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哲学/逻辑/模态逻辑导论

来自维基教科书,开放的世界,开放的书籍

哲学导论 > 逻辑 > 模态逻辑

罗伯特手持《蚱蜢沉重》一书,说道:“这本书描述的是什么样的替代现实?”
贝蒂沉吟片刻,说道:“一个德国和日本战败的现实。”
他们都沉默了。
(菲利普·K·迪克,《高堡奇人》)

这就是模态逻辑的基本前提:有些事情本来可能不同。
在我们日常推理中,我们区分了必然的真理和仅仅是真实的但本来可能是假的陈述。我们说后者是偶然的真,或者说它们的否定是可能的。必然偶然可能不可能的概念密切相关:如果某事是不可能是假的,那么它就是必然的,如果某事的虚假不是必然的,那么它就是可能的。偶然必然的否定,不可能可能的否定。
模态逻辑试图将模态的概念(必然偶然可能不可能等)纳入经典逻辑(命题逻辑和谓词演算)的结构中,因此是经典逻辑的扩展。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模态逻辑在经典逻辑中引入了三个新符号:(必然)、(可能)和(如果,那么)。公式以通常的方式构建,但在闭包条款之前添加以下规则(参见命题演算中合式公式的规则)。

  • 如果是一个合式公式,那么也是合式公式。
  • 如果是合式公式,那么也是一个合式公式。

事实上,人们可以使用仅 的公理化方式来定义模态命题演算。例如,如果我们希望用 来定义 可以简单地定义为 的简写符号,而 则是 的另一种写法。

推理规则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参考文献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 休斯,G. E.,& 克雷斯维尔,M. J.: 模态逻辑导论,梅休恩与公司有限公司,伦敦(1972)。
  • 休斯,G. E.,& 克雷斯维尔,M. J.: 模态逻辑伴侣,梅休恩与公司有限公司,伦敦(1984)。
  • 斯穆里安,R.: 永远未定(1987)。第九部分:可能世界。

向上:逻辑目录

华夏公益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