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拉丁美洲和拉丁裔文学导论/阿梅里科·帕雷德斯

来自维基教科书,开放的书籍,开放的世界

阿梅里科·帕雷德斯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简要传记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阿梅里科·帕雷德斯于1915年9月3日出生于德克萨斯州布朗斯维尔。帕雷德斯出生于胡斯托和克洛蒂尔德·帕雷德斯,在美墨两种文化中长大。他在1910年墨西哥革命后边境紧张和暴力频发时期长大。帕雷德斯上公立学校,高中时第一次遭遇反墨西哥歧视和种族主义。其中一次遭遇来自他的高中辅导员,他被告知永远不会上大学。帕雷德斯差点被劝退,但被一位老师鼓励,并在全州诗歌比赛中获得一等奖后,于1934年高中毕业后进入布朗斯维尔初级学院。在大学期间,帕雷德斯在《布朗斯维尔先驱报》担任校对员和记者,即使在1936年毕业后也继续在这份工作。在那里,他遭遇了更多的歧视,这影响了帕雷德斯终生反对种族偏见和歧视的斗争。[1]

二战期间,帕雷德斯加入美军,被派往日本。在日本,他是一名记者,为军队出版物《星条旗报》报道,报道了战争罪审判。回到美国后,帕雷德斯开始努力实现成为英语教授的梦想。他从德克萨斯大学毕业,以优异成绩获得英语和民间文学硕士学位,并于1956年获得博士学位。他的博士论文题为《手持手枪:边境民谣及其英雄》,为他赢得了广泛的认可和同行的尊重。他开始在德克萨斯西部学院任教,后来在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任教。帕雷德斯继续他的种族主义活动,成功说服大学管理部门授权成立墨西哥裔美国人研究中心,并被任命为首任主任。帕雷德斯是第一位获得国家人文基金会颁发的查尔斯·弗兰克尔奖的墨西哥裔美国人,以表彰他为深入理解人文科学而奉献的一生。退休后,帕雷德斯继续研究、写作和出版。帕雷德斯的部分作品包括《乔治·华盛顿·戈麦斯:一部墨西哥德克萨斯小说(1990年)》、《雷米叔叔与辣椒(1993年)》、《德克萨斯-墨西哥边境的民间传说与文化(1995年)》和《汉蒙和豆类以及其他故事(1994年)》。1999年5月5日,阿梅里科·帕雷德斯因病去世。[2]

在拉丁美洲/o文学中的地位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阿梅里科·帕雷德斯被认为是奇卡诺研究的先驱。他是1960年代奇卡诺研究运动的创始者之一。帕雷德斯创作了关于奇卡诺文化的诗歌和散文。他将学术生涯献给了对民间传说、男性气质、墨西哥人边境刻板印象以及他的家乡德克萨斯州文化的探索。[3]这种奉献基于他坚持认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已经发展起来,在这里“两种文化交融和冲突”。[4]

与其他拉丁美洲/o作家比较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在阿梅里科·帕雷德斯的《马卡里亚的女儿》中,帕雷德斯运用了残酷暴力的意象。对罪犯的辩护和理解也体现在犯罪中。麦克和皮特是调查托尼妻子玛塞拉谋杀案的警察。一位警官对另一位警官说:“他想砍掉她的头”,“天哪!尸体上至少有三十、四十刀”。[5]这位盎格鲁裔警察继续询问和告诉托尼,玛塞拉的丈夫兼凶手:“她是不是爱上了别的男人?”,“我们都知道男人为什么杀了自己的妻子”。[6]帕雷德斯的故事呈现了令人不安的残酷暴力意象。同时也为犯罪的凶手提供了辩护和理解。

