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学科问题2018-19/气候变化中的证据
气候变化对我们今天冰川的轮廓产生了诸多影响,例如安第斯山脉或喜马拉雅山脉,在过去几十年里冰川面积一直在退缩。[1]
秘鲁安第斯山脉的克尔卡亚冰盖 (QIC) 面临着冰量发生重大变化的挑战。研究表明,气候变化的微小变化与冰盖质量平衡的变化密切相关。[2] 自 1978 年以来,QIC 的景观发生了巨大变化(图 1):[1] 这里定性证据证明了地理变化。这种退缩是由于冰点高度 (FLH) 显着升高造成的,在过去的六十年里,冰点高度大约上升了 160 米,[3] 这种升高本身是由于安第斯山脉的全球变暖造成的 [4] 诸如陆地气温记录 (Ta) 等定量证据 [5] 也可以支持这些变化。借助特定的数据方法,[3] 实验测量了 QIC 顶峰的 Ta。这些研究测得该地区 1979 年至 2016 年期间 Ta 变暖速率为 0.14 °C/十年。[3] 这些 Ta 异常对 QIC 的 FLH 波动产生影响,从而导致 QIC 冰体质量损失。全球变暖再次对安第斯山脉的地理框架产生影响。[4]
因此,随着冰川退缩,人们经历了水资源短缺。为了应对这种情况,必须投入更多资金来满足农业和生活需求。[6] 例如,秘鲁的东方河项目基于安装水隧道,并将水从其他更远的水源输送过来,以满足因冰川退缩而导致的水需求:这些经济变化支持了气候变化的存在。
安第斯山脉冰川退缩的例子表明,不同领域的不同类型的证据可以支持气候变化的存在。
由于地理学是主要通过图像描绘我们世界的科学,因此证据发挥着非常微妙的重要作用。将球形地球表示在平面上,从而创建地图是一项持续的挑战,始于几个世纪前。阅读地图必须受到理性与批判性思维的启迪,因为地图也是创建表示的有效工具,然后随着历史发展而演变。例如,所选投影会改变地图的外观:距离、方向和比例的扭曲,这质疑了证据在表示世界中的重要性。由于有如此多的证据,感谢卫星,并且由于地图难以创建,因此必须做出选择。事实上,地图制作者可能使用与另一位制作者不同的证据,因为地图是他选择的产物。地理学中存在两种类型的证据:[7] 定性研究的证据和定量研究的证据。定性证据通过观察、意见和非编号证据为地理学提供支持。定量证据来自数字、调查和统计信息。
在经济学中——可以将其视为地理学的反学科——关于理论的可靠性以及用于建立这些理论的证据是否可靠的问题被提了出来。经济学被描述为社会科学或自然科学,但在社会科学中,证据通常是通过轶事证据或证词证据获得的[8] 这些证据相当主观,因此一个人可能会认为研究结果不太可靠。如果将经济学视为自然科学,则使用科学证据进行假设。经济学中出现的一个问题是,现有证据通常与背后的理论相对应,相反,证据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进一步联系难以建立。
在经济学中,在检查和评估气候变化的影响时,会考虑和讨论不同的国际观点——例如,在二十国集团峰会上,国际政治领导人讨论气候变化的影响——因此,不同文化对证据的解读和评估可能不同;在全球性问题上开展合作至关重要。文化差异也会影响自然科学中的证据;Luncz 进行的一项研究[9],调查了不同文化中黑猩猩的行为,强调了不同文化之间证据存在的差异,从而导致了阐明证据的不同方法。将此应用于现实世界,文化差异会导致证据的差异,这表明在经济学的科学研究中,对政策制定的方法也不同。
气候变化揭示了不同学科对证据的不同方法。据经济学家称,气候变化是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生产的负面外部性的结果,从而产生未由排放者支付的成本。[10] 京都议定书 (1997) 旨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11] 并很快收到反馈,称其将损害经济增长。1997 年,康诺顿认为,该议定书将在 2010 年将产出减少高达 4000 亿美元,这接近于 2008 年环境影响评估 (EIA) 的计算结果,预计 GDP 将下降 3970 亿美元。[12] 看起来,在 11 年的时间里,研究人员能够以类似的方式解读数据;得出相同的结论。因此,经济学的科学研究可以被认为是可靠的,因此是真实的,因为证据表明,即使在不同时间获取证据,结果也是可以互换的。
气候变化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人类燃烧化石燃料造成的,它对我们今天世界的轮廓产生了诸多影响,改变了我们的景观。[13] 由于地理学是一门广泛且资源丰富的学科,拥有众多分支学科,因此它在理解气候变化方面的意义至关重要。地理学确实为我们提供了对该问题的新的理解,从认识气候变化的空间维度到把握全球变暖的城市变化。气候变化导致全球变暖,涵盖海平面上升、冰川融化以及极端天气事件等转变,这些转变都会对地理世界产生影响。[14] 气候学(本身归类于自然地理学)通过其对动力气候学和统计气候学的关注来解决这一问题。[15] 地理学还有助于理解气候变化对环境系统和社会可能产生的影响。K. O’Brien 和 R. Leichenko 认为,气候变化存在赢家和输家。[16] 这些赢家和输家根据其地理位置划分:赢家“将包括中高纬度地区,而输家将包括非洲的边缘地区和低洼沿海地区国家”,因此表明地理学如何补充气候变化的经济学研究并提供不同的视角。
