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哲学导论/什么是认识论

来自维基教科书,开放的书籍,开放的世界

“认识论”一词来自古希腊语:名词episteme意思是“知识”,后缀-ology意思是“科学”或“研究”。因此,从字面上讲,认识论是研究或调查知识本身。它也常被称为知识论。认识论不是关于我们知道什么,而是关于知道意味着什么。

认识论试图回答有关人类如何感知世界并获得关于世界的知识的基本问题。其中比较突出的是

  1. 是否存在外部世界?我们如何确定?
  2. 记忆是如何运作的?我们如何知道我们的记忆是真实的?
  3. 感知的本质是什么?当前的知识在多大程度上影响未来的感知?
  4. 人类天生具有的知识和出生后学习的知识是什么?新的事实可以在没有先天的概念的情况下被同化吗?
  5. 基于感知的推论在多大程度上是有效的?进行此类推论的正确方法是什么?

需要注意的是,人们普遍认为信念和知识之间存在基本的(苏格拉底式的)区别:信念坚持意见,而知识坚持“真理”。知识涉及绝对的、不可错的必然事实(而意见可能是,也经常是错误的)。据 卡尔·波普尔 认为,我们区分真假知识的唯一方法是通过实验性地否定检验语句。 柏拉图 认为并非如此;他认为真理不受否定影响。

那么认识论的问题是:我们的知识从何而来?更进一步地说(许多哲学家也这样认为):人类知识的极限在哪里?这里应该阅读一下早期现代时期两个主要的竞争哲学分支:理性主义经验主义。像 笛卡尔 这样的理性主义思想家认为,所有知识都来自理性,人类世界中的一切都是理性的。人类通过人类精神来认识。经验主义者(当时的英国思想家:贝克莱休谟洛克)坚持认为,大多数(如果不是全部)*真实*的人类知识只能通过人类经验获得。人类通过人类感官来认识。

还有一种神学驱动的知识概念,即(神圣的)启示(想想上帝通过他的精神将圣经赐予作者)。这里信念和知识之间的界限变得有趣地模糊起来。 圣奥古斯丁 为我们提供了一段关于理性与信仰的精彩论述。

许多认识论者感兴趣的一个问题是知识分析,即试图找到“一个人需要满足什么条件才能说他了解某事?”这个问题的答案。长期以来,对于大多数哲学家来说,这些条件似乎是明确的:要了解某事,你必须相信它,它必须是真的,而且你必须有理由相信它。 盖提尔问题 提出的问题重新打开了这个问题,并且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这种问题被认为是认识论中最一般的问题,而关于诸如不同认知方式之类的问题则是认识论中更具体的问题。

参考资料和进一步阅读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华夏公益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