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导论/功能语法
外观
< 语言学导论
- 可以将交流定义为包括信号和符号。信号是具有自然或不言自明含义的声音或手势[例如,有人哭泣(=情绪)、大笑(=情绪)、动物叫声(=表示恐惧、食物或狩猎)]。在这方面,我们可以认为,大多数动物交流是由基因决定的,包括表示单一含义且在相同情况下每次都使用相同的呼叫、咕噜声或尖叫声。因此,只有一种方法可以表达一件事情,并且它永远不会改变。动物交流倾向于主要由信号组成。
- 相比之下,人类交流依赖于信号和符号。符号是具有群体意义的声音或手势 - 是文化传统赋予了其意义(例如,绿灯=通行;教孩子字母(参见文化面孔视频))。符号必须学会,不是本能的;其意义是任意的。
- 关于人类与灵长类动物交流的争论,部分源于科学家在该领域的观察。例如,观察过野外疣猴的科学家认为,疣猴至少有三种警报叫声是象征性的,因为每种叫声都表示不同类型的掠食者 - 老鹰、蟒蛇、豹子 - 猴子对每种叫声的反应都不一样。有趣的是,幼年疣猴在看到任何飞鸟时经常发出“老鹰”警报,并随着长大而学会发出适当的警报。这类似于人类婴儿,他们经常将“爸爸”一词最初应用于所有成年男性,并逐渐学会将其限制于一个人。因此,可以将这种叫声视为象征性的。
- 所以 - 如果猴子和猿类至少在某些时候似乎使用符号,我们如何区分人类交流?首先,所有人类语言都使用一组更大的符号。另一个可能更为重要的区别是,其他灵长类的发声系统往往是封闭的(不同的叫声并不经常组合起来产生新的、有意义的发声)。相比之下,人类语言是开放系统(能够发送以前从未发送过的信息,以及能够以无限多种方式组合符号,以表达无限多种意义)。以下练习旨在帮助你思考人类和非人类灵长类动物在交流方式上的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