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至内容

跨学科问题 2019-20/性别真相

来自维基教科书,开放世界开放书籍

性别可以通过经验和社会学科来观察。研究不同学科提出的性别真相,可以深入了解将性别参数限制在独特定义的难度。

性别与性别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性别(生物学)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个体最初由其染色体决定。男性有一对 XY 性染色体,而女性拥有 XX 染色体,导致激素差异,区分了两种性别。性决定区 Y 基因(位于 Y 染色体上)产生雄激素(雄性激素)[1],负责解剖学差异。此基因不存在于 X 染色体中,导致个体为女性。

当解剖学差异由不同的性腺激素产生时,就会发生继发性性别决定。在男性中,睾酮促进阴茎、面部毛发和低沉声音等结构的发育,而 AMH 导致米勒管退化,导致女性生殖道缺失。在女性中,睾酮和 AMH 缺失的情况下,中肾管退化和米勒管分化,产生生殖道和其他特征,例如肌肉质量低、乳房和高音。

性别(心理性)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性别包含与作为特定性别相关的态度、角色和行为。它是一个比性别更灵活的概念,被认为是一个光谱,而不是二分法。

性别发展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性别发展似乎没有普遍的真相。这些理论通常基于发展是通过环境因素还是生物因素发生来竞争。

生物学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激素在性别发育中起着关键作用,在性别之间有所不同,并影响性别发展。

男性(左)和女性(右)激素(Ganong,2005,第 429 页,第 440 页)[2]

睾酮

睾酮在男性体内含量丰富,在子宫内释放,导致男性性器官发育,并通过影响下丘脑促进神经结构的“男性化”。较高的睾酮水平与幼儿的语音减少和社会参与度降低有关[3],以及成年人攻击性和竞争性行为的增强,接受男性激素注射的女性儿童在以后的生活中表现出更多的攻击性行为[4]

雌激素雌激素在女性发育中很重要,它参与女性性器官的发育和控制月经周期。它也与行为因素有关,例如恐惧反应加剧[5]

男性和女性 SDN 大小差异[6]
神经结构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神经结构已被发现存在于两种性别之间。[7] 在男性大脑中发现的相对较大的性二态核 (SDN)[8] 与较高的攻击性和交配行为有关[9]。MRI 扫描还表明,在进行语言任务时,女性利用了左右两个半球,而男性只利用了左半球,这表明女性大脑具有更复杂的声音处理能力。这也显示了男性大脑半球之间更高的独立性[10]

遗传标记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女性 XX(左)和男性 XY(右)染色体[11]

染色体特异性基因被认为会导致性别差异。X 染色体基因比例越高,与智力发展相关,尤其是社会智力,被认为会导致女性神经发育障碍数量更少(约 4:1)[12]。进化科学经常被用来解释遗传差异[13]

研究并比较具有非典型染色体的个体,以分离受基因影响的行为。[14] 例如,患有克莱恩费尔特综合征(男性有两条或更多条染色体)的人更容易出现性别焦虑[15],显示了性别认知与染色体之间的联系。患者还对言语刺激而不是视觉刺激表现出更多的同理心反应[16]。但是,这些研究的结果大多是推测性的,因为相关的基因通常无法识别。

这些支持生物学解释的观察结果可以建立一种综合(经验)真理。然而,没有有效且完整的方法来衡量其他环境因素和动机,导致观察结果会受到一定程度的解释和观察者偏差的影响。

社会解释的支持者拒绝生物学解释。例如,人们说经前期综合征更多的是一种社会建构,而不是一种生物事实[17],女权主义者将其用作医疗化女性生活的一个例子,通过生物学解释情绪,暗示了以前研究中雌激素影响的夸大。

社会学习理论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该理论认为性别是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人而习得的,侧重于性别发展中的环境因素。主要过程包括替代性强化和惩罚——当行为是通过观察和基于结果的优劣程度来判断其适当性而习得的。

社会学习理论认为,男孩和女孩对不同的行为有不同的强化,这解释了截然不同的性别角色、行为和态度。儿童认同榜样并模仿他们的行为。在这个过程中确定了四个中介阶段——注意、复制、动机和运动复制。[18]

史密斯和劳埃德(1980)观察了与 4 到 6 个月大的婴儿在一起的成年人。男孩被给了一个锤子敲击的拨浪鼓,以鼓励冒险精神,而女孩则被给了一个洋娃娃,并得到了对被动的“漂亮”的强化。[19] 这不仅支持了从幼儿时期就开始对性别适当行为进行差异强化的作用,而且表明社会解释在时间上具有效度和解释力,在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得不太严格的性别角色方面。

人类学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人类学的跨文化研究表明了不同文化中性别角色的差异,从而突出了文化对性别的影响。米德(1931)研究了新几内亚的部落群体,发现他们的行为存在差异。阿拉佩什部落的人扮演女性角色(温柔、反应灵敏的行为),而芒杜古莫尔部落的人则具有攻击性和敌意(西方对男子气概的刻板印象)。查姆布利部落的人以与西方性别刻板印象相反的方式组织自己,女性负责组织村庄生活并占主导地位,而男性则扮演装饰性的角色,并表现出被动性。[20]

生物社会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这种方法偏离了生物决定论和社会建构主义,而是将性别呈现为受生物因素影响,但也易于受社会影响。[21] 一些生物社会方法表明,由环境特征导致的男女之间进化差异不再相同,导致性染色体发生改变,例如 Y 染色体的退化。[22]

