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学科问题 2020-21/变性认同的证据
变性认同是指一个人性别认同与其出生时被分配的性别不一致的现象。[1] 尽管这一概念在跨文化和整个历史中都存在,但很难区分所使用的各种术语(例如,变性人,第三性别)及其界限。这一现象的定义一直在变化,源于不同的学科,其中证据也以各种冲突的形式出现。心理学、生物学和社会人类学从不同的角度研究变性认同,使用各种方法论、研究工具和框架。为了全面了解变性认同并扩展社会对这一问题的意识,重要的是要识别每个学科证据背后的紧张关系和价值观。
关于变性认同原因的生物学研究涉及该学科的不同领域:遗传学、大脑活动和生物因素;同时采用不同的方法论。在遗传学研究中,生物学家使用家庭遗传性研究来观察以前几代人遗传的基因是否会影响性别认同。同样,双胞胎研究设计也被用作证据。通过比较单卵双胞胎和双卵双胞胎之间DNA的一致率,他们获得数据来估计性别认同的遗传贡献。虽然这种方法是最广泛使用的方法之一,但它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因为用来衡量性别认同的工具可能会与性别表达混淆。[2]
生物学家还进行分子遗传学研究来检查产前激素暴露的影响,重点关注性激素受体,这些受体可能是导致男性化不足-女性化现象的原因。研究通常调查小样本量或单个基因,并进行统计分析以查看哪些基因被过度代表,从而得出结论。然而,在将它视为强有力的证据之前,还需要在这一领域进行进一步的工作和重复。[3]
最后,生物学家在解释性二态性的脑部区域寻找量化证据。通常,研究人员使用各种医学影像技术,如功能性磁共振成像 (fMRI) 和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 (PET),比较顺性别者和变性人之间的大脑结构和活动。[4] 这检查了变性人脑部区域是否与他们认同的性别相匹配,而不是与他们被分配的性别相匹配。研究表明,情况确实普遍如此。[5]
关于变性认同原因的心理学研究往往高度关注个人的体验,通过量化定性证据或使用依赖于访谈和问卷调查以及观察的方法论来提供大量的量化证据。[6]
早期获得证据的方法绝大多数是基于案例研究,最早的研究来自 1949 年的考德韦尔,完全基于一个人。这对于了解当时对变性认同的典型态度很有用,认为变性认同是由破坏性教养和遗传倾向造成的精神不成熟,同时证明了对个人体验的准确定性描述。[7] 然而,这种方法不利于产生适用于其他个人的可量化证据,因此最近转向了替代方法论。
最近获得证据的方法包括探索变性个体社会文化背景和童年期性别认同发展的实验。[8] 这些方法更有利于在该学科中建立普遍规律,因为它们产生了大量可用于识别因果关系的量化数据证据。[9] 研究发现,儿童在表现出基于生殖器信息区分性别的差异之前很久就表现出对典型性别刻板印象的了解,这突出了心理学对“教养”比“自然”以及更多基于生物学理论的重要性。然而,尽管近年来伦理标准不断提高,但这些类型的方法往往缺乏对变性个体在方法论结构中的考虑,例如,在问卷调查中继续使用男性和女性等二元术语。[10] 因此,在心理学研究中使用的方法论仍有改进的空间,以收集证据。
人类学家使用的主要证据是通过田野调查、参与式观察或访谈等方法收集的人类学证据,这些证据主要是定性的。然后,使用人类学理论或定位的框架分析数据,例如,结构主义,女权主义或酷儿理论。
社会人类学关于变性认同的证据包括通过人类学分析变性人的生活经历,以及探索变性认同及其表达的依赖于情境的
社会人类学将跨性别者的生活体验置于其社会背景(例如阶级、种族)[17],考虑到交织因素[18]对跨性别现象、性别二元性或不同社会中使用的标签的影响,例如,殖民主义对社会历史上的性别或跨性别问题文化认知的影响。社会人类学的反思性考虑了民族志研究者的定位[19],并质疑其方法论、民族志证据和分析中可能存在的偏见。
证据整合与结论
[edit | edit source]通过整合来自三个学科的证据,可以获得对跨性别现象更全面的理解。在生物学中,双胞胎研究设计的局限性(即性别认同和表达的测量区分)可以通过使用其他学科中更主观的证据来改进。心理学可以使用不同年龄组参与者的社会实验来区分性别表达和认同,因为童年可能是建立刻板印象的关键时期。社会人类学可以从个人那里获得来自访谈/证词的证据,而不是定量证据。通过跨学科方法将这些证据结合起来,将最有效地利用证据。
然而,跨学科的紧张关系可能源于社会人类学和科学学科使用的方法论差异。由于社会人类学中民族志研究者对访谈或观察等定性证据的依赖,证据冲突可能会发生,因为定量证据往往具有更高的权威性,可能导致跨学科之间的力量失衡,或偏袒自然科学的证据。然而,通过量化经验,无法捕捉到跨性别经验的主观性。通过将跨性别现象简化为生物或心理因素,会失去社会背景以及跨文化生活跨性别体验的多样性。
跨性别现象的原因很复杂,不太可能在一个学科内找到一套确切的解释。为了将证据应用于现实生活,重要的是要了解使用某些类型证据的原因,以及它们测量和未能捕捉到的内容。了解这些学科之间的紧张关系,可以使证据得到全面、跨学科的应用,从而理解跨性别现象。
参考文献
[edit | edit source]- ↑ Education G. Advocacy, Inc.(2001). Gender variance: A primer. 2010.
