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以色列历史/战争、停战和难民

来自维基教科书,开放的书籍,为开放的世界

独立战争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在发生冲突的情况下,犹太人不仅能够自卫,而且会击败巴勒斯坦阿拉伯人。
——温斯顿·丘吉尔,引自《哈加纳史》第 820 页

七个阿拉伯国家的联合部队听起来像是强大的力量,但最初只有 20,000 到 23,500 人——比以色列的 25,000 到 30,000 常备部队少,再加上犹太人的准军事组织 利希伊尔贡加德纳,以及 犹太定居点警察[1][2] 随着战争的进行,阿拉伯国家向巴勒斯坦派出了更多军队,但以色列军队得到了来自欧洲各地的犹太奥利姆新兵的支持,这些新兵在宣布独立后的 48 小时内就开始大量涌入。

5 月 15 日之后,大多数地下犹太抵抗组织被并入 哈加纳,哈加纳被改名为以色列国防军 (IDF)。5 月 28 日,利希正式解散,其 850 名战士加入了 IDF。

1947 年 12 月 5 日,美国对巴勒斯坦实施了武器禁运;犹太人和阿拉伯人都不能购买武器,英国只向阿拉伯人出售武器。

战斗于 7 月 15 日结束。6,500 名以色列人丧生,以色列的大部分灌溉农田变成了废墟。与此同时,数百个阿拉伯城镇被 IDF 部队进行种族清洗。对于今天的巴勒斯坦人来说,尤其令人难忘的是 戴尔亚辛村,那里所有居民都被准军事组织屠杀。

  • 海法的疏散
  • 阿拉伯解放军失败

以色列获得独立后,其外交官与每个阿拉伯国家的领导人进行接触,以制定一项正式的停战协议。各方决定不划定永久边界,而是根据战争结束时各军队的驻扎位置,制定“临时”边界。这些协议确定的边界被称为 绿线

停战协议并未转化为和平条约,而是非常肤浅,没有解决以色列未来安全和野心的问题,这对双方来说都是令人不安的问题。这是大卫·本-古里安有意为之的决定,他是一位 进攻现实主义者,他认为以色列的军事力量使任何可能的妥协都成了对周围弱势国家的无谓让步,而且,在适当的时候,以色列的邻国将被迫承认它并依赖它进行贸易和安全。本-古里安的主要对手是 埃利亚胡·萨松,他认为,让阿拉伯人留在他们的村庄里,将内盖夫地区交给埃及等面子上的让步,是让以色列获得阿拉伯世界接受的必要条件。萨松写道,“埃及人不断重申,他们认为停战协议只是通往未来的第一步。你(莫舍·沙雷特)和本-古里安必须全力以赴争取和平,就像你们为防御所做的那样。”这种立场被认为是天真且不够严肃的。[3]

停战线让双方都不满意。大多数犹太复国主义者认为,绿线等于是放弃了部分犹太家园。[4] 犹太人被驱逐出他们在约旦和埃及一侧的村庄和基布兹,阿拉伯人被驱逐出以色列一侧的村庄(见下文的难民部分)。在双方,村庄随后都被拆毁,以缓解双方对人们可能强行收回房屋的恐惧。人口稠密地区和村庄被这条线一分为二,这条线是在一张没有所有权数据的相对较小的地图上绘制的。例如,巴尔塔阿镇 变成以色列领土的 1/3,约旦领土的 2/3;今天,镇上有一堵墙穿过,每天只开放几分钟。

1948 年的巴勒斯坦难民
伊加尔·阿隆问本-古里安如何处理平民人口。本-古里安挥挥手,示意“赶走他们”。“赶走”这个词听起来很刺耳。在心理上,这是我们采取的最困难的行动之一。利达的人口并没有自愿离开。为了让居民步行十到十五英里到达他们遇到阿拉伯军团的地方,没有办法避免使用武力和警告射击。
——《服务日记》,引自大卫·希普勒,《纽约时报》,1979 年 10 月 22 日
1948 年 5 月 13 日,是一个永远铭刻在我记忆中的日子。那天,在以色列国宣告成立的前不到 24 小时,我的家人从雅法逃往加沙避难。我们被围困了:锡安主义势力控制了通往南方的所有道路,我们唯一剩下的逃生路线是大海。在来自邻近定居点(特别是特拉维夫)的犹太炮兵发射的炮弹雨中,我带着父母、四个兄弟姐妹和其他亲人登上了一艘简易船只。[...]