当代的元分析方法允许对以往的生物学和社会学研究进行批判性重新评估。例如,在检查儿童玩具偏好的性别差异时,会考虑生物学原因,例如暴露于较高水平雄激素的女孩对男性化玩具表现出更多兴趣,[23] 以及社会影响,例如刻板印象的偏好在群体中比在二元情况下更一致地表现出来。[24] 进一步的元回归发现,受试者所在国家和研究年份的性别平等状况对儿童早期对性别玩具的偏好几乎没有影响,但在随着年龄增长后会因偏离的影响而增加,[25] 表明社会和生物因素之间的复杂相互作用决定了性别的偏好。

参考文献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1. Hiort O. 人类早期性发育中雄激素的不同作用。BMC 医学 [互联网]。2013 [引用日期:2019 年 11 月 13 日];11(1)。可从以下网址获取: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3706224/
  2. Ganong, W. (2005). 医学生理学回顾(第 22 版)。纽约:麦格劳-希尔
  3. Alexander, G. M. (2014). 产后睾酮浓度和男性社会发展。内分泌学前沿,5, 15. https://doi.org/10.3389/fendo.2014.00015
  4. Hines, M. (1982). 产前性腺激素和人类行为的性别差异。心理公报,92(1),56。
  5. M.A. Morgan, D.W. Pfaff, 雌激素对小鼠活动和恐惧相关行为的影响,激素和行为,第 40 卷,第 4 期,2001 年,ISSN 0018-506X,https://doi.org/10.1006/hbeh.2001.1716。
  6. Hofman MA, Swaab DF. 人脑前视区性二态核:比较形态计量学研究。J Anat. 1989;164:55–72。
  7. Hofman, M A,以及 D F Swaab。“人脑前视区性二态核:比较形态计量学研究。”解剖学杂志第 164 卷(1989):55-72。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1256598/
  8. Swaab D, Hofman M. 人类下丘脑的性分化:前视区性二态核的发生。发育脑研究 [互联网]。1988;44(2):314-318。可从以下网址获取: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1256598/
  9. Ngun TC, Ghahramani N, Sánchez FJ, Bocklandt S, Vilain E. 脑和行为性差异的遗传学。Front Neuroendocrinol. 2011;32(2):227–246. doi:10.1016/j.yfrne.2010.10.001
  10. Shaywitz, B., Shaywltz, S., Pugh, K. 。语言功能组织的性别差异。自然373, 607–609 (1995) doi:10.1038/373607a0
  11. Graves Jennifer A. Marshall (2004) 退化的 Y 染色体 - 转换能拯救它吗?。生殖、生育和发育16, 527-534. https://doi.org/10.1071/RD03096
  12. Printzlau, F., Wolstencroft, J. 和 Skuse, D.H. (2017), 性染色体非整倍体认知、行为和神经后果。神经科学研究杂志,95: 311-319. doi:10.1002/jnr.23951
  13. Abbott JK, Nordén AK, Hansson B. 性染色体进化:历史洞察力和未来展望。Proc Biol Sci. 2017;284(1854):20162806. doi:10.1098/rspb.2016.2806
  14. McLeod, S. A. (2014 年 12 月 14 日)。性别的生物学理论。简明心理学。https://www.simplypsychology.org/gender-biology.html
  15. Parkinson, John. (2007). 克氏综合征和男性性腺功能减退中的性别认同:四个焦虑病例。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精神病学杂志。41. A70-A70。
  16. van Rijn S, Barendse M, van Goozen S, Swaab H (2014) 克氏综合征 (47,XXY) 男性中的社会注意力、情感唤醒和移情:来自眼动追踪和皮肤电导的证据。PLOS ONE 9(1): e84721. https://doi.org/10.1371/journal.pone.0084721
  17. Rodin, J., & Timko, C. (1992). 控制感、衰老和健康。在 M. G. Ory, R. P. Abeles, & P. D. Lipman (Eds.) 中,衰老、健康和行为(第 174–206 页)。Sage 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18. Mcleod S. 艾伯特·班杜拉 | 社会学习理论 | 简明心理学 [互联网]。Simplypsychology.org。2016 [引用日期:2019 年 11 月 15 日]。可从以下网址获取:https://www.simplypsychology.org/bandura.html
  19. Smith C, Lloyd B. 母亲行为和感知到的婴儿性别:再探。儿童发展。1978;49(4):1263。
  20. 米德 M. 三个原始社会中的性与气质。第 1 版。纽约:威廉·莫罗公司;2003 年。
  21. De Melo‐Martín, Inmaculada. “生物什么时候是宿命?生物决定论与社会责任。”科学哲学 70, 第 5 期 (2003): 1184-194. doi:10.1086/377399。
  22. Abbott, Jessica K 等。“性染色体进化:历史洞察力和未来展望。”会议记录。生物科学第 284 卷,1854 期 (2017): 20162806. doi:10.1098/rspb.2016.2806
  23. Meyer-Bahlburg, H.F.L., Dolezal, C., Baker, S.W. 等。Arch Sex Behav (2004) 33: 97. https://doi.org/10.1023/B:ASEB.0000014324.25718.51
  24. Fabes, R.A., Hanish, L.D. 和 Martin, C.L. (2003), 儿童游戏:同伴在理解儿童保育影响中的作用。儿童发展,74: 1039-1043. doi:10.1111/1467-8624.00586
  25. Todd, BK, Fischer, RA, Di Costa, S 等。儿童玩具偏好的性别差异:系统综述、元回归和元分析。Inf Child Dev. 2018; 27:e2064. https://doi.org/10.1002/icd.2064
华夏公益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