- ↑ Polderman T, Kreukels B, Irwig M, Beach L, Chan Y, Derks E et al. The Biological Contributions to Gender Identity and Gender Diversity: Bringing Data to the Table. Behavior Genetics. 2018;48(2):95-108.
- ↑ Polderman T, Kreukels B, Irwig M, Beach L, Chan Y, Derks E et al. The Biological Contributions to Gender Identity and Gender Diversity: Bringing Data to the Table. Behavior Genetics. 2018;48(2):95-108.
- ↑ Demitri, M. M.D. Types of Brain Imaging Techniques [Internet]. Psych Central. 2019 [cited 3 December 2019]. Available from: https://psychcentral.com/lib/types-of-brain-imaging-techniques/
- ↑ Diamant L, McAnulty R. The Psychology of sexual orientation, behavior, and identity. Westport, Conn.: Greenwood Press; 1995.
- ↑ Howitt D, Cramer D. Research methods in psychology. 2nd ed. Harlow: Pearson Education Limited; 2008
- ↑ Stryker S, Whittle S. The Transgender Studies Reader. New York: Routledge; 2006.
- ↑ Ashmore R, Del Boca F. The Social Psychology of Female-Male Relations: A Critical Analysis of Central Concepts. 1st ed. London: Academic Press Inc. (London) Ltd.; 1986
- ↑ Howitt D, Cramer D. Research methods in psychology. 2nd ed. Harlow: Pearson Education Limited; 2008
- ↑ Vincent B. Studying trans: recommendations for ethical recruitment and collaboration with transgender participants in academic research. Psychology & Sexuality [Internet]. 2018 [cited 12 December 2020];9(2):102-116. Available from: https://www.tandfonline.com/doi/abs/10.1080/19419899.2018.1434558
- ↑ Eyre S, de Guzman R, Donovan A, Boissiere C. ′Hormones is not magic wands′: Ethnography of a transgender scene in Oakland, California. Ethnography [Internet]. 2004 [cited 11 December 2020];5(2):147-172. Available from: https://www.jstor.org/stable/24047834
- ↑ Kulick D. Travesti: Sex, gender, and culture among Brazilian transgendered prostitutes.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98 Nov 15.
- ↑ Ekins R, King D. The transgender phenomenon. Sage; 2006 Oct 23. p.14-16
- ↑ Nanda S. Gender diversity: Crosscultural variations. Waveland Press; 2014 Jan 22. p. 1
- ↑ Peletz M. Transgenderism and Gender Pluralism in Southeast Asia since Early Modern Times. Current Anthropology. 2006;47(2):309-336.
- ↑ Fausto-Sterling A. Sexing the body: Gender politics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sexuality. Basic Books; 2000.
- ↑ Towle EB, Morgan LM. Romancing the transgender native: rethinking the use of the" third gender" concept. GLQ: A journal of lesbian and gay studies. 2002;8(4):469-97. p.471
- ↑ Boellstorff T. Queer studies in the house of anthropology. Annual review of anthropology. 2007 Sep 28;36. p. 26
- ↑ Johnson M, Jackson P, Herdt G. Critical regionalities and the study of gender and sexual diversity in South East and East Asia. Culture, Health & Sexuality. 2000 Jan 1;2(4):361-75. p. 367