经济学和地理学携手合作,以期了解气候变化。地理学及其分支学科为充分把握这一问题奠定了科学研究的基础,而经济学则侧重于其影响和未来以及社会如何应对。这两个学科使用的各种证据有助于全球对气候变化的理解。这两个学科对于理解这一问题并能够与之共存,并在一定程度上对抗它都至关重要。
- ↑ a b Thompson, L.G.,Mosley-Thompson,E.,Brecher,H.,Davis,M.,León,B.,Don,L.,Lin,P.-N.,Mash- iotta,T. 和 Mountain,K.,(2006),突变的热带气候变化:过去和现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第 103 卷,第 10536-10543 页,doi:10.1073/pnas.0603900103。
- ↑ Stroup J. S.,Kelly M. A., Lowell T. V.,Applegate P. J.,Howley J. A.(2015),晚全新世科里卡利斯出口冰川,克尔卡亚冰帽,秘鲁安第斯山脉的波动,地质学第 42 卷,第 347-350 页,doi:10.1130/G35245.1
- ↑ a b c Yarleque C.,Vuille M.,Hardy D. R.,Timm O. E.,De la Cruz J.,Ramos H.,Rabatel A.,(2018),中安第斯山脉克尔卡亚冰帽未来消失的预测科学报告第 8 卷,文章编号:15564,doi:10.1038/s41598-018-33698-z
- ↑ a b Bradley R. S.,Keimig F. T.,Diaz H. F.,Hardy D. R.(2009),热带地区近期冻结高度的变化及其对高山地区冰川退缩的影响地球物理研究快报,第 36 卷,L17701,doi:10.1029/2009GL037712
- ↑ Diaz,H. F. 和 N. E. Graham,1996,热带冻结高度的近期变化以及海面温度的作用,自然,第 383 卷,152-155 页,doi:10.1038/383152a0。
- ↑ Vergara,W.,A. Deeb,A. Valencia,R. Bradley,B. Francou,A. Zarzar,A. Grünwaldt 和 S. Haeussling (2007),安第斯山脉冰川快速消退的经济影响,Eos Trans. AGU,88(25),261-264,doi:10.1029/2007EO250001
- ↑ Roberts M.,(2010) 什么是地理教育中的“循证实践”?,地理与环境教育国际研究,第 19 卷,文章编号:2,第 91-95 页,doi:10.1080/10382046.2010.482184
- ↑ Phil Howard,证据类型,可从以下网址获取:https://medium.com/@pnhoward/types-of-evidence-in-social-research-d52e756df855,最后访问日期:2018 年 10 月 24 日
- ↑ Luncz L,Mundry R,Boesch C. 邻近黑猩猩群体之间文化差异的证据。莱比锡;2012 年,第 1 页。
- ↑ Stern N. 气候变化的经济学。剑桥:剑桥大学出版社;2007 年。
- ↑ Fletcher S. 全球气候变化:京都议定书。政策文件;2003 年,第 1-4 页。
- ↑ Corbett J. 气候变化经济学 | Encyclopedia.com [互联网]。Encyclopedia.com。2008 年 [引用日期:2018 年 11 月 28 日]。可从以下网址获取:https://www.encyclopedia.com/environment/energy-government-and-defense-magazines/economics-climate-change
- ↑ 美国宇航局喷气推进实验室加州理工学院地球科学传播团队 (2018),名称的含义?天气、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化,可从以下网址获取:https://climate.nasa.gov/resources/global-warming/
- ↑ 欧洲委员会 (2018),气候变化后果,可从以下网址获取:https://ec.europa.eu/clima/change/consequences_en
- ↑ Aspinall R. 气候变化的地理视角。美国地理学家协会年鉴。2010;100(4):715-718。
- ↑ O'Brien K,Leichenko R. 全球变化背景下的赢家和输家。美国地理学家协会年鉴。2003;93(1):89-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