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跨学科问题 2019-20/来世中的证据

来自维基教科书,开放的世界开放的书籍

关于来世存在的任何论点都需要一定程度的推测,因为死亡本身的性质禁止了对来世经历的第一手资料。在一个学科中发现的证据也往往与另一个学科的证据相矛盾。因此,有必要采用批判性和跨学科的方法来探索用来争论来世存在的证据。

跨学科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人文学科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死者的书,画在一具埃及棺材上(公元前 747 年 - 公元前 656 年)

大多数关于宗教来世的证据都依赖于对艺术作品、文学作品或教义的解释,例如在教堂中发现的描绘来世图像的艺术品(如夏特尔)[1]以及暗示天堂、地狱或轮回的文学作品。[2]一些例子包括古埃及人通过“棺材经”和“金字塔经”对来世的描绘。[3] 在印度教和佛教等宗教中,来世主要通过艺术[4](如轮回之轮,“以视觉方式传达...轮回的境界”)和他们的实践来描绘。[5] 其他值得注意的例子包括圣经[6]、祈祷和寓言[7]以及那些声称经历过来世的人的轶事。[8]

然而,人们认识到,由于宗教内部几乎没有非人为证据(大多数来自文本或艺术),不同的偏见会影响对证据的解释。[9]例如,最常被引用的轮回轶事采访对象是儿童[10],他们以想象力和创造力而闻名。此外,这些证据可能被宗教领袖操纵,以影响信徒。[11]

因此,宗教证据往往缺乏客观性,因为它更倾向于解释主义,并且更多地出现在艺术作品和文学作品中,并且可能由于虚构、想象或夸张的使用而缺乏可信度。

人类学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人类学证据可以从文化和考古学角度进行解释。来世的存在与人类学紧密相连,因为虽然死亡的生物必然性是所有物种共有的,但人类是死亡担忧的主要来源,也是最初创造异质来世信仰体系的人。

定性社会研究方法对于采用人种学方法收集来世存在文化证据至关重要,重点关注观察和解释当代社会及其文化,即死亡仪式和典礼。证据高度解释主义和经验主义。许多全球土著部落仍在实践来世信仰体系,这缓解了他们对死亡的矛盾和恐惧。特别是对于发展程度较低的社会来说,来世的存在会影响社会的合作,无论是文化上还是经济上。[12] 重要的是要注意,人类学起源于 19 世纪的西方。因此,在解释土著社会中来世证据时,通常是在帝国主义的影响下进行的。查尔斯·伊斯特曼在谈到平原印第安人的来世时写道:“‘快乐狩猎场’的想法是现代的,可能是借鉴的,或者是由白人发明的”;[13]这也表明了来世信仰证据的跨文化性质,以及它与其他学科(如宗教、历史和社会学)的紧密联系。

对于考古人类学来说,存在着实物证据,例如用于来世仪式的文物、建筑和文本。在其他学科的帮助下,人类学家可以使用先进技术检查和分析这些文物,从而提供对古代来世信仰的更详细的见解。

物理学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物理学中一个经验证据支持的想法是能量守恒定律,该定律声称能量和物质只能被转移[14]因此,逝者的物质只会通过分解转移。这表明基督教关于复活的身体是“不朽物质”的信念是“我们宇宙中的一个自相矛盾和不可能”。[15]此外,伽利略和牛顿证明物质在整个“可观测宇宙”中保持不变,这可以通过观察“光谱线”来证明。[16]这质疑了生命与来世之间的物理差异,表明死后的生命仍然存在于这个存在层面。来自物理学(往往更客观)的证据与解释主义的宗教证据相冲突。总的来说,来自物理学的方法论证据可以用来表明死后的生命是分解尸体的营养物质的熵,而不是另一种意识存在状态。

心理学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耶罗尼米斯·博斯绘制的《升天的祝福》,许多人认为这幅画捕捉了濒死体验的理念

在心理学中,围绕来世的证据通常是解释主义的,涉及调查对该概念的信仰的起源、这种想法的发展以及濒死体验 (NDE)。人们已经提出,对来世的信仰是应对个人死亡的一种手段:这种信仰在增强积极的死亡观的同时,也让人们能够接受死亡的消极方面。[17]灵魂不朽的概念也可能是一种直观的宗教概念。[18]因此,一些心理证据表明,来世的概念是为了减轻人类的经历而构建的,而不是为了论证其存在。

