDF%20Books/History%20of%20Western%20Philosophy.pdf
- ↑ 伯特兰·罗素 西方哲学史 第一卷 古代哲学 第一部分 苏格拉底前的哲学 第九章 原子论者。 http://www.ntslibrary.com/PDF%20Books/History%20of%20Western%20Philosophy.pdf
- ↑ 戴奥根尼·拉尔修 著名哲学家列传 第九卷 Leucippus 德谟克利特。 http://www.gutenberg.org/files/57342/57342-h/57342-h.htm
- ↑ 戴奥根尼·拉尔修 著名哲学家列传 第八卷 埃姆佩多克勒。 http://www.gutenberg.org/files/57342/57342-h/57342-h.htm
- ↑ 戴奥根尼·拉尔修 著名哲学家列传 第二卷 阿那克萨戈拉传。 http://www.gutenberg.org/files/57342/57342-h/57342-h.htm
- ↑ 戴奥根尼·拉尔修 著名哲学家列传 第二卷 阿那克西曼德传。 http://www.gutenberg.org/files/57342/57342-h/57342-h.htm
- ↑ 戴奥根尼·拉尔修 著名哲学家列传 第九卷 埃利亚学派的芝诺传。 http://www.gutenberg.org/files/57342/57342-h/57342-h.htm
- ↑ 伯特兰·罗素 西方哲学史 第一卷 古代哲学 第十章 普罗塔戈拉。 http://www.ntslibrary.com/PDF%20Books/History%20of%20Western%20Philosophy.pdf
- ↑ 戴奥根尼·拉尔修 著名哲学家列传 第一部分 苏格拉底前的哲学 第九卷 普罗塔戈拉传。 http://www.gutenberg.org/files/57342/57342-h/57342-h.htm
- ↑ 戴奥根尼·拉尔修 著名哲学家列传 第五卷 亚里士多德传。 http://www.gutenberg.org/files/57342/57342-h/57342-h.htm
- ↑ 伯特兰·罗素 西方哲学史 第一卷 古代哲学 第三部分 亚里士多德之后的古代哲学 第三十章 普罗提诺。 http://www.ntslibrary.com/PDF%20Books/History%20of%20Western%20Philosophy.pdf
- ↑ 伯特兰·罗素 西方哲学史 第二卷 天主教哲学 第一部分 教父 第四章 圣奥古斯丁的哲学与神学 http://www.ntslibrary.com/PDF%20Books/History%20of%20Western%20Philosophy.pdf
- ↑ 伯特兰·罗素 西方哲学史 第三卷 近代哲学 第一部分 从文艺复兴到休谟 第一章 一般特征。 http://www.ntslibrary.com/PDF%20Books/History%20of%20Western%20Philosophy.pdf
- ↑ 伯特兰·罗素 西方哲学史 第三卷 近代哲学 第一部分 从文艺复兴到休谟 第三章 马基雅维利。 http://www.ntslibrary.com/PDF%20Books/History%20of%20Western%20Philosophy.pdf
- ↑ 伯特兰·罗素 西方哲学史 第三卷 近代哲学 第一部分 从文艺复兴到休谟 第四章 伊拉斯谟与莫尔。 http://www.ntslibrary.com/PDF%20Books/History%20of%20Western%20Philosophy.pdf
- ↑ 伯特兰·罗素 西方哲学史 第三卷 近代哲学 第一部分 从文艺复兴到休谟 第五章 改革与反改革。 http://www.ntslibrary.com/PDF%20Books/History%20of%20Western%20Philosophy.pdf
- ↑ 伯特兰·罗素 西方哲学史 第三卷 近代哲学 第一部分 从文艺复兴到休谟 第六章 科学的兴起。 http://www.ntslibrary.com/PDF%20Books/History%20of%20Western%20Philosophy.pdf
- ↑ 伯特兰·罗素 西方哲学史 第三卷 近代哲学 第一部分 从文艺复兴到休谟 第七章 弗朗西斯·培根。 http://www.ntslibrary.com/PDF%20Books/History%20of%20Western%20Philosophy.pdf
- ↑ 伯特兰·罗素 西方哲学史 第三卷 近代哲学 第一部分 从文艺复兴到休谟 第十章 斯宾诺莎。 http://www.ntslibrary.com/PDF%20Books/History%20of%20Western%20Philosophy.pdf
- ↑ 伯特兰·罗素 西方哲学史 第三卷 近代哲学 第一部分 从文艺复兴到休谟 第九章 笛卡尔。 http://www.ntslibrary.com/PDF%20Books/History%20of%20Western%20Philosophy.pdf