在托马斯·里维拉的《孩子们等不及了》中,同样出现了犯罪中残酷暴力的意象,对罪犯的辩护和理解则隐含其中。在这个故事中,田间工人及其孩子们在炎热中工作。他们必须按照老板的要求,避免喝水休息。成年人能够遵守,但孩子们等不及了。孩子们继续休息,从水箱里喝水。老板大怒,决定吓唬一个男孩。他抓起步枪,“他朝他开了一枪想吓唬他,但当他扣动扳机时,他看到男孩头上有一个洞。而且孩子连鹿一样跳一下都没有。他像一块脏布一样停留在水中,水开始变成血红色……”。[7]在这一不公正的残酷暴力的意象之后,故事为老板提供了同情和理解。里维拉说:“据说老人几乎疯了。”“你认为是吧?”“是的,他已经失去农场了。他开始酗酒。然后,在他们审判他后,他被无罪释放,据说他从树上跳下来想自杀”。[8]这场对话为老板及其罪行提供了理解,甚至同情。帕雷德斯和里维拉的故事都体现了残酷暴力和事件,说明了父权制和等级制度在文化中的力量。

特定文本分析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在阿梅里科·帕雷德斯的《马卡里亚的女儿》中,读者进入犯罪现场,目睹了残酷谋杀案的发现和调查。故事从警察前往并进入一户人家开始,在那里我们发现了托尼,他残酷地用刀杀害了妻子玛塞拉。马卡里亚是前妓女,在社区中被排斥,玛塞拉是她的女儿,在社区中被视为完全复制了母亲,从未犯下任何罪过。从警察的视角和玛塞拉生活的倒叙中,读者可以观察到故事中发生的父权制现象。

帕雷德斯描绘了警察、托尼和玛塞拉之间现存的父权制。父权制体现在警察在调查罪行和与托尼对质时使用的贬义语言中。警察对托尼的罪行表示理解,他们表现出一种男性至上和性化受害者的厌女症,体现在他们的叙述中。警察谈论罪行的方式,表现出一种期待和不重视的感觉。帕雷德斯写道:“麦克走到托尼身边,拍了拍他的肩膀。“太可惜了,托尼,”他说。“她是不是爱上了别的男人?”。[9]这段叙述暗示,她的谋杀案是意料之中的,也是嫉妒的丈夫可以理解的。

警方使用的叙事语言对托尼表示同情,并理解他为何杀害妻子。警官麦克对托尼说:“‘现在,现在,’麦克说,‘我们都知道男人为何会杀害妻子’”,并在检查玛塞拉的尸体时说:“‘天啊,’他说,‘她一定很漂亮’”。[10] 关于知道男人为何会杀害妻子的说法,对凶手托尼表示理解,并将受害者身份赋予了他,而不是被杀害的玛塞拉。他们关于玛塞拉美貌的言语和评论,对她的谋杀表示接受,就好像她的美貌意味着她一定对托尼不忠,而作为她的丈夫,托尼有权在维护自己的名誉和证明自己在社区中的男子汉地位时,将她杀害。

文学评论

[edit | edit source]

在拉蒙·萨尔迪瓦尔的《文化边界:阿梅里科·帕雷德斯与跨国想象》中,萨尔迪瓦尔提到了帕雷德斯的《玛卡丽亚的女儿》。萨尔迪瓦尔认为,帕雷德斯的故事探讨了性欲和暴力的力量。玛塞拉,被丈夫托尼杀害的受害者,“由她母亲的身份构建,(玛卡丽亚作为夜之女子的身份)”。[11] 萨尔迪瓦尔认为,这个故事展示了墨西哥和美国女性在残酷无情的父权制文化下所面临的限制。萨尔迪瓦尔认为,“年轻妻子被托尼的刀子刺伤,身躯被撕裂,支离破碎,因此成为了女性受害象征的延伸,以及男性控制意识形态通过现实暴力所造成可怕力量的象征”。[12] 托尼并不想杀害玛塞拉,他觉得自己被社区对玛塞拉的蔑视所驱使,这种蔑视驱使他杀害了她,以展示和确认自己在社区和社会中的男子汉地位。