船只刚离岸,一个女人就开始尖叫。她的四个孩子中有一个不在船上,她恳求我们返航去寻找他。在犹太火炮的猛烈炮火下,我们无法转身,否则会危及船上数百人的生命,其中许多是挤在一起的小孩子。

可怜女人的刺耳哭喊声没有得到回应。她崩溃了,开始抽泣。我们中的一些人试图通过说她的儿子一定会被找到,并随后被带到加沙来安慰她。但徒劳无功。她的神经最终崩溃了,她跨过栏杆,跳入海中。显然是为了救她,她的丈夫也跳了下去。很快,他们俩都不会游泳就变得很明显了。愤怒的波浪最终在我们的眼前吞噬了他们。我们都僵在船上,惊恐万状。

——阿布·伊亚德,《我的家,我的土地》。1948 年。
我的一个同学是一个名叫德沃拉的犹太女孩;她很甜,我喜欢她。有一天,她邀请我去她家,我就去了。当我们靠近她家时,我突然意识到她带我去的地方:她的家人现在住在我姑姑的房子里!当我进去发现我姑姑的照片还挂在墙上时,我的震惊更大了;德沃拉是在我姑姑的钢琴上练习的。我还找到一个我以前玩过的洋娃娃!
——雷蒙达·塔威尔,《我的家,我的监狱》。引自《亚伯拉罕子孙的塞德》

大约 750,000 名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在独立战争期间逃离以色列,原因仍在争议之中。他们来到西岸和加沙地带,没有家,没有财产,没有工作。在同一时期,近 600,000 名犹太人从不同的阿拉伯国家来到以色列,他们也由于各种原因离开了这些国家。[5]

阿拉伯基督教城市 卡夫尔·比里姆 是战争期间被夷为平地的众多城市之一。该城市的记录特别清晰:它们显示 IDF 告诉整个村庄搬到 吉什,而吉什本身已经被赶走了阿拉伯居民。没有离开的人被拖到约旦边境,并被告知步行穿过约旦边境,但 IDF 离开后,他们反而步行去了吉什。1972 年,比里姆人占领了他们的城市,该城市已经完全空了,IDF 再次强行将他们迁往吉什。1977 年,梅纳赫姆·贝京 承诺比里姆人,如果他当选,他们将有权返回。他们选了他,但他决定不让他们回来。

   D. International Aid
      i. UN General Assembly voted on November 19, 1948 to establish the 
         United Nations Relief for Palestinian Refugees (UNRPR) to dispense 
         aid
      ii. UNRPR replaced by United Nations Relief and Works Agency (UNRWA) on 
          Dec. 8, 1949 with a budget of $50 million
         a. substitute public works for direct relief
         b. promote economic development
         c. direct relief would be almost completely replaced by public works 
            with the remaining assistance provided by Arab governments
      iii. UNRWA little chance for success
         a. Arab refugees and Arab states were not prepared to cooperate on 
            the large-scale development projects
         b. Arab governments and refugees unwilling to contribute to any plan 
            that could be interpreted as fostering resettlement, instead they 
            wanted refugees to be repatriated
      iv. Jewish refugees from Arab countries received no international 
          assistance
      v.  Palestinians received millions of dollars through UNRWA
         a. initially U.S. $25 million, Israel ~ $3 million, Arab pledges ~ 
            $600,000
         b. U.S. still largest contributor and Arab nations donate less than 
            5% of UNRWA budget
   E. Where to go?
      i. Jordan was the only Arab country to welcome the Palestinians and 
         grant them citizenship
      ii. King Abdullah considered Jordanians and Palestinian Arabs one 
          people
      iii. by 1950 Abdullah annexed the West Bank and forbade the use of the 
           term Palestine in official documents
      iv. 1952 UNRWA set up a fund of $200 million to provide homes and jobs  
          for Palestinian refudees but it went untouched
      v. Discussion
  1. D. Kurzman,“创世纪 1948”,1970 年,第 282 页。
  2. 西姆哈·弗拉潘,《以色列的诞生:神话与现实》。第 196 页。
  3. 塞格夫 1986 年,第 28-37 页。
  4. 塞格夫 2007 年,第 175 页
  5. http://www.jewishvirtuallibrary.org/jsource/History/refugees.html

参考文献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 汤姆·塞格夫,《1949 年:第一批以色列人》。1986 年。
华夏公益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