- ↑ 伯特兰·罗素 西方哲学史 第三卷 近代哲学 第一部分 从文艺复兴到休谟 第十一章 莱布尼茨 http://www.ntslibrary.com/PDF%20Books/History%20of%20Western%20Philosophy.pdf
- ↑ 伯特兰·罗素 西方哲学史 第三卷 近代哲学 第一部分 从文艺复兴到休谟 第十三章 洛克的知识论。 http://www.ntslibrary.com/PDF%20Books/History%20of%20Western%20Philosophy.pdf
- ↑ 伯特兰·罗素 西方哲学史 第三卷 近代哲学 第一部分 从文艺复兴到休谟 第十四章 洛克的政治哲学。 http://www.ntslibrary.com/PDF%20Books/History%20of%20Western%20Philosophy.pdf
- ↑ 伯特兰·罗素 西方哲学史 第三卷 近代哲学 第一部分 从文艺复兴到休谟 第十六章 伯克利。 http://www.ntslibrary.com/PDF%20Books/History%20of%20Western%20Philosophy.pdf
- ↑ 伯特兰·罗素 西方哲学史 第三卷 近代哲学 第一部分 从文艺复兴到休谟 第十七章 休谟。 http://www.ntslibrary.com/PDF%20Books/History%20of%20Western%20Philosophy.pdf
- ↑ 伯特兰·罗素 西方哲学史 第三卷 近代哲学 第二部分 从卢梭到现代 第十九章 卢梭。 http://www.ntslibrary.com/PDF%20Books/History%20of%20Western%20Philosophy.pdf
- ↑ 伯特兰·罗素 西方哲学史 第三卷 近代哲学 第二部分 从卢梭到现代 第十八章 浪漫主义运动。 http://www.ntslibrary.com/PDF%20Books/History%20of%20Western%20Philosophy.pdf
- ↑ 伯特兰·罗素 西方哲学史 第三卷 近代哲学 第二部分 从卢梭到现代 第二十章 康德 B. 康德哲学概述。 http://www.ntslibrary.com/PDF%20Books/History%20of%20Western%20Philosophy.pdf
- ↑ 伯特兰·罗素 西方哲学史 第三卷 近代哲学 第二部分 从卢梭到现代 第二十一章 十九世纪的思想潮流。 http://www.ntslibrary.com/PDF%20Books/History%20of%20Western%20Philosophy.pdf
- ↑ 列宁 马克思主义的三大源泉和三大组成部分。 https://www.marxists.org/archive/lenin/works/1913/mar/x01.htm
- ↑ 伯特兰·罗素 西方哲学史 第三卷 近代哲学 第二部分 从卢梭到现代 第二十二章 黑格尔 http://www.ntslibrary.com/PDF%20Books/History%20of%20Western%20Philosophy.pdf
- ↑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 (1873-1886) 自然辩证法 第二章 辩证法。 https://www.marxists.org/archive/marx/works/1883/don/ch02.htm
- ↑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第二部分:唯物主义 https://www.marxists.org/archive/marx/works/1886/ludwig-feuerbach/ch02.htm
- ↑ 伯特兰·罗素 西方哲学史 第三卷 近代哲学 第二部分 从卢梭到现代 第二十三章 拜伦。 http://www.ntslibrary.com/PDF%20Books/History%20of%20Western%20Philosophy.pdf
- ↑ 伯特兰·罗素西方哲学史。第三卷。现代哲学。第二部分。从卢梭到现代。第24章 叔本华。 http://www.ntslibrary.com/PDF%20Books/History%20of%20Western%20Philosophy.pdf
- ↑ 伯特兰·罗素西方哲学史。第三卷。现代哲学。第二部分。从卢梭到现代。第26章 功利主义者。 http://www.ntslibrary.com/PDF%20Books/History%20of%20Western%20Philosophy.pdf
- ↑ 托马斯·亨利·赫胥黎。与威尔伯福斯辩论。维基百科 https://en.wikipedia.org/wiki/Thomas_Henry_Huxley#Debate_with_Wilberforce
- ↑ 托马斯·亨利·赫胥黎。与威尔伯福斯辩论。维基百科 https://en.wikipedia.org/wiki/Thomas_Henry_Huxley#Debate_with_Wilberforce
- ↑ 科学即力量。维基百科 https://en.wikipedia.org/wiki/Scientia_potentia_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