萨尔迪瓦尔认为,帕雷德斯的故事呼应了弗里达·卡罗的画作《几个小刺》,这幅画的灵感来自墨西哥插画家何塞·瓜达卢佩·波萨达。波萨达绘制了一幅骇人听闻的女子被丈夫杀害的画面,灵感来自当代报纸上的一则真实报道。萨尔迪瓦尔认为,帕雷德斯的故事呼应了卡罗的“对男性色情幻想的令人震惊的控诉,将暴力和女性性欲联系在一起,这些令人毛骨悚然的意象源于墨西哥大众想象,以及它对“成为男人”的刻板印象”。[13] 托尼谋杀玛塞拉的行为得到了整个社区破坏性男性主义价值观的纵容。存在着双重社会功能,一是立法功能,二是执法功能。在这些观念下,男性的暴力被用作维护社会秩序的手段,以及保护他们对忠诚、欲望和社区的观念,这会导致“对女性和男性都造成灾难性的后果”。[14] 在这种情况下,暴力执行了法律。帕雷德斯对男性对女性暴力的控诉,无论是在其立法模式还是执法模式中,都是显而易见的深刻。

[edit | edit source]
[edit | edit source]

教学大纲

[edit | edit source]

二手资料书目

[edit | edit source]
  • 1. Saldívar, Ramón. The Borderlands of Culture: Américo Paredes and the Transnational Imaginary. Durham: Duke UP, 2006. Print.
  • 2. Limón, José E. "Imagining The Imaginary: A Reply To Ramon Saldvíar." American Literary History 21.3 (2009): 595-603. Academic Search Complete. Web. 27 June 2014.
  • 3. Briggs, Charles L. "What We Should Have Learned From Américo Paredes: The Politics Of Communicability And The Making Of Folkloristics." Journal Of American Folklore 125.495 (2012): 91-110. Academic Search Complete. Web. 27 June 2014.
  • 4. Najera-Ramirez, Olga. "Of Fieldwork, Folklore, And Festival." Journal Of American Folklore 112.444 (1999): 183. Academic Search Complete. Web. 29 June 2014.
  • 5. Parikh, Crystal. "Ethnic America Undercover: The Intellectual And Minority Discourse." Contemporary Literature 43.2 (2002): 249. Academic Search Complete. Web. 29 June 2014.

参考文献

[edit | edit source]
  1. http://www.lib.utexas.edu/benson/paredes/biography.html
  2. http://www.lib.utexas.edu/benson/paredes/biography.html
  3. http://www.lib.utexas.edu/benson/paredes/biography.html
  4. http://www.nytimes.com/1999/05/07/arts/americo-paredes-a-pioneer-in-chicano-studies-dies-at-83.html
  5. Paredes, Américo. The Hammon and the Beans and Other Stories. Houston, TX: Arte Público, U of Houston, (1994): 24. Print.
  6. Paredes, Américo. The Hammon and the Beans and Other Stories. Houston, TX: Arte Público, U of Houston, (1994): 24. Print.
  7. Rivera, Tomas. ...Y no se lo trago la tierra. Houston, TX: Arte Publico Press, (1992): 86-87. Print.
  8. Rivera, Tomas. ...Y no se lo trago la tierra. Houston, TX: Arte Publico Press, (1992): 87. Print.
  9. Paredes, Américo. The Hammon and the Beans and Other Stories. Houston, TX: Arte Público, U of Houston, (1994): 24. Print.
  10. Paredes, Américo. The Hammon and the Beans and Other Stories. Houston, TX: Arte Público, U of Houston, (1994): 24-25. Print.
  11. Saldívar, Ramón. The Borderlands of Culture: Américo Paredes and the Transnational Imaginary. Durham: Duke UP, (2006): 303. Print.
  12. Saldívar, Ramón. The Borderlands of Culture: Américo Paredes and the Transnational Imaginary. Durham: Duke UP, (2006): 303. Print.
  13. Saldívar, Ramón. The Borderlands of Culture: Américo Paredes and the Transnational Imaginary. Durham: Duke UP, (2006):305. Print.
  14. Saldívar, Ramón. The Borderlands of Culture: Américo Paredes and the Transnational Imaginary. Durham: Duke UP, (2006): 307. Print.
华夏公益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