濒死体验(NDE)通常以一种处于不同维度的感知为特征,在这个维度中,对时空的常规感知消失,而物理维度也随之消失。[19] 心理学家艾米丽·威廉姆斯·凯利指出,濒死体验表明,即使脑部活动变得异常,意识的形式仍然存在。[20] 凯利认为:“如果我们的意识体验完全依赖于大脑,那么就不可能有来世——当大脑消失时,思维也会消失。但[...]当大脑似乎实际上失能时,人们仍然会经历这些体验。”[21] 濒死体验也可以通过氯胺酮等药物复制[22],使得进一步的心理学研究更容易进行。然而,受试者在濒死体验期间并非绝对性(不可逆地)死亡[23],这使得濒死体验论证来世存在的可信度可能降低。然而,洛约拉大学医疗中心进行的研究表明,即使被临床诊断为脑死亡,一些患者在 36.6 小时内仍然表现出脑电活动。[24] 这是一个即使在确定性死亡的情况下也存在的实证证据,尽管必须注意到在这种情况下需要采取解释主义方法。

心理学对来世的证据表明,从理解人类对来世的信念的本质到个人体验,范围广泛;因此,它结合了实证证据和主观证据。由于来世的概念是一个内在的人类观念,采用心理学方法来调查其证据是合适的,因为心理学是研究人类思维/行为的科学。但是,它需要借鉴哲学等其他学科的视角,从而使此类调查具有跨学科性。

评估

[edit | edit source]

支持或反对来世存在的证据可以被认为是非常推测性的,证据要么是高度解释主义的,要么是实证主义的。虽然更实证的证据减少了偏见的影响,但来世与福祉和选择密切相关,因此主观性是必要的。虽然两者都需要更全面的理解,但不同证据得出的结论却相互冲突。这质疑了每个学科证据的可信度,并质疑继续研究这场辩论的优越方式。

参考文献

[edit | edit source]
  1. Terence Nichols, "死亡与来世:神学导论", Brazos Press, 2010
  2. Louis Ginzberg, "这神圣的地球:宗教、自然、环境", Psychology Press, 2004
  3. J. Edward Wright, "天堂的早期历史",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0
  4. Terence Nichols, "死亡与来世:神学导论", Brazos Press, 2010
  5. Stephen F. Teiser, "重塑轮子:中世纪佛教寺庙中的重生绘画" Seattle: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 2007
  6. "圣经" Crossway, 2001
  7. Terence Nichols, "死亡与来世:神学导论", Brazos Press, 2010
  8. Hans TenDam, "探索轮回", December 2012
  9. Terence Nichols, "死亡与来世:神学导论", Brazos Press, 2010
  10. Hans TenDam, "探索轮回", December 2012
  11. Thomas Christianson, "精神操纵:如何识别和应对" “Relevant Magazine”, October 13, 2016
  12. J Pediatr Nurs, "白人、黑人和西班牙裔父母在重症监护室婴儿或儿童死亡后的死亡仪式报告", 2016 Mar-Apr; 31(2): 132–140
  13. Gary R. Varner, "鬼魂、灵魂和来世在美洲原住民民间传说和宗教中的地位", OakChylde Books/Lulu Press, 2010
  14. Barbara Montero "能量守恒与物理主义有什么关系?", December 6, 2006
  15. Terence Nichols, "死亡与来世:神学导论", Brazos Press, 2010
  16. Terence Nichols, "死亡与来世:神学导论", Brazos Press, 2010
  17. Patricia A. Schoenrade, "当我死后...: 对死亡的回应,对来世的信仰", 1989
  18. Vera Pereiraa, *, Luís Faíscab and Rodrigo de Sá-Saraivaa "灵魂不朽作为一种直觉观念:关于来世信仰起源的心理学解释", Journal of Cognition and Culture 12, 2012
  19. Ines Testoni, Enrico Facco & Federico Perelda, "走向来世研究的新永恒主义范式:濒死体验论证的案例", World Futures, 2017
  20. Lisa Miller, "死后:来世科学", TIME, 2014
  21. Lisa Miller, "死后:来世科学", TIME, 2014
  22. Jansen, K.L.R. "氯胺酮模型的濒死体验: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中心的", Journal of Near-Death Studies, 1997
  23. Dell’Olio, A.J, "濒死体验是否为相信死后生命提供了理性的基础?", SOPHIA, 2010
  24. Grigg MM, Kelly MA, Celesia GG, Ghobrial MW, Ross ER, "脑死亡后的脑电活动", Arch Neurol, 1987
华